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绝代凶蟾(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789

  冠簪五岳金光彩,笏执山河玉色琼。袍挂七星云叆叇,腰围八极宝环明。叮当珮响如敲韵,迅速风声似摆铃。翠羽扇开来昴宿,天香飘袭满门庭。
  大家注意一下最后两句,我第一次看到鸡是带“翠羽扇”的。要么是才高八斗的吴老爷子写诗跑题了,要么是这个老文青又在和大家玩文字游戏,反正我读到的,是另外一种动物。
  顺便吐槽两句,西游记这本书里,其实有大量这种情况,就是忽然跳出来一个奇怪的描述,或者奇怪的情节,非常不合时宜,让你根本猜不透,到底是作者另有深意,还是他这故事写崩了。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有位大佬评论过,四大名著都一样,牛就牛在总是处在一种似崩非崩的状态,就好像汪头条那似破未破的歌声一般难以捉摸,这是一种什么状态,我等扑街肯定是无法体会的。
  继续说那个诗,还有,天香这个东西,天庭的神仙确实没听说其他谁带过,反倒是西天人出现大多带香气,菩萨佛祖自不必说,甚至包括大金鱼灵感大王,三只大犀牛,出场都带香气的,我就不罗列原著了。
  到了这里,其实就可以对昴日星官的出身和功法做出一些猜测了吧。
  第四,卯日星官的母亲,是毗蓝婆菩萨,这个菩萨是不是一只母鸡尚不可知,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过,母子两个,一个在天庭当星宿,一个在西天当菩萨,实在有点耐人寻味啊。
  更重要的是,我很想知道,卯日星官的父亲是谁。书里虽然没有说,但我觉得吴老爷子写诗的时候既然刻意提到“翠羽扇开”,似乎意有所指啊。
  好吧,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很深了,再多就跑题了,以后再专门说吧。
  其实重点是,蝎子精真的很强,被卯日星君收拾了,不是他弱,而是卯日星君太强了。
  所以我给他安排成了佛缘阁的老大,我觉得还算是实至名归的,希望大家喜欢。
番外篇十二——西游人物记之驱神大圣(上)
  既然有人想看,提莫就一定要写,所以,这一篇关于驱神大圣和乌巢禅师的番外,就这么新鲜出炉了,主要为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把这两个人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人联系在一起。
  说实话,这两个人物,在西游记里的记载都非常少,要分析他们,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提莫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借鉴了许多评论大佬的言论,请大家一同来品读这个不一样的西游世界。
  首先要科普一下的,就是西游记里那个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七大圣设定了,按顺序分别是: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犭禺)狨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这里面,孙悟空排老七,驱神大圣排老六,那么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这个顺序究竟是怎么排的?
  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一群人排座次,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按年龄。
  中国是个讲究长幼尊卑的地方,这也正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以按照年龄排座次,一直都是最常见的办法。
  然而,对于妖怪来说,大家都是活了几百上千年的主,从外表根本看不出谁大谁小,又没有什么官方的出生证明,你说自己一亿岁都行,所以,花果山上的七个妖怪按照这个排顺序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按照江湖地位。
  这也正是那些聚啸山林的强人们最喜欢的排序方式,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见水浒传里的108星,显然,宋江的年龄还不如公孙胜,却能做了老大。按理来说,七大圣按照这个规矩来排序,也是合理的。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里面可是有孙悟空这个不安定因素的。
  孙悟空不是个守规矩的人,一出生就敢去争猴王,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对三清圣人都没有多少恭敬,这是个天老大他老二的角色,要他乖乖承认别人的江湖地位高于自己,比登天还要难。
  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也很小。
  3、凭真本事,也就是所谓的比武夺帅。
  看来,排除完了其他所有的可能,这个才最可能是七大圣排座次的真正方式,毕竟是一群妖怪,讲究弱肉强食,完全合情合理。
  可这样一来,可能许多书友都会面对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就是七大圣里,猴哥是本事最差的,驱神大圣比他还强一点。
  关于这一点,提莫也考证了一下,真实情况倒也未必,毕竟术业有专攻,从猴哥后来的经历来看,他最大的本事,本来就不是打人,而是抗揍,基本就属于打不死的小强型,用来切磋比试的话,确实是不占便宜。
  而且,这也都是五百年前的事,五百年的时间不短,后来看来,大家也会有一条不同的成长轨迹。
  好了,说完这个,就要正式来谈谈驱神大圣了。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个(犭禺)狨王到底是个什么妖怪。
  (犭禺)这个字,可以参照《说文解字》里的说法:(犭禺),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亦曰沐猴。绒这个字很好查,就是一种猴子,百度都可以查到。为了打字方便,后面说的时候就不带反犬旁了。
  所以,这个禺狨王,其实也是个猴妖,这样算起来,七大圣里居然有三个都是猴妖,果然还是灵长类动物比较占便宜啊。
