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8/851


“陛,陛下,再,再歇一歇,臣,臣走不动了。”
天祚帝最忠诚的臣子萧奉先这段时间一直跟着皇帝转进,早就累脱了形。
头发花白,颧骨突出,满脸污垢,一副糟老头子模样,完全看不出其人昔日丰神俊朗的形象。
皇帝翻身上马,并没有回头看萧奉先一眼,只是仰天叹息一声。
“那你留下来吧。”
萧奉先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脸色霎时苍白无比。
连续千里奔逃,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起的,掉队的臣子,大多落入金人手中。
其实,被金人抓住也不算是坏事。
金国早过了野蛮屠杀的原始积累阶段,对投降的辽国高官大多不会苛待。
但萧奉先却不敢投降,这些年,被他逼到金人那边的可不止耶律余睹一人。
这些人恨不得吃了自己的肉,投降金人不是送死么?
就算不投降金人,找个地方藏起来也危险。
堂堂大辽沦落到今天这一步,剩下的辽人戾气极重,皇帝新招的护卫中,便有人在私下喊要除国贼以谢天下。
萧奉先哪里也不敢去,只有跟着重感情的皇帝身边,他才能活下去。
其人赶紧爬上马,忍着疲累追上皇帝。
“陛下,臣没事,还能跟上,臣还要继续追随陛下。”
“继续追随?”
耶律延禧突然调转马头,冷冷地看着萧奉先。
“你们父子俩误朕到今天这一步,如今就是杀了你又于事何补!军士们恨你避敌苟安,造出祸事来必定会连累朕,你不要再跟朕入山了,走吧。”
萧奉先从耶律延禧的眼神看明白了皇帝的决心,其人自知无法挽留,下马哭拜。
“陛下,臣”
“滚!趁朕还没有改变主意,快滚!”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谁
虽然凭着超乎寻常的危险感知和耐力,耶律延禧一再逃过了金军的追击,破坏了金人速战速决的战略。
但堂堂大辽皇帝被敌人追得如老鼠般乱窜,也让跟着其人仓惶逃命的卫士生出了忿怒怨恨之心。
预料到兵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耶律延禧做出了弃卒保帅的决定,处理了两个民怨极重的重臣。
继驱逐萧奉先父子后,天祚帝又斥逐了北枢密使萧得里底。
女直人起兵之初,大辽朝议曾多次廷议举大兵讨伐。
结果,每次都是萧奉先和萧得里底二人加以阻挠,以至大辽错过了平乱的最佳时机,使得女直人逐渐坐大。
最终,这个被他们忽视的金国,把大辽逼到了灭亡的边缘。
心软的天祚帝并没有痛下杀手,只是驱逐了两个大奸臣。
但这二人离开后,却没能逃过国人的惩罚。
萧奉先当日跪辞皇帝之后,知道国人深恨自己,不敢稍作停留,立即带着两个儿子和仆从逃出了山。
结果,没走出几里,其父子三人就被自己的四名仆从胁迫捆绑,欲要送给金兵领赏。
夹山周边,到处都是搜捕耶律延禧的金军探马和欲要追寻皇帝救国的辽人。
这四个奴仆运气很好,没碰到其他辽人,先找到了一队金军探马。
金兵得到了萧奉先这条大鱼,自然喜出望外,当即杀了四个求赏的奴仆,又将不愿走的萧奉先长子萧昂活活打死。
萧奉先及其次子萧昱则被戴上了刑具,金人欲要将其送回会宁府交由皇帝发落。
但金军探马在返回的途中,又遇到了赶来投奔皇帝的辽军。
双方一番激战,金人不敌,萧奉先父子二人又被辽人夺回,并进山献给了皇帝。
这一次,耶律延禧没有再心软。
其人见都没有见萧奉先父子,直接命卫士将二人赐死。
至于萧得里底,其命运和萧奉先差不多。
被逐出的半路上,萧得里底同样被自家奴仆绑了,一样送给金兵领赏。
其人倒是比萧奉先有血性,先是假装老迈无用,任由金人摆布。
待金兵懈怠后,萧得里底又寻机脱身,打算再次回到皇帝身边以证心迹。
但萧得里底的好运气从金人手中逃脱后便用完了,其人尚未回到山中,就被逃亡的辽帝卫士耶律九斤抓获。
彼时,耶律淳僣号称帝的消息已经传到西京,天祚帝身边的臣子陆续逃亡。
耶律九斤见耶律延禧大势已去,欲要前往燕京投靠耶律淳,正愁没有“见面礼”,便遇到了大奸臣萧得里底,自然不会客气,当即便将其人绑了起来。
而尚在夹山之中躲避金人搜捕的辽帝耶律延禧眼见队伍越来越少,也痛定思痛,在处理完萧奉先和萧得里底之后不到十天时间内,其人相继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召挞不也典掌禁卫;
命去年在同、辽外交争端中被免职的同知殿前点检事耶律高八官复原职;
以北院枢密副使萧僧孝奴知北院枢密使事;
以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查剌为左夷离毕。
但耶律延禧迟来的悔悟和振作,却没能挽回已经失掉的国人之心。
仅仅六日后,同知殿前点检事耶律高八便鼓动部分卫士出山降金。
耶律高八在去年底的同辽冲突中,为了守护大辽的利益,不畏强敌,与强势的同舟社针锋相对,却被皇帝当作弃子免去官职。
其人当时就已经对这昏君寒了心,一直等待机会报复耶律延禧。
耶律高八降金带兵后,立即引金人进山,搜捕自己曾经效忠的皇帝。
耶律延禧再一次预知到了危险,并赶在金军抓到自己之前逃之夭夭。
但随驾的官员却遭了殃,侦人萧和尚、牌印郎君耶律哂斯等人皆为金军所俘获。
经历这次背叛和连续的逃亡后,天祚帝身边的官员严重不足,落魄到撑起逃亡小朝廷的基本框架都做不到。
耶律延禧只得下诏,凡随驾人员,不限吏民,一律授予官职有差,让这些小人物一步登天,撑起朝廷的草台班子后。
与此同时,西京大同府守将耿守忠降金后又叛,严重威胁金人腹背,金军不得不从夹山一线抽调围堵辽帝的兵马攻打大同府。
如此一来,又给了耶律延禧继续流窜遁逃的机会。
相比起第一次破城,金军第二次攻打大同府的战斗很不顺利。
金军战线太长,粮草转运补给极度困难,进入西京道后,大军的粮草只能在靠新占领区征集。
其中,最重要的征集地便是大同府。
耿守忠降而复叛,使得金军失去了最大的粮源;
另一方面,战前制定的速战速决捉住辽帝的计划也宣告破产;
而且,后方也传来了同舟社已经入局南京道的消息。
种种不利因素综合,众将军议时,多倾向于暂时停止进攻,先将大军撤回中京道休整,等下次再来。
唯有完颜宗雄提出大同府乃是西京道都会,放弃大同府退兵,就等于放弃整个西京道。
一旦大军撤回中京道,西京道已经投降的辽人必然离心反叛,辽帝的余党会受到鼓舞,夏国也会趁机入局。
要是同舟社届时拿下了南京道,威胁中京,大金国恐怕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进入西京道了。
负责攻打大同的副都统完颜宗翰被宗雄说服,乃立下重赏以激励士气。
但耿守忠降而复叛,再没有退路,乃蛊惑部下一旦战败,必会被金人泄愤屠城。
由是,大同守军抵抗意志相当坚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8/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