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851


“我和你不一样,你是文臣,一心做事,问心无愧即可。”
徐泽老气横秋地道:“俺老徐却是渔盗出身,不得不多琢磨事,多琢磨人。别愣着啊,来,再走一盅。”
赵遹自认识徐泽后,这个比他儿子还小的年轻后生就一再突破他的想象,练兵打仗、治民理财皆精,现在还懂朝堂争斗,能猜透自己的心思,想到前些时日自己对徐泽的“提点”,顿觉好笑,端起酒盅,一饮而尽。
赵遹是荫补入仕的“杂出身”官员,个性坚毅,勇于任事,不攀附结党,凭着“每任皆治”的扎实政绩,做到主持一路的转运使一职,在如今这种政治环境下,同列者,少之又少。
这次夷乱,他并不在事发地,也没得到圣旨许可,就以转运使的身份,连夜驱车赶至泸州,主动挑起这副完全可以推掉的担子。
其后,又接手贾宗谅、潘虎留下的烂摊子,数次以身犯险,甚至抗旨不遵,多次驳回天子想当然的平乱最高指示,坚持以泸南的实际形势制定计划,终于平定了这场大规模夷人暴乱,作为一个帅臣,不会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
若说他没有名垂青史的功名之心,绝对是假的,但更多的却是济世为民,为治一路长久太平而不惜身的报国情怀。
本来,在徐泽等人的支持配合下,泸南夷乱已经平定,他还打算再镇守此地数年,逐步推行徐泽建议的化夷为汉策略,直至彻底消除泸南夷乱隐患,却没想到天子连一天时间都不想给他。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熙州、兰湟经略安抚使?
大宋官员高职低配很正常,由一路转运使改为一州知州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是知熙州,谁不知道经历这次平乱请西军兵马事件后,赵遹与统领六路西军的童太尉已经互为仇讎,让自己由转运使改任知州,本就有贬斥之意,还要到熙州,是去那里和童贯唱对台戏?
还有这泸南,徐泽辛苦编练的六千夷丁只准带走一千,留下的五千精锐,将来绝对会成为祸乱之源。
昨日的庆功宴,出了义从,配合官兵平乱的都掌族首领特苗和罗始党族首领失胃也参加了,两个老狐狸皆言哆岗部强壮者悉已斩献,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乞求官府将其送给本部做奴婢,也算是给这些失去了部族的族人一条活路。
得了天子旨意的新任泸州知州、泸南沿边安抚使孙羲叟一口应下。
经此一战,都掌族特苗部和罗始党族失胃部反成了最大的赢家!
自己费尽心神,耗朝廷千万钱粮,殒上万人命才终于平定的泸南夷乱,不过是为十几年,甚至几年后的更大祸乱埋下种子。
这一番辛苦究竟为了谁?!
赵遹之所以大清早就不声不响偷偷的走,就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灰溜溜的模样。
没想到,徐泽这个才结识几个月的属下武将竟然早已看透一切,还不避嫌疑,专程跑这么远来送自己。
正所谓泥泞识马力,患难见人心,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徐泽这份情谊弥足珍贵。
赵遹几杯酒下肚,只觉胸中那股郁郁之气消了大半,自己梓州路一任没有白过,端起酒盅,敬徐泽道:“就亭煮酒古道边,一遇及世便忘年。得遇及世,遹之幸!”
“好!这才是我认识的老赵!干!”
赵遹年纪不小了,气结于胸,时间长了搞不好就会折寿,在大宋朝野一片乌烟瘴气的环境下,像赵遹这种有理想有抱负,更有能力和担当的时代精英,绝对是稀有动物,保护他们,人人有责。
“老赵,你这番回去,是准备回乡怡儿弄孙,还是教书授徒?”
赵遹心结解开,说话少了不少顾忌,道:“总得给官家留几分面皮,也许还要再磋磨一些时日吧。”
徐泽早打听到赵遹是东京人氏,调侃道:“东京非养老之地,以后得了闲,来我的之罘,有我罩着,没人能欺负你!”
“哈哈!”
赵遹被徐泽逗乐,随即又担心起徐泽的将来。
“及世,不要只记得关心我,你就不担心,自己还能在之罘待几年?”
“哈哈哈!”
徐泽起身,道:“你不就是想说狡兔死,走狗烹么?”
赵遹愕然,真是什么都瞒不住徐泽啊!
徐泽继续道:“这不,狡兔还没死嘛,再说,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实在不行,道不同,乘桴浮于海,老徐我可是有船的!”
第三十一章
难赏
大宋皇帝赵佶对泸州的迷之操作,不仅打散了能臣赵遹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打乱了徐泽一番布置。
主持泸南平乱的突然赵遹被调离,孙羲叟出任泸州知州、泸南沿边安抚使,对这两个任命,不同的人能解读出不同的结论,但相同的都是赵遹原本执行那一套政策要废止了。
没有官府的保证,得不到相应的政策庇护,原本狂舔徐泽臭脚的夷奸们愁眉苦脸,急着寻找新的主人,而整编夷丁营也思想不稳,很多想走出大山见世面的夷丁也打起了退堂鼓。
好在徐泽当初挑人时就考虑过这方面的因素,问题倒不是太大。
徐泽没有勉强,让夷丁自己选,剩余的五千多整编夷丁中,有八百九十二人愿意追随徐泽远离家乡,而一度扩编到六百多人的斥候营也萎缩到三百七十人。
不过,这并不是坏事,这些愿意随自己走的,都是心思坚定或目标远大之辈,队伍更加纯洁,少了很多隐患。
人数少了,徐泽更容易安置他们的家属,以后起事,也不用顾虑朝廷再拿这些人的家属相要挟。
至于以后泸南会不会乱?
