水浒新秩序(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851

第十二章
南北
明州州治鄞州县。
徐泽、李逵、王英和安道全四人在旅邸住下的第三,收到徐泽留下的暗号,王四就匆匆赶了过来。
“哥哥——”
四个月未见,王四绪明显有些激动,见面就大礼参拜,语带颤音。
“不凡?”
徐泽一把扶起王四,眼前之人面色蜡黄,嘴唇泛白,眼眶下陷,体单薄,较印象中的王四似乎了一号。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也没啥要紧事,只是水土不服。去年冬来时,气尚且寒冷,没甚事,了后,不知吃了啥不该吃的东西,上吐下拉,在上躺了好几,俺,俺还以为再见不着——”
到动处,这个一直稳重坚强的汉子眼眶已经湿润,他没告诉徐泽的是,况危急时,自己几度昏迷,期间醒转后,都央人写好了遗书。
“好兄弟,受苦了!”
徐泽一把搂住王四,让这个独在异乡的汉子尽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孤独和悲伤。
待王四调整好绪,徐泽才喊住在隔壁的李逵:“铁牛,快去请安大夫来。”
几前,徐泽带着杨介的书信到江宁府招揽安道全,本以为要费一番功夫,没想到这安道全就是个官迷,看完杨介的信,知道徐泽的份后,当场就决定抛家弃业,立即收拾行装,准备立即跟着徐泽南下,还是徐泽让他缓一,安顿好家室再走。
安道全跑着过来,认真检查了王四的况,开了药方。
“太尉,王哥肝脾受损,尚留有一些隐疾,但不打紧,只需服用此方,半月内即可痊愈,以后注意饮食,当无大碍。”
“有劳无拘兄!”
“当不得,当不得。”
安道全很有眼色,知道徐泽和王四应该有要事相商,看完病后,就退了出去,和王英一起上街抓药去了。
“郑寿出海了,估计还得个把月才能返回。”
安道全离开后,王四看了眼立在一旁的李逵,见徐泽没表示,就直接汇报这段时间的任务,郑寿得了徐泽的安排,找了几个信得过的乡人,先与人合伙租船跑商,再单独租船出海,下步已经准备买船了。
“海东大岛有消息了!”
“位置在哪儿?”
“就在泉州以东,曾有海商遭遇风暴偏离航线,到了那座岛,当地人称‘澎湖’。”
尽管不是台湾,但有这个消息也足以令人振奋了,不过,这个岛被发现也正常,毕竟处在台湾海峡的中间,每年穿行其间的海船那么多,总会有一些船会因为各种意外而偏离航线。
“岛上有多少人?以何为生?”
“具体人数不清楚,听岛中立有寨,种棘木作藩篱,外围还有护城沟,有刀矟弓矢剑铍等兵器,以此推算,至少有千人。但岛上不通商贾,百姓除了打鱼,也耕种,只是技法非常落后,听还在刀耕火种,应该养不了太多人。”
徐泽注意到王四这话中的疑点,澎湖列岛本就不大,孤悬海外,资源肯定相对匮乏,若农业上真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又如何有能力发展出刀矟弓矢剑铍这么丰富的武器技术?
特别是刀矟,可不是青铜时代产物,必得钢铁锻造能力很强了,才具有实用,看来这个岛上,不仅是有土着人这么简单。
“造船厂那边况怎样?”
这才是徐泽交给王四的主要任务,明州有大宋最大的造船基地和众多技术精湛你造船工匠,是京东路不具备的条件。
只要有好船,再加上有好大夫,即便没有台湾的消息,自己也可凭借脑子里的地图登岛,但要是没有好船,再多消息也白搭。
“双桅多桨梁头阔二三丈的海船约三千贯,差不多大的无桨货用船价要少一半,但行远洋多有不便,三桅杆以上的远洋船,动辄四五千贯。而且,几个船厂的生意都很好,有钱也不一定能拿到船。”
这个况徐泽早预料到了,任何时代,海军都是吞金兽,同舟社靠蜂窝煤和肥皂赚了不少钱,女直之行带回的特产变现后也有不少,应该也能买不少船,但账不能这么算。
“船工的招募价钱怎样?”
