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7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7/2534

  她是跑着过来的,后头太监、宫女跟着健步如飞,一个个将小碎步迈得飞快。
  才刚进屋,杨淑妃的眼神就落到张茹身上,然后跑到床边,喜道:“静妃你有喜了?”
  张茹含羞带怯,轻轻点头。
  “好,好……”
  杨淑妃嘴里边只念叨着这个字,竟是显得比赵洞庭还要激动。
  她这模样,却是让得颖儿心中更为苦涩了几分。
  好在,还有赵洞庭搂着她。
  以往面皮极薄的她,这回却满是娇羞开口,轻声道:“皇上以后多陪陪颖儿,好不好?”
  赵洞庭自是知道她话里意思,嘿嘿直笑。
  这只让得颖儿将脑袋埋到胸口去。
第676章
女帝登基
  后来张珏、覃香两人赶到宫内,自也是喜不自胜。
  且不说别的,光是张茹最先怀有子嗣,他们便也可以放心,以后张茹在宫中绝不至于遭受冷落了。
  张茹是他们两的命,他们担心的,不就只有这个么?
  杨淑妃一口气从自己寝宫中调了十个心灵手巧的婢女,到这里照顾张茹。大有将张茹当成国宝对待之意。
  赵洞庭对此哭笑不得,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驳杨淑妃的意。
  然后,这夜他也没能继续和张茹睡。
  杨淑妃瞪着眼睛下死命令,说在静妃顺利诞下皇子以前,赵洞庭不得和张茹同床。
  现在军事、政事,是赵洞庭做主。可这家事,却还是她这位太后娘娘说了算数。
  不过赵洞庭也乐得如此,这样,也有时间好好陪陪心里酸楚的颖儿。
  这夜里,赵洞庭和颖儿在寝宫内几乎没怎么消停。
  在前朝,尚且还会有太监在门外喊“皇上注意龙体”之类的话。但以赵洞庭性格,现在自然再没这种规矩。
  也不知到什么时候,屋内那迤逦动人的声音才算是消停下来。
  颖儿俏脸通红,香汗淋漓伏在赵洞庭怀里。
  赵洞庭带着满足笑容,舒服得连眼睛都微微眯上了。
  过半晌,颖儿突然出声道:“皇上,是不是妾身的身子有什么隐疾?”
  赵洞庭睁开眼睛,道:“不会的,你别多想。安太医他们不是都已经给你检查过,说你身子骨并无异常么?”
  颖儿咬着唇道:“那为何妾身……”
  赵洞庭张开嘴,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这确实不合情理。
  他和颖儿行云雨之事的次数远远要躲过张茹,按理说,绝不至于到现在颖儿还没有怀孕才是。
  从颖儿被封德妃起,这都快有三年了吧?
  两人都是沉默。
  又过半晌,赵洞庭忽的响起什么,促狭道:“颖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环境太压抑了?”
  颖儿自是不解,眨巴眼睛看着赵洞庭。
  赵洞庭贴在她耳边轻声道:“这回到衡山祈福,朕有在宫外宠幸静妃,咱们要不要也到外面去试试?”
  颖儿俏脸通红如霞,却是意动,“皇上想去哪?”
  这副貪婪拒絕模样,只差点让得赵洞庭又起冲动。
  他嘿嘿笑道:“等有时间,朕带你微服出宫。咱们在宫外过夜。”
  颖儿微不可查地点头,却愣是没有脸皮应声下来,只能这样默认。
  年初一。
  这是真正新年到了。
  昨夜长沙城内响彻不停的烟花炮竹,还在城内留有不少痕迹。
  喜庆正浓。
  在街道上,可见有富人布施,有稚童成群结队去挨家挨户地讨糖果吃。
  有老人感慨,好些年没有过过这样的热闹年了。
  以前很多百姓家里没得田土,连吃饭都成问题,却是哪里还有心思过年啊?
  能在死前见到这样的大宋,纵是过两年便老死,也值了。
  而在西夏中兴府,却比长沙城还要更为热闹。
  只是这热闹中,充斥极为异样的氛围而已。
  满城挂满白纸,在皑皑白雪覆盖中,浑然一体。
  先皇下葬,女帝登基。
  女帝有令,城内不得张灯结彩,必须挂白,哀送先皇。
  于是,在大年三十刚过之后,家家户户便忙将红灯笼什么都取了下来,换上了素纸或是白灯笼。
  天色初亮,送葬队伍便缓缓出了皇宫。
  李望元衣冠冢和骨灰盒都放在棺材内,李秀淑亲自在旁边,披白随行。
  其后,是仲孙启赋、拓跋雄、武登等人。
  这西夏在中兴府凡是上得台面的文武官员,悉数到齐。
  后头是不计其数的太监、宫女,最后,还有数千精卒披白拱卫,绝对是浩浩荡荡了。
  出了中兴府,送葬队伍便在满目白雪中前行。
  雪花又从天上飘落下来。
  这让得气氛陡然间变得沉重许多。
  登基之日不披红挂彩,满城挂白,李秀淑这也算是开创前所未有之先例了。
  但这,也让得她的登基充满哀痛之意。这便类似破釜沉舟,也是种力量。
  女帝是在西夏危亡之时登基的。
  她秉承的先皇遗愿。
  此举,无疑会让得许多西夏百姓心生感触。
  而拓跋雄、赫连栋等人,对此倒是没有太多惊讶。随在送葬队伍之中,人人脸上都是平淡。
  女帝有这样造势的能耐,他们已然不觉得意外。
  相较于前些时日在宫中时以铁腕政策将他们这些豪雄、奸雄都强行留在中兴府,这点手段,又算得什么?
  送葬队伍过后,皑皑白雪地上,留下的是纷乱脚印,绵延极远。
  后头,有无数百姓依着脚印落后数十米远,送先帝。
  虽然他们未必都是自愿的,可能是有人在背后鼓动,但这样子,却也是做出来了。
  李秀淑给李望元的谥号是“成”,若没有百姓送葬,岂不是打皇上的脸?
  成这个字,可谓是集美谥之大成者了。
  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集所有皇帝谥号,还有几个字能够和“成”媲美?
  虽然李望元是西夏复国帝王不假,但能用上“成”这个字,也显然是李秀淑刻意为之。有意为死去的哥哥提高地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7/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