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851


获得了远超女性更占优势的采集所得的劳动产品。
男性便逐步获得“男权”,并最终替代女性,主导了社会的发展。
期间,没有运动,没有口号,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就这么简单。
未来,女性再由被男性支配的“附属品”,逐渐走向独立,并获得对等的权力,
也必然遵循这一过程——在社会分工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只有重大技术革新导致的生产力爆发式增长,
以及持久而强烈度的超大规模战争,导致成年男性劳动者急剧减少,
使得女子不得不走出家庭,广泛承担“本该”男子承担的社会分工,
由此证明女子真的能顶半边天,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社会地位上的大提高。
很显然,目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事有轻重缓急,
徐泽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闲到为了不可期的女性权利而开设女学。
他的目的始终都是为了开启民智和解放生产力。
开启民智不能只有男性,作为人类第一任老师的母亲其实更重要。
而且,男女受教育程度严重不匹配,也会导致社会的割裂。
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其中一方面的原因,
就是因为能受良好教育的家庭必然处在差不多的层次。
想象一下,李白、杜甫写出名传千古的诗篇后,
兴冲冲地念给完全不懂诗词的妻、妾听,会是怎样尴尬的场面?
同舟社大力普及教育,新生代的男子受教育率和文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
而与他们“门当户对”的女性,却很少甚至没机会受教育,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封建时代,让广大女性受学校教育,最大的拦路虎是社会风气,
事实证明,
大宋这些年颠来复去的混乱变革,以及同舟社的长期耕耘,
终于培育出了在登州开办女学的土壤。
万事开头难,还是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吧。
徐泽相信,只要没人在女学中乱打拳,
这个新生事物最终必然会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慢慢得到普及的。
在解放生产力上,问题则要麻烦一些。
同舟社旗下众多的手工厂坊中,就有大量的女工,
她们从事的其实都是很低端的手工劳动,需要的知识层次并不高,
即便如此,也需要大量有一定学识的管理型岗位。
而且,徐泽也不会让满足于低端产业,
他对改进工艺和技巧设置的奖励非常诱人,使得这些厂坊技术革新很快。
有学识和没学识的女工差距正在慢慢拉开,
这些产业迟早会脱离低端水平,到时又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在可期的未来,华夏也迟早会积累出自己的技术爆发——工业革命。
之后,才能提供大量男女皆能胜任的工作岗位。
尴尬的是,目前徐泽能给一部分女性“平等”参加教育的权利,
却没法给她们提供“平等”的劳动机会——
这不是靠一己之力就可以立即改变的事实,
更不是争霸天下阶段的势力领袖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所以,习惯因势利导徐泽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在“势”未成之前,只能适当引导,而后顺其自然,
等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再引导。
张欣是个实诚丫头,对主母交代的任务很上心。
她先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再找到了几个梁山书院的同窗分发下去,
用了五天时间,跑了很多人家,得到了一份比较详实的报告。
学生们反馈的意见五花八门,基本反映了不同阶层对教育的不同需求。
琴棋书画、数算、“小学”知识进阶、实用技能、社交礼仪等等,应有尽有。
有了“答案”,再设置“题目”,就简单了很多,
赵竹娴无师自通,将女学分为若干系,
再分类聘请教习,准备教材,筹办工作终于走上快车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同舟社欲要创办女学的消息也逐渐扩散到了登州之外。
这件在州内相对平静的事情,却在登州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一些自持才学的女子也寄来书信,请求应聘女学教习。
半月后,从青州来了一个徐泽意想不到的人物——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第一百四十五章
超越时代的传奇
李清照是古今中外都极其罕见的才女,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为精通诗词,
因其天赋奇才,独树一格,
被时人誉为“词家一大宗”,后人则誉其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不仅有才,还是活在当世的“传奇”。
其“奇”,不仅奇在词道上独步当世,流传千古,以巾帼之身力压同期须眉。
更奇在大胆、直爽、我行我素的独立性格,超越了世俗和时代。
其人常有出人意料,甚至令人瞠目结舌之言行。
李清照好酒,而且酒量还不好,几乎逢喝必醉。
身为大家闺秀,关起门来喝醉就算了,她偏偏要写进自己的词中,让天下人都知道。
她还好赌,自称赌遍天下无敌手,为了证明专业性,其人还专门写了一本赌博攻略。
书中言“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其实,这些都是个人爱好,只要不误事、不伤人,也无可厚非。
独立特行的李清照,怎会满足于这些小爱好?
先说其人的婚姻,便没有走当下常规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流程,而是“自由恋爱”。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名列苏门“后四学士”,
因文章锦绣,得哲宗赏识,曾官大学正,
后因得罪权相章惇,被贬出外,回京后,又任礼部员外郎——
官职虽然都不高,却尽皆清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