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CINEMARK单银幕产出不断提高的原因是平均票价和观影人次的稳定增长,CINEMAK观影人次从2005年的1.66亿上升至现在的2.5亿,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2.7亿,平均票价从2005年的3.87美元上升至现在的6.2美元。
帝皇娱乐的平均票价一直比CINEMARK高,平均票价均保持在7-8.58美元内,但观影人次自2003年大到2.66亿高点后,开始不断下滑,现在帝皇娱乐的观影人数已经下滑至2亿人,随时都有跌破的危险。
除了票房收入外院线还有食品饮料等特许经营收入,近几年,票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逐年降低,2013年,CINEMARK票房分成比例由2010年的65.62%降至63.59%,而特许经营收入比例则由30%增长至31.45%。
而帝皇娱乐的票房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两年前的68.9%降至67.8%,特许经营收入8.17亿美元,毛利率高达86.3%。
双方差距不断缩小。”
说到这,唐娜·朗德歇了一下喘口气,拿起桌上的咖啡抿了一口,杨橙见状插话道:“其实我一直在犹豫,我们究竟该不该收购一条院线,甚至是一条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大型院线。
你刚刚在说的同时,我查了下CINEMARK的股价,按照当前美股27美元左右的价格,总市值超过30亿美元,而其股东构成也都是华尔街顶级投行包括FMR-LLC(富达基金母公司——富达管理研究公司)、黑石集团、先锋基金等等,当然,以我的经验来看,只要给出足够的溢价,这些死认钱的吸血鬼绝不会抱着一家院线股票不放,但是溢价的幅度就不是我们能够预测的了,绝对小不了。
姑且按50%的高溢价计算,花费接近50亿美元收购一条院线值不值?”
唐娜·朗德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其实这也是我正要说的,在美国甚至整个北美,院线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美国电影行业疲软,不仅帝皇娱乐的观影人次不断下滑,行业整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这里边有个例外,那就是CINEMARK,他们始终保持着观影人次不断提升,我觉得光冲这一点,就值得5亿美元的溢价。
当然,我也做过分析,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影院布局差异,帝皇娱乐的银幕主要建设在美国本土,并未对国际进行扩张,而CINEMARK则积极扩展海外并进行业务推广,在拉美的1000多块银幕多数位于巴西、阿根廷等国,并已成为巴西、阿根廷最大的院线。
CINEMARK认为布局城市郊区及南美等非成熟地区,有利于降低竞争程度,优先抢占非成熟市场,进而通过提高观影人次提升市场红利,获得更加稳定的投资回报。
我认为这个策略是可行的,全球经济在稳步增长,城市人口更是已经达到了饱和,众多一二线城市都开始向周边郊区扩张,CINEMARK抢先占据这块市场,在未来绝对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而如果我们现在能收购CINEMARK,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未来这块红利就属于我们了。”
杨橙拧着眉头:“但去年好莱坞的低迷是不争的事实。”
他说2014年是好莱坞低迷的一年也是被业内同行们公认的,去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尽管美国电影平均票价从2013年的7.96美元提高至现在的8.12美元,但总票房却下降至103亿美元,同比减少5.2%,为2011年来首次负增长,大家再次体验到寒冬凛冽的冷风吹来。
唐娜·朗德自信的说道:“去年的低迷出于种种原因,但这种低迷没有持续太久,《复仇者联盟2》、《加勒比海盗5》、《星球大战7》、《魔兽世界》等大片云集的今年,美国票房总收入有望达创纪录的115亿美元,这是几大巨头的专家共同给出的数字,我觉得最终结果离预计不会相差太多。
而且,BOSS你也清楚,纯粹的票房收入只占院线总收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杨橙明白唐娜的意思,电影是有一个“窗口期”的,各个国家犹豫政策和市场、文化的不同:“窗口期”的长短和实质也略有不同,但说白了就是电影在不同介质上播放的时间。