“招募要先给起发钱,白人十六千,梢工十千,招头、碇手六、水手三千;上船后,给米均定每人二升,给钱梢工百文,招头、碇手、水手均是六十文。”
“远洋大船多则可乘五六百人,少则百余人,客船船人数与乘船人数约为一比四,战船桨橹多,转向也要更灵活,但船人数更多。”
王四清楚徐泽的要求,所以没讲货船。
李逵自上山后,真实现了自己“不用受官气,四季穿新衣,顿顿吃新米”的梦想,甚至能经常吃到,还有书读,如今也能识文断字,王四开始讲时,李逵还扳着指头算要花多少钱,听到一连串的数字后,直接放弃努力,瞄了眼旁边淡定如初的徐泽,心下暗叹,社首不愧是社首,真是做大事的。
徐泽其实也有些痛,幸好自己手下的巡检司水师由朝廷供给,虽然肯定不能指望拿到全额,但有总比没有好,不然的话,南北同时布局,再多钱也遭不住啊。
不过,这事也不能急,主要是手下可用之人还太少,哪怕是现在很多有钱,能一次买十几艘大海船,也没那么多得用的船工,若是全部雇佣不知根底的外人,肯定会埋下祸根。
而且,自己现在端着之罘湾这颗聚宝盆不用,还在明州花大精力组建海商船队,就太傻了。
徐泽拿出一块令牌交给王四,简单介绍自己授官一事,要求王四考察去过澎湖岛的船工、经验丰富的远洋水手、不如意的造船工匠,只要合适的,都可以送到之罘湾。
还要留心一些讲信义,有野心的海商,能信得过的,就跟他们明之罘湾只需缴纳明州市舶司四成抽成即可出港。
之罘湾确实是个良港,但只做军港的话,是产生不了效益的,即便自己做走私,就算不考虑熟练船工的培养周期和来源这些重要的问题,出港的货物要从何处运进来,沿途的道路需不需要修整,黑白两道的势力需不需要打点,等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
同舟社一家的力量还是太了,只靠自己把之罘湾做起来,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拉一些人一起做,只要控制好“度”,不要引来强势的大海商,就不要紧。
哪怕声势搞大一点也不要紧,大不了分出一部分利润给马政和童贯就好,实际上,登州的安海、平海二营本就在做这买卖,这也是徐泽要借船训练,马政犹豫的原因之一。
敢做走私的,谁手底下没几个亡命徒,但只要自己能保持绝对的武力优势,这些人就不可能翻起浪,甚至关键时刻,还能为己所用。
当然,指望这些家伙打硬仗是不可能的,但用作疑兵、壮大声势、扰敌人还是好使的。
王四在明州待了几个月,很清楚这中间的道道,海上走私利润之大,让朝廷不得不严刑峻法,一旦抓到,货主、船主、梢工皆斩,其余水手、火儿全都流放三千里。
之罘湾荒废多年,进货渠道不畅,肯定会导致货物成本增加,但彼处紧挨高丽,洋流相对平缓,受风暴影响也,一年内可以多次往返,这中间的账不会有人算不明白。
徐泽没提替换王四的事,也不需要提,王四虽然在鬼门关走过一遭,但明州这里是同舟社布局很重要的环节,没有人比他更合适留在这里,他自己也不会想着回去。
对王四,徐泽不需要用这种手段表达关心。
……
ps:历史记载的宋朝各类战船,造价从几百贯到几千贯不等,非常混乱,既有船只大不一的因素,也有承平百余年通货膨胀,以及战乱时物价失控等原因,只能作为参考,不可照搬,大家就莫要较真了。
第十三章
救母
恩州清河县,武氏兄弟曾经居住的房子内。
一个中年汉子被武松揪住衣襟,汉子即将离地的腿明明抖个不停,却梗着脖子,色厉内荏地喊:
“武二,你可不得行凶蛮闹,这房子是你家大郎卖给我的,我有房契在手里,所有街坊都可作证,就是去了县衙,也是你没理!”
武松面皮放缓了一些,道:“我兄长恁般老实的人,若不出事,怎会将房子卖于你,而且就算卖了房子,也总得有个去处?你于我,我便放了你!”
“你这人怎这般不讲理,你家大郎怕我反悔,拿了钱就走,我若何知道他去了何处?若不是我好心买这房子,让你兄长盘缠都凑够,他如今还在清河受欺——”
汉子急之下漏了话,赶紧闭嘴不语,但他这一举动如何瞒得过武松?
“快,是谁欺我兄长?”
汉子言又止,武松挥起拳头,就准备朝这人脸上砸。
“别,别打,我,我,你可不得是我的……”
半刻后,城东街巷,一阵鸡飞狗跳。
“武大虫回来啦,快走啊,快走!”
“武二,我只是找大郎讨点汤药费,又不曾动手,你可不能再打我!哎呦,我真不知道啊,别打了,别打了,你找他们,再抓住我不放,他们可就全跑了——”
武松松开手中之人,暴喝一声:“都别跑!”
“谁要是敢再跑,可别怪二郎夜里去点你家房子!”
“你们都过来!”
一众街坊胆颤心惊地站定,又无意识地聚在一起,似乎想以此驱赶心中对武松的惧怕。
看着畏畏缩缩的众人,武松忽然抱拳,行礼,道:“众位街坊,武二以往年少无知,多有得罪,我这里给你们赔礼了,还请原谅则个。”
“我兄长为人实诚,不会无缘无故离开清河,但既然走了,肯定不会再回来。请你们念在街坊一场,给我一个准信——我兄长究竟去了哪里?武二保证这就去寻我兄长,再让诸位为难!”
街坊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有心出武大郎的去处,却又不敢。
武大郎被赶跑的事,在场的几乎人人有份,而且那矮矬子走的那可是发了狠话,要让自家兄弟回来寻仇的,谁敢保证武二的保证能做得了数?
武松见众人眼神闪躲,心下猜出事大概来,知道不揪住几个人,不会有人实话,再不犹豫,直接大步向前。
众街坊顿时慌了,想逃,又怕武松真回点自家房子,正惊叫间,忽听到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