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851


张叔夜的话说的很委婉,他其实是想问同军搞出这么的大动静后,却又偃旗息鼓,不对朝廷大规模用兵,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攫欝攫
其人这段时日跟着徐泽接受耳提面命,于民政上受益颇多,但在他兴趣颇浓的兵事上,却看不明白同军在海州和淮阳军的无所作为。
社首就淮南的奇怪用兵方略,魏定国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但他出身旧军官,坐了几年冷板凳,好不容易才熬出头,对张叔夜的主动示好却不敢太亲近,乃敷衍其人。
“社首的目光一直放在天下大棋局上,眼界和格局远超我这样的粗鄙武夫,我也无法真正领悟社首用兵的奥妙。”
其实,徐泽离开前,对魏定国就有交代,保持对涟水军的压力,慢慢渗透即可,不要急着攻城略地。
对驻守东海县的分舰队营正康狸,社首也有明确指示:保持对淮南各大盐场的连续骚扰,阻止其恢复生产。
但海军的任务并未公开,徐泽没让张叔夜知道其动向,后者自然不敢过问。
取下海州后,淮南东路虽然没有大的战事,社首的战略目标却一直没有变过。
只是,魏定国不可能与投降不久的张叔夜细讲这些事。
看着远方洋面消失在视野中的海船,张叔夜回过身,心中还在暗念:“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啊。”
不能怪知兵的张叔夜都看不懂徐泽的战术,这一战,从同军下海州后,赵宋朝廷和同舟社的见招拆招都超乎了常理,让局内人越看越迷糊。
赵宋政权脱胎于五代的节度使制度,各地行政机构的权力并不完整,本朝又苦于开拓无能,加之内部矛盾深重,乃执行强干弱枝和守内虚外的政策。
各地官府在应对小规模民变时反应极其灵敏高效,但面对同舟社这样祸乱数路又非常能打的强力反贼则非常无力。
没有朝廷临时授权的宣抚制置使之类的大臣坐镇的话,就没有任何人能有权力协调数路兵马以应对强贼,应对大乱时,赵宋的国家体制就显得格外笨拙。
今年,剧贼“李子义”再出京东东路后,短短的一个月内接连搞出好大动静。
先灭涟水水军,紧接着炮轰涟水县城,随后又北上拿下整个海州,接着骚扰沿海盐场,同时,还在淮阳军筑城,威胁东南漕运。
贼军如此密集且嚣张的动作,赵宋朝廷的反应却非常奇怪,除了持续增兵京畿及京东西路,并命各地严防死守外,再没有其他的大动作。
赵佶、童贯等人似乎是吸取了去年朝廷兵马被贼人反复调动,结果一再吃败仗的惨痛教训,准备集齐足量兵力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荡平京东乱贼;
抑或是各地的堡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赵宋有信心以逸待劳,通过坚城险寨不断消耗贼军的有生力量。
又似乎是去年战后,朝廷痛定思痛,优先运输漕粮,东京城大半年囤积的粮食足够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赵佶等人仿佛打定了注意,就依托城寨堡垒死守,等待站在李子义背后的徐泽忍不住跳出来,主动暴露其狼子野心,朝廷再传诏天下,共讨此逆贼。
总之,与去年的慌乱相比,赵宋朝廷这次应对京东变局的表现相当稳重,并没有出现胡乱下令,反复催促平乱大军不断赶路的慌乱现象。
同舟社调动赵宋兵马来回奔波以创造战机打一个大胜仗,逼朝廷认清现实的战略设想落空了。
但徐泽并没有因为对手脱节的反应而盲目改变之前的方略主动进攻宋军严密防守的各堡寨。
实际上,同舟社开始修筑沭阴城后,徐泽的所作所为,更让赵宋朝廷摸不准方向。
原本确定此战的重点突破方向——淮阳军上,徐泽根本就没有往补给不怎么方便的沭阴方向再增兵。
而负责筑城的李武真就是一门心思筑城,始终没有出兵骚扰几十里外的漕运干线,甚至,对宋昌安排人力于沭阴城南面十五里外紧急抢筑的城寨也视而不见。
双方处于一种诡异的默契状态,以至于知淮阳军事宋朝一面不断告急,请求朝廷支援,一面又反复报功,宣称其部多次挡住了贼人的猛烈攻击。
道君教主皇帝明知道宋知军的奏报有问题,但为了鼓励赵宋民心士气,竟然承认了其人的报捷,并下诏要求淮阳军上报功赏名单。
之后,朝廷还真照名单落实了封赏,淮阳军诸将平白捡了不少好处,以至于带兵巡逻时,远远地看到忙于筑城的贼人,都觉得亲切。