就赵佶这接二连三的骚操作,即便没有金人,大宋的江山很快也会垮掉,到时处处烽火,还顾得上一个小小的泸南?
十月二十四,交接完所有防务,登州营离开战斗了半年的泸州,这次,和地方瓜葛较少的齐州兵马提前两日开拔。
从泸州开始,所过之处,州县官府和百姓都给在平定夷乱中不断创造传奇的登州兵马足够敬意。
慰问的钱财和物资,一律笑纳——徐泽看得很通透,此时禁军的尿性,不公开抢百姓的军队就是仁义之师。
而且,必要的自污还是需要的,就当是提前收取一点日后解救蜀地百姓于水火的回报了。
若想加入登州营,有专人登记其身份信息,发给有编号的令牌,只要其人出蜀地,进入京畿,找到同舟社的营业网点,就能安全的到达之罘湾。
此举也是为了考验参军之人,大军要行进,没时间鉴别这些人参军的动机和决心,判断他们究竟是真想追随登州营,还是一时激情。
但发给木牌的做法就不一样了,这个时代,能为了一个理想,就背井离乡,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数千里之外的登州参军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可造之材。
所以,登州兵马在蜀地内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以至于提前开拔的关胜和郝思文以为登州营是不是走了另一条道路,赶在了他们的前面。
又是襄州境内,二人心心念念的登州兵马终于追了上来,几日后,两地兵马一起抵达东京。
枢密院的小吏安排军营后,只交代兵马需在京师停留数日就走了,期间除了送来登、齐两营在平乱中损耗的军械物资外,一连数天,再未来人。
关胜和郝思文有些忐忑,徐泽却是早就想到了这背后的原因。
关胜、郝思文实际上是受了自己的牵连。
无他,功高难赏——徐泽已经是从七品武翼郎,哪怕只是再升半品,也和朝廷赏给赵遹的龙图阁直学士(正七品)平起平坐了。
虽说文武殊途,同品文官远比武官值钱,但徐泽这速度也太快了!
徐泽以后还不知道要打多少仗,就算当今天子能镇得住徐泽,下一位呢,下下一位呢?
毕竟这位“将星”才二十一岁,而大宋皇帝却是短寿者居多,先帝哲宗可是二十四岁就驾崩了的!
天子显然也没有料到,当初简拔于草莽的“朴臣”徐泽,玩笑般的赏了他一个官职,许其建军,如今竟然搞出这般大动静!
若徐泽是个没啥真才实学的幸进小人也罢了,历代皇帝都不会缺这种人,他们依附皇权而存在,虽然平日里作威作福,但只要哪天皇帝用得不开心了,要贬就贬,想杀便杀,不会有丝毫隐患。
但徐泽不一样,若只是会打仗也就无所谓,这样人才西军也不少,关键的是徐泽还会理财治民,更兼阴谋诡计,这样的全面手,对普遍有守迫害妄想症的大宋天子来说,绝对不是极度危险的人物!
就算皇帝没这想法,他身边的臣子也会不断地引导天子往这方面想,在权力和地位面前,什么忠臣、直臣、朴臣都不好使——唯一的办法,就是本着“保护臣子”的态度,不让他有能威胁到皇权的机会。
这就是徐泽献绝户计和自污原因,不然的话,很有可能,这次天子就直接让他到殿前司接受高太尉的领导了。
高层的心态,徐泽能想到,却不想去仔细琢磨,这些人也就那样了,永远转不出权力怪圈,自己犯不着和他们较真。
反正,天子和重臣们再怎么折腾,也就只有有限的几个选项,自己如今羽翼渐满,可以选择的退路不少,再不是当初任人玩弄宰割的小渔盗了,终究是有恃无恐。
徐泽也不会闲着,他有很多事要处理。
先是找到朱贵,处理完这段时间积压的各类情报。
有大宋帝国边打夏、夷两场大仗,边大兴土木,连着上马葆真宫、万岁山、明堂等超级工程,还有役夫数十万大伾山治水。
有东宫詹事陈邦光被贬一事背后的各种传闻。
有宋夏之战对峙冲突紧张之际,夏国派来了使团,请求入贡,朝廷竟然同意了夏人的请求。
有能知人休咎的观妙明真洞微(去年加的封号)王老志暴毙后,天子又寻得能知人祸福嵩山道人王仔昔,也是同样的套路,先安置在太师蔡京府邸,再陛见,封为冲隐处士。
有大宦官杨戬拜彰化军节度使后,建了一个叫“期门”的组织,行各种便宜之事,权力极度膨胀,风头一时无两。
为了解决大宋两面开战,国用不足,葆真宫、万岁山、明堂等工程受到影响的问题,忠于王事的杨戬积极征求期门属吏建议,得小吏杜公才献策,立法索民田契,自甲至乙,乙至丙,辗转究寻,至无可证,则度地所出,以此增立赋租。
这本是各朝立国之初基本都要做的度田之政,真要是做成了,绝对能够清查出大量的隐田,这对大宋挽救财政来说,的确是大功一件。
但问题是杨戬这些人没能力也不胆量动权势人物的利益,便将歪心思打到了穷苦百姓和小地主身上。
这项正在汝州试行的政策,一开始就变形走样了,括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流等处,强迫百姓佃种,而且田亩确定后,即便日后遇洪水冲毁,仍不允许核减其亩数,必须足额缴税。
听说,明年就准备在京东两路和两淮推广此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