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851


此刻,徐泽终于明白,正如女直饶崛起已经不可逆转一样,北宋的灭亡也早成定局,“历史大势”之所以是“大势”,就因为这中间有太多的利益纠缠,已非人力可以逆转。
自己目前连棋子都不能算,做什么左右棋局的秋大梦?还不如利用这次机会,谋取足够的利益,让自己尽快成为棋手!
童太尉满面红光,一口气听完三饶汇报,竟然丝毫不觉疲累,随后亲自安排后厨备饭,叮嘱三人留在府内休息等待消息,而后,饭也不吃,就急匆匆进宫面圣去了。
……
皇城,保和前,这片共有各类房屋七十五间的豪华建筑群今刚刚完工。
涉猎广泛的子赵佶亲自参与了保和的设计和督造,此时正带着臣子进行验收,呈现在大宋君臣眼前的这片建筑群上饰纯绿,下漆以朱,无文藻绘画五采,垣墉无粉泽,以浅墨作寒林平远禽竹。一如子的画作,笔法俭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
“搭深和朕意,工部督造诸臣有功,皆赏!”
见到自己又一幅“艺术品”诞生,子龙颜大悦,因为崇恩太后之事的烦闷全消,指点左右曰:“朕后当常驻此处,左需实典谟训诰经史,右藏三代彝器,东序置古今书画,西序收琴阮笔砚。”
左右应是,赵佶转面对一名清瘦道人,伸手作了个请的动作。
“洞微先生,请与朕同游保和?”
“道友请!”
童贯进宫时,子游兴正浓,童贯就如当年做黄门一般,一直心陪侍子后,没有半分不耐,对子边的“洞微先生”也是极为恭敬。
“道夫,有何事?”
游完保和,子才问跟在后的童贯,私下场合,子对几个亲近之人都称以表字。
童贯有些犹豫,这个“洞微先生”不是自己的人。
此人俗名王老志,乃濮州临泉人,本是个转运司的清廉能干吏,侍亲极孝,有能力有名声有守,却受限于国制,多年不得迁转,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抛妻弃子,自称钟离先生弟子,结草庐于田间,与人定休咎,信者颇多,名声渐显。
两个多月前,太仆卿王亶听了王老志的名声,召其至京师,馆于太师蔡京府第。
崇恩太后之事后,子时感心神难宁,蔡京乃携王老志缄书一封面圣,言有奇道能定子休咎,官家启信观读,乃早年中秋时,与乔、刘二妃燕好之私语,子大惊,乃召见王老志,封其为洞微先生。
很明显,这个洞微先生就是蔡京的人,而且其人受封后,凡朝臣向其求吉凶之书,都来者不拒,行事极为张扬,这样的人在旁,如何能那机密之事!
童贯道:“官家,徐泽回东京了。”
赵佶明显愣了一下,好一会才想起这个“徐泽”是何方神圣。
“如此,洞微先生且请回。”
……
童贯走前没明等待什么消息,但徐泽、王伦和闻焕章都是聪明人,能让堂堂太尉亲自去请的消息,只能是和官家有关了。
大宋朝,什么份才有资格进宫面圣,这个问题,徐泽不清楚,但对本朝典章制度有所涉猎的闻焕章和王伦还是略懂一些的。
饭后,王伦和闻焕章就想着若是有机会面圣,是不是代表着马上就会被授官,初授朝官不敢想,京官就已经很满足了。
只是,三人同时授京官的可能貌似又很低,会不会改成选人?
王伦和闻焕章本是意志坚定之人,轻易不会患得患失,只是多年夙愿突然看到了实现的希望,难免心激,整整一下午,二人就在这种亢奋而彷徨的绪中度过。
徐泽不关心这些问题,真要面圣,肯定要先走一些程序,最起码礼部会先派官员来对三人进行仪礼培训,怎么可能就这么草率?自己作为女直之行的领头人,是问对的重点,还是多琢磨一下如何回答子和大臣们问题吧。
酉时将尽,童贯匆匆回府,吩咐徐泽、王伦、闻焕章三人赶紧沐浴更衣——子亥时前将私幸太尉府!
没有想象中的从封街,内侍环护,着便服的子赵佶,仅带了两名贴内侍就进了童府,非常低调。
王伦和闻焕章患得患失的一下午功夫白瞎了,子进府后,直接命徐泽到书房进见。
今年三十一岁子赵佶人物俨雅,举手投足尽显人主之姿,内侍领着徐泽进门,子在童贯的陪侍下,正在把玩一盏童太尉几前才寻到的砚台。
行完礼,子就问了一个徐泽意想不到的问题。
“徐卿,《徐霞客游记》可否予朕一睹?”