通常来说,电影会率先在电影院里进行首轮放映,这个阶段被统一叫做“院线窗口期”;而大概3到6个月之后,电影院结束放映,这时候开始发行DVD影碟,进入所谓的“影碟串口”;而再过一两个月,电影就可以进入到各家电视台的电影频道、付费点播渠道;直到电影在公映的两年后,免费的公众电视网才可以对公众进行免费播放。
由于一部电影的放映窗口多元化,导致院线在窗口期的票房收入,在一部电影的总收入中比例大概只有30%-40%,其他的都来自于非院线窗口期的收入和电影周边收入。
而在国内,一部电影的收入则主要来自于院线窗口期的票房收入,这部分比例大概要占到80%以上。
所以,很多国内的院线市值飙到几百亿,甚至能够一语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顷刻间搞垮一家娱乐公司,完全是因为其能够带给电影公司的利益决定的话语权。
而在美国,六大甚至很多好莱坞的中型电影制作公司,才是整个电影市场的主导者,有时候院线也需要看六大的脸色行事。
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院线也是能够在电影公司的投上撒尿拉屎的,只是后来,经过几次大革命的变革,双方的角色来了个调转,电影公司拍摄一部电影,你院线可以不给我上,但你院线肯定死绝了,因为彻底断了收入,但电影公司不会,他们还有其他渠道挽回投资成本。
第827章
要不要收购院线?(二)
前文说道的电影制作公司和院线集团的地位问题还是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毕竟大家都是为了赚钱,谁也不会彻底把谁得罪死,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同把人们的钱包掏空才是王道。
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发展,院线和制作方、发行方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足够的默契,大家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固定的合作模式,尽可能的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以此避免更大的冲突发生。
在北美,发行公司和院线的合作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议定保底价”模式,比如一家影院上映四周,要付给发行方固定数额的钱,也被俗称为“对赌”,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大行其道,没办法,市场上的游资热钱太多,当然,大部分还不那么干净,而娱乐圈是公认的洗钱圣地。
于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资金一股脑的涌进来,可这些资金的背后都不是专业人士,让他们从头到尾了解电影工业的操作流程纯粹是浪费时间,倒不如直接砸钱赌一把,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要知道,这些手握巨资的主从来不缺少魄力,直接用自己成立的小发行公司砸出一个高价,把电影直接买断,然后拿到电影院去放映,只要赌对了一次,也就可以在业内站稳脚跟,之后无论是参与投资也好、参与发行也罢,路也就好走多了。
与普通发行相比,保底发行主要有两大特点或者说优势:一是投资方在影片上映前就能回收原本在影片下映1年后才能拿到的票房分账款;二是电影项目风险由投资方转嫁到发行方,因而要求保底发行参与者对影片票房有更精准的预期,但更多的是脑袋一热,被人用PPT一忽悠,就跟人抢破头用远超预期的保底价格砸下影片,来为自己搏一个前程。
当然,对于大公司来说,保底也是个非常好的盈利点,2013年,华谊兄DEI曾为星爷的《西游降魔篇》保底3亿,票房超出3亿的部分,华谊兄DEI的分成为70%;此后,另一个发行巨头伯纳影业也为韩HAN的《后会无期》保底3.5亿,票房超出3.5亿的部分伯纳按40%分成。
这两部影片的保底显然没有《心花路放》带来的话题度高。
在2014年,中影与摩天轮公司给《心花路放》片方支付了1.25亿,保底5亿发行,而影片最终票房为11.7亿。
此后,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发行方式,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甜头。
比如,西贝那个骗子的电影公司为吴玉森的两部《太平轮》保底8亿,剧角映画为超级大烂片《栀子花开》保底4.3亿。
像《美人鱼》、《后会无期》、《栀子花开》这样本身口碑一般而话题热度高的影片,保底发行是票房的助燃剂,让发行方获利很多。
