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8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8/851


但对被众臣架在火上烤的赵构来说,如此糊弄的结果就太危险了。
其人虽然成功逃过了同军的追击,却在逃亡中丢掉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拉扯起来的半私人武装,更丢掉了之前多次出生入死才建立起来的一点人望。
挽大厦于将倾,扶狂澜于既倒,重塑大宋开统天下固然能建不世之功。
但若是没有忠诚于自己又能打硬仗的军队,即便仓促做了皇帝,也只能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世间任何事都有其标价,“白捡”的皇位得来有多容易,失去就会更容易。
若是哪天某位大臣对赵构不爽了,随便掏出一份“衣带诏”,就能让其处于被动局面。
或者,自己好不容易才拉拢了部分臣子,正准备整肃朝堂,正乾皇帝却放回一个自己的兄弟或者侄子,并指认其人才是正牌的大宋继承人。
这些只为个人利益才拥立赵构的大臣,十有八九会再次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卖掉他从而拥立新君。
赵构在国难之时勇挑重任出生入死这么久,可不是为了做个随时都会被人废掉的傀儡,他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人登基之后,连烧三把火:
其一,尊乃兄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并提出“迎二圣,复故土”的政治口号。
对于“孝慈渊圣皇帝”这一尊号,赵构给出的解释是:“少帝事上皇,仁孝升闻,爰自临御,沉机渊断,圣不可测。”
只要稍微了解大宋旧事的大臣都知道赵佶、赵桓两父子八字不合,相互猜忌,完全是防贼一般防着对方。
很明显,所谓的“孝慈渊圣皇帝”就是睁眼说瞎话,而“迎二圣,复故土”的口号,对站稳脚跟都难的新宋政权来说,更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政治利益角逐就是如此,合不合理,能不能做到暂且不论,“政治正确”获取“大义”才是关键。
至少,提出这一口号后,赵构便抢到了话语权,由此堵住了很多人的嘴,也符合天水赵氏一家一姓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稳定凑凑合合被捆在一起的新政权。
其二,改元建炎,大赦天下。
“建炎”之“建”取自汉光武中兴时的年号“建武”以及宋太祖开国时的年号“建隆”,“炎”则象征根据传统“五德终始说”宋朝所对应的火德。
这个年号同样是“政治正确”的需要,而赵构的首届宰相班子更是耐人寻味。
以资政殿大学士李纲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以淮南路宣抚使范讷知枢密院事,以兵部尚书吕好问为尚书左丞。
这三人皆是前朝权贵,且在拥立赵构登基一事上并无殊功,但都是主战且有功于大宋社稷的老臣。
显然,这个任命也是为了承上启下稳定人心之举。
同时,赵构又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以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
汪伯彦原职知蔡州事,黄潜善知信阳军事,二人之前皆被赵构征辟为大元帅府副元帅,且在掩护康王南下过程中都立有大功,算是赵构的心腹。
随即,赵构又下诏罢青苗钱;应死及殁于王事者并推恩;臣僚因乱去官者,限一月还任;溃兵、群盗,咸许自新;应募兵勤王之人,以所部付州县主兵官讫赴行在;……
这些都是稳定人心,并动员力量应对同军继续南下压力的必然之举。
而随着这些诏令传遍各地的,还有大宋新君出使大同时,应郾城县百姓的强烈请求起兵而南下,
随后又乘泥马,连渡溱、淮、浉、环、汉五水摆脱同军追击的神迹。
其三,以“江陵靠近前线,同军旦夕可至”为由,要求行在继续南下。
同军一旦全取京西南路,仅靠峡州、荆门军和复州单薄防线支撑的江陵府确实靠前线太近,不适合建都。
行在继续南下是必然,但前往何处就值得商榷了。
如此一来,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大臣们更有得争了……
第九十六章
赵佶的水浒之路
时间进入三月份,燕京的气温逐渐回暖,正适宜各种户外运动。
皇城内的东蹴鞠场上,一场皇帝亲自参与的蹴鞠赛便刚刚结束。
休息区,端着金盆、毛巾和干爽衣物的内侍和宫女围着正乾皇帝一阵忙活。
徐泽任由宫女们为自己擦汗、更衣,视线却看向一旁躬身侍立等待自己训话的中年“球员”,意犹未尽地道:
“昏德候,朕当年就曾听闻你球技无双,乃是汴京第一脚,今日所见,颇失朕望啊。”
“臣,臣不敢欺瞒陛下,一年多没有踢球,脚,脚生了。”
老实回答徐泽问话的中年人,正是赵宋王朝太上皇赵佶。
赵宋早已灭亡,其人现在的封号乃是大同帝国“昏德候”。
“哦。”
正乾皇帝伸开双手,以让宫女为自己更换衣袍,随意问道:
“可是觉得寓所狭小,让你难以施展拳脚?”
