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851


但拖家带口,在矿区落户为生的也同样不少。
利国监三十六冶,其实是分布在面积很广,且不完全连成片的若干矿区内。
出于安全和生活方便考虑,总计过万的冶户又依据各自工作的矿区,居住在若干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内。
这么多的常驻人口,自然又会带来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市场,相应的商贩和娱乐业自然就会应运而生。
矿监勾当官不仅要想办法扩大生产,增加税收,以尽地利,还要抓好治下治安,严防冶户闹事。
具有一定协作精神和浑身力气的冶户,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要比普通农户难管多了。
大体分散小部合作,彼此又存在利益争夺,矿区最不缺的就是大小社团。
官府力量有限,对这种冶户“自发”组织的社团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要依靠他们管理冶户。
社团做大后,又必然会有利益摩擦。
于是,为争矿而械斗,为抗税而围监治的事,在矿区常有发生。
所以,监治是有围墙的,还有角楼、城墙等防御设施,类似于坞堡。
利国监巡检司巡丁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打击盗匪,保护冶户安全。
而是确保监治衙门安全,维持矿区治安,以及镇压冶户反抗。
“李子义”部贼军突入利国监内,就立即堵住了监治的出口。
监治堡垒内实际并没有西军将校估计的“上千守军”,总兵数还不到七百。
逼仄的堡垒内,主要是办公区和仓库,以及官员后宅和驻军的营地,没有多余的场地营建消费和娱乐场所。
这么多军爷们长期驻守这片“荒地”,当然不能天天待在堡垒内大眼瞪小眼。
不读书的丘八业余生活非常单调,随时都可能打仗掉脑袋情况下,隔几天喝个酒,逛个窑子什么缓解压力,军官也是鼓励的。
大战将起,守军明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这些在外鬼混的军汉,自然不会成为守监的战力。
除非脑子坏了,不然谁会傻呼呼地跑去告诉贼人“俺住里面,劳烦让个路?”
在贼军表现出远胜官军的严整军容,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扰民后,
被朝廷高额矿税逼得就要破产的冶户们,也没人会分不清自己的屁股坐哪边,
为了只收税不管自己死活的勾当官,而去攻击官军都打不赢的贼军。
恰恰相反,有很大一部分冶户还在心中祈祷待贼军赶紧破堡垒,杀掉勾当官,再烧掉税籍账册。
于是,贼军围攻监治堡垒时,冶户们都没事人般,站得远远的,只是伸长了脖子看热闹。
甚至,还有一些生活不如意的单身冶户主动上前,为贼军指路和提供消息。
冶户们的表现还算“正常”的话,贼军的表现就相当可疑了。
贼军赶到利国监后,就立即攻城。
贼人的攻势极猛,密集的箭雨压得监治城墙上的官兵抬不起头,还有一种威力极大的筒状兵器,直接轰塌了两座角楼。
就在堡内官兵准备开门投降时,贼军却停止了进攻,开始立营了。
似乎,之前的进攻,只是为了警告官军他们是来玩真的。
当然,堡垒内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很快就有人看出了贼军真正意图——围点打援!
但为时已晚,求援的信使已经派出了三波,而贼人则在不断增兵,还前出彻底控制了利国监到彭城的通道。
利国监西南。
出兵前,王育干喝了不少酒,以至于军议时头都有些晕。
此时走出了满身汗,酒劲早过了,但嘴渴得不行。
自己的水袋早喝干了,还喝了一名老兵的半袋水,仍不解渴。
夜里赶路,速度根本快不起来,又渴又累,其人不免有些焦躁,扯住带路的向导。
“还有多远?”
“回太尉,不远了,只有十几里。”
“到底是十几里?!”
“十一二——是十一里半!”
“指挥使,前面不对劲!”
及时出现的斥候,为这个惊恐不安的向导解了围。
张雷也看到了匆忙返回的斥候,赶了过来。
“什么情况?”
“前面四里,发现了贼军。”
仅凭蛾眉月和星光的“照明”,即便是百里挑一的斥候,最多也就能看到几十步远。
因此,夜间行军,斥候不可能撒出去太远。
口干舌燥的王育急问:“有多少人?”
“有很多,小人不知道有多少!”
“什么叫不知道有多少,你干什么吃——”
“老王,莫急!”
张雷拉过王育,打了个圆场。
斥候都是各营中的精干兵士,个人素质全面且胆大心细者方能胜任。
办事牢靠的斥候不知道贼军的具体人数,肯定有原因。
“回张指挥,贼人没有举火,只点了一些艾草熏虫,小人几兄弟隔得太远,看不清,估摸着贼人至少有两千人以上,究竟有多少,确实不知道。”
张雷立即警惕起来,抓住了一个关键问题。
“你确定贼人列着阵?”
“是!小人能确定。而且那片地方很宽,旁边稻田不多,蛙声不太嘈,但听不到贼人讲话,要是没列阵,不可能有这么安静。”
“快!都停下,别走了!老王,你看咱们该怎么办?”
贼人明明可以利用夜色掩护,选择有利地形伏击官军,
却偏要选择在宽阔地带列阵,而且还不举火,怎么看都透着大古怪。
王育脾气虽差,但行伍多年,打老了仗,对战斗的直觉相当敏锐。
“教授,你是说贼人料定了徐州会派援军,特意在前面列阵等咱们?”
张雷点点头,肯定地答道:“是的!”
“这帮狗日的京东佬,打赢了几次软脚蟹就尾巴翘上天了!你慢慢跟上,老子带几个兄弟过去喊话。他娘的,一帮贼人还敢列阵,挡咱们西军的道,咋不上天呢?!”
王育点了几个人,便跨上在彭城找到的骡子,骂骂咧咧地出发了。
张雷并没有扯他,贼人的举动太异常了。
不排除贼人因为不知道彭城有西军精锐坐镇,提前预置部分人在此处,寄希望吓走增援的官兵。
目的有可能是等天亮后,再从容转移利国监的冶户和物资。
吓走贼人是这一仗确定的策略,张雷也是赞成的。
若是贼军误判目标,把西军当成了列阵就能吓跑的厢军,那王育前去亮明身份威吓贼军,说不定还真能收获奇效。
但张雷不能干等贼人对王育的威吓做出“该有”的反应,还要做一些准备才行。
王育叫他跟上,他却不敢这么冒失,贼人万一没被吓着,反而冲过来,三里地也就半柱香的功夫。
其人立即整队,将两营人马改为战斗队形,以应对贼人可能发起的攻击。
同时,派出信使,将贼人的异常汇报给统帅中军的副总管罗延寿。
后面罗副总管的指示还没有传来,前面随王育去威吓贼军的兵卒,就架着身上插满箭矢的王指挥使跑了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