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851


“去吧,人心不足蛇吞象,事到如今,我也没得选了,终究是要面对的,哎!”
不谈出了门七拐八拐,明明很近却走了好半天才磨到军营的田管事。
黄德出了辛家后,先是径直朝两水镇而去,确认没人跟踪后,又于半路换成了马车,并返回之罘湾。
马车停在了四海商会会馆的后门处,黄德下车,抓住门环一长三短的扣了两次,门才打开一个小缝,确认黄德的身份后,门子直接领他进了门。
客厅内的九个人已经等得有些焦了,见黄德进门,立时就有人问。
“黄员外,情况如何?”
黄德皱着眉头,摇头道:“事情基本可以确认了,只是任我嘴巴说破,正诚也不愿出面说话。”
“辛介甫这狗贼,从他前年卖地开始,就已经跟我们不是一条心了,我都说了不要找这狗贼,你们非不听,上门找气受!”
黄德辛苦一场,还落个里外不是人,面色有些难堪,又不好发作,只能看向堂中的四海商会会首余四海。
余四海也颇有些烦躁,止住了钱承恭的恼骚。
“钱员外!此事休论,说正事,诸位,还是说正事吧。”
屋内众人尽皆皱眉,他们虽然聚集于四海会馆,心中也有些隐约的想法,但要问他们到底想怎么样,还真没想好。
同舟社太强大,而他们在同舟社治下当久了太平顺民,已经有些不习惯这样剧烈的冲突和矛盾了。
没有谁天生反骨,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搞事情。
最初,改税法的消息流出来时,他们并不相信,因为消息过于离谱。
毕竟,同舟社家大业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基本不靠农税吃饭,和他们这些掌控大量土地的乡绅并无直接的利害冲突。
而且,徐泽虽然为人霸道,但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其人掌控登州这几年,除了李俭一家外,就没做过赶尽杀绝之事,登州上下有钱一起赚,合力向外,军民关系一直很和谐。
如今,同舟社大军西进潍州,正是争夺天下,需要集中人力的时候,任谁也想不到徐泽会在这个时候拿登州开刀,自乱阵脚有什么好处?
若是把这一屋子人的家产都抄没了,确实能得不少钱财,但所得也远不及前方攻下几个州县多,还会造成后方动荡,怎么算也是一笔亏本账啊。
“诸位,会不会是同舟社在前方打了败仗,想要钱财,才故意放出这种消息,逼咱们纳捐?”
“胡扯!打了败仗也不能自乱阵脚啊,要说纳捐,咱们也不会皱眉头,手头再紧,凑一凑,几千上万贯还不是很容易就凑到?”
“要是几千上万贯根本不够同舟社开支呢?这段时间从登州抽走的兵马有多少?”
这等大军调动的事,外行看热闹,只知道乌泱泱的一堆人,究竟有多少,普通百姓很难摸到方向。
但屋内之人皆是来自登州四县的乡绅,族中子弟不乏在军中和官府中当差的,消息还算灵通。
以前没往这方面想,才忽略了这些消息,此时有心,稍一核对,就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大半年以来,登州兵马进进出出,走得多,回来的少,离开登州的兵马至少有一万五千人!
众人相视,尽皆骇然。
莫非前方真的吃紧,已经严重到要后方杀鸡取卵的地步了?
“不对!同舟社若是真打得如此艰难,怎么可能这么久了,登州一点都不见乱,来往的海商也没见减少?”
钱承恭看着再次犹疑的众人,冷哼一声,不屑地道:
“都什么时候了,还操心同舟社有没有打败仗!徐泽这些年做的事,哪件符合常理过?你们按常理推测来推测去,有什么用!”
“哪你说要怎样?”
“怎样!各回各家,洗干净了,拱手把地交给同舟社就完了!”
这段时间,众乡绅们得到的消息不止一条,条条都骇人听闻。
有些还是坐而论道,比如说徐泽在北海会议上与罗仲彦的对话;有些则是指向明确,谣传徐泽提出天下为公,同舟社所谓的“均税”只是幌子,目的其实是要“均田”。
但无论那条消息,指向都很明确,就是同舟社有意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至于如何解决,这还用问么?
