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851


赵桓虽然没有在这个时候撤掉李纲的想法,但还是收下了李孝忠的奏书。
毕竟,李纲守城有决心归有决心,可脾气也非常大,若不是同军入侵的现实威胁摆在眼前,赵桓是真不想用这样的臣子。
耐着性子听完了李孝忠的守城建议后,赵桓便以“军情紧急,城外不可少了统领坐镇为由”将他打发出了城。
随即,天子又立即召尚书右丞李纲进宫,以李孝忠的建议询问后者守城疏漏之处。
赵桓的目的是借机拿捏性子刚直高傲的李纲,可后者本就脾气冲,得知自己被昨夜刚刚赶到的秦凤路刺头告了黑状,如何能忍?
李相公确实是军事外行,可接下抗同大任后,其人就一直在刻苦钻研,兵书都被他翻破了好几本。
相比起专门砍人脑壳的武夫来,李纲可能在指挥打仗上确实不擅长,但放眼朝中文武,再想找个比他更强的,也真找不到。
其人能不能指挥打仗还需经过实战检验,可在赵桓这等没有军事常识的皇帝面前驳斥李孝忠的建议却是易如反掌。
李孝忠年纪轻轻,勤王之前仅是一介布衣,可懂朝政艰难,可晓治国繁琐?
朝廷勤王诏令下达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人就能私募数千兵马,又急行千余里,赶在所有人前面第一个进京,究竟是为人极忠,还是所谋者大?
此子率兵勤王之后,仅授不入流的承节郎,就能生生压制住一帮桀骜不驯的武臣,当年徐泽谋反之前,怕也是没这个胆量和能力吧?
同军即将攻入城下,此贼却离间君臣,建议临时调整防御部署,究竟是何居心?!
……
尽管隐隐觉得李纲有些意气用事,一些话捕风捉影危言耸听,但赵桓还是怀疑起自己之前对李孝忠的判断结论。
最终,赵官家还是被李右丞说服,下诏追夺了不久前才赐予李孝忠的官身。
诏令下到城外大营,李孝忠刚刚换上的新官袍又脱了下来。
其人倒是警醒,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天子信任。
夺官只是第一步,很快就会被奸臣落井下石,搞不好就有性命之忧。
李孝忠乃以探查敌情为由,带着几个心腹前往穰东镇方向,行不过几里,其人便调转方向,疾走逃命。
实际上,李纲之前还真建议皇帝将居心叵测的李孝忠抓起来问罪。
但赵桓担心此举会伤勤王将士之心,一个不慎就会引发兵变,否决了其人的建议。
李孝忠做贼心虚自己跑路,辛兴宗等人当即落井下石,提供了不少其人的黑材料,如此,更加坐实了这人真有大问题!
深宫之中的大宋皇帝赵桓暗自后怕,当即再下诏书,着有司缉拿在逃人犯李孝忠。
为了严整军纪,震慑各怀心思的大小军头,李纲又专门派出了一队马军循着李孝忠逃跑的方向进行追捕。
不过,这队马军并未追远就急忙退了回来,并带回了紧急军情:
同军主正向临安杀来!
第五十九章
阵前答话
申时左右,同军前锋进渡过临安城北的湍水,便迅速展开警戒,驱逐宋军斥候,搭建浮桥,勘察地形,并以白灰在临安西、北、南三面标定各部的立营区域。
随后近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各师营陆续开进前锋标定的区域,又很快分散开来伐木掘土,赶在天黑前立营扎寨。
同军各部的行动紧张而有序,人员来往穿梭却忙而不乱,极具军事美感。
当然,落在远处紧张的宋军士卒眼中,则是大战将起,敌人却不把本方放在眼里的憋屈和压抑。
实际上,两军相距数里,即便天气晴好,普通人仅凭肉眼也就能够看到行进的队列、移动的大旗等显眼目标,并不能看清同军官兵个人的具体动作。
而随着同军到来的人数不断增加,活动的烟尘不断增多,临安城墙上的守军更加难以观测他们的行动。
不过,有秩序的军队和无秩序的人群行动时产生的烟尘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有经验的军士就可以依据这一特征推测大军的人数、士气等情况。
临安城墙上便安排有专门负责侦察同军行动的军官,以随时向不通军伍的亲征行营使李纲汇报同军到位人数。
四千……
五千……
七千……
一万……
一万五……
李纲初时还能与身旁的属僚和将佐们谈笑几句,以显示自己镇定自若,丝毫不将伪同的大军放在眼里。
可随着抵达湍水边的同军人数不断更新,其人的脸色逐渐严峻起来,就连呼吸的节奏都因紧张而放缓了几分。
“相公!是正乾——伪帝!”
