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851


必须突围!!!
马上!!!!
惊恐万状的宋军众将失去了理智,纷纷建议赶紧撤。
至于撤退的方向,东、北、南三面都被同军控制,只能走西面。
南乐镇就是背靠黄河而建,而且河面尚未解冻,可供大军通过。
童贯到底是掌军多年统帅,虽然也慌,却没有乱。
今年比起以往稍微冷一些,黄河虽然还没有解冻,但河面冰层并不结实,其人担心冰不够厚,过不得大军,十余万人仓促过河会有危险。
人还好说,散开点,慢慢走,总能过得去,关键是火炮。
战前,为了增加胜算,童贯特意向天子申请了大宋重器——殿前司掌控的神火营。
这些铁疙瘩虽然比同舟社的重炮还要重很多,携带也极为不便,却是天子的秘密武器,更是宋军克制同军的法宝,绝不容许有失,必须全须全尾地带回去。
童太师担心神火炮过不了河,无法向天子交代。
危急时刻,有部将想出了一个点子:征集附近百姓的木门、床板、被褥、柴草等物,铺在冰面上,再让大军通过。
童贯从善如流,采纳了这个好建议。
一阵鸡飞狗跳和若干流血冲突过后,宋军征集到了足量的大军过河物资和军士们最喜欢的钱帛。
办事谨慎的童太师犹不放心,特意先安排了两门神火炮一起过河,以试验铺设木板后的河冰抗压性。
结果,“木板桥”顺利通过试验。
在将士们的欢呼声中,童贯带着部分将校先过了河,再让神火营慢慢过。
就在一切进展顺利时,营外的探马发现了同军前锋的踪迹。
消息传到大堤上,在各自将官的弹压下,宋军初时还能勉强保持镇定。
但同军行军速度太快,而神火营的过河速度又实在太慢,每多耽误一息,敌人就靠近数步,这种煎熬是个人都难以忍受。
夜间照明不良,大军挤在数里宽的河堤上,谁也看不清谁,有人开始不顾将官呵斥,私自上了冰面。
然后,更多的人跟上。
再然后,之前呵斥士卒的将官也脱下战甲上了冰面。
黄河足够长,处处都能踏冰过河,但敌人就在身后的危急情况下,没人会傻着穿越乱糟糟且宽达数里的大军横截面,再寻找没人的地方再过河。
冰面上的人越来越多,终于超过其承载负荷。
当第一声“吱——嚓”声发出时,很多人就已经预感到不妙。
如果是单个人踏冰,尚可通过坐下或躺下,滑过冰面,以避免冰层破裂。
但成千上万的人同时过河,却是无法冷静下来。
更慌的脚步,换来更大的裂缝。
河冰迅速破裂,不断发出嘎嚓之声,而冰面上的宋军也彻底失去了冷静,争相逃跑……
李逵带着前锋上堤时,便是这场惨剧的最高潮。
很多人明明知道冰面已破,渡河有极大几率会死,留在堤坝上当俘虏兴许还能活。
但人这种生物极端复杂,遇到危险时,恐惧也会传染并不断放大。
在其他人前赴后继渡河的情况下,剩余的这些人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哭喊者冲进冰冷地黄河之中。
当徐泽带着王禀到达南乐镇黄河东岸大堤时,已经看不到数万人因冰面破裂而疯狂争渡的悲惨场面。
破冰间隙处,仍有一些即将冻僵的人体还在缓慢挣扎,然后下沉,再上浮——
待到天明后,他们的尸体将与这几十里范围的河面重新冻结为一体。
只到春暖花开,彻底解冻后,再随凌汛,冲到下游的冀州、河间府等地。
大堤上,同军将士看着这一幕,尽皆默然。
除了偶尔的战马响鼻声,就只剩下了王闻之的诵经声在回荡。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
第二十六章
天下板荡见忠臣
仓惶逃跑的宋军遗弃了大量的物资,从南乐镇大营直至黄河大堤上,随处可见宋军的辎重和甲械。
收拢这些物资需要时间,遭洗劫的镇民需要救济,被俘的宋军也要妥善安置,众多的事情积在一起,拖累了同军进一步的行动,徐泽决定当晚就留驻宋军留下的营中。
“社首,被俘的宋军计有一万二千四百六十一人,有三千七百余带伤或是从水里捞起来的,估计有一千左右挺不过今晚,属下已经将他们分别安置在两个营地了。”
战阵搏杀的尸山血海是一回事,上十万人受到惊吓而愚蠢赴死的行为又是一回事。
物伤其类,宋军落入冰冷黄河中惨死的一幕,给了同军官兵极大的心理刺激,就连受命安置俘虏的陈达也有些情绪低落。
“尽力救治吧,能活一个是一个,顺便带王禀过来。”
“属下明白!”
陈达退出大帐,徐泽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
童贯赶在同军到来前“果断”跑过河,倒是落得个干净,却甩给了徐泽一个烂摊子,完全打乱了同舟社之前的部署。
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打仗,而是稳定人心了,必须防止惊慌失措的赵宋君臣再出昏招,导致国家突然崩溃而让生民遭劫。
“着宣曹针对此事进行宣传,要让河北军民了解朝廷军队有多弱。”
朱提头也不抬,快速记下社首的话。
“着政曹战后组织专项教育,引导官兵开展讨论,正确认识此事。”
“着吏曹和户曹重新拟定计划,原本只接收河北东路的构想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了,赵宋如此无能,我们必须加快动作。”
“着外曹发动京中……”
王禀被带到大帐中时,徐泽已经安排完了各项任务,正在核实朱提草拟的命令。
“徐相公!”
即便认识到朝廷已经败了,徐泽崛起之势不可抵挡,王禀还是想为朝廷做一些补救,对徐泽的称呼中多了一些难明的意味。
徐泽示意其人先坐会,他还要确认了所有命令并签字。
因为童贯指派与徐泽谈判的任务,王禀阴差阳错地躲过了过河之劫。
作为“本该”死在河中的宋军一员,其人受到的刺激比起同军官兵更大,当场就跌坐在大堤上无声垂泪。
但王禀毕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收拢俘虏后,徐泽便安排他去了伤病营,协助陈达、安道全安抚被救的宋兵。
“王统制,长话短说,我想请你帮个忙。”
王禀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了,打算与徐泽虚与委蛇,表情却异常坚决。
国家危亡,活下去比一死百了更艰难,身在敌营,辱骂敌酋只求速死而不管天下纷乱的混账事他做不出来,只要没死,就不能轻易放弃。
“徐相公,若是为朝廷做事,末将责无旁贷,若是——”
徐泽放下笔,起身走向王禀。
“你放心,本官不会为难你的,喊你来就是想请你为朝廷做事。”
尽管想不明白徐泽打的什么主意,但王禀确认自己还没糊涂,有判断能力,无论徐泽说什么,先听了再说。
“还请相公吩咐。”
“童太师仓促过河,留下来的众军将说法不一,有人说过河的官兵有数万人,也有人说只有几千,你觉得有多少?”
“末将认为至少有五万人过了河。”
朝廷最大的机动力量,最精锐的兵马都被童太师带来了大名府。
结果,未战而崩,天下已经没有人能够挡住徐泽进京的步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