自秦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是如何解决的?
钱承恭说的就是气话反话,正如黄德所说,各家的田地都是“数代辛苦经营积累的结果”,凭什么要交给同舟社?
“余会首?”
众人心中惶恐,却没人愿做这出头鸟。
毕竟,都是有家有业之人,不到最危急的时刻,谁也不可能豁出去。
同舟社这些年战无不胜,威慑力十足,没人敢跳,家中的田地确实舍不得,但性命同样舍不得啊。
余四海面色阴沉,眼光扫过催他拿主意的众人。
今天的聚会,他的确是发起人,但起因复杂。
主要是抱团取暖,展示己方的力量,给同舟社施加压力,让徐泽见好就收,给彼此都留些颜面,以维持斗而不破的合作关系。
毕竟,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可以没有泥腿子,却不能没有豪强大族的支持。
就算真要杀鸡吓猴,那也有个分寸,哪有不分青红皂白,所有大户一网打尽的道理?
何况,这里还是登州,同舟社起家的根基之地!
“诸位,要不我们退一步,找龚相公主动出让部分田地?”
在场之人个个家大业大,皆是很难下定决心,众人正犹疑时,忽听钱承恭的声音又悠悠响起。
“糊涂!退一步?当年让国的柴宗训和赵德昭结果如何了?”
第七十九章
真是天意啊
柴宗训就是后周恭帝,其人禅位给赵匡胤之后十余年才死,似乎后周恭帝的死和宋太祖无关。
攫欝攫欝。但柴宗训终年仅十八岁,宋廷还借此机会断了后周之嗣八十多年,直至仁宗朝时,才立其旁系后人承嗣,此事怎么看都透着蹊跷。
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太宗即位时,其人早已成年。
中间留下了很多曲折故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绝非空穴来风。
其后,赵光义为彰显武功,稳固帝位,率军北伐,有资格窥视大宝的弟弟和侄子一并随军,也包括赵德昭随军。
宋军攻克太原,灭了北汉,赵光义未及时行赏,便又挥师东进,攻打辽国。
结果,宋军在幽州遭遇大败,军中夜惊,众将找不到皇帝赵光义,有人便谋议立赵德昭为天子,其人拒不敢受。
回京后,赵光义因为北伐失利,拖了很久都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
赵德昭跑去跟太宗论说此事,赵光义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赵德昭受此惊吓,退朝后便自刎而亡。
结果,他一死,赵光义就宴赏群臣,其意昭然若揭。
众人被钱承恭这句话惊吓,心中更加忐忑。
黄德却很是不喜此人的阴阳怪调,辩道:“岂能以天家事枉测人心?徐泽行事虽然无忌,但分寸还是有的,当不至于此!”
“当不至于此?!”
钱承恭丝毫没有给黄德面子,驳斥道:“当年王师中也以为徐泽‘当不至于此’,结果呢?”
“徐泽这些年在登州做了什么,我们是跟着同舟社赚了一点小钱,但我们也是出了本钱的,所得加起来有没有同舟社的零头?就这点小恩小惠就把你给收买了?”
“即便如此,这贼子还要敲骨吸髓,又盯上我们的田地,今天要我们的地,我们交了;明天再逼我们纳捐,你们交还是不交?”
“这些地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交出去了,你们真就能忍下这口气?就算你们能忍,你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忍?”
“就算徐泽要脸,收了地后就放过咱们,不再为难。但那些占地咱们地的泥腿子们,没见着咱们一家全部死绝,能不能睡得着?”
钱承恭一番诛心之言,让众人尽皆的心进皆大乱,顿觉大祸临头。
真正的良善之家,是不可能做出这么大家业的,谁能拍胸脯说自家真没做过一点昧良心的事?钱承恭讲的这些套路,哪个不熟?
别看那群泥腿子平日里老实巴交,真给了他们占好处的机会,可狠着呢!
少了可以不断生钱的田地,坐吃山空,如何能保证现在的地位?
没了地位,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
“余会首,拿个主意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