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2534

  杨淑妃道:“陈大人原居宰相,本应官居原职,可皇儿你改了制,宰相之位已撤,国务、提刑、监察等令又都已由陆大人等人担任,这朝中,能够勉强符合陈大人声望、地位的,也就这国子监大祭酒的空缺了。他昨日到宫中来向为娘请安,为娘本还觉得这官职有些委屈了他,他说,年岁已大,在国子监颐养天年也好。为娘觉得可以,你可觉得妥当?”
  现在是赵洞庭当政,是以杨淑妃也是用的询问的语气。不过话语间对陈宜中的推崇自不必多说。
  “陈宜中?”
  赵洞庭嗤笑。
  这个人简直就是南宋末年最大的害虫。
  阳奉阴违,贪生怕死,他的种种自私害国的行径,说是罄竹难书都不为过。
  别说是国子监大祭酒,就是个九品芝麻官,赵洞庭也不愿意安排给陈宜中。他对这人着实印象极坏。
  不过这家伙也算本事,刚从越李朝回来,竟然就能让杨淑妃帮他说话,也不知道是跟杨淑妃说了什么。
  赵洞庭知道这家伙并不简单,因为史都督载,不论是以前的谢太皇太后,还是现在的杨淑妃心中,都对这家伙极为看重,几近言听计从。甚至在诸多学子心中,陈宜中也是国之大儒,读书人之楷模。
  学问、心机,他显然都有。
  他有瞒天过海的本事,可惜,赵洞庭是穿越来的。对陈宜中的人品,他门儿清。
  史书上对陈宜中的评价全部都是负面的,这还能够有错?
  杨淑妃听出来赵洞庭语气中的不屑,疑问道:“皇儿为何发笑?”
  赵洞庭道:“娘亲很是推崇这陈宜中?”
  杨淑妃道:“陈大人为国效力多年,仅带数十士卒出使越李朝,又曾执掌朝纲多年,确实是我朝难得的大儒和能臣。”
  “呵呵。”
  赵洞庭更是发笑,“皇儿有个疑惑,为何陈宜中回来,不直接见朕,而是先来见娘亲您?”
  杨淑妃微愣,随即道:“陈大人到底还是和为娘更为熟悉的。”
  赵洞庭摇头,继续捏合着杨淑妃的肩膀,“皇儿想着怕不是如此,陈大人就是觉得您耳朵根子软,才特意来见您的而已。要是他直接见朕,朕说不得要砍他的脑袋,最轻也要将他驱逐出宫去。”
  杨淑妃惊道:“皇儿怎的如此说?”
  陈宜中在临安时就如同皇室的哈巴狗,媚上欺下,但却着实将杨淑妃等人骗过了。
  要说起来,说陈宜中是南宋最有本事的大骗子都不为过。
  赵洞庭道:“原我朝危难之际,陈宜中数次临阵私逃,这样的人,留着作甚?”
  杨淑妃却还为陈宜中说话,“皇儿此言偏颇了,陈大人去越李朝,却是去为我朝探路的。”
  “探路?”
