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851


战前,外曹通报的须城信息中,知州程万里和都监董平二人是重点。
程知州出自童贯门下门馆先生这点确实不假,但这个出身与其能力品行有必然的联系么?严格的讲,社首还出自童贯门下呢!
就算有联系,就不允许别人改过自新么?
武松麾下,周通出身山贼,王闻之是僧人,木麻是夷人,王罕是辽人,他本人当年也是人憎狗嫌的恶少年呢!
如今不都是极好的军官?
外曹的情报恰好显示程万里为政东平府以来,虽算不上能臣干吏,但也绝不是贪官污吏,其人还真没有残民害民之举。
董平以出身定人好坏,出发点本就可疑,理由更站不住脚,武松怀疑其人别有用心。
其次,以须城宋军表现出的战术素养,等六师攻城,估计用不了重炮营一轮炮击就降了,正面攻击就可以轻易拿下的城池,干嘛还要放董平回去节外生枝?
武松受徐泽的影响很深,能堂堂正正打赢的仗,就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
而且,他更担心董平确实是投靠后立功心切,真诈开城门后,在城中大杀一通,可就坏大事了。
武松非常清楚社首对军纪的重视,从聊城出发前,社首还反复强调一定要严格落实军纪,并提醒要注意董平。
自同军建军以来,攻必克战必胜,却从没有做过诈城后杀人放火的恶事,可不能让这董平坏了同军的名声。
“士师,你再跟董都监讲一下同军的攻城纪律!”
“是!”
王闻之昨晚就已经跟董平念了不少“经”了,攻城即将开始,其人直奔主题,重点强调破城后的“八个不得”。
武松交给董平的任务是率本部人马蚁附攻城,他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和徐泽逼博州兵马守莘县、朝城两地异曲同工。
董平昨日说的三点理由中有一点很对——俘虏必须纳上投名状。
等须城拿下后,武松要带大部兵马随社首攻打大名府,只可能留少量兵力弹压,守城的主力还是降军。
为了确保留在须城的守军老实守城不要搞事,让他们攻城打出真火来就是必须的。
同军压阵,投降的三千余宋军顶在前面。
须城原本是有护城河的,可百余年的和平时光里,“无用”的护城河一直没人管理,淤积颇为严重,成了臭水沟。
护城河变成了夏日滋生蚊蝇,冬日又常有人不慎滑入其中溺毙的“害民河”,最后竟然被前几任官府自己安排人填平了。
被营属轻炮轰击一轮后,剩余的守军贴在墙垛瑟瑟发抖,扛着梯子的降军轻易就冲到了城墙下。
战斗过程乏善可陈,无非就是攻守双方的人命交换,比炮击更打击士气的是昔日同袍杀上城墙,并向自己举起屠刀。
包含董平亲自杀死的三名守军在内,攻守双方总计没死到三百人,守军就投了降。
北城门打开,六师各营立即冲进城中,按照之前的分工接管城防。
“董平呢?”
最先冲进城中的是周通的二营,师正特意交代其人接管官衙府库,并盯住董平,结果进城后果然没见到其人。
周通问了几个人,才知道守军投降后,董平就趁着城门未开的时机,带人杀向了官衙。
等周通着二营官兵冲到官衙时,院内已经是一片血腥。
第十六章
武人的荣誉
等周通带人冲进官衙时,院内已经是一片血腥,后宅传来董平几近癫狂的声音。
“没想到吧,老狗,你也有今天,跪下来求我,兴许我会饶你狗命!”
面对董平滴血的短枪,程万里自知今日必死,面如死灰,浑身抖个不停,却仍是梗着脖子横眉冷对。
“呸!武夫,果真的粗鄙武夫!老夫会在地下等着你!”
“哈哈哈,死到临头还嘴——”
“董平!住手!”
须城周边特殊的地理环境,守军战败投降后,几乎没人出城逃跑。
六师官兵接管城池,稳定城中秩序的工作很顺利,确认须城不会再有反复后,武松来到官衙,提审董平。
“董平,你这是为何?”
