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851


一百多年前,战无不胜的赵宋禁军面对辽军时,预测战果的人都被战果打了脸。
绝大部分普通人受限于知识储备和眼界,无法分辨真正的强军强在哪里。
而百年的历史早就成了传说,同军再强能强得过传说中的开国强军?
经历五代乱世培养出的力能开山、智可谋国的英雄豪杰都打不赢辽人,现在的同军就真的能?
貌似同军之中除了社首外,就剩下牛皋、武松、李子义这几个猛人了,其他好汉的事迹都不怎么显眼,这阵容怎么看都不像特别能打的样子啊。
百姓们并不是不看好同军,他们是真希望同军能一举击败辽人收复燕云,结束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但同军已经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连,所谓关心则乱,越想越难以平常心。
赢了固然好,输了谁也承担不起。
同军一旦被辽人击败,河北又会沦为人间地狱。
就算焦头烂额的辽人不敢率大军南下,同军中还有他们的子弟亲人。
打仗肯定会死人,但败仗死的人和胜利死的人是两码事,刚刚有点起色的河北现在可经不起败仗啊。
河北军民紧张等待同舟社发布战争动员令时,各地共建会却受到了社首的最新政令:工作节奏不变,下冻前继续修路修水利,下冻后再进行保丁集训。
除了各地驻军拉练增多,各县巡捕司加大了社会治安巡察力度外,再无其他异常。
兵曹也始终没有下达命令向河间战区增援一个师,仿佛辽国陈兵边境的事与同舟社没有半点关系一般。
社首究竟在想什么?
第七十四章
残酷无情菩萨兵
辽国中京道岩州,隶属于中京道锦州,是仅辖一县的下州。
也是辽国独此一份的“岛州”,其治所兴城县设于觉华岛上。
岩州本属于汉代辽西郡海阳县地,辽初此处仅有若干部杂胡,人口极少。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平灭渤海国后,迁部分渤海汉户于觉华岛上,以稳定此地统治。
经多年繁衍,岛上人口渐多,乃于圣宗年间在此建城,并设刺史级保肃军。
岩州的人口虽以汉人居多,却是隶属于辽国十三宫的太祖弘义宫,为大辽的开疆拓土作出过应有贡献。
辽制: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
宫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为帝后的私人“财产”,帝后死后,宫卫骑军的编制并不撤销。
辽太祖弘义宫的斡鲁朵在临潢府,陵寝在祖州。
下辖锦、祖、严、祺、银五州,富义县及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四提辖司。
弘义宫斡鲁朵鼎盛时,领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七千,出骑军六千。
不过,现在的大辽行将就木,连当今皇帝耶律延禧的御帐亲军都在多年的征战和反复叛乱中损失殆尽而换了好几茬,编制也从鼎盛时五万人一再缩小到五千。
包含弘义宫在内的各宫卫军也在不断征调中严重萎缩,如今编制虽在,实际已经无法成军了,而地处觉华岛之上的岩州更是差不多被大辽朝廷遗忘了。
之所以是差不多被遗忘,而不是彻底被遗忘。
乃是因为每次帝国遭遇危机,征调粮饷兵马时,锦州的临海军节度使司还是不会忘记此处有人有粮的。
锦州至显州一线是中京道与东京道的陆上分界线,也是辽金两国现在的边境线。
早在三年前,锦州就因为持续的战乱发生过匪盗掳掠平民作为“军粮”的惨剧。
这几年,随着大辽帝国底层民力逐渐被耗尽,支援前线的物资越来越少,锦州前线已经摇摇欲坠。
隶属于锦州的下州岩州,也不断杀鸡取卵般的支援锦州,民生凋敝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秋收之后,金国大举增兵边境,摆出要灭亡辽国的架势,锦州战线再次告急。
岩州兴城县最后一批半大孩子便告别了家人,穿着破烂的衣衫,押着刚刚收获的“军粮”去了锦州。
分别的场面很是凄凉,却没有人哭泣。
多年的苦难,不断的死人,已经流干了兴城县百姓的眼泪。
而且,去了前线也未必是坏事。