但之后上映的一些片子,因为争夺蛋糕的人太多,导致价格保底价格飙升,最后赔个7、8000万都不叫事,死的那叫一个惨,也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了冷静,保底发行也就没那么疯狂了。
坦白来说,这是一种破坏市场的玩法,是不利于电影这门艺术发展的,所以好莱坞这边的发行巨头,除了在面对一些没地位没话语权的小公司拍摄的电影,或者针对那些来自海外想在美国博出位的电影之外,大家普遍还是喜欢另一种模式——分成。
一般来说,在每部影片上映之前,发行公司就会与院线就分成比例进行谈判,绝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一种90/10的模式,第一周,用一部影片在一家电影院的总票房收入,减去一开始谈定的必要固定开支,再乘以90%,就是发行商得到的提成(A);而接下来,发行商可获得的票房收入每两周降低10%,而放映商也就是院线相应地增长10%,放映愈久能获得的票房收入比例更高。
但还有另一个保底的数字(B),用总票房不减去固定开支,而是直接乘以70%,A和B两个数字中,发行商会取最大的一个为这周从该影院获得的提成收入。
所以说,美国的电影市场所产出的利益,大头都被六大在内的发行巨头夺走了,院线方面只能捡一些“残羹剩饭”,还要看人的脸色。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北美地区影院和银屏数量趋于饱和,包括NETFLIX、HULU和VOD等影片观看方式的兴起,导致影院窗口期受到极具的压缩,从而导致票房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降之势,票房分成这部分收入也慢慢的受到冲击,院线方开始不满六大对他们的压榨,隐隐的有了造反、起YI的心,当然,这点小风浪暂时被势大的巨头们联手压了下去,暂且不提。
院线营收主要来自三部分:票房分成、特许经营收入和影院广告,这三部分基本上占到一家影院运营商营收的95%左右,其中,电影票房收入是最大的营收来源,但该部分的毛利却最低。
对于帝皇娱乐、AMC、CINEMARK这样的大型院线来说,特许经营业务的毛利在80-85%左右,而放映业务的毛利只有45%-50%左右。
其他营收来源,比如说影院广告的毛利率很高,但在营收中占比较低。
近几年,随着北美票房增长放缓,票房分成收入的缩减,美国院线不得不增加其他业务的比例,但颓势依然没能得到缓解。
之前唐娜说的CINEMARK收入逆增长,在杨橙看来不过是透支了未来的潜力,提前抢占未开发的市场固然有优势,可别忘了影院早已经不是年轻人娱乐的首选场所了,在如今这个大娱乐时代,有太多的产品挤压了电影的生存空间,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搞不好人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享受不亚于影院的视听盛宴,而杨橙相信这一天真的不会太远。
那么,现在还有必要跟风,或者说为了一点点话语权,而花费巨资去收购一只日落黄昏的产业吗?
不过,他知道唐娜·朗德的野心,如果能促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一条龙垄断产业链,无疑对唐娜·朗德的职业生涯来说,是最为光辉的一笔,所谓屁股决定思维,唐娜·朗德自然不需要为公司10年以后的战略计划而伤脑筋,她把现在做好,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第828章
东南亚电影市场
杨橙沉思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接受唐娜·朗德的建议,对CINEMARK院线下手。
只是他要求唐娜·朗德别盲目追求控股,只要从FMR-LLC公司手中拿下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以此来达成对CINEMARK院线的掌控,既满足了新时代影业的战略需求,又不会侵占过多资金,将来一旦出现变故,也好及时撤出止损,这就足够了,能够用更小的代价获取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如此,杨橙还准备通过CY娱乐,以MEGABOX院线为载体,其中囊括中国大陆地区的院线,向东南亚市场进军,彻底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此一来,新时代影业将在亚洲和美国这两大超级市场占据发行层面上的绝对优势,继AMC之后,成为第二个拥有跟六大议价资格的超级发行方,也将更进一步的缩小与传统几大巨头的差距。
让杨橙想到东南亚市场,还是因为近几年东南亚电影产业的崛起,那里已经从过去中国和香港电影的倾销地,到现在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电影输出,这一改变也象征着东南亚电影市场如同初升的朝阳一般,冉冉升起!
