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校对)第1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290

  看版图,整个德意志地区像是沾满芝士的披萨块,本身已经分裂成多块了,就剩下名字和一个空有虚名的“德意志国王”的名号还将各部分粘在一起。
  从整个欧洲的区位来看,德意志地区夹在北海、波罗的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无论是交通还是基建都无比适合帝国的发展壮大。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位置,本该在历史中脱颖而出,可就是没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
  1867年德意志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北德意志联邦在普鲁士的带领下建立,威廉一世成为德国皇帝,俾斯麦任首相。
  此时中北部完全统一,在南边,有四个小邦国仍然保持着独立,其中就有巴伐利亚。
  虽然表面上独立,但巴伐利亚这些小国家,实际上背后是法国在操控,或者说,当时德意志地区南部这四个独立国家其实无非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操控的傀儡政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独立。
  拿破仑三世一生的目标就是重现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荣光,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本就亲法的这几个德意志邦国自然不能放弃,而俾斯麦则一生致力于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
  一个是雄心勃勃的法国皇帝,一个是志在统一的德国“铁血宰相”,两强相争,自然而然的,两者之间爆发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普法战争。
  拿破仑三世野心十足,本来对赢得普法战争胜利信心满满,然而现实却十分骨干:被新生强国普鲁士一路高歌,打进了老巢巴黎,拿破仑三世的野心之火瞬间被浇灭,甚至连点火星都没剩,被迫割地赔款,里子面子丢了个干净。
  不仅整个德意志南部物归原主,普鲁士还要求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法国还要赔偿给德意志50亿法郎。
  自此,整个德意志地区才再一次统一,形成了今天德国的主要疆域。
  所以不难看出,巴伐利亚历史上就和德国其他地区若即若离。
  公元9世纪,查理帝国加洛林王朝覆灭时签订的《凡尔登条约》三分天下,把巴伐利亚地区纳入德意志,所以巴伐利亚才属于德国。
  这之后所有的德意志统一政权都保留了巴伐利亚的自治权。
  近代以来,巴伐利亚虽成为统一的德国的领土,但千百年来独立自主的地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
  不同于二战的东德西德,也不同于美国的南北联邦,从一开始巴伐利亚就与德国的其它部分有着历史溯源之迥异。这成为巴伐利亚脱“德”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巴伐利亚挥之不去的历史基因。
  不过,德国现行的基本法,并不允许某个州独立,这就从源头上制止了独立的可能,巴伐利亚的独立倾向也只能是一种情绪。
  当然,除非巴伐利亚州真的上下团结一心,通过搞政变来闹独立,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根本就不现实。
  从男爵的角度考虑,如果巴伐利亚州独立,他们家族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无冕之王,但有没有能力守住是另外一回事。
  巴伐利亚没有出海口,虽然南面有阿尔卑斯山做屏障,但北面可是一望无际的平坦之路,德国的坦克可以肆无忌惮的开进来,直接轰碎巴伐利亚那些美轮美奂的城堡。
  所以这种事也只能想想,真要去做可太难了。
  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巴伐利亚人有独立倾向,更多的还是想外界表达他们的优越感?
  哪方面的优越?当然是经济方面的优越!
  德国在1871年统一以来,虽然巴伐利亚获得了最大的自主权利,但北方新教和南方天主教水火不容,使得矛盾一直存在,两次世界大战让双方的矛盾更加凸显。
  一战最终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失利而告终,德国的战败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情绪一度达到顶峰,战败的德国面临着来自协约国的严重的惩罚,巴伐利亚也未能幸免,越来越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分子怀疑当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是否明智。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为了以德意志人为主的国家,因为同奥地利有着相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巴伐利亚希望加入奥地利的呼声不绝于耳。
  就在此时,共产主义思想也开始席卷欧洲,巴伐利亚一度独立,成立了短暂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然而,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加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最终巴伐利亚独立的希望胎死腹中。
  一战后的惩罚性苛刻条款使得复仇情绪始终弥漫在德国的上空,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
  纳粹党通过选举上台,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党,但在巴伐利亚却是例外。
  由于一战德国战败后的巴伐利亚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顶峰,当地成立了以推动巴伐利亚独立为目的的巴伐利亚人民党,在全德压倒性支持纳粹党的情况下,纳粹党在巴伐利亚天主教徒中的支持率竟一直低于巴伐利亚人民党。
  随着二战中德国败局已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者积极寻求同盟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
  但美苏冷战导致东西德分裂,巴伐利亚独立会严重削弱西德对抗东德的资本。盟国不可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但允许巴伐利亚在西德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为对抗苏联和东德势力,战后美国全力扶持西德,为西德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巴伐利亚也完成了经济的转型,历史上的巴伐利亚因为地处内陆山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如以平原为主的北方。
  随着二战后德国工业转移中,大批高科技和工业企业选择了向南部转移,巴伐利亚成为了德国的新兴工业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州。
  1990年代,东德并入西德,统一的“新德国”屹立在欧洲的版图中,但东德的加入使得德国面临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的困扰。
  为了促进东德地区的发展,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来发展东部的经济,到两德统一20周年之际,大约1.4万亿欧元资金涌入到了东部地区。
  荣誉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GDP总量全国第二、人均GDP第三的巴伐利亚州自然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但高额的税收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巴伐利亚州获得联邦的拨款比东德的州要少很多,德国国内不合理的分配政策引起了许多巴伐利亚人的不满。
  此外,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不仅承担着更多的援助欠发达国家的重任,在欧债危机中,还承担了帮助希腊等债务危机严重国家渡过难关的重任。
  眼看创造的财富流入“穷地方”和“穷国”,巴伐利亚居民的不满情绪日趋高涨。
  但德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地区没有脱离联邦独立的权利,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的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
  分裂情绪的高涨更多的是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发泄和呼吁政策改革的诉求,而不是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就算巴伐利亚人没有能力真的闹独立,但他们认同自己为德国人的基础是“巴伐利亚人第一,德国人第二”。
  巴伐利亚至今依然强调自己与德国其他地区的不同,在德国各州中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始终保持着对于当地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感。
  这一点和西班牙加泰地区以及英国苏格兰地区何其相似?