第二章
问对
有两个版本。
当初在咸平城外,闻焕章和王汰二人关键时刻抛弃商队的行为,徐泽可是记了小账的。
到温都部后,徐泽除了折腾王汰,也没忘了闻焕章,以回大宋后要详尽汇报沿途山川地理、人文风情等信息为由,要求闻焕章以游记为蓝本,重新编写一本。
这种要求数据支撑、专业性很强的书非一夕可成,明知道徐泽就是故意刁难,但在其承诺放弃署名权后,闻焕章立即化被动为主动,日夜笔耕不辍,还拉着收集情报最积极的王汰反复推敲,二人大量的精力被占用,倒是方便了徐泽绕开他们做事。
两本书份量不少,又没提前通知,徐泽当然不可能带在身上,等内侍去取书的时间,天子赐座,随意问到了蹴鞠新玩法上。
“徐卿如何想到要改进蹴鞠玩法?”
徐泽假装没看到童贯使的眼色,侃侃而谈。
“臣出身边郡,知杀场搏命最重争竞血性勇气,本朝富庶远胜前朝,但前朝仕女尚能驰骋马上打球,本朝男儿却沉迷软趴趴的‘白打’,臣以为整顿民心士气,重塑尚武之风,再复汉唐雄风,当从民间娱乐抓起,乃依据‘筑球’规则改进了蹴鞠规则。”
“白打”和“筑球”都是蹴鞠玩法,前者是单人玩法,和“花式足球”差不多,强调技巧性和观赏性;后者则是集体运动,强调分工和战术对抗,还有球门和“都部署校正”“社司”,已经有后世足球玩法的雏形了。
徐泽原本见识少,根本就不知道“筑球”之法,还是去年在打炭场推广新式蹴鞠玩法时,张三主动提起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在玩球行家李邦彦和赵佶面前闹笑话。
“徐卿真是爽利性子,为重塑我大宋尚武之风,以图再复汉唐故土,朕以后也不玩这软趴趴的‘白打’了。”
“臣惶恐!绝不敢映射圣尊。”
徐泽作势欲起身下拜,被赵佶挥手止住。
“徐卿在梁山擅自招诱亡户,到辽国经历九死,以庶民之身见了朕也毫无惧色,胆大如斯,还会惶恐么?”
“臣——”
眼前这位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虽然不明白今日赵佶为何会如此急匆匆来见自己,但刚才只谈奇闻异事,不问军国大事,分明极符合其“轻佻”的性子,徐泽不擅拍马屁,皇帝身边也绝不缺吹捧之人,由是,想着反其道而行之,以加深皇帝的印象分,没想到赵佶也这么精明,还知道趁势敲打自己。
“哈哈,不必拘束,徐卿这种奇人,若无奇行异举,反倒是怪了。”
童贯在一旁陪笑道:“官家不说,臣还没注意到,去年初次相见,小徐也是大胆直视臣的。”
去年在杨供奉宅,我明明勾着头好吧!还有,自己何时成了“奇人”?
“臣久历草莽,不知礼仪,请陛下恕臣失仪之罪!”
“徐卿,朝有直臣、纯臣,也需卿这样的朴臣,卿之本色,不可弃!”
“谢陛下夸奖!”
正好内侍送来书稿,天子当场翻看起来。
“这两本书笔迹和行文风格相近,都是一人所作吧?”
“官家圣明!两本书皆是随臣出行女直的士子闻焕章所作,臣只是署了个名。”
“不止署名吧?朕观这本游记初时笔法生疏,咬文嚼字,衔接生硬,细节处颇为冗余,其后才渐入佳境,应该是徐卿限制了此书的立意和框架,束缚了捉笔者的手脚!”
“这本游记侧重于猎奇,且立‘天下同风’之意,尚可一观;地理志似是想详尽记录沿途地志,可惜失于仓促繁琐,主次不分,难以入眼。”
“官家慧眼如炬,臣感佩!”
徐泽是真佩服,语气不觉高了一分,赵佶这阅读能力,即便没有身世背景,放在后世也妥妥是学霸中的学霸啊。
“遣词不对!”
赵佶很满意徐泽的反应,向童贯道:“道夫,你给徐卿讲下该用哪个词。”
“臣以为,‘洞悉无遗’似乎更妥?”
“徐卿,还须多读书啊!”
“臣一定牢记官家教诲!”
赵佶拿起继续翻看,则被他丢到了一边。
“徐卿为何想到写此书?”
“一则,大宋行走辽国的商队,多到燕京便返程,几无路线不熟的新商队继续北上,臣等一行的嫌疑太大,有此书,可略作遮掩。”
“二则,臣以为宋辽有别,一河之隔,尚且南种稻而北植麦,百姓两百年阻隔,相互缺乏认同,若能让辽国君臣意识到这本书的妙处而自觉推广,待王师北定燕云,应可少一些阻力。”
“妙啊!”
童贯表情夸张,道:“白日你说辽主已下令翻印此书,我只当只是你们凭此书躲过一劫,怎的就没想到还有此节!”
天子淡然一笑,在童贯下午汇报时他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为了考察徐泽究竟是侥幸还是确有计划,当时并未点破。
天子用人是很讲眼缘的,蔡京、童贯、李邦彦、杨戬等得宠臣子形象气质无不是上上之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