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264

第二百七十三章
毛利之战(下)
  “小早川殿下这番悲天悯人的情怀,倒是很令人感慨,”我点了点头,“只不过,既然已经有了争端,那就必须要有一个结果才行。否则的话,争端依然存在着,将来免不了还会发生战事,让双方继续流血牺牲……所以,除非毛利家愿意臣服,我才会考虑收兵。”
  这番话,实际上就是拒绝了小早川隆景的要求。以目前这个胶着的态势,以及战事进行的范围,毛利家绝对不可能表示臣服。
  “太常殿下未免太咄咄逼人了吧?”如我所料,乃美宗胜果然拒绝了,语气中很有些愤愤不平的意思,“先别说外臣只代表中务殿下,没有权限决定臣服与否的事情;就算有,外臣也不会同意,太常殿下别忘了,目前控制关门海峡的乃是本家!”
  “那么就在看看好了,”我合上折扇,微微闭上了眼睛,“请乃美大人就如此回复小早川殿下。”
  “……明白了,那么外臣告退,”乃美宗胜低头一礼,站起来向门外走去。可是,还没走到门口,他忽然又回过身来,躬身向我说道,“太常殿下如此笃定,想必还没有收到四国方面的消息……因岛水军的村上亮康大人,正率领着部众前去袭扰今治港,以牵制防府城的水军回援。”
  “因岛水军?”我这下真是有些诧异了,“当初在川之江海战,整个因岛不是被我方清理干净了吗?水军统领村上吉充不是已经自尽了吗?”
  “不错,”乃美宗胜叹了口气,“实不相瞒,舍妹身为吉充的正室,也一同在因岛自尽……不过,吉充的弟弟亮康殿下,当时却在鞆城护卫公方殿(足利义昭),所以因岛水军并没有覆灭。”
  “原来如此。”我放下了心来。既然只是因岛水军的残部,那就没什么关系。蜂须贺正胜目前正留守今治城,以他的能力和四国的海上护卫力量,就算村上亮康再拼命,也没有办法突入港口的。
  “对于令妹的事情,我感到十分遗憾。”我简单的说道。
  “身为武家之女,舍妹早已有这样的觉悟,”乃美宗胜抬起了头,“而且,亮康殿下同样有了这样的觉悟,临行前已经将幼弟吉亮托付给中务殿下,以延续因岛村上家的家名……如果太常殿下还寄希望于防府城的水军,想让他们及时回援关门海峡,恐怕是注定要失望的。”
  “呵呵,四国是本家的根基,岂是那么容易进出么?”我忍不住又笑了,“所以,亮康大人的觉悟,的确是很有必要。不仅如此,他想要牵制防府的本家水军,恐怕是弄巧成拙呢……‘过犹不及’的道理,小早川殿下应该会知道吧?他这么刻意的想让防府水军返回四国,难道以为我方水军的诸位都是笨蛋,会被他牵着鼻子走吗?”