等金人打下了锦州,押运粮草的孩子们侥幸不死的话,还可以做金人的生口。
女直人早年起事时,出于复仇和震慑辽人的需要,曾有多次屠城的记录。
这几年,随着金国取代辽国坐稳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人已经很少再做这等恶事了,反而会尽力确保投降者的性命。
毕竟,无论契丹人还是女直人谁主宰北地,面对广大的疆域,都需要宝贵的人口。
他们需要强壮的生口为他们耕种提供粮食,也需要年幼的孩子做奴仆服侍贵人们的起居,更需要适龄的妇人快速增加女直人稀少的人口。
孩子们去了前线,比留在岛上垂死挣扎要好得多。
岛上仅剩的几百老弱病残也没有太多时间胡思乱想,他们还要趁着寒潮未至,赶紧捞一些海货,以储备过冬的食物。
海中有鱼虾,但凭借老弱病残和有限的捕捞手段,收获必然很有限。
这个冬天肯定又要饿死人,死了也好,死了就不用遭罪了。
岛上还剩几艘小船,但剩余的岛民身体都不大好,拖不动大网,也就没人驾船下海。
众人正趁着退朝散在海岸边,勾头弯腰忙碌挖捡海货时,一个眼尖的小娃突然抬起手,指着远方的海面。
“船——好多船——”
百姓们抬起头,就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场面——
远方洋面上快速驶来好多战船,好多好多的战船!
早在同舟社外曹行人司司首高药师从大名府出发前,徐泽便签署了军令,命靖海、黄海、渤海三大舰队主力于海连州镇东关集结,统一编队后,前往辽国沿海耀武。
海军的第一站,便是觉华岛。
被长期战乱摧残到麻木的觉华岛百姓并没有四散而逃,也没有拿起武器抵挡明显是入侵的敌军,所有人只是退出海滩,呆愣愣地看着陌生的军队登陆觉华岛。
这是一支他们从没有见过的奇怪军队。
庞大的联合舰队自然不可能停靠没有大型专用码头的觉华岛。
海军司司首阮小七都没有下船,只是命两个陆营和一个工程营登岛,并留下一些船只和补给品后,其人就带着舰队再次消失在海面。
王进曾经的狗头师爷梁不平是徐泽任命的知兴城县事,其人能力有限,做不了中原的真知县,但接管仅剩几百老弱的兴城县却是没什么难度。
岛上百姓初时还对这支只限制自己行动,不打杀抢烧的奇怪军队有些警惕,不敢跟同军官兵讲真话,只是麻木地观察着这些不知哪里来的侵略者。
觉华岛有兴城县却没有城池,连续的战乱和青壮消耗,也使得百姓没精力休整破旧的房屋。
岛上最大的建筑群,是被辽圣宗耶律隆绪尊为老师的圆融僧主持修建的大龙宫寺。
据说大龙宫寺香火鼎盛时有上千僧侣,但如今,这座庞大的寺院也随着辽国的衰败一起没落了。
没有信众香火,再多的特权也无法维持寺院的光鲜,寺中只剩下十几个营养不良地老僧。
一般的寺院多建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的好地方。
换句话说,就是地势险要,可俯瞰周边的位置。
大龙宫寺更是如此,理所当然地被驻军征用了。
有大龙宫寺营寨暂时可以不修,码头、防御工事和移民居住的房屋却不能不建。
为了加快进度,重活和专业项目施工都由工程营和驻军自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便分配给了岛上百姓和老僧们。
并不是常见的侵略军驱使百姓“义务劳动”,这些侵略军竟然让岛上的人有偿劳务,而且直接按工程量发粮食!
老弱们的劳动能力有限,获得的粮食也不多,但凭借这些不太重的体力劳动就能获得勉强可以过冬的粮食,自然干劲十足。
先是一些面黄肌瘦的孩童被士兵赠予半块面饼,回去后,就拿来自己珍藏的手工感谢士兵。
结果,又得到一张面饼。
随后,老人们也发现这些兵士真的没有恶意,还知道了他们来自叫“同舟社”的奇怪国家,来觉华岛住下就不会再走,为的是防止以后金人登岛祸害百姓。
到了这个时候,百姓们才喜极而泣,他们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终于得救了。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来岛上都行,只要能提供安全屏障,不再让他们把仅剩的老骨头送上战场去无端消耗就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