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校对)第1214部分在线阅读
但为了达到最完美的修复效果,单一一座箭楼的修缮就花费了80万英镑,笼统的算一下,如果把庄园内所有箭楼都按照这个标准修复,不算每年的养护费用,仅仅是一次性修复好,就需要上千万英镑,实在没必要浪费这个钱。
可正如之前说的,直接拆了太可惜,一时间,万能的老卡森也拿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能把决定权交给杨橙。
杨橙也挺无语的,当时买城堡的时候,也没想过有这么多麻烦事,只觉得帅气,而且是地位的象征,再加上圆前世一个美梦。
结果现在砸手里了,好吧,其实也不算砸,在他的大手笔投入下,北海庄园如今也是英国上流社会较为向往的地方,不过因为杨橙在英国的时间较少,即便在英国,也极少举办大型宴会。
所以很多名流,都只是听说但从没进来过。
而对杨橙来说,他也不需要靠办宴会来拉拢人脉关系,跟他关系好的都是英国最顶级的人物,这些人想来随时都可以来,根本不用特意办宴会来维系。
总之,他在庄园的投入,不算收购的费用,也花了几千万英镑了,倒也不差几百万这点小钱,不过能省就省,最终他还是让老卡森挑几座有修复价值的箭楼进行高标准修缮,剩下的只要投入一点小钱,确保不会被风吹倒就足够了。
……
老卡森一五一十的把积攒下的问题像杨橙汇报,两人足足在冬季花园里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杨橙身体开始打寒颤才意识到现在的温度可还在零度上下徘徊呢。
赶紧回到成城堡里,温暖的火炉,散发着果木的清香,这火不用来烤鸭可惜了。
第2001章
刺激影视行业
烤鸭是没吃上,不过烤鸡也挺好吃,是去年圣诞城堡里的人去森林里打回来的野鸡,肉质紧实,可惜冻得有点久,没有新鲜的口感那么好,但在大厨的手下,还是变成了一道美味。
吃过饭,杨橙回到书房里,住在城堡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没有任何噪音能够吵到他,这让他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去思考。
这几年来在英国的布局可不算小,从传媒到足球俱乐部,从地产到金融,还有新能源领域,可以说投资范围非常广。
保守估计,单算他在英国的资产,至少也有30亿英镑。
最赚钱的肯定还是地产,他算是站在了风口上,当了一把起飞的猪,利益翻了一番。
剩下的包括传媒还有利物浦俱乐部,其实都不算赚钱,虽然整体估值也涨了不少,但实打实的银子可还没见着呢。
当然,他借着这两个领域,扩大的了他在英国的影响力,这是钱买不到的。
所以总的来说,杨橙对自己在英国折腾的这些年还算满意。
而且别忘了,他的城堡里,可还有一只专门研究未来科技的团队,一旦他们研究成功,收益可不是几十亿能够挡住的,至少得加个零。
不过这种研究不能着急,杨橙对此抱有极大的耐心,研究着呗,一年几千万英镑的投资他还撑得起!