  赵洞庭呵呵笑道:“是否偏颇,皇儿让人去越李朝查查便可知晓。”
  听他这笃定的语气,杨淑妃心里也不禁有些犯嘀咕。
  陈宜中是大儒名臣不假,但真常常办砸差事。这回去越李朝,又没能建功。
  杨淑妃想到此处,点点头道:“如此也好。”
  如果不是前两天陈宜中腆着老脸在她面前哭哭啼啼,她或许还真不会为他在赵洞庭面前开这口。
  陈宜中的事算是这么定下,很快,赵洞庭便离开了杨淑妃的寝宫。
  陈宜中肯定在海康县城内,但他自然懒得去见。
  刚回寝宫,赵洞庭就叫来吴连英,让人去查探,看看陈宜中到底在越李朝做了些什么。
  他这已经是最为谨慎的做法,给足杨淑妃面了。要不然,直接砍了陈宜中都不为过。
  而探子离开后,赵洞庭也带着洪无天和许夫人离了宫。
  他自然不会为区区陈宜中而继续留在海康等着探子回来,踏上前往龙虎山的路程。
第388章
往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南东路饶州安仁县,从雷州过去,免不得要经过广南东路、江南西路两地。
  路途说远,也不是很远,但说近,亦不是很近。
  于赵洞庭而言,最大的阻碍还是途中的元军。
  元军攻占江南东路近二十年,现在江南西路、江南东路等地仍在元朝的统治之下。
  元朝更名江南东路等地为江浙行省,于元朝地名而论,安仁县隶属信州路。
  赵洞庭要前往龙虎山,途中必然要经过不少元朝统治的城池。这注定他不能够大张旗鼓。
  而为防止有心之人时刻在宫外盯着,赵洞庭和洪无天、许夫人三人更是借着内务府出去采买的车马出宫,而后在闹市中下车,很快隐匿到人群中,向着北城门而去。
  沙场上的战争歇止了,但各方势力的斗争却绝不会因此而停止。
  可以想象,海康县作为现在行宫所在之处,乃是宋朝政治中心,定然有元、大理等势力的不少探子盘踞。这些探子未必有实力能将赵洞庭怎么样,但若是消息传递出去,这些势力在他前往龙虎山的路上伏击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洪无天、许夫人虽强,也并非天下无敌。
  而且,这世上杀人的办法实在是太多。武力高,并不代表就不会阴沟里翻船。
  声声吆喝在海康的街道上响着。
  有不少百姓挑着担,在大街旁侧贩卖些小事物。
  海康初显繁华。
  赵洞庭乔装打扮成百姓,和洪无天、许夫人两人就这般穿梭在闹市里。
  洪无天、许夫人两人并肩走着,眉目间可见恩爱,看起来,赵洞庭倒像是他们的儿子。
  两人武功精深,洪无天在和许夫人结秦晋之好后,也不再像以前那般不修边幅,看起来也就五十来岁的模样。许夫人更是显得年轻,还颇有风韵。说赵洞庭是他们老来得子,想必也没有人会怀疑。
  到北城门时,约莫是下午丑时将过。
  但即便是这个时候,仍有些百姓正往城外而去。
  这些百姓却是牵马,或是牵驴,或是乘着马车,拖家带口,成群结队,正是要回故地的百姓。
  人群以那几辆马车为中心,经过盘查后出城,缓缓向北。
  在队伍前头和中间,可以见到持着各式武器的护卫。
  那些跟随在马车旁侧的百姓们,显然就是冲着这些护卫来的。
  广南西路虽然尽入宋朝之手,但短短时间内,匪患还是没能被全部消灭,各地仍旧有劫匪为祸。
  没得武艺的百姓想要孤身穿行上千里,又没钱请护卫,便只能跟着这些富贾之家。
  赵洞庭、洪无天、许夫人也跟在后头。
  偶尔和人群中有的百姓眼神对视,大概都会带着笑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同是天下流落人,便好似他乡遇故知,还是很有些亲近感的。
  有待嫁闺中的姑娘见赵洞庭生得俊俏,又有股气质,偶尔对视,还会害羞地偏过头去。
  洪无天和许夫人两人脸色古怪,轻笑后,洪无天轻声道:“公子,要是再过些天,你说会不会有人来向我们提亲?”
  赵洞庭哭笑不得。
  阳光下,人群渐行渐远。
  海康县的城门在视野中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不见。
  而那些马车里的贵人们,通常是不掀开车帘的,显得清高。不过倒也没将百姓们赶走。
  至于那些护卫,个个坐在马上,也大多不会和周围百姓说笑。
  这无关阶级,说到底还是各自的底气。
  有钱的是大爷。
  有权的更是大大爷。
  人群里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很讨赵洞庭的欢喜。
  这小家伙大概五六岁,不怕生,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嘴很甜。
  赵洞庭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些小玩意给他吃,也套出小家伙的名字,李狗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