  “这……”乃美宗胜忍不住吃了一惊。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我站了起来,准备回到后面的内室,旁边的拉门应声而开,露出门后小侍女低头跪坐的恭敬身形。走到门口,我想了想又转过身来,对乃美宗胜说道:“请乃美大人回复小早川殿下,和议的事情,绝对是不可能的。本家的抱负,小早川殿下应该清楚,所以还请他细想一下,凭毛利家剩余这几国的力量,以及毛利家中枢的控制力,今后该何去何从。”
※※※
  事实上,毛利家所在的山阴山阳地区,由于土地贫瘠,地形复杂,从来都不是足以争夺天下的资本。虽然分国众多,但国中的石高基本上都在二十万石上下,甚至只有几万石的水平,也就是备前和播磨两国的石高稍稍多了些,超过了三十万石的水平,但是这两国一向是赤松家的传统势力,或者由赤松家麾下的被官家臣占领(浦上家、宇喜多家、小寺家、别所家)。所以,无论是之前的“六分之一殿”山名时氏,还是“山阴山阳太守”尼子晴久,实际上领有的石高都不多,一旦遭到强力的挑战,都会很快的败下阵来,甚至因此分崩离析。
  毛利家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和前两家比起来,或许还有所不如。毛利家起家之前,不过是安芸的一家小豪族,由于家名的原因(大江广元嫡流)和支族的支持(福原、坂氏、坂氏支族的志道氏和桂氏、志道氏支族的口羽氏),担任着豪族联盟的盟主,以抵挡西面大内家的侵袭(后来又加上东面的尼子家),并应付安芸守护武田家的支配。在这个联盟之中,各豪族立场相等,作为盟主的毛利家并没有专断之权,遇事要由众豪族合议决定,只不过后来毛利元就拉拢了穴户、熊谷等家,灭掉了作对的井上家,兼并了吉川、小早川两家,这才建立起一定程度的统领地位,并转化为“毛利两川”的统治体系。
  自灭掉出身若狭武田家的安芸守护武田信实算来,毛利家崛起不过三十年时间。之所以达到制霸中国地方的地位,凭借的就是连克武田家、大内家、尼子家、三村家的气势,以及石见银山提供的巨大财力和毛利水军保护下的商业利润。然而在实际上,毛利家对于各分国的统治并不完全,对原本的豪族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妥协,并且通过联姻来拉拢他们。例如在长门国,内藤家依然担任着守护代,之前被讨取的内藤隆春,姐姐乃是毛利隆元的正室尾崎局;在石见国,除问田家(大内家庶族)外的吉见、益田两大豪族中,吉见家嫡子吉见广赖娶了毛利辉元的姐姐,益田家家主益田元祥娶了吉川元春的女儿,都成为了毛利家的一门众(领广、元通字);備后国中,原守护代山内直通的女儿是毛利元就女婿穴户隆家的母亲,儿子山内丰通娶了毛利云就兄长、上代家主毛利兴元的女儿;備中国中,守护代庄氏、石川氏绝嗣,主政的是毛利元就嫡四子、继承庄氏分家的庄(穗井田)元清,以及石川家的女婿清水宗治;其余次一等的豪族,则是采取强行过继养子的方式,将其纳入毛利家一门——也幸亏毛利元就儿子多,十个儿子中,除嫡长子毛利隆元、末子毛利秀包(一度准备继承小早川家)继承本家苗字外,其余的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穂井田(庄)元清、椙杜元秋、出羽元倶、天野元政、末次元康、二宮就辰全部过继了出去。
  在确定毛利两川体系时,吉川元春主持尼子家攻略,主攻山阴地区,如今统辖着石见、出云、伯耆三国,并兼管石见银山;小早川隆景管理毛利家水军和商道,和毛利元就一起主持大内家攻略,主攻大内家旧地的周防、长门、筑前、丰前四国,并利用水军将势力渗入伊予河野家。只不过,毛利家在丰前被极盛时期的大友家击败,渗入伊予的爪子也被我斩断,这才转而把目标转向備中的三村家、備前的宇喜多家,试图向东扩展势力。
  几年前平定備中、和宇喜多家联合的时候,可谓是毛利家在九州受挫以来的又一个实力高峰。可是,随着濑户内海的商道被我抢走,附从的河野家、山名家被我和秀吉灭掉,宇喜多家又转向了织田家,毛利家的实力已经严重受损。这个时候,如果他们再遭受一场大败,说不定就会像历史上的山名家和尼子家一样,失去对麾下诸国的控制。