书房里,那张拥有百年历史的书桌上,整整齐齐、分门别类摆放着一沓一沓的文件,这是老卡森平常整理好的,方便杨橙随时回来随时阅览。
各个行业的报告都有,杨橙首先拿起影视行业的一份报告看了起来。
这是老卡森亲自搜集数据后撰写的,他在报告中提到,因英国政府在电影产业推行的税收减免政策及英镑的持续疲软,英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影视制作团队,影视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业界人士指出,影视业的爆发式发展将对英国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有力助推英国文化产业走出脱欧的不利影响。
《星球大战:汉·索洛外传》、迪士尼真人版《小飞象》……随着一部又一部大片将摄制地点定在英国,英国影视业上升势头明显,为本国GDP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英国电影、电视及音乐产业占据GDP8.2%的份额。
其中,影视业的爆发式发展最为明显,成为服务行业中仅次于零售产业的第二大产业,也是令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长0.5%的主要贡献者。
数据显示,电影、电视及音乐产业总产值较2014年增长了72.4%,相较整个欧洲8.5%的数据,的确可以称得上爆发式发展。
去年,政府面向符合“英国制造”条件的电影,及大成本电视节目摄制活动减免的税金高达6亿英镑,此外,英国本土拥有世界一流的幕前幕后技术人才和影视公司,可以说是软硬件兼具。
除了摄制组的纷纷入驻,英国本土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在节节攀升——票房收入增长13%,票价涨幅6%。
英国影院业正在经历鼎盛时期,这是业内专业人士公认的结论,英国观众对多元化、高质量的影片展现出极大兴趣,同时,社会在观影体验领域的资金投入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电视节目领域也迎来“黄金时代”,NETFLIX公司投资1亿英镑打造电视剧《王冠》、亚马逊斥巨资打造杰瑞米卡拉克森的汽车节目《伟大的旅程》以及历史剧《古战场传奇》,这些节目都选择在英国进行摄制,因为英国2013年推行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极具吸引力——面向每集制作成本超过100万英镑的节目减免税收。
自英国决定脱欧以来,英镑的持续疲软也成为吸引影视剧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下个月,一部号称法国有史以来制作费用最贵的电视剧剧组在伦敦开设办公室,就是受这一因素的影响。
脱欧对英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一直以来都让这个行业感到惴惴不安,除人员流动的限制之外,最令业界担心的是资金问题。
2007年至2015年,欧盟影视项目对英国电影、电视及游戏产业的资金投入高达1.3亿欧元。
影视业的持续走高或许是对这一紧张情绪的最好安抚,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应该盲目认为脱欧会让影视业遭受重创,脱欧对英国影视业而言或许是有益之举。
因为英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影视制作公司和高素质人才,对海外影视行业的吸引力很大,高额投资不仅来自欧盟,仅2015年一年,美国在英国影视领域的资金注入就高达15亿英镑。
目前来看,这些来自美国等国的投资不会因脱欧而缩减。只要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改,英国的影视业就应该不会受到脱欧的影响。
如果脱欧之后政府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建立新的影视基金,那么这一行业反而会因脱欧而受益。
老卡森的结论是,影视产业是买方市场,脱欧之后影视节目的数量或许会减少,但这恰恰可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让制作方更加坚持品质,让投资方更加谨慎,因为只有最优秀的节目才会脱颖而出,与观众见面。
杨橙看完整片报告后,第一感想是请威廉吃顿饭,他给自己找的这个管家太牛逼了,搁过去,绝对是能够入驻白金汉宫的水平,被自己捡了个便宜,赚大发了。
这番研究不亚于业内资深人士,而老卡森只是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就写出了这片指向性极强的报告,不是牛人是什么?
反正杨橙看完以后觉得,如果不加大对英国影视行业的投资,都对不起老卡森费时费力写的这篇报告。
当然,他不是那么冲动的人,理性在他的生命中永远是占据更多票数的那一方。
英剧的整体制作水平不次于美剧,甚至在某些观众眼中,看英剧才是格调,看美剧的都是傻缺、没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就相当说明问题了,有些事不能一概而论,关于英国影视行业究竟在脱欧的大环境下走向何方,杨橙觉得需要辩证的去看。
