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851


“臣领命!”
徐泽任用王黼为高丽宰相,自有深层次考虑,并非后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高丽毕竟是从未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统辖的异域番邦,军事上的征服和镇压相对简单,文化上的挖根去魂却没那么容易。
为了尽可能缩短这一过程,高丽在未来数年内必然还是姓王而非姓徐。
显而易见,王楷这个国主只能是名副其实的傀儡,不再具有任何实权。
高丽的国政将有大同委派的大臣全权主导,这个人暂时是武松,下步便是王黼。
武松坐镇开京指挥大战也只是应时之举,不能成为常态。
其人的主责是黄海都护,大战后还要回到济州岛继续压制金国、日本、山北等地。
尤其是日本,经过几年的发酵,内部矛盾越发凸现,很有可能会受高丽内乱的链锁影响而爆发大规模内战。
只待高丽稍定,黄海都护府便要提前做好解决日本问题的准备。
而且,高丽半岛也不能长期军管,大规模的战斗一旦结束,就必须结束军管状态,逐步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徐泽可不想赵宋的西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就亲手培养出一个大同“东军”来。
王黼是赵宋奸臣不假,但奸臣也有奸臣的用处。
至少,在压制高丽小朝廷的暗流上,其人绝对不比大同任一干吏差。
而这正是徐泽需要的,大同对高丽的社会改革同样是自下至上,从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一步步重塑其社会结构,王黼只要看好小朝廷便算是立下了大功。
当然,同宋有别,王黼外放高丽为“太上国主”,必要的监督和提醒肯定是有的,这些话留到其人陛辞离京时自会说起。
五日后,王黼离京,赶往高丽。
其人登陆开京时,张雷、单廷圭两部已经调整完毕,并打了数仗歼灭乱军万余人。
不服王化的高丽各地势力要么投降王师,要么退往深山结寨,要么联军反抗,更加激烈的大战还在后面。
平乱大军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不在战斗本身,而是如何将用好高丽的财赋支撑这场必定要数年才能彻底平定的动乱。
武松的精力主要放在打仗上,当即便向王黼移交了相关职司,后者也不负正乾皇帝所期待,仅仅数日时间便理顺了高丽小朝廷的内外关系。
一个半月后,应大同正乾皇帝诏,高丽大臣金富轼辞去门下侍中之职,前往燕京出任大同内阁学士,庆州金氏主脉也同时迁往河北路安置。
此后数年年间,陆续迁往中原的高丽豪族主枝多不胜数。
番邦豪族在本地再能呼风唤雨,可一旦迁徙到富庶繁华的中原将什么都不是。
通常这种迁徙都伴随着血和泪,但若干年后,其后人却以先祖抓住历史机遇改做中原人的英明选择为荣。
当正乾皇帝赐予赵宋奸臣王黼新生并支持其人大展拳脚之时,赵宋皇帝赵桓也在拿民怨极重的大奸臣们开刀。
七月十一日,诏蔡京移广南西路南宁军(后世海南省儋州市)安置,蔡攸移广南西路浔州(后世广西桂平市)安置。
七月十二日,诏童贯移广南西路吉阳军(后世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安置。
七月十五日,诏蔡攸改移广南西路雷州安置(后世广东省雷州市)。
七月二十三日,诏蔡京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湖南、江西远地,自今遇有大赦更不量移。
南宁军、雷州、吉阳军尽皆是开发严重不足事远恶军州,千里无人烟瘴痢遍地便是其当前的真实状态。
从赵桓对蔡京、蔡攸、童贯三人的贬嫡之地安排,就能明显看出,大宋皇帝是真的不想让这些大奸贼活下去。
第七十五章
蔡京结局
靖康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正上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骄阳似火,就连树上的蝉鸣声都因天气炎热而有气无力。
荆湖北路潭州东明寺外,一名年近五旬的老者却穿戴得整整齐齐靠坐在门柱上,任凭汗水渗满额头,也不愿敞开衣衫摘下头上的幞头。
其人身上的粗布青衫颇多污损,显是赶远路留下的痕迹,但白皙的面容虽然憔悴不堪却洗得干干净净,并无半点污垢。
看来这位老者原本应该是生活无忧的富贵人,只是不知因何缘故落难至此。
在老者焦急的目光注视下,一名同样身着粗布青衫皮肤白皙的后生两手空空地出现了道路的拐角处。
尽管早猜到了会是这个结果,老者仍是忍不住老泪纵横,随即又因因绝望而晕倒。
“大人!”
