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2534

  “无妨,无妨。”
  赵洞庭笑道:“朱前辈尽管先带家小赶往雷州,待需要前辈相助的时候,我自会前去找你。”
  只要朱宗耀不是对元朝有好感,他就放心了。
  朱宗耀点点头,“如此,朱某便在雷州等着公子。”
  赵洞庭拱手,“回见!”
  夜色已深,他也不愿继续在这里耽误时间。
  朱宗耀稍作犹豫,终究还是说道:“公子身份不便言及?”
  虽然打算将这条命卖给赵洞庭了,但他对赵洞庭的身份还是很好奇的。
  “哈哈。”
  赵洞庭朗笑两声,轻声道:“我名赵昰。”
  然后,在朱宗耀愕然至极的神色中,他翻身上马,带着许夫人和洪无天驰马离去。
  “赵昰……皇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朱宗耀神色又是惊讶,又是感慨,好生复杂。他也有耳闻,宋朝新帝文武双全,宏图大略,如今,算是见识到了。
  赵洞庭竟然敢到江南西路,且不说他是为何而来,光是这份胆色,就已经让得朱宗耀心生佩服了。
  直到赵洞庭三人远去,他才走到马车里,“出发吧,去往雷州。”
  朱夫人还有两位朱家小姐和公子都在车里,刚刚也见到赵洞庭离开,但连告辞都来不及。
  朱夫人神色复杂道:“赵公子就这般离开了?”
  车队缓缓而行。
  朱宗耀道:“我朱家已脱险,赵公子应该还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办。夫人,我知道你是什么想法,只是,唉……这种想法还是打消吧!”
  夫妻二十年,他怎能不知道自己夫人所想?
  别说朱夫人,连他自己也有这种想法。
  赵公子青年俊杰,家世不凡,又机缘巧合救下了自己这对国色天香的女儿,且还亲嘴了,若是可以,他真的愿意将两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其中一个嫁给赵洞庭。但是现在,得知赵洞庭的真实身份,却是让得他连高攀的心思都没有了。
  朱夫人微怔,“为何?”
  朱宗耀自然不会对自己的家人隐瞒,叹息道:“赵公子,是大宋的皇上!”
  马车内众人都露出极为惊讶之色,其中尤以朱青蚨、朱青瓷姐妹脸上的惊讶之色最甚。
  他……竟然是皇上?
  随即,姐妹两脸色也是悄然黯淡了些许。
  朱家并非权贵之家,却是不敢有那非分之想的。
  朱夫人愣神过后叹息,“唉,这还真是可惜了。”
  朱二公子突然开口,“娘亲,这有什么可惜的?您和父亲是有意让妹妹嫁给皇上吧?”
  朱青蚨、朱青瓷脸上泛起娇羞,轻嗔:“二哥!”
  这年代的女子脸皮薄。
  朱夫人道:“皇上乃是天子,这事只能作罢,难道不可惜么?”
  朱二公子笑道:“刚刚皇上和父亲言语了几句,应该是有什么事想要让父亲出力,招揽父亲吧?”
  他和朱大公子虽然不习武,但脑袋还是很灵光的。
  朱宗耀回道:“你说得不错,皇上让我等赶往雷州,说需要为父时,自会去找。”
  “这不就是了。”
  朱二公子笑得更为爽朗,“虽然咱们朱家现在只是白丁,但以父亲的本事,日后若为皇上效力,想来在军中当个将军那是绰绰有余。到时候,以两位妹妹的姿色,怕是不用我们朱家开口,皇上也会下旨召两位妹妹入宫的。”
  他显然对朱青蚨、朱青瓷的容貌很有自信。
  朱夫人惊道:“你两位妹妹都嫁与皇上?”
  朱二公子道:“难道这样不好?母亲该不会是觉得太便宜皇上了吧?”
  朱夫人失笑,“你这孩子,说话真是没个分寸。”
  但她心中疑虑还真是尽去了。
  赵公子既是皇上,将青蚨、青瓷同时嫁给他,也没有委屈两个女儿吧?
  只是随即她又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皇上九五之尊,坐拥天下,会不会下旨召两个女儿入宫,还难说得很呢!
  她倒是希望,皇上能记得那些“亲吻”才好。
  朱青蚨、朱青瓷姐妹两低埋着脑袋,别说说话,只恨不得找条地缝躲进去才好。
  这种话题,未免也太羞人了些。
  只是,两女谁也没有出言反驳。
  朱宗耀见两女儿这模样,心中已是有数,笑问道:“青蚨、青瓷,若是皇上来日真召你们,你们可愿入宫?”
  他们现在说得可谓兴起,只恨不得离开将这事定论下来才好。只可惜,赵洞庭不在这里。
  朱青蚨轻咬着唇,“全凭父亲、母亲意思。”
  光是这话,女儿心思已是尽显。
  车内朱宗耀、朱夫人,还有两位朱家公子都是笑出声来。
  ……
  而赵洞庭和他们分别以后,则是径直又赶去了大庾城。
  大庾城外还是老样子,但守城士卒不再是懒懒散散的模样。看来,刘子琪死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不过那和赵洞庭自然没有“半点关系”。
  刘子琪,是朱宗耀杀的。
  他们顺利入城。
  回到客栈住了一宿,在翌日的清晨,便又离开大庾城,继续向东北方向而去。
第408章
大理盛事(上)
  大理都城。
  今日对整个大理国都可以说是极为特殊的日子。
  整个大理城内张灯结彩,城内百姓发现,竟是接连不断有奢华车马从城外由军队簇拥而入。
  莫非这大理的权贵们今日齐聚大理是有什么要事?
  有见识广博的人发现,这些军队的旗帜竟是来自于大理三十六部的各部族。
  以前大理哪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形?
  纵是大理最为团结的时候,也从未有发生着这样三十六部首领同时进都城参见大总管的事。
  更别说,除去这三十六部之外,四郡、四镇的大官好似也到了。
  整个上午,入城的军队就没有停止过,多则近千人,少则数百,相差不大。
  这让得无数百姓汇聚到城门口处观看。
  大理都城的热闹,较之海康还要繁盛数倍不止。这种都城底蕴,并非海康那种县城可比。
  哪怕海康民生再好,百姓再有钱,也没法出现大理这样的盛景。
  大理皇宫坐落在半山腰上,通体由白玉砌成,在阳光下便如同玉城。没有中都皇宫那样的雄伟魁绝,也没有临安皇宫那样的金玉其中,但是,却又别有风味,有股子超然于世外的气息。大概是当初建这皇宫的大理皇帝本就不是什么想征战天下的雄图大略之辈。
  众车马军卒到得皇宫宫门后,士卒都被拦在外面。有大理名声显赫的各部首领从车辇内下来,步行入宫。
  各个太监领着这些挂着“王爷”名号的首领往里头走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