  对于那些豪族来说,在攸关家名的大事之前,亲缘从来不是需要顾忌的问题。例如石见国的吉见家,现任家主吉见正赖还是大内义隆的义兄呢,而嫡子广赖的身上,也带着大内家的一半血统,可是说要随毛利家进攻大内家,还不是竭尽全力?所以,一旦毛利家失势,那些守护代和豪族都会毫无顾忌的从毛利家独立出去,或者投向周围更强大的大名。
  正因为如此,在原本历史上的本能寺事变之前,当備中高松城岌岌可危、信长即将亲临战线时,毛利家立刻通过安国寺惠琼向秀吉交涉,很干脆的提出了交出五国的议和条件;当关原之战落下帷幕时,毛利家又知趣的交出大部分领地和石见银山,龟缩到周防、长门两国。
  以我麾下九州、四国和水军的实力,我相信可以稳稳的胜过毛利家,这次出征长门国,主要是为了安排萨摩的岛津义弘,并且从秀吉手中接过山阳攻略,因此是以岛津家为主力,并未在领内作最大的动员。
  这一点,小早川隆景应该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想趁着稍占上风的时机和我议和,从而获得相对理想一些的和睦条件。而我也自然不能答应他,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答应,否则的话,非但无法得到新的领地来安置岛津义弘,吉良家和我本人的声望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在我的心目中,停战的底线有两个:一是毛利家至少让出长门一国,二是毛利家的小早川水军必须彻底覆灭。因此,打发了乃美宗胜,我立刻让坪内景定返回门司港,继续等候定海、伏波两支分舰队的消息。
  两天过后,定海分舰队终于来到了关门海峡。当定海号雄伟的身躯出现在海峡东面,率领麾下两百余艘战船整整齐齐的向小早川水军压来时,统领水军的村上武吉、乃美宗胜明知不敌,却依然率麾下三百余艘样式各异、大小不一的船只迎了上去。经过一番激战,小早川水军很自然的遭到了惨败,几乎被定海分舰队彻底歼灭,在宽约两公里的海峡海面上,到处都飘荡着失去操纵的船只,或者是冒着火苗的残骸,一如当年檀之浦海战时平家灭亡的情形。村上武吉作为旗舰的那艘大型关船,由于目标过于明显,遭到了定海号的重点打击,差不多变成了飘在海面上碎片;村上武吉本人被炮弹擦到胳膊,无力挥刀作战,于是由乃美宗胜帮着自杀身亡;乃美宗胜倒是被我方救了起来,可是,由于丢掉了这支水军,他的情绪低落之极,甚至不顾武士的尊严,自暴自弃的向救他的人发起进攻,让义景和岩松经定不得不将他绑缚了起来。
  直到再次见到我,他才恢复了一些生气,并且告知了村上武吉自尽的事情。
  “武吉殿下说,不想再回到屋代岛,作为渔民头领过上一辈子。所以,之前他就将部属谋生的渔船全部转移到了防府港,作为水军的运输船使用,受攻击时则留在港口伪装成战船迷惑贵方;这次和贵方的水军遭遇,虽然明白不是对手,他依然下定了率部迎战、和水军一同灭亡的决心,”他黯然低下头去,“这场战事,是太常殿下获胜了。”
  看他这副万事皆休的模样,我忍不住起了一阵恻隐之心:“以双方水军的实力,你方败亡是很自然的事情,并非你们两位指挥不当……我也不为难你。给你十只关船,你这就带着幸存的人回去吧!”
  “事到如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乃美宗胜摇了摇头,“刚才见到太常殿下,外臣想到,或许您有些话想带给中务殿下吧?所以,请让外臣担任这个信使,最后一次尽到作为臣下的责任……事后,外臣将切腹自尽,向小早川殿下谢罪。”
  说完这句话,他的态度一下子坦然了许多,仿佛是卸下了肩头上所有的责任。
  “是吗?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我叹了口气,“我原本有两个条件。一是交出河野通直,二是交出杉松千代丸,结果毛利家不愿接受,这才引起这场战事。那么,现在我也不再坚持了,第一个条件可以取消,只需要毛利家交出长门一国便可;第二个条件……如果毛利家接受的话,我将把长门国和周防相邻的美祢、厚狭两郡封给杉松千代丸,由本家的人担任后见,作为两家之间的缓冲。作为交换,我会交还小早川殿下的三原城和周防的防府城,并且取消进攻山口的计划!”