再联想到CINEMARK农村包围城市的全球战略,两者完全可以呼应起来。
要知道东南亚哪怕再落后再穷也是一个坐拥6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更何况东南亚的其中一些国家可一点都不穷,甚至堪称巨富,比如新加坡、文莱。
当然,市场再大没有内容也是白扯,这一切还要基于好片子的基础,没有好的影片产出,光靠着从外面引进好莱坞大片或者中日韩三国的影片,也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将这块市场开发出来。
只要是人就有故乡情节,能在大荧幕上看到熟悉的人种、熟悉的语言、以及贴近自己文化习俗的影片,才能激发出人们看电影的热情。
杨橙对于东南亚电影的印象,还是前世在2017年偶然看过的一部泰国电影,当时该片在2017年以黑马姿态在中国市场斩获上亿票房,并获得不菲的赞誉,着实惊呆了不少行内从业者,也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并接触到原来泰国也是有电影的,而且拍的还不错,他记得那部片子叫做《天才枪手》。
在此之前,人们对东南亚电影的最初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多是言情片、恐怖片的年代,直到近几年慢慢诞生的青春片、体育片,外界才猛然发现,原来东南亚电影的题材正变得越发多元化起来。
当然,在这背后,不仅有东南亚电影产业的时代发展,亦有各国资本的助推。
在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观众需求日趋多样的当下,适时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开发一片崭新的市场,对新时代影业这个后来者来说,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提起东南亚的娱乐市场,近几年给人印象最多的要数泰国人拍摄的各种山寨电视剧了,杀马特、洗剪吹是民间对东南亚的娱乐圈的主流印象,至于电影,如果做个问卷调查的话,恐怕十个里面有八个会一无所知,甚至对人妖的兴趣要比电影的兴趣更大。
当然,如果非要说,还是能列举一些比较出名的影片,其中泰国电影是独领风骚,《初恋这件小事》、《初三大四我爱你》、《天才枪手》、《拳霸》等泰国电影,至少在中国还是闯出了一些名气的,当然,也只是在真正的电影爱好者群体中有些名声,但大部分只是偶尔看电影娱乐放松的百姓能觉得名字熟悉就不错了,就更别提看了。
无疑,这些影片当中,青春片、言情片占了多数,自带“温情、清新”的标签,也更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
除此之外,泰国恐怖片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市场,诸如比较经典的《鬼影》、《恶魔的艺术2:邪降》、《13骇人游戏》,其中一些比较好的创意,还被国外翻拍过,能看过这些片子的应该对恐怖片情有独钟。
一般来说,泰国的恐怖片对比日韩、欧美那些恐怖片是有明显差别的,或者说是带有强烈色彩的,泰国的恐怖表现得很抓人,很有感染力,而且不老套,有点90年代香港僵尸片初入江湖时的感觉,带给人们新鲜的感官刺激。
不过相较于在电影院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和国产片,过去中国观众接触东南亚电影的途径大多为非院线,这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
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及人们版权意识的提升,中国观众还是愿意为优秀的东南亚电影买单的,特别是一些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
比如杨橙印象中,在中国上映的马来西亚电影《李宗伟》,上映后得到了不少观众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体育题材比较新颖出于好奇想去看看;另一方面是喜欢李宗伟的球迷想到影院一睹他的励志人生,总之,无论电影来自哪个国家,票价是否便宜:“电影内容和故事”才是决定观众是否愿意为电影买单的关键。
不过总的来说,东南亚电影市场还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期,但毕竟是关乎文化发展的大事情,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东南亚,各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也高低不一,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中泰国电影有着最为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清晰的题材分类,在商业片上有所斩获,这使得泰国电影在东南亚电影中独领风骚,甚至在庞大的亚洲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而菲律宾、印尼等国的电影也发展较早且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主要是人口市场基数较大,具备成长的环境。
另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导演在推动本国电影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这其中包括,再度掀起新加坡拍片热潮的新加坡导演梁志强,推动马来西亚电影工业发展的马来西亚导演周青元,以及将越南电影带入国际舞台的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
种种的原因加起来,造成了现在整个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产业的复苏甚至崛起。
说一千道一万,杨橙愿意对东南亚电影市场进行布局,不仅能够提前抢滩登陆,在六大还没意识到重要性之前,提前抢下一块地盘,更重要的是,对于新时代影业的海外发行,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且投资不用太大,也是杨橙关键原因,如果让杨橙拿出在美国投资的钱放到东南亚,他肯定是一百万个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