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851


朱武清楚徐泽的习惯,早早准备了簿籍汇总册,当即交给徐泽。
“除蓬莱县周边部分村落暂未发展外,黄县和牟平、文登三县已经覆盖发展,合计户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三,丁口一十五万三千四百八十四。”
大宋称成年男子为丁口,簿籍册只登记丁口,征丁口赋。
朱武当众也只汇报这些数据,其余的详细数据都记录在簿籍数据汇总册上。
人口数据是国家管理最重要的依据之一,高效的官府不仅要清楚征税对象,还要清楚整个社会的承载能力和人口结构情况。
只粗糙地统计丁口数据,显然会漏掉很多关键信息。
但以此时官府的低效,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尽力,再多就强人所难了。
共建会扎根基层,当然不能和现在的官府一样粗糙低效。
按照徐泽的吩咐,朱武已经在着手人口普查,难点是隐户和流动人口的复核需要人力和时间。
目前估算的结果,包含四个县城的常驻人口在内,登州全州人口应该在四十万左右。
徐泽大略翻看了簿籍汇总册的数据,强调道:“莱州可以慢慢渗透,蓬莱县城这会闹得正欢,他们没精力管县城外了,趁这个机会,共建会把所有村社都覆盖到。”
“各地的矿藏数据和从业人口也要统计,所有入社村落的道路必须在一年内贯通。”
“明白!”
登州是徐泽起家的最重要基本盘,人口、耕地、矿藏条件等决定战争潜力的重要数据必须尽量详细。
道路则是实施高效管控和部队快速机动的先决条件,优先级必须靠前。
指望道路达到后世“村村通”的标准肯定不现实,但能保证“都”为单位快速机动的土路必须要有。
“共建会光发展单位还不行,关键要看管理,只有入会的村民切身感受到有共建会比没有的时候日子要好过很多,他们才会真心支持,不然就适得其反。”
“这其中,人才又最关键,但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现在很好,以后也会一直好,监督必须跟上。”
“裴宣表现怎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裴宣基本恢复元气,暂时安排给朱武打下手,巡视各村社会规落实。
尽管徐泽对裴宣寄予厚望,但同舟社早已经过了初期起家的阶段,用人不能太任性。
审查、考验、能力鉴定等,该走的程序必须走到。
朱武答道:“很不错,责任心很强,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属下让他进一步加深了解后,再汇总报上来。”
徐泽点点头,道:“好!另外,外派辽国苏州的劝农官短期内不可能返回,其家中要照顾到,补助标准也要适当提高。”
“下步随着我们在辽国的地盘扩张,还要外派多批人员,所需协调的人员、农具、种子和资金等,要拿出具体方案,后天未时前交我审核。”
朱武不敢真等到后天方案,想着晚上就加班,明天提前做出来。
“属下明白!”
徐泽看向褚青,问:“粮食采购有没有什么困难?”
褚青答道:“价格还好,花石纲占用了大量漕船和航道,江南的粮食这两年一直在降价,钱的方面不愁。”
“最大的问题是海运的时间和海浪风险,短时间内很难运送大量粮食。”
同舟社控制区域内,目前实际不缺粮食,还略有结余。
购买的粮食主要是用于备战,特别是辽国新占领地盘,农业基础太薄弱了。
辽民可以维持半饥半饱不死就行的状态,徐泽要招兵、要训练、要打仗、要体现新官府的优越性,就不能不让人吃饱。
在辽苏州粮食大幅增产之前,只能靠购来的粮食补充。
而且,眼光还不能只看在苏州,随着形势变化,可能还要扩充地盘。
徐泽思考片刻,道:“联系一些大海商,给他们看看我们的玻璃和白糖样品,愿意为同舟社运粮食来之罘港的,除了照价给付外,还按照其运到粮食的多少,分给未来海东郡两项特产的配额。”
白糖和玻璃是暴利产业,受限于产量和海东郡实力,暂时只销售高丽和日本,免得一些人起了贪念强取豪夺。
拿下安复军以后,同舟社的海军力量已经初步成型,不再怕任何海商搞事。
只待海东的产量上来,就能投放国内市场了。
褚青稍一思考,就明白了徐泽这套办法的精妙。
只是,他对徐泽的崇拜早到了骨子里,觉得社首想出什么点子都很正常,没有太望心里去。
直到很多年以后,继承家业的褚垠才发现,自己的父亲错过了为这项划时代改革措施命名的机会。
把白糖和玻璃销售的配额换成熟悉的盐引,再把之罘湾换成山高路远的边境,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开中法”。
粮食运输的问题解决了,褚青又担心安全问题来。
毕竟粮食是战略物资,同舟社又有军队,又囤积海量的粮食,想干啥?
“社首,这么多粮食运抵之罘湾,会不会引起朝廷的关注,招来祸患?”
徐泽不甚在意,道:“朝廷对之罘湾的关注已经够多了,不在乎多这一点,而且这些海商只要不傻,为了多占玻璃和白糖的配额,也会尽力封锁这些消息。”
褚青终于放下心来,点头退下。
第二十八章
改进
解决完民生和经济问题,接下来就是战备了。
徐泽对第一次列席会议的孟康吩咐道:“孟大匠,这段时间船厂要逐步减少非同舟社的造船订单,好的大木料暂时先存着,留给日后我们造新型战船。”
孟康去年底就已经受了徐泽的感召,秘密加入了同舟社。
朝廷派来之罘湾船厂的勾当只是一个九品小官,根本招架不住徐泽的软硬兼施,早就缴械投降,不理庶务了,船厂实际由孟康说了算。
孟康问:“造几艘”
“先造两艘,做训练船吧,待水营反馈意见后再逐步改进船型。”
“明白!”
二人讨论的新型战船,其实就是准备搭载火炮的战舰。
水师已有的战船基本都是按照冲撞、射箭、跳帮之类的传统接触战战术思想设计的,和以火炮远程摧毁的“不接触”战术完全不一样。
战术理念不同,船型的差距自然就很大,操作技巧就会有明显的差异。
是以,尽管火炮还在试验,并未定型量产。
但徐泽仍决定把先船造出来,交水营试航和训练,在期使用中逐步完善船型,并积累水营的经验。
只有提前准备妥当,等日后火炮量产后,水师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处理完战船的事,徐泽又问张大嫂:“被服坊有没有什么困难?”
被服坊负责人本是梁山的巧手小娘子黄小芸,其人大前年就和水营的熊蒙定了亲。
随后,熊蒙去了海东,因为一直没安定下来,婚事拖了两年多。
直到毗舍耶灭国后,熊蒙带船护送史进、李逵等人北上,才在登州待了一段时日。
徐泽特意抽空给二人举办了婚礼,并未熊蒙取了表字“不昧”。
婚后,黄小芸便随熊蒙了海东郡。
张大嫂是手工坊的总负责人,暂时便兼顾了这块的业务。
张大嫂道:“没困难,只是饰品的编织麻烦点,一开始手法都不怎么熟才费时,现在已经快多了,这个月可以交付。”
“好!”
拿下辽国苏州以后,在整编辽籍军队的同时,针对士兵识字率太低,语言沟通有困难等问题,徐泽想了不少办法。
除了大力扫盲,鼓励读书识汉字说汉语外,他还想到了改进军服体系。
招兵可不是把人招到军营训练就完了,军械、被服、生活用品、配套设施都要有。
没上上战场前,军械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将就凑合。
军服却是不能将就的,但部队扩编太快,军服一时也难以供应。
从无到有的乙种营军士服装就没有统一,五花八门的,很不利于培养军士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即便是朝廷配套发放军服的甲种营,服装的实用性上,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