  一个本事很大的猴妖,事实上,关于驱神大圣的描写里,咱们能够得到的,也就这一个线索了。
  接下来,咱们就要根据这个线索,在西游记里找寻他的身份,当然,基本前提,就是他在西游记后期出现过,如果仅仅认为吴老挖坑忘记埋了的话,一切也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我想没有人能够接受这个解释。
  西游记里,来历不明的人物其实不多,排除掉明确了不是猴子的,其实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落胎泉的如意真仙,浮屠山的乌巢禅师,还有个淮河水妖水猿大圣。
  如意真仙虽然有些没头没尾,还是牛魔王的兄弟,但他的水平实在是太菜了,猴哥一手拿着桶,单手和他打,居然十来招内打赢了他,这个水平,肯定不符合禺狨王一代宗师的身份。
  淮河水妖水猿大圣,这个看上去物种跟禺狨王相似,然而,这个水猿大圣的来头比较清楚,叫做无支祁,属于老一辈人物了,而且一直在淮河混,不太可能去花果山跟猴哥结拜。
  更重要的是,至少在西游记里,这个水猿大圣的水平,貌似……比较尴尬。
  在原著里,他每年在淮河闹事,然后被一个叫做“国师王菩萨”的收伏,比七擒七纵的孟获混得还惨。
  而且,这个国师王菩萨,在第一百回的西天政治局序列里没有,显然没什么牌面,我也很难接受,堂堂七大圣之一,被这样一个三流野菩萨当猴来耍。
  最后剩下的,也只有那位乌巢禅师了,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分析一下这位乌巢禅师的行为。
  其实,说实话,乌巢禅师那诡异的行为,才是我真正对他产生怀疑的原因。
番外篇十三——西游人物记之驱神大圣(下)
  乍一看,乌巢禅师就好像就是个不知名神佛高人变的,来点拨一下唐僧,但大家来仔细品一品他说过的话,就会发现,他的立场实在是有些古怪。
  面对这支本去佛祖钦点、望海菩萨亲自安排的取经团队,上去拉拢一下是可以理解的,送点宝物套套近乎也不难接受,具体的,可以参照镇元大仙部分。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这位乌巢禅师,除了传授了一篇《心经》,也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而他的嘴,却实在是太臭了。
  比如,他一见到取经团的三个人(沙僧还没加入),对话就非常有趣,下面我把对话翻译过来简单罗列一下,大家感受感受。
  乌巢禅师:圣僧你好,久仰久仰。这不是猪刚鬣吗?你都和圣僧混了?真是好福气啊。
  孙悟空:你认识我不?为啥不理我?
  乌巢禅师:不认识你,你谁啊?
  孙悟空:你他妈连猪八戒都认识,不认识我?
  乌巢禅师:我这人没见识,确实不认识你,您多担待啊。
  乍一看这段对话,好像就是乌巢禅师不认识猴哥的事,然而,他真的不认识孙悟空吗?
  当唐僧问西去的道路,他就说了一段诗,重点是这么几句: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知,他知西去路。
  看看,他连前面的老沙都知道,而且明明知道猴哥就是多年老石猴,居然愣说不认识。这个感觉,像不像翻了脸的朋友那种“你走开,我不认识你。”
  还有,那个诗的最后两句,是“你问那相知,他知西去路。”翻译过来,就是你问那位老朋友,他知道西去的道路。
  那么,那位老朋友是谁呢?
  这个时候,猴哥自己跳出来了,直接就是——行者冷笑道:“不必问他,问我便了。”这可是有点不打自招的味道了,分明承认了他和乌巢禅师是“相知”。
  最后,猴哥勃然大怒,原话是“他骂了我们兄弟一场去了”,然后就要打乌巢禅师,乌巢禅师很得意地就走了,猴哥追上去打,结果伤不到对方。
  很明显,乌巢禅师是否有别的目的来见取经团,咱们还不得而知,但已经成功地把猴哥嘲讽了一顿,那感觉,简直打脸到了极点。
  在这里,咱们就要研究研究了,这个阶段的猴哥,到底的罪过哪些熟识的高人,甚至不惜于当面扯破了脸嘲讽的地步?
  第一,西天神佛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阶段的猴哥,除了认识本去和望海,根本没接触过什么西天神佛。而且大家以后都是同事,实在没必要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第二,天庭大佬也不可能。老猪当年在天庭混得不错,参加过蟠桃会,所以天庭的高级神仙他基本都认识。而他对乌巢禅师的评价是“倒也有些本事”,这个评价,相当于“比我强,但也就那样了”,这种评价,不可能会给一位天庭大佬。
  所以,数来数去,也就下界妖王,能够满足这位禅师的身份了。
  接下来,咱们就要分析一下,如果说乌巢禅师真的是驱神大圣,那他为什么会和猴哥翻脸。
  大家一起来回溯一下当年的历史,兄弟七人在花果山结义,举起了造反的大旗,这个时候,天庭来讨伐了。
  这个时候,七兄弟派出了排位最小、本事最差的孙悟空先去试探一下天庭的虚实,这也符合大家的认知,毕竟,所有魔王大boss都喜欢由弱到强这么派兵。
  天庭和猴哥打了一仗,结果没占到便宜,就决定招安了,而这个时候天庭耍了个心眼,根本不理另外六个大圣,却只招安孙悟空。
  这道理,就好像水浒传里朝廷给李逵送来招安文书,根本不理宋江,想必宋江的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吧。
  这是赤果果的离间计。
  如果是聪明人,孙悟空应该立刻赶走太白金星,继续跟天庭打,毕竟,现在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维护组织团结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不得不说,猴哥的情商其实很低,一听招安,就高高兴兴跟太白金星走了,把兄弟们全晾那了。不过还好,他留了一句话“我先上去看看形势,好了你们再一起来。”也总算是给大家了一个交代。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他被封了弼马温,我之前说过这个官职,参照明朝的“御马监”,属于很有前途,但是没多少名分的职位,这明显不符合猴哥死要面子的特点,所以,他又回花果山了。
  这个时候,大家一看,既然天庭不好混,就继续造反吧,于是,便由七大王改为七大圣了,这时候,大家的造反意志是最坚决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7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