远处的后生看到了老者晕倒,急忙跑过来,扶起其人一顿搓揉。
老者其实并无大病,只是饥饿加上疲累所致,不多时便醒了过来,睁开眼便看到了后生疲惫焦急的脸庞,颇有些心疼地问:
“行哥儿,累了吧?”
后生满头大汗,神情也疲惫至极,但脸上的愤然之色却难以掩饰。
“大人,肯定是押送咱们南下的官差故意使坏!儿子还没开始说话,乡民就知道我是蔡氏子孙,不肯卖吃食,还拿烂菜叶子丢我身上!”
“算了。”
遭遇绝境,老者似是看明白了,虚弱地摆了摆手,露出一个凄惨无比的笑容。
“一门六学士,媵妾封夫人。
轻车小辇,七赐临幸。
咱们蔡氏一族尽享荣华富贵这么多年,早就该想到这一天的。
如今日情形,蔡氏若无恶名,便是这些任官差巧嘴如簧,又能蛊惑几人?
可若是偏远乡间愚夫蠢妇皆以蔡氏为天下贼,我等便是活着,又与死去何异啊!”
自称“蔡氏一族”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赵宋头号王朝奸臣蔡京的幼子蔡脩,而年轻后生则是蔡脩之子蔡行。
蔡京被打倒,除了其第五子蔡鞗因尚茂德帝姬而留了一条性命外,其余蔡氏子孙二十三人尽皆被夺官,并分开流放各地。
最后陪着显赫大半生的蔡京前往流放地南宁军的,便只剩下了蔡脩和蔡行父子。
因天气炎热,加上蔡京今年已经虚岁八十一,早就衰老不堪,众人一路走走停停,十余日时间才走到这里。
广南西路瘴痢横生,乃是宋人畏为死地的流放之所。
处于极南海岛上的南宁军,对年老体衰的蔡京来说无疑是人生终点,而对押送其人南下的官差而言,这趟差事又何尝不是九死一生的险途?
两个官差原本就一百个不愿意陪着奸臣去广南送死,在蔡京磨磨蹭蹭这么久后,更是彻底失去了耐性。
蔡京是举国皆骂的大奸臣不假,却也不是遭贬后就死狗一条任人宰割的普通人。
其人是党羽遍天下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多次被打倒还能重登相位的千古传奇。
蔡京垂垂老矣,此生十有八九回不到临安,可按照大宋新旧两党交替执政的传统,其人死后却未必没有平反的可能。
因而,官差便是再有想法,也不敢真的将蔡京一棒子敲死。
但正所谓奸滑小吏阎王见了也发抖,经常提前“了结”流放人犯的公差自是大把的办法消遣蔡京一家。
众人过岳州后,只要途中休息,都有一名官差以准备安歇处的名义前出,向附近百姓宣告大奸臣蔡京过境的消息。
由此,才导致蔡行有钱买不到粮米的情况。
蔡脩年轻时也曾随父亲蔡京几度沉浮,并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豪门子弟,两日前就已经觉察到了不对劲。
但其人最初以为官差故意折腾蔡氏一家,以此敲诈钱财,也给了两名官差一些“好处”,却没想到这二人如此剋毒,收了钱财还要置蔡氏于死地。
而沿途百姓如此深恨蔡氏,才是击垮其人活下去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
蔡行毕竟还年轻,不可能像自己的父亲这般看淡生死,想到了自己可能会被活活饿死的悲惨命运,既恐惧又不甘,哭着问道:
“大人,真的没办法了吗?”
办法?
有什么办法!
数年前,家中西席张觷倒是说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可惜,连太上皇都被关进来宁德宫中终身不得自由,被上皇以富贵牢牢绑定的蔡氏又能逃到哪里去?
大同么?
蔡脩隐约知道蔡氏是有机会投靠大同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