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7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5/2534

  这些有能力来参加殿试的女举生,都不出意外是那些豪门大阀家中的女子。寻常家庭女子,有这方面意愿的,怕都还在家中埋头识字。
  赵洞庭带着陆秀夫等人到广场。
  满场举生都连忙跪倒在地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难免激动。
  莫说是通过殿试,便是能够见到皇上,在这个年代都已经是不俗的殊荣。就算落第回到地方上去,这也是值得吹嘘的事。
  大宋百姓千千万,能够得以见到皇上真容的能有几人?
  “诸位都平身吧!”
  赵洞庭微微拂手,示意众人起来,带着笑道:“此是朕改革科举制度后的第一次科举,能够见到有这么多莘莘学子得到殿试资格,朕很是欣慰。你们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能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在各专业中崭露头角,殊为不易,这也足以说明你们的努力、毅力以及天赋都是出众。现在的大宋,就是缺少你们这样的人才。”
  他这短短几句话,便是让得举生们露出更为激动之色来。
  而赵洞庭又接着道:“现在各衙门中都缺少干吏,朕不介意在此许诺你等,只要你们能够在殿试中得到不错的成绩,朕必将你们都派往各自所擅长的岗位上去任职。只是,朕也需得将丑话讲在前头,若是诸位在考试中不自觉,交头接耳,偷瞧别人试卷等等,朕必不轻饶。朕任命官员,首重人品,其次,才注重你们的能力。”
  “是。”
  众考生连忙拱手。
  赵洞庭瞧瞧旁边陆秀夫,“国务令可有什么要说的?”
  陆秀夫带着笑轻轻摇头。
  赵洞庭便挥手道:“如此,诸位都准备进场应试吧!不要紧张,将你们的学识尽最大能力发挥出来即可。”
  说罢,在如潮的万岁声中,他又带着陆秀夫等人往书院深处走去。
  以他帝皇之资,自然不可能亲自到各考场去巡视。能够坐镇这岳麓书院,都足以表明他对此次殿试的看重。
  各举生陆陆续续入考场。
  院内钟声又响。
  大宋改革后的第一次科举,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
  各考室中都有持着戒尺的老夫子来回巡视穿梭,考室外,更有结队的士卒四處走走。
  这些老夫子,都是来自于长沙城内各学府的德高望重之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必考生们也不敢做什么舞弊的事。
  其后接连两日,赵洞庭白天都呆在这岳麓书院里,亲自监考。
  兴许是他的话起了作用,这次殿试,从头到尾竟是真的没有出现舞弊之人。
  这让得赵洞庭颇为开心,起码,这些人的品行还算过关。不像后世那样,为通过考试而有人不择手段,穷尽心计。
第683章
新科状元
  文举结束,各举生自是没有离开长沙城,还得在长沙城内等待放榜。
  不过也总有官吏想代替家中后生去拜访陆秀夫等人,想要先行知道此次家中后生的表现如何。
  奈何,陆秀夫、王文富等人早有预料,已是早早的闭门谢客。
  于是,所有人都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长沙城内表面上风平浪静,但这些举生们的心里,却是波涛起伏,实在是紧张得厉害。
  紧接着武举开始。
  武举就要容易得多了,只分儒将、猛将两科。
  儒将者,主要考排兵布阵、训练军卒、作战技巧运用等等。
  而猛将者,则考马术、箭术等等。
  赵洞庭本以为考儒将者要远远多过考猛将的人,但结果,却是发现考猛将的人要更多。
  大概是这个年代之前要么习武,要么修文。擅修文者多数已经去考文举,落到这边考儒将的人数便要少得多了。
  当然,也有儒、猛同考的考生。这样的考生,还未参考就已经露出峥嵘,想来是文武双全的大才。
  副军机令苏刘义亲自主持考试,赵洞庭坐镇。
  到猛将考试时,中元境者层出不穷,这着实出乎赵洞庭的意料。
  看来,江湖中想要光耀门庭的人也是不少。
  不过赵洞庭自是乐得如此,有这些猛人加入,以后大宋禁军的实力无疑能够更强。
  哪怕都是使用神龙铳,中元境者眼力、臂力皆是超群,那不是那些寻常士卒能够相比的吧?
  赵洞庭心中又兴起在各军区都建立特种部队的想法。
  大宋有神龙铳,有冲天炮,火器科技远超元、夏、大理。特种战术,当真是可行性极高。
  又两日,武举才算是结束。
  接下来,赵洞庭便累得像条狗似的。
  御书房内的灯火接连几日都往往是燃烧到夜色极深的时刻。
  文举考卷以及武举儒将考卷,都是赵洞庭在亲自批阅。因为他很明白,这个年代,在这些专业上面能够胜过他的人绝对不多。
  毕竟此番考试的考题和以前四书五经之类的实在是大相径庭。
  而且,如水利、农业、行军等专业方面的考卷,也并未有什么正规答案。
  要想从这些举生中挑选出最出色的人才来,赵洞庭不得不亲力亲为。
  看他这样夜以继日,连颖儿和张茹都心疼得厉害,只是,接连劝阻,却也都没有什么效果。
  赵洞庭只说:“距离我和覃香前辈约定的时日不远了,在这之前,朕必定要让这天下出现盛世之雏形。”
  什么是盛世?
  国泰民安既是盛世。
  百姓富足既是盛世。
  朝中人才济济既是盛世。
  此番科举,当为大宋以后官场奠定下坚不可摧的根基。
  张茹和颖儿两人听他这么说,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颖儿有些幽怨,因为她到现在还没有怀上子嗣。皇上说要带她去宫外那个,也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看着张茹的肚子渐渐隆起,她心里是何等的艳羡啊?
  这倒也不是为争宠,她明白,纵是自己不能诞下子嗣,以皇上的性子也不会冷落自己。
  只是,谁又不想和自己心爱的男人有个孩子呢?
  到二月末,终于放榜。
  文武双榜同放。
  因为考试科目不同,自是已经取消状元、探花、榜眼之类。
  这日,无数学子从长沙城内各处蜂拥而至皇宫。
  殿试榜单,就由持红花的官吏张贴在皇宫东门外。旁侧有数十甲胄鲜亮的殿前司禁军把守。
  好生热闹。
  有人看到自己得以及第,瞬息间便是欣喜若狂,嚎啕大哭者不在少数。
  特别是那些寒门学子们,看到光宗耀祖就在眼前,甚至连激动到晕过去的都有。
  到如今,寒门学子们终于是看到出路。
  而在文榜的最上头,有一学子的名字格外夺目。
  除去是农业专业殿试第一之外,还得到皇上亲笔御提的评语,知民三味,见解独到。
  这学子算是占尽此次科举的风头了。
  名为钟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5/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