  “明白了,”乃美宗胜低了低头,“外臣将切实把消息带给中务殿下。”
  说着,他站起身,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服,迈着庄重的步伐走出了会见室。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再次布局(上)
  尽管感觉有点可惜,但是他决定以生命挽回自己的尊严,我也不能劝阻什么。以我的立场而言,小早川水军是一定要覆灭的,这是我愿意和谈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领教了这招瞒天过海之后。而且,正因为有了觉悟,他才能将自己最从容的气度和最庄重的姿态表现出来,对于一个遭受惨败、失去势力的武士而言,这或许是合适的归宿。
  等到乃美宗胜离开,义景和岩松经定父子也处理好了战后事宜,前来天神山成向我汇报。我非常高兴的赞扬了他们三人,并且特意的询问了他们决定回援的经过。
  岩松经定非常谦虚,将功劳都推给了领军的信景和竹中重治:“小早川水军这招瞒天过海用得很好,我们差点就被骗了过去。不过,他们也露出了一些破绽,因此被重治大人所识破。首先是港口小早川水军留下的残骸,其中有些根本就不是战船;其次是他们烧掉军资的举动和向后撤退的步伐,也显得干脆了些,似乎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意思;然后,因岛水军残部突然大张旗鼓的骚扰四国,明显是想吸引我方水军回援,其中的阴谋意味实在太浓厚了……所以,等到二见大人派来联络船只,说是巡视完后准备出征萩城港,重治大人就猜到小早川水军或许并没有覆灭,而是隐蔽起来准备突袭……”
  “你们有这个猜测,难道没有提醒光成吗?”我打断他的话问道。
  “是准备提醒,”岩松经定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可是光成大人行动太快,我们派船联络时,他已经离开了周防滩,连先前派出的联络人都丢在我们那边。”
  “这个家伙!一看到有立功的机会,就比谁都积极!”我忍不住抱怨道。
  “广成大人也是想尽快完成大殿交付的任务……”岩松经定说道,想替二见光成辩护一番。我却挥手止住了他:“你不用多说。有立功的机会,他向来不打折扣,而且还总有盈余,这个我心里有数的……继续说回援的事情吧!”
  “是,”岩松经定点了点头,“本来我们是准备先派船查探的。不过,重治大人认为,关门海峡十分关键,一旦有失,必须马上做出反应才行。反正目前水军力量非常充足,所以直接作好战斗的准备就行了,查探的话,反而会耽误时间……家主听到这番话,立刻就下了决定,让义景殿下和臣下率定海分舰队支援关门海峡,然后就留在这边守卫后路。”
  “唔,你们做得很好,”我点了点头,“经定,关门海峡的事就由你负责,并立刻派人通知胜山城的宣秀和前线的家久;然后就是运输船队的事,无论战事是否平息,都必须先恢复军资输送才行,好在南伊予和美美津港之间就有现成的船队,我决定先抽调过来……这件事情,由义景和景定负责。”
  “是。”三人一起领命道。
※※※
  随着关门海峡通道的恢复,前线的情形很快就稳定了下来;而小早川水军覆灭的消息,更是对双方的军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方气势如虹,分别扫清高岭城东南周边的长山城、姬山城和障子岳城,在高岭城所在的鸿之峰附近汇合,然后岛津家久前往拜见信景,并接受了联合军势副将之职。至于联军的主将,当然就是信景本人了,他将本阵设在山脚的隆福寺,也就是原大内氏馆所在的地方。自大内教弘筑城起,大内氏馆在百余年间一直是大内家的居城,直到陶隆房谋逆时,那座居馆才被烧毁,数年后由毛利隆元在原址建立这所寺庙,以供奉故主大内义隆的菩提。
  不过,信景并没有对高岭城发动进攻,只是紧守阵脚,在隆福寺周围构筑防御工事,等待毛利家主动来攻,或者接受我方的议和条件。
