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51


这个问题太突然,徐泽大感意外。
这怎么好?
其实,
娶亲也不是不行,
但锦儿我还没见过,
是美是丑都不知道!
而且——
“及世,你觉得史进和锦儿怎样?”
啊!
怎样?
还别说,
非常般配!
史进脑子转得慢,即便勤奋好学,转后,刻苦读书,但天天分如此,揣摩人、随机应变上始终是块短板。
而原著中,锦儿总能在危险降临前跑出来,并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乱跑的林冲,且一两句话就能说清具体况,这可不是一般的机灵,要知道很多人遇到危险后,就算不手麻脚软,说话也会颠三倒四。
二人若是成了亲,以史进的实诚,肯定不会让锦儿吃亏,而锦儿也能做好贤内助,至少以后不用担心史进犯糊涂了。
“我觉得好,只是此事小侄还需先问过大郎,伯父最好也征求一下锦儿的意见。”
史进被徐泽派到延安去了,这一来一回须得不少时间。
“嗯,不急,本应如此。”
“伯父为何会想到要撮合史进和锦儿?”
“锦儿自幼在我家长大,老夫视如己出,当然想给她寻个好人家。”
张教头望了徐泽一眼,道:“通过秀娘这门亲事,老夫是看明白了,挑姑爷就要挑实诚人。”
你那眼神什么意思!莫非我就不是实诚人么?
“伯父,今后有何打算?”
“打算?”
张教头眼中满是迷茫,经林冲案子这么一折腾,他本就神乏心疲,现在秀娘要去沧州,锦儿很快也会嫁人,自己半生所求全都没了意义,这诺大的东京城,哪里是依处?
“及世,你是要再劝我返乡么?”
“不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徐泽起,打开门,让屋内更加亮堂。
“伯父老当益壮,不应如此暮气!”
“暮气?”
张教头这才想到徐泽自辽国返回,又在太尉府待了一晚,进屋半天了,自己竟然完全没想到问问这孩子,这段时究竟经历哪些事,此时再看徐泽站在堂中的拔姿和坚毅面容,茫然发觉徐泽早没了去年初见那般跳脱和迷茫。
“说的好啊,老夫确实有些暮气了。”
张教头起,背着手,走出了门。
“把门锁上吧,陪老夫到状元楼喝几盅!”
……
从五丈河乘船进入梁山水泊不多时,徐泽就收到了快船送来的消息——知寿张县事苏瑾“恰好”行县至康家庄,得知宣节校尉修武郎提点登州刀鱼战棹巡检徐老爷返乡,特请一晤。
徐泽暗自好笑,这苏知县真是个伶俐人,硬是不放过一丝钻营的机会。
虽然去年底苏瑾给同舟社做过手脚,但那事都已经过去了,后来其人也做足了姿态,咱“大人”怎么会不记“小人过”!
而且,总
体来说,苏瑾也算是徐泽的贵人,还是“有功于”同舟社的,双方以后也还有需要合作的地方,有必要这么小心翼翼么?
明眼人都知道苏知县这个行县的时机有多么“巧”!
诸州县令为从八品,苏知县其实比徐泽低半品,但本朝以文驭武,文尊武卑,若是早些年,有文官敢如此“恬不知耻”捧武官的臭脚,这辈子的政治前途就全毁了。
只是,如今朝堂风向早变了,堂堂首相当年都可以靠宦官翻,一县父母官行县途中巧遇返乡的“行女直英雄”“天子近臣”,坐一坐,喝个茶什么的,别人还真不好挑毛病。
好家伙!
这苏相公还真舍得放下脸面!
船还未靠岸,徐泽就看到苏知县带着县衙数名吏员和全副仪仗,候在洼西码头上了。
急急跳下船,与苏知县相互见礼后,徐泽就以“知县相公行县辛劳,不敢相扰”,诺“来再来县衙拜会”,打发对方回去了。
本来,张大牛提前准备了一些炊饼,只是苏知县自持份没吃,几个随员和其余差役也不敢吃,一大早就赶过来,在此候了小半,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这会还得走好几里路到下个村子才能吃口饭,但看到骑在骡马上神采奕奕的知县相公,几名吏员皆是有苦不敢言。
郑成是随员之一,刚才徐泽还如往常一样向他见礼,但他如何敢受?
