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851


“表哥呢,没多大的本事,就想图个安稳,也不想珍哥儿你们出事。”
解珍满脸茫然,道:“表哥,你是不是想多了,什么安不安稳的?若说安稳,有同舟社和共建会在,登州百姓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怎么会不安稳?”
孙立很不适应的解珍现在这种半天没句实话的风格,但话已经说出,今日就必须讲透。
不然等解珍回到之罘湾,不定要闹出什么事。
“珍哥儿,我知道你心里明白,我们两家分属两个将,徐正将又是个一心要做大事的人。”
“表哥担心,万一因为共建会犯了忌讳,第二将和第一将打起来,咱们总不能一家人之间开仗吧?”
解珍张大着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好半晌,才压低声音道:“表哥的意思,是说,我们社首会带着第二将反朝廷?”
孙立点点头。
解珍起身,一拍大腿,道:“那不更好,这鸟朝廷,就该反了他!”
孙立急道:“珍哥儿,这就是我乱猜的,徐正将这样的大人物做什么,我怎能猜得透。”
“表哥就一个想法,你我分属两个将,有什么消息,相互告知一声,总不能让表亲兄弟战场上见。”
屋外,守寨兵卒闹酒生不停,寨子外又传来一阵夜枭声。
解珍听到后,心中安定,道:“表哥早说嘛,若说相互告知消息,小弟还真知道几件朝廷不知道的大事。”
孙立忙问:“什么消息?”
“辽国的女直人不仅起事,还建了国,而且渤海人也跟着建了国,辽国已经全乱了,连东京辽阳府都丢啦!”
“啊!”
这几个消息确实让孙立震惊到了,解珍都知道这些,徐泽肯定知道的更多。
而且,辽国发生的大事肯定会对登州局势造成极大的影响。
要么,朝廷得知消息后,调第二将北伐,共建会的威胁将自动消失,登州依然太平无事。
要么,徐泽提前发动,控制登州,图谋京东!
孙立突然想到解珍手下兵卒正在进行的“城寨防守演练”,霍然起身,就要冲出门。
但为时已晚,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听声音至少好几百。
闹酒的部属也不闹了,却没有打斗声——肯定是彼此的实力悬殊太大了,没人敢动。
孙立颓然坐下,怔怔地看着解珍,好半晌才道:“珍哥儿,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解珍笑道:“表哥不是说要到战场建功么,现在机会来了。”
阎家口寨“防守演练”非常成功。
直到寨门大开,梁义带着大队人马冲入寨内,喝得醉醺醺的守寨兵卒都没做出任何反应。
很多人还以为这只是友军演练的一部分内容,不少闹酒的士卒嘴里还叼着肉就举手投了降。
孙立在解珍的陪同下,出了屋子。
解珍没带武器,自己这位表哥勇武过人,就算带了刀子也未必打得过。
但孙立是个“明白人”,只要控制住了外间的形势,他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今日行动方案的朱会首说的。
梁义是第一次见到孙立:“孙指挥使?”
“在下是。”
“社首听稳第三指挥的诸位兄弟在乳山驻守经年,非常辛苦,特意安排兄弟的第二指挥兵士来换防。”
“但两寨仍归孙指挥使管辖,在下很快就会回之罘湾,不知孙指挥使意下如何?”
孙立犹豫片刻,道:“我要见徐正将。”
第三十九章
知行
镇海府海岸线以东三里的海面,有一座因岛上有细沙与细碎贝壳屑混合而成的白色沙滩得名岛屿——蛤蛎岛。。
岛上沙滩边际的山崖下有天然淡水泉,水质清凉、甘甜,可供饮用。
岛长三里,宽约一里,有淡水有土地,又与大陆隔绝,是非常优良试验场所。
稳定镇海府形势后,徐泽便选在此处建立水师营寨和炼铁炉。
今日,徐泽便在汤隆、严四郎和凌振的陪同下,查看炼铁炉。
“社首,三座炉子都已经烘干,我们人也到齐,可以开工了。”
汤隆气色不大好,但开口的嗓门倒是不小。
炉子是提前到达的严四郎带人建好的,汤隆隔得远,今日才到蛤蛎岛,整个人还没缓过神来。
他得到徐泽传信后,就带着凌振和部分工匠乘船北上镇海府,且直接来了蛤蛎岛,顾不上休息,就准备大干一场。
“不急这几天,等你们休息好了再说,炉子一旦开工就不能停,到时候够你们忙的。”
徐泽自然看出了汤隆的气色不好,资本家也不能这么压榨工人嘛。
再说,炼铁、铸炮是个精细活,没有好状态,是会出事的。
徐泽问严四郎道:“铁矿和石炭筛检的情况怎样?”
严四郎这几年日子过得舒坦,有些富态,但脸仍是那么黑。
“这里的矿石比莱芜还要好,完全可以满足社首铸炮的要求。”
徐泽安排汤隆承买炼铁炉后,起初一直在撒钱积累技术。
从选矿石和选燃料,到建炉子和热风炉,再到温度掌控与调节,加料与出渣,等等,每一步都要有详细的参数和技术分析。
初时,严四郎还不怎么理解,认为这样只出不进的瞎折腾太败家,委婉的劝了汤隆两次。
汤隆得了徐泽的吩咐,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叫严四郎尽管放心,只管挖人积累技术就成。
大把钱财撒下去,效果自然非冶户自发积累可比。
不到一年时间,铁炉的出铁量和品质就远超整个莱芜监。
这下,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炉上“学艺”。
严四郎担心技术泄露,不敢再招人。
徐泽知道后,让他放心招,想学艺可以,自己带一项技艺来交换。
最终,技术泄露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当官后的徐泽直接将这帮人一船拖到海东岛,后来在那边干得还很起劲。
徐泽又问汤隆道:“铁范造锅的技术转型铸炮没问题吧?”
前世看过不少穿越,徐泽自然知道“铁范铸炮法”相对于“泥范铸炮法”,可多次使用,成本低、效率高、质量也相对较好,是了不得的工艺进步。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指示严四郎和汤隆积累铁范造锅技术,并将其作为铸炮的绝密工艺。
“呃——”
汤隆面色有些古怪,欲言又止。
徐泽心中已经猜出七七八八,自己肯定又被穿越带沟里了。
“照直说!是不是不行?”
汤隆点点头,看了眼旁边的凌振,道:“小凌,你跟社首讲。”
起初他都是按照徐泽吩咐用铁范铸炮,结果,炸膛率居高不下。
因为海东铁矿石确实品位不高,汤隆一直以为是矿石的原因,没做他想。
还是凌振和陈淳加入后,才发现其中的不妥。
凌振道:“社首,铁范铸炮效率确实高,但厚质兄和我研究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铁范铸炮,铁水的冷却速度更快,铸铁白口化加深,会变得更脆,铸出来的炮就更容易炸膛。”
“要保证铁范铸造的炮安全可用,就必须更厚更笨重,使用寿命还短,用这个办法铸岸防炮还勉强,筑造野战炮就太不好用了!”
趁徐泽没注意,汤隆赶紧擦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