“程万里这狗官自己做了狗跪舔宦官童贯却看不上武人,嘴上说得很好,私底下却视我等如奴仆贱役之流,不杀这等狗官,小将心中恶气难出。”
武松当然不能只听董平一面之词,又看向程万里。
“程知州,是这样的么?”
程万里确实打心底看不起武夫,不仅是他,整个赵宋能看得起粗鄙武夫的文官也是凤毛麟角。
但此时好不容易从董平这武夫的枪下死里逃生,他如何还敢在武松这反贼的面前表现自己的不屑?
“董平觊觎小女姿容,数次以守城之事相胁,要本官将小女许配给他,本官不喜其为人,婉言拒绝,这贼子便怀恨在心,挟私报复。”
武松成亲已经六年,与妻潘氏一直琴瑟和鸣,最是看不惯在男女之事上放荡无耻之人,闻听程万里之言,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董平,可有此事?”
董平好歹也是东平府武官第一人,自称“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自是有性格的,见程万里揭了老底,索性大方认了下来。
“小将并未娶妻,人才地位也都是一等一,如何与他家女儿做不得姻缘,这狗官分明就是看不上我等武人。”
其人不愧是心灵机巧之人,虽然认了自己的“罪行”,却再次将矛盾转移到文人看不起武夫这件事上,以激起武松等人对程万里的反感。
武松却对他这身好皮囊没了耐心,抬头询问周通。
“周通,当初你落草桃花山,可做过这等说亲不成就杀人满门的事?”
周通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答道:
“盗亦有道,俺要是做了这等不要面皮没良心的事,以后做不做贼了?”
董平白净的脸霎时通红,想争辩却又迎上武松冰冷的眼神,只能跪在地上,勾头不吭声。
武松继续问:“那你说说,文官为何看不起咱们武人?”
周通以前也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但徐泽组织的军官轮训就有专门的授课,其人深受教育,记得很清楚。
“社首讲过‘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武人让人看不起,就是因为董平这样的武人先作贱咱们武人的名声!”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确实是徐泽“讲过的”话,却不是徐泽的“名言”,而是出自《孟子·离娄上》。
粗鄙武夫还知邹国公之言,程万里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看着周通,后者却清楚师正让自己发言的目的,继续侃侃而谈。
“社首还讲过,上古之时,并无文武之分,直至秦汉,出将入相也是常态,现在很少有这种情况,并非文贵而武贱,只不过是分工越来越细,很多事努力钻研一生也未必能专精,文武才开始分野。”
“文人能得人崇敬,也不是因为他们读的圣贤书多,而是他们能把国家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但外御强敌、内安百姓,守护华夏文明之火的重任,还是要靠我等武人。”
“荣誉来自需要,赵宋武人不受人待见,只是因为该做的事没做好,还祸害百姓;现在文人也没能把这国家治理好,让天下如此混乱,照样会让百姓看不起!”
周通将文武相提并论,让身为文官的程万里心下颇不舒服,想驳斥其荒谬言论,其人之言却又逻辑严密,自己未必能说得过,更何况现下小命还捏在别人手中。
而且,很明显,这些道理绝不是出身山贼的周通能够想得到,只能出自徐泽。
徐泽!
程万里徐泽这名字当然很熟悉,这份熟悉甚至可以追朔到政和四年。
那时他还不是知府,徐泽也只是一个新进幸臣,彼时的童太尉有意让程、徐两家联姻,以套牢徐泽,这事程万里不敢反抗,却也倍感屈辱。
没想到六年过去,世事变迁,当年自己看不起的幸进武夫却已经变得如此可怕。
造反的武夫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山贼出身的下属都能说出自己反驳不了的话!
武松没理会脸色不断变化的程万里,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大名府方向的主战场,东平府的事务始终得服务于大名府方向。
“董平,你可知错?”
“小将知错了!”
武松和周通的话都说到了这份上,董平如何知道今天自己是真栽了,人在屋檐下,就得果断低头。
“错在何处?”
“错在不该以私心挑起文武之争,差点毁了同舟社的大好局面。”
这机灵人到了这个时候还心存幻想,试图转移矛盾,减轻自己受到的处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