  然而,根据内线的消息,毛利家家中对议和之事的分歧极大,家臣们分为两派,为此事纷争不已,而吉川元春听说小早川隆景有意屈服,甚至亲自从萩城赶过来,和隆景在毛利辉元面前争辩。他认为,以双方目前的态势,守住高岭城绰绰有余,最不济也能拖到农忙时刻,等待吉良家自己退兵;这个时候,如果轻易屈服,只会降低毛利家的名望,让麾下的各国豪族离心离德。但是隆景却认为,看事情不能只看现在,应该要顺应大势而行,吉良家据九州和四国,又有控制整个海域的水军,已经有席卷天下之势,以毛利家的实力,绝对没办法和这样的势力对抗;这次吉良家只出动了四个分国的力量,就已经让毛利家不得不全力以赴,那么趁机让出一个分国,争取加入吉良家的阵营,比双方决战之后所能获得的条件肯定优厚得多。
  表面上看来,小早川隆景的考虑更加长远。可是,在目前的毛利家中,隆景由于丢掉了河野家,丢掉了宇喜多家,又丢掉了所有的水军,名望已经落后于吉川元春一大截,所以尽管有国司元相、熊谷信直等元就时代的年长家臣支持,却因为吉川元春的强力反对而无法说服毛利辉元。除此以外,元春的副将口羽通良、元就的外孙穴户元秀(也是内藤隆春的义弟和毛利隆元的连襟)等,也因为各自的立场而选择了附和元春,甚至连隆景的副将福原贞俊,也因为事情涉及到杉松千代丸而对和议持保留态度,一时间让小早川隆景非常的被动。
  直到二见光成袭击石见国东部的石见银山、抢走价值数千贯的白银的消息传来,和议的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吉川元春首先率军离开高岭城,急急忙忙的前往石见银山稳定事态,然后其余的家臣和豪族也意识到,除備中国以外,毛利家的其余所有分国都濒临大海,随时可能受到突然侵袭,除非想到办法遏制吉良水军,否则毛利家领内大部分地区都不安全……这个事实是如此的紧迫,也终于扭转了家中的舆论,让小早川隆景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六月下旬,毛利家的福原贞俊和安国寺惠琼前往信景军中,向我方表达了接受和议的意向。信景派竹中重治和他签订了誓书,随即留福原贞俊作为人质,率全军退回胜山城。不久,安国寺惠琼再次到来,送上毛利辉元署名的誓书、长门国的领地分限帐、武士假名目录和预定领美祢、厚狭两郡的杉松千代丸,以换回作为人质的福原贞俊。至此,两家的和议正式达成,信景也就完成了任务,他留下岛津义弘和萨摩国众,令竹中重治率阿波、讃岐军势返回四国,然后率岛津家久、杉松千代丸和津岛、莲池、朝明三备前来天神山成拜见。
  这次他表现得不错,虽说是亏了竹中重治等人的提点,但毕竟是难能可贵了。我满意的夸奖了他,并且和他一起接见了杉松千代丸。
  杉松千代丸今年六岁,因为父亲曾经谋反,原本并不为毛利辉元所接纳,多亏了舅父福原贞俊陈述利害,这才获得宽宥,并且在毛利家元服,取名叫杉九郎元良,继承长门国丰浦、大津两郡的一千一百余石领地。不过,等到关原之战后,因为毛利家领地大幅缩水,杉元良也被转封到周防国,领地缩减到一百石,成为长州藩无给通组武士(下级藩士)。到了幕末,家主杉常道之弟玉木文之进(养子是乃木希典的弟弟)创立了松下村塾(现松阴神社),后由常道次子吉田松阴主持,培育出了久坂玄瑞、高杉晋作、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吉田稔麿等维新志士和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明治元老……
  这些事情,信景当然是不知道的。他颇有兴趣的看着杉松千代丸,心里大概在纳闷我为什么对这个小子另眼相看吧。而在他的目光下,松千代丸忍不住缩了缩幼小的身躯,脸上也现出了条件反射式的紧张表情。
  作为大内家的庶族家主,即使有舅父福原贞俊的庇佑,他在毛利家肯定也不太如意……我心里想着,好言抚慰了一番,就吩咐信景稍后为他元服,并且颁下美祢、厚狭两郡五万石领地的宛行状,由山内康丰担任后见。
  “合适的时候,我会安排你继承大内家的家名。”我向他承诺说。
  听到我说到“大内家”,他那张小脸上的表情忽然一紧,显然是听到过不少回,而且不是什么愉快的经验。尽管是这样,尽管他很可能不清楚继承大内家的涵义,也不明白我这个承诺的份量,却依然顺从的低头答应了一声。
  等到山内康丰带着他下去,信景疑惑的问我:“父亲大人说让他继承大内家的家名,这是什么缘故呢?”