而淮南诸盐场生产停顿后,赵宋境内盐价上扬,心怀苍生的徐泽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将同舟社之前囤积的大量晒海盐出售给各路走私商。
为了保证数量庞大的海盐顺利进入销售渠道,徐泽鼓励海商们直接跟赵宋官府合作,交够规定的税额再走正规渠道流通,尽量不走私。
赵宋朝廷正苦于盐荒之灾,又为少了大批盐税的钱款而犯愁,能有这等好事,当然是捏着鼻子认了。
同舟社提供的晒盐价格要远低于各盐场的煮盐,即便按照规定向官府交纳足额的盐税后,走私商们依然有很大的利润,积极性自然极高。
为了打压盐价,徐泽明确要求这些包销商必须按照指导价出售。
若是看不到其包销地区的盐价下跌,则中断交易,并将包销商该列入黑名单,以后别想再与同舟社有任何生意往来。
攫欝攫。结果,战乱中的赵宋再次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各大海盐场相继停产,即将出现盐荒之际,一路上扬的盐价居然开始不断下跌,甚至跌破了原价。
而因为盐价下跌,百姓的购买欲望上涨,原本寡淡的食物可以多加盐,赵宋的盐税居然还有增加。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预料中的盐荒没能发生,普通百姓能够少花钱就吃上“平价盐”,参与私盐贸易的商人和官吏们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而绑定在煮盐利益链上的诸多食利者,以及预计到盐荒而恶意囤积海盐的豪商们,却是欲哭无泪。
至于那些迟迟看不到复工希望的盐户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另谋活路,甚至还有部分人在有心人的鼓动下,铤而走险,化身山贼海匪,以更激进的方式谋生。
直至徐泽出手击败了“红五营”的水军,淮南诸盐场才恢复了生产。
但遭此难后,不管是煮盐的盐户,还是煮盐的销售额和销售渠道,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更因为大量“正规”走私晒盐的存在,使得淮南诸盐场规模严重萎缩,再难恢复往昔盛景。
不过,徐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可不仅仅是为了倾销积压的晒盐,顺便摧毁历史悠久盘根错节的煮盐利益集团。
正如魏定国所说,社首的目光始终放在天下大棋局上,他回诸城,既是统筹同舟社工作,也是就近等待朝廷的使者。
徐泽预计,用不了多久,赵宋朝廷就要请他出山。
不是为了明显被其人操纵的京东东路剧贼李子义。
而是,江南就要乱了!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同说指引方腊
婺州兰溪县。
生就滑稽样的王英此时却无半点滑稽,其人轻抚着怀中熟睡的幼儿,眼中满含柔情,许久,才狠心将其交给对面的汉子。攫欝攫
“王英兄弟,你这是要做啥?”
“两浙路马上就要乱了,没地方能安生,俺这些年就得了这一个独苗,放心不下,麻烦兄弟带回去。”
“你不走么?”
“不,不走了!”
“明教这帮家伙根本成不了事,你究竟是为了啥?”
王英初时还有些迷茫,说出这“不走了”时却无比坚定。
“俺糊里糊涂过了大半辈子,遇到社首才知道人要活的像个人样,不做出一点事来,死也不安。”
“那,好吧,我要把娃交给谁?”
“给王曹首吧,都姓王,曹首不会亏待他的。”
“要不要我给社首带几句话?”
“不用了,社首这样神仙般的人物什么都知道,他会知道俺想啥的。”
“那我走了。”
“嗯——等等。”
那人抱着孩子转身正要离去,却又被王英喊住,只见他从衣襟内扯出一个鹰嘴吊坠,递给前者。
“若是俺回不去,麻烦你请王曹首以后告诉俺儿子,他老子活的也像个人!”
“嗯,我会的。兄弟,保重!”
紧邻兰溪县的睦州,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也正在发生。
睦州青溪县,方氏漆园。
园主方腊今日刚刚宰牛滤酒,慰劳辛苦了一季的本园雇工和附近生活无依的下户,酒席直至天黑才结束,众人却未就此离场。
酒酣肉饱之后,方腊将众人留了下来,他有话要讲。
一些人似乎对今夜之事早有预料,眼神中满是期待;
另一些人则紧张地看着园主拂去杯盘,跳上酒桌。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