噗通——
徐泽的话还没有完,赵佶就吓得噗通一声跪倒,磕头如捣蒜。
“陛下宽仁绝世,恩待下臣,照应有加,臣,臣怎敢,怎敢还有非分之想?”
“起来吧。”
宫女为徐泽快速换好了袍服,其人收回双臂,摆了摆手,不在意地道:
“只要你谨守本分,老老实实接受改造,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以后在朕的面前,不要如此拘谨。”
“臣遵旨。”
赵佶知道正乾皇帝的性子,不敢粘糊,闻言赶紧爬了起来,身体却依然不受控制地颤抖不止。
徐泽只当没看见,又随口提起另一件事。
“田异给朕汇报了岳艮院的这段时间开支颇大,两个月不到,就超支了九百二十余贯,他之前可与你对过账?”
“对过,田司首每月都与臣对过。”
赵佶额头再次渗出了汗珠,赶紧解释道:
“是臣等不善持家,用度过大。臣保证,最多再过一年——不!九个月,九个月以内,臣一家的开支一定能够持平!”
“岳艮院”是徐泽划给昏德候和暗信候(赵桓)一家居住的宅院。
嗯。
其实,就是外围有同军兵士全时看护,内部所有人未得正乾皇帝特许,皆不得出院门半步的圈禁之所。
赵氏虽然“一门两候”,可大同朝廷不养闲人,每月拨付给赵家的保障经费仅有象征性的五十贯,且所有人的吃喝用度皆没有配额,都要花钱购买。
要说这些钱在物价相对稳定的燕京省着点花,仅维持赵佶、赵桓二人的基本生存,还是足够的。
但架不住赵佶后宫庞大,子女众多,大几十号人摊薄下来,五十贯哪怕全部用来买米,也不够一大家子吃上几天。
为了养活自己,赵氏一门都必须做工。
是真的做工。
为此,徐泽特意吩咐皇家事务司列出了一张适合赵家来做的手工清单,原料、工具、成品收购标准和价格都一目了然,让赵氏自己选。
为了保障赵氏在有足够能力养活自己之前不至于饿死,皇家事务司在正乾皇帝的授意下,还给了赵家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
田异不仅安排熟练工匠教导赵氏众人手工技巧,还向他们租借了一批劳动工具和原材料,且每月允许其不超过五百贯额度的借款,以帮助赵氏渡过初期的适应期。
即便如此,赵氏一家的生活依然很艰难。
比如说,赵佶最近的一顿肉食,便是两个月前在献俘仪式后正乾皇帝所赐。
所以,其人今日难得陪正乾皇帝踢场球,却表现很不好,不仅仅是很久没踢“脚生”的问题,更关键的是长期粗茶淡饭,四肢乏力,确实是力不从心。
徐泽自然清楚这一点,也不点破。
严格地讲,正乾皇帝虽然没有像原本历史位面的金人那样对赵氏一门极尽凌辱之能事,可在生活上的苛待却更甚。
至少,历史位面的赵佶、赵桓父子尽管坐井观天于五国城,却是衣食不愁。
甚至还能有心思写诗作画打马球,更用得着自己做工挣饭钱。
更何况,赵佶生活得再悲惨,也比因其乱政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强得多。
其人如今所受的苦难,远不能赎还其在位二十余年荒唐放纵所造的罪孽。
当然,志在建立新秩序的正乾皇帝格局远大,眼睛从来都是向前看的,自不会无聊到在赵佶、赵桓这等无能的失败者身上刷存在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8/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