走出好大一段路,郑成还在思索与徐泽交往的所有片段,反复确认有没有疏漏的地方,才发觉每次见到徐泽,都能感受到其人明显的气质变化,不到一半年时间,他就到了自己只敢仰望的高度,真是际遇弄人啊。
第六章
分社
徐泽回到梁山,立即召集各职司负责人开会,康仁作为康、张二村的都保正,也受邀列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有两个议程。
第一个议程是各职司汇报近几个月的工作。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外安全方面,自香胰产业交给宫里后,同舟社受到的压力锐减,合蔡镇经销点运营平稳,寿张县官吏三个月时间只到康家庄例行巡查了一次,郓州和济州等方面则保持观望态度。
二是人员管理方面,李逵大闹康家庄事件后,同舟社就收紧了入社条件,并在靠近石碣村的位置建立了一个收容点,将一些初加工产业转到那里,人员在收容点通过初审后,才安排到洼西,两次审核过关再送上山,尽管如此,三个月的时间,梁山还是陆陆续续增加了四百多人。
徐泽看了名册,有两个人引起了他的关注。
一个自然是武大郎,这个倒霉蛋在清河老家被乡邻纠缠不过,带着一肚子怨气跑了过来,要找徐泽算账,被张大牛一通“思想教育”后,老实了,暂时被安置在伙房,做事还挺卖力。
徐泽会后私下问了张大牛,才知道原来是武大羡慕大牛梅开二度,娶了个贤惠的浑家,动了心思。
另一个则是陈淳带回来的,姓蒋名敬,潭州人氏,精通数算,人称“神算子”,这人科举落第后,来京东路谋营生,与省亲的陈淳巧遇,二人因为算学上的共同爱好,相互引为知己,得知蒋敬苦无出路,陈淳便力劝对方跟自己来了梁山,目前安置在书院。
三是生产经营方面,火炉市场基本饱和后,销量已经在逐步下降,还出现了几个竞争者,蜂窝石炭因为就近供应合蔡镇,而且从一开始就走的薄利多销路线,影响倒是不大。
五丈河解冻后,放在合蔡镇售卖的保鲜水果,倒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被追捧,可惜存量有限,所得不多。
随着同舟品牌打响,原本不起眼的芦编反而销量大增,根据田异的建议,同舟社在康家庄和小张岭二村下了生产标准和订单,收购后统一印字再送往合蔡镇销售。
四是社规维护方面,有几人违反社规,遵照徐泽留下的“从速、从严、从重”处理方针,朱武下狠手整治,起到了一时的震慑效果。
几日前又出了一个新情况:阮小五偷偷伙同几个人用工分券下注赌博,将自己的工分券输了个精光不说,还擅自抵押了一部分阮小七的工分。
待阮小七回到梁山,得知此事后,苦口婆心劝说无果,气急之下与小五口角,最后撕打起来,被听到动静赶来的牛皋、李逵等人扯开,相关涉事人员已全部禁足,等待徐泽发落。
烂泥扶不上墙!
阮小五上山后的表现,中规中矩都算不上,属于那种吃了上顿不想下顿的家伙,参与扫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连李逵都不如。
会议第二个议程:安排同舟社扩张事宜。
这件事很突然,虽然徐泽回来之前,社首即将被授官的消息,就随着女直之行的传奇故事传遍了整个梁山,也有一些猜测同舟社会迎来大发展,但徐泽一回山就部署此事,确实让大家有些吃惊,特别是留在山上这部分人,这段时间渐渐适应了朱武的管理节奏,此时才恍然——还是社首行事果决,雷厉风行,自己这些天似乎有些安逸了。
因为康仁的存在,有些事情在会上讲不清,还有些事不能上会讲,所以,才回梁山情况还未完全摸清的徐泽,不可能直接拿出同舟社扩张的具体方案。
徐泽主要强调同舟社下步的发展方向在登州,总社将整体搬迁,梁山这里留一个分社继续经营,搬迁拟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由徐泽先带人到预定栖息港划定立营区,协调各方关系。
第二步,迁徙部分人员,建设栖息港。
第三步,迁徙剩余人员。
徐泽要求各职司负责人会后列出本职司搬迁计划,包含人员和物资,哪些要带走,哪些要留下,哪些要调整,都要列出具体计划,明日午时前交朱武汇总,后日辰时前形成完整总方案,再交徐泽过目。
散会后,其余人急着回去处理未手头完成的事项后,就赶紧开始列计划,社首的要求严着呢,别同舟社扩张了,自己却因为计划做得不够认真,被撸下来,找谁哭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