  加泰罗尼亚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和法国,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从地理上,就天然具备独立的优势,这一点比巴伐利亚强得多,至少加泰有自己的出海口,换句话说就是有退路,不像巴伐利亚,真打起来连个向后退的纵深空间都没有。
  而从历史的角度上看,那就更不用说了,加泰地区和西班牙地区的历史纠葛,可比巴伐利亚之于德国复杂得多,说起来那真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但还不能不说,毕竟没有这段历史纠葛,也就不会造成双方如此之深的对立情绪。
第2074章
联姻就是武器
  谁敢相信,现在牛逼轰轰、骄傲如斯的加泰人,祖宗其实是非洲土著。
  事情还是要从遥远的“很久前说”起。
  都知道土耳其是欧亚的“十字路口”,其实远在欧洲大陆西南端的西班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班牙注定会邂逅来自四面八方的定居者。
  自公元前3000年起,凯尔特人、腓尼基人、摩尔人等不断造访这片土地:“西班牙”一词就来源于腓尼基语,意为“野兔”。
  公元前19年,罗马帝国彻底地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在此建立“西班牙行省”,全称是“塔拉戈纳西班牙行省”。
  400年后,国日暮西山的罗马帝国已无力阻挡蛮族的迁徙,西哥特人趁机进入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取代了罗马帝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在经历了罗马征服和西哥特王国数百年的“罗马化—基督教”统治与整合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度迎来了命运大转折。
  公元711年,皈依伊斯兰教的柏柏尔统帅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军渡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在瓜达莱特战役中击溃数倍于己的西哥特王国军队,随即扫荡这个伊比利亚半岛。
  伊斯兰的统治在半岛建立起来,而基督教势力则被挤压到半岛北部的群山里。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也未能幸免,弹丸之地根本不足以抵挡穆斯林骑兵的冲击。
  然而没过几十年,来自北方的骑士就将他们从穆斯林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在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皇帝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军队翻越比利牛斯山,驱逐了占据加泰罗尼亚的穆斯林军队,将这里变成法兰克王国的边疆。
  公元801年,巴塞罗那伯国建立,并向法兰克王国称臣,作为王国与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政权的缓冲地,并监视穆斯林政权的动向。
  然而在加泰罗尼亚,不论是平民还是当地的贵族,他们既不愿意接受穆斯林的统治,也不希望被远在北方的法兰克王室领导。
  相反,过去三百年间在管理松散的西哥特王国统治下的感觉,让他们念念不忘。
  公元985年,穆斯林军队攻陷巴塞罗那,伯爵逃到山里避难,并向他的西法兰克宗主求援,然而加洛林王室这时候却气数将尽,在公元987年就挂了。
  新登场的卡佩王朝要求巴塞罗那伯爵的效忠,可是那会儿连地盘都没有了,还效忠个毛线?
  伯爵没有答应法兰克新国王的要求,这被认为是巴塞罗那伯国从法兰克王国独立的标志。
  换句话说,早在10世纪末,加泰罗尼亚就早早的独立了。
  而那时候的西班牙呢?很抱歉,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四分五裂,作为政治实体的“西班牙”此时并不存在:自西哥特王国建立:“西班牙”就只是个历史地理概念了。
  当然,如果只是说“西班牙行省”大概可以从旧方志中找得到踪迹。
  在被穆斯林征服者赶到北部群山之后,不甘心做山大王的原西哥特王国的贵族们抱团取暖。
  旨在驱逐闯入半岛的穆斯林,夺回属于西哥特人的土地,恢复过往的秩序和信仰的“收复失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自公元718年起,阿斯图里亚斯、纳瓦拉、阿拉贡三个基督教小国先后在半岛北部建立。
  为了抵抗和驱逐占据半岛中南部的穆斯林政权,三个基督教小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同时,为了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政治格局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三个基督教小国也相互倾轧,相互攻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