其实,不需要身旁的将佐特意提醒,以李纲的视力也能隐约看到落日余晖下,正乾皇帝的赤底金龙大纛正缓缓进入视野。
远处正在立营的同军将士纷纷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山呼万岁的巨大声响仿佛能够随着北风传入紧张不已的宋军官兵耳中,给大战将起的压抑氛围再增几分。
正乾皇帝的车驾抵达同军立营位置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御营官兵的护卫下,继续缓缓向南,不断靠近临安城。
城上的李纲等人明知道此时是最好的反击时刻,城下也有现成的勤王兵马,若有猛将强兵趁机朝狂傲自大的伪帝发起冲锋,搞不好就能再打出一个高粱河——
咳——
可惜,大宋现在是既无猛将,也没有强兵,士气还极端低落。
这种情况下,派出去再多人也只能是送人头,更别想打退大同最精锐的御营兵马。
城上城下万余名宋军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伪帝大摇大摆靠近,并最终停在了己方远程武器极限射程之外,现场气氛压抑至极。
就在众人猜测正乾皇帝此举的意图时,对面大军中一名骑士越众而出,径直穿过赵宋勤王大军左右两营之间的隙地,似乎是要朝李纲等人站立的复燕门而来。
勤王大军营中,能够强力统合秦凤路、永兴军路两地人马的狠人李孝忠仓促逃走,朝廷新任命的统领辛兴宗威望不够,勉力稳住军心都很难。
朝廷不下旨意,其人根本不敢对这个明显是传信的同军骑士采取任何行动。
就在一个时辰前,朝廷突然下旨捉拿李孝忠,虽然因为其人提前逃跑没拿到,但还是在勤王官兵中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李孝忠这厮狂上了天,谁都都看不上,在首批勤王军诸将中的人缘非常不好。
但其人肚子里有货这点却是众将公认,就是受过他羞辱的辛兴宗也不得不服。
这类人平日里非常招人厌,可真到打仗要人命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接受李孝忠这样战将的指挥。
别的不说,至少在其人麾下活下来的几率要大得多,甚至还能跟着博富贵。
结果,皇帝刚封了李孝忠的官,承认其人对首批勤王大军的统辖权。
官帽子还没戴热,又免去其职,还派军队来追捕,就着实让人看不懂了。
看不懂朝廷迷之操作的勤王官兵此时都还处于混乱之中,尽皆眼睁睁地看着同军骑士如入无人之境般穿营而过。
“聿——”
直到抵近了复燕门吊桥边,大同御营亲兵王德才勒马停下,随即抬头,对着城上目瞪口呆的李纲等人高喊:
“大同正乾皇帝御驾亲征,问罪赵宋,速唤你国皇帝阵前答话!”
李纲虽然惊讶于同军小将都有视万军如无物的胆魄,却没有真的被其人惊呆,脑子里一直很清醒,王德的话一字不漏地都听到了。
天子乃万金之躯,身荷大宋江山社稷之重,出不得任何差错。
前几天,官家在皇城宣德门上犒赏守城官兵,都是由李纲代为传旨,现在又如何能到敌人的“阵前答话”?
而且,王德语气轻蔑,对官家全无敬语。
即便大宋最终不得不与大同和谈,也不能毫无底线,更不能任这一个低贱武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折辱天子。
念及此处,李纲勃然作色,指着城下的王德厉声大喝:
“快!给本官射杀此等不知上下尊卑的贼子!”
“使不得啊相公!”
“相公!万不可冲动!”
“相公——”
复燕门城门楼上,紧张不已的宋军兵士尚未对李相公的命令作出及时反应,李纲身旁的将佐属僚就已经争相劝阻其人了。
众人这么紧张,自然是因为他们知道“两国交兵,不杀来使”的古训。
不过,这句话并非严格的国家义务,而只是一般意义的优待惯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