首先,英剧的制作水平和整个行业的能力都毋庸置疑,美剧《权力的游戏》,这部每秒成本超过3万美元的剧作,作为一部美国出钱、英国人拍摄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充满浓浓的英伦风情。
维斯特洛大陆的地图像极了英国地图;演员基本都来自英国;北爱尔兰的托利莫尔森林公园、沃德城堡均是取景地。
因此,自“脱欧”公投伊始,就不断有声音质疑“脱欧”会影响《权力的游戏》的拍摄。
因为英国一旦脱离欧盟,《权利的游戏》剧组就不能享受欧洲区域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虽然《权力的游戏》制作方HBO辟谣称不会有任何影响,不过,比起HBO这种“外来土豪”,不少英国本土电影确实需要依靠欧盟的相关项目资助才能完成,英国脱欧将给这些中小成本的本土电影业带来冲击。
比如,因雇佣欧盟员工产生的人工成本将增加,对于在英国制作拍摄的影视剧作品而言,能够像雇佣本国工人一样雇佣欧盟国民能够节约不少成本。
然而,一旦脱欧,英国创意产业公司必须为自己的欧盟员工申请签证。
就杨橙所知,目前英国中小型娱乐公司内,有约30%的人员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脱欧后,每人的签证申请费用可能超过3000英镑。
再者,英国影视业曾享受来自欧盟的资金支持将大打折扣,比如:“创意欧洲”基金会计划在2014年-2020年为欧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预算高达14.6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而英国是该计划的主要资金投放对象。
然而,这项权利在脱欧完成后极有可能被剥夺,这将极大的阻碍占英国电影票房15%的独立电影的制作。
此外,在出版、艺术扶持等众多方面,英国一直接受来自欧盟的高额补贴,随着脱欧完成,这一切或许也将不再拥有。
最后,盟友福利削减,文化贸易进出口成本增加,退出关税同盟以及单一市场,将增加进出口成本。
英国又是典型以外贸为主的国家,创意产业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0%,而欧洲是英国最大的市场之一。
英国未来想将文化创业产品出口到欧洲,就要缴纳不菲的关税,这势必对欧洲引进英国影视剧作品的数量产生影响。
近十多年来,电影产业已经对英国的旅游业,乃至全英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探寻《权力的游戏》拍摄地已经成为赴英旅游的热门线路,单单这一部剧就已经为当地经济带来了高达1.5亿英镑的收益。
可想而知,未来随着关税提高、签证办理的复杂,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或多或少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冲击。
这也是杨橙理性思考后,能够反驳老卡森的依据所在。
当然了,老卡森说的也有道理,往往有些时候,危机利用的好,就是机遇,搞不好英国影视行业真的可以借此优胜劣汰,变得小而精,这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第2002章
英剧OR美剧
再说英剧和美剧水平孰高孰低的问题,那些鄙视美剧的英剧粉们,觉得美剧太过于表面,都是欠缺思考的流水线作品,算不上精品,但实际上美剧还真就不乏精品,英剧也不是个个儿都优秀得不可一世。
《约翰·亚当斯》《罗马》《兄弟连》都是剧本扎实、服装考究、演出精湛的优秀历史剧;《法律与秩序》专注案件与庭辩本身,让人追的十分过瘾,以至于英国人巴巴地跑过来买了版权翻拍;CSI虽说破案速度快得让人吐槽连连,根本不符合科学逻辑,但过程经得起推敲故事精彩,且人物性格丰满,影响力更是英国同行开火箭都追不上;至于肥皂剧部分,更是美剧的特产,《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的名字,全世界都听过。
然而能让诸多英剧党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其主要观点是:英国能且制作了更犀利的剧本,不在于特效,或者演技,或者配乐这些方面,而是剧本!也是一部剧的灵魂所在。
在英国可以找到犀利如一把刀子的剧本,而这些本子往往是美国人不太敢拍的。
这一方面可以参考中国影视行业和韩国娱乐圈,韩国电影可是一向以黑政府、黑财阀闻名于世,一个华城连环杀人案被无数的影视剧翻拍,关键是这个案子的主谋到现在也没抓到啊,抓到也没用,过了公诉期,人家只要不再犯案,法院也拿他没办法。
也不知道那个连环杀人犯如果还活着,每天看到自己当初的作案经历在电视上被一遍遍重现,会不会因此而成就感爆棚?
再说回英剧,像《黑镜》这种恶意从屏幕里满得要溢出来的剧,美国人就彻底别想了。
《纸牌屋》算是为政治讽刺剧填了个缺,不过美版花了不少篇幅在主角的个人经历上,特意安排了一个草根出身,让他更有人情味儿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原谅——总之是绝对不敢直接摆一个上去反英上去玩权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