  “依你看,应该是什么缘故?”我心情不错的反问道。
  他侧着头想了想:“是为了牵制毛利家么?”
  “牵制?”我笑了起来,“以领地七万石的小孩子牵制超过百万石领地的毛利家?”
  “这……”信景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还请父亲指教。”
  “是为了分裂毛利家。”我回答说。
  “分裂毛利家?”信景瞪大了眼睛,“您不是说,连牵制都做不到吗?怎么可能还分裂?”
  “恩……这么说吧,”我组织了一下思路,然后问信景,“你觉得,毛利家这次被迫让出一国,他们是否会甘心呢——特别是吉川元春?”
  “当然不会。”信景很快回答道。
  “那么,如果我在做得过分一点,例如命水军时不时的扣押吉川元春的渔船和商船,或者占他一两座荒岛之类,而负责外务的小早川隆景却委曲求全,至多说一两句强烈的抗议和谴责,那么毛利家的许多人、肯定会对本家产生更大的恶感吧?尤其是吉川元春,说不定会连小早川隆景也怪上吧?”我有点邪恶的说道。
  “这……的确是这样。可是,让毛利家对本家产生恶感……”信景抬起头,有点忧虑的望着我,似乎在担心我是不是已经提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那么看到这种情况,善于拉拢的羽良殿下,是不是会大力拉拢毛利家呢?他又会拉拢哪些人呢?”我循循善诱的问他。
  “肯定会拉拢,而且首要目标就是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两位,”信景回答道,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情形,“小早川隆景屡次吃过我们的大亏,深知我方的可怕,也能够看清天下间的大势,所以肯定是竭力维系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吉川元春却没什么概念,性格又是刚烈非常,面对我方的蓄意挑衅行为,一定会愤而投向羽良殿下吧!……然后两方谁也劝服不了谁,父亲又再加上一把火,毛利家就肯定要开始分裂了。”
  “恩,不错,”我点了点头,“其实,两川之间早就有了裂痕,之前为了是否和宇喜多家结盟的问题,两方就曾经闹过一阵,最终是小早川隆景胜利了,然后以此逼反了同盟数十年的三村家,顺势将備中一国收入了囊中……更早一点,当初关于攻略的着重点问题,两人就有过争论,吉川元春想向东侵攻,将势力伸入畿内,学大内义兴那样上洛;小早川隆景却想利用水军的优势,先攻略北九州和四国,稳固自己的实力厚度……当然,我是赞同小早川隆景的。”
  “这正和父亲大人如今的战略差不多啊!”信景若有所思的说。
  “小早川隆景是聪明人。”我点了点头。
  “只不过,小早川隆景的威望屡遭打击,已经无法说服吉川元春,也无法主导毛利家的外交政策。”信景感慨的说道。
  “是啊!有些人想得长远,绝大多数人却只想着当前。”我也十分感慨,然后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猴子。这只慧黠的猴子,抓住机会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确实很强,可是出于眼界的狭隘,总是会为了一时的胜利而留下长远的隐患。正因为如此,后世人说到他时,总会遗憾的替他作出一大堆假设,譬如“如果不留下那么多强力的外样”、“如果不为了消耗兵力而远征朝鲜”、“如果不杀掉丰臣秀次”或者“如果杀掉了德川家康”之类,试图替他挽回错误。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他的应对都算是不错的,只是囿于眼界,未能顾及到长远的将来。
  总之,想知道猴子遇事的反应,一切以当前的功利作为出发点进行推测就行了。就算历史再来一次,他照样会犯类似的错误,从而再次留下一大堆隐患,让后世人继续替他去叹惋。
  正是用这样的推测方式,我敢肯定猴子看到毛利家和我交恶时,一定会大力拉拢毛利家;看到小早川隆景不为所动时,就专心致志的拉拢吉川元春。而我同样确信,以他的能力和那种奇特的魅力,肯定可以拉拢成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