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7/2534

  不能说没有收获。
  要是大理百姓全力相助大理士卒,大宋禁军只怕难以取得这样的胜利。
  而在威楚,虽然最终同样没杀降卒。但实际上,威楚府守卒根本就没能留下多少人。
  连带着,当初从秀山带过去的降卒,也在军营之战中死伤殆尽。
  这点,张红伟未必察觉,但刘诸温定然是存着小心思的。
  他用计诱使威楚府守卒和那些降卒在军营内厮杀,绝对不仅仅是只想着分散城头的兵力。也有着消耗降卒的心思。
  借威楚府守卒的刀杀人。
  最终,不仅仅攻下威楚府,还让得那些形同累赘的降卒死伤无数。
  两全其美!
  至于最后所剩的那点威楚府降卒和侥幸没死的秀山郡、善阐府降卒,杀不杀,便是无伤大雅的事了。
  刘诸温、张红伟两人为何不杀?
  因为杀了,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益处,就那么点人,不至于让大理心痛。
  而留着他们,还能让得大宋禁军不至于在大理留下如元军那般“凶残”的印象。
  皇上说让他们不要祸害大理百姓,明面上看似只是秉持“惜民”的观念。但其中,显然是有深意的。
  这种深意,寻常士卒们揣测不到,张红伟或许也揣测不到,但聪明如刘诸温又岂会揣测不到?
  民,是大理的民。皇上为何要惜?
  这无疑是皇上心里头已经将大理百姓当成是大宋的百姓了。
  而这意味着什么,还不够明显?
  皇上铁定是准备要拿下大理呗!
  整个镇南军区倾巢而动,怎么可能只会是光发泄邕州的憋屈?
  只是这种事,在赵洞庭没有彻底表露意图之前,却是不便与别人说。
  这也是为何之前张红伟和刘诸温讨论“不杀百姓”之事时,张红伟只说不愿引起大理民愤,却没有将话说透的原因。
  帝王心术,可以看破,但不能说破。
  自古以来,能将帝王心术看破的人并不少,但最终说破的,却鲜少有人能够得到好下场。
  张红伟不知内情,只会觉得皇上仁爱。或许也会觉得皇上有些柔弱,但这无伤大雅。
  而要是他刘诸温将话说明白了,张红伟只怕就会觉得皇上心机很是可怕了。
  那他刘诸温算不算是霍乱军心呢?
第760章
天将明
  而这场仗,张珏有意不留俘虏,无疑也是有其深意。
  接近年关了,等打穿这善阐府,大宋禁军不会再向西进。这是攻理之战的最后一战。
  留下降卒,千里迢迢带回大宋去不现实。将他们留在大理,又等于是放虎归山。
  如此,当然不如不留。
  这场仗打到现在这么惨烈的程度,能逃的大理军都逃了。剩下想要乞降的不多,杀了,无伤大雅。
  民心,是要汇聚起来才有力量的。这点小小瑕疵,不至于影响到整个大理民心。
  只要大宋禁军不在善阐府内大开杀戒,便绝不会在大理百姓们心中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象。
  ……
  随着安东南、杨康龙两人率军杀到前阵。
  前阵的大理禁军便也很快溃败起来。
  这可是两支特种部队,而不是两支寻常禁军。且他们军中还弹药充足。
  一颗颗轰天雷炸响的声音,已然足以将军心本就溃散的大理国都禁军吓得溃不成军了。
  大宋禁军现在都有人压上来了,显然是那边的袍泽们已经落败,这还打个屁?
  此次率领大军赶来的将领自然也知道败局已定,兴许是抱着能多带点人回去就多带点人回去的心思,传令鸣金收兵。
  善阐府大败,他当要担负首要责任。回到国都肯定是免不得要受到责难。
  但能够作为率半数禁军出国都的将领,他在大理国朝中地位铁定不低。纵是大败,也未必会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便也很难升起和宋军决死的心思了。
  苍凉的号角声忽然在大理禁军中响彻起来。
  夜风,也是那般凄凉。
  起码对于大理禁军而言是如此。
  士卒们更是惶惶向着后边退去,如同汹涌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高兴本就骁勇善战,见得大理禁军撤退,哪里有丝毫犹豫,当即就率着大军向前追杀而去。
  途中自是又要留下不少大理禁军的尸体。
  这一仗,当真是尸横遍野了。
  算起来,大宋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再展开这样的大仗了。
  地面都被浸红,说是血流成河,丝毫不过。
  只是高兴和苗成等人率着大军追杀出去不远,便就听得后头有鸣金声响。
  是张珏下令鸣金收兵。
  高兴、苗成等人虽然正是兴起,但还是不得不率着大军返回。
  军令如山。
  他们个个都是大宋名将,但也没有去违抗军令的胆量。张珏的镇南军区,军纪向来都是出名的严格。
  军长之中,也不是没人曾挨过板子。
  只是率着麾下回到原地和大军汇合以后,高兴还是有些不甘心问道:“元帅,怎的这就鸣金让我等撤军了?”
  他显然很是意犹未尽。
  这家伙骁勇得很,现在满脸是血,看起来和魔王没什么两样。
  而此时,这边的厮杀已然是彻底尘埃落定。
  再也看不到什么大理国都、善阐府的禁军了。除去跑掉的那小措人,再没有几个还站着的。
  地面上尽是尸首。
  而即便是如此,仍旧有大宋禁军在荒野上走动。不管是死是活,只要是穿着大理军服的,少不得要往其身手补上两刀。
  这样当然残忍,但在这个年代却很是常见。因为败军士卒装死,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大理禁军数万人躺在这里,说不定其中装死的都有上千人。而受伤未死的,定然更多。
  再补两刀解决他们,对于这些伤卒而言,未免不是种解脱。
  就算是大宋禁军之中,也不乏有身受重创,让过来检查漏网之鱼的袍泽杀死自己的。
  他们知道自己活不成了。
  就算军中有军医,也不可能忙活得过来。而就算忙活得过来,以他们的伤势,也难以救得活。
  救活了,也未必能撑着回到大宋去。
  如此,倒不如早些死。免得继续承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痛楚。
  不知道多少人落泪。
  求死的士卒在落泪,下手的士卒亦在落泪。
  斩杀自己的袍泽、战友,心中背负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或许这辈子都将会有心理阴影,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7/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