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2534

  他脸上露出些许愧疚之色,拱手道:“朕有意让军机令前去统帅头陀军和畲民义士,争取将整个福建路拿下。如此不用两年时间,朕便可以尽复广南东路、福建路等地,还请夫人成全。等到战胜元军,朕立刻调回军机令,头陀军任由黄将军执掌,夫人您仍是畲民领袖,可立下凭证,如何?”
  许夫人轻笑,“皇上这是担心老身和黄将军会心生不满么?”
  赵洞庭没有答话。
  他真有这个意思,担心黄华和许夫人是以为他要夺他们的兵权。
  以南宋现在的局面,刚刚才得到喘息机会,若是引起军中势力猜忌,绝不是什么好事。
  许夫人又道:“皇上小瞧老身了,老身虽是女流,但岂是那般小肚鸡肠之辈?军机令乃是我朝名将,行军打仗自然远非老身能比,皇上有意派军机令前往统筹大局,老身求之不得。如此,老身可将畲民信物交予军机令,有此信物,便可指挥畲民军民。如此,老身也不需要回去福建了。”
  话到末尾,她杏眼轻轻瞥了眼洪无天。
  显然,她是舍不得洪无天。
  洪无天挠着头傻笑。
  赵洞庭深深作揖,“多谢夫人大义。”
  说着便向院外喊道:“去请文军机令前来。”
  他行事还是不改雷厉风行的本色。可惜,在感情上却是做不到这样。
  文天祥曾在江南西路、福建路等地和元军交过手,对那里的情况颇为熟悉,又是军机令,在朝野都有赫赫威名,最可能让畲民们和头陀军信服。大宋诸多将领中,派他前去,可谓是最为合适的。
  等门外侍卫领命而去,赵洞庭又道:“朕还有件事想劳烦洪前辈和夫人。”
  洪无天眼放精光,“皇上尽管说。”
  以他的性子,待在这行宫才短短时间,就已经淡出鸟来了。
  平日里,除去陪着许夫人,就是和向东阳下棋。而且向东阳现在已是副国务令,在这大宋打根基的时候,说是日理万机都不为过,压根没多少时间陪洪无天唠嗑。以洪无天喜动不喜静的性子,如何受得了?
  他只想着赵洞庭将他派出宫去就好。
  赵洞庭也看出来他眼中急切,笑道:“朕打算过段时日前往江南西路龙虎山,但江南西路现在仍然有元军镇守,处在元朝统治之下。听闻伯颜、也速儿两人更是驻军在那,率大军前去显然不妥当,所以,朕想要两位前辈陪朕前往。”
  “皇上要微服私访?”洪无天有些惊讶。
  赵洞庭道:“也算是吧,朕要去龙虎山见见张天师。”
  洪无天不禁奇怪道:“哪位张天师?张天师不是已经羽化?”
  张天洞的事,乐无偿知晓,洪无天却是不知晓的。赵洞庭本是有意带着乐无偿前往,但可惜,现在乐无偿和乐舞都还没有音讯。
  那妮子,也不知道是跑到哪里去了。
  听着洪无天的话,赵洞庭呵呵笑道:“那只是世间传言而已。”
  洪无天和许夫人对视,都看出对方眼中疑惑,然后点了点头。
第386章
官船出海
  等过数十分钟,文天祥到了。
  赵洞庭跟他说黄花和高兴的事,如文天祥这样满心为宋的忠臣,自然是当即领命。
  只是他却也有些疑虑,领命后道:“皇上,臣心中有些担忧。臣前往福建,携头陀军和畲民义士们和高兴作战倒是不难。只是,臣担心江南西路元军会有异动,伯颜、也速儿军卒十余万盘踞江南西路,若是到时候挥兵东进,以头陀军和畲民义士们的装备,怕是难以抵挡。”
  “嗯……”
  赵洞庭微微沉吟着点头,“军机令觉得伯颜、也速儿可能会挥兵东进?”
  其实这种可能性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觉得,这不太可能。
  伯颜、也速儿刚逢大败,怕是要面临忽必烈的责难,自顾不暇,还会去福建?
  文天祥道:“伯颜、也速儿刚刚被我军大败,按理说应回大都请罪才是,但他们两人却是驻兵江南西路,臣觉得这其中怕是有些缘由。要么就是两人不愿回大都去受责罚,宁愿冒犯忽必烈,也不愿丢掉手中兵权,要么,就是忽必烈默许两人驻军江南西路,挽救岌岌可危的南方局势。而他们军中又有余粮,任是这其中哪种缘由,都可有可能会挥兵进福建的。因为若在福建取胜,不仅仅能挽救元朝之危,再显元军之盛,他们两人也能将功赎罪,不至于受到太重的责罚。”
  赵洞庭沉默了。
  他没将事情想得这么深,只以为伯颜、也速儿是暂且在江南西路驻军。
  作为臣子,他们有胆量违抗忽必烈的命令么?
  但现在想来,还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广西元军被覆灭数十万之巨,他们两回去,能不能活还说不定。
  再者,谁又知道忽必烈是怎么想的呢?
  若是真如文天祥想的这样,忽必烈让他们两人稳住南方局势,暂且不追究他们兵败之过呢?
  十余万军马并不算太多,但要都汇聚到福建去,联合高兴,对头陀军和畲民都将是灭顶之灾。
  沉默过后,赵洞庭些微凝重道:“那朕派遣飞天军和飞龙军随军机令前往福建。”
  “多谢皇上,臣必不辱命。”文天祥拱手。
  他也知道,这是赵洞庭能够尽的最大的帮助了。
  其余诸军现在还在休养生息,招募士卒,短时间内显然无法出去征战。就算有兵,也没有粮草。
  大宋在打完广西之战以后,已经算是弹尽粮绝了。
  飞天军和飞龙军,是大宋最为精锐的两支部队,说是能抵数万大军,都毫不为过。
  有这两支军队,文天祥当然还是有些底气。
  这事,便就这么定下了。
  翌日早朝,赵洞庭当着众臣的面宣布封文天祥为征北大元帅,前往福建对付高兴。大宋其余军卒,暂且由副军机令张珏全权掌管。至于苏刘义,他原本是文臣,虽是副军机令,但在大宋军中更多的是和兵部交接,负责招募兵员、军中后勤等事。当然,现在各地守备军的组建也是由他在全权负责。
  社稷要稳,守备军是少不得的。有些事,光靠社安部的捕快终究力有不逮。
  就在当日,文天祥就持着许夫人的信物,带着任伟和赵大、赵虎从海康沿海,乘海战船往福建泉州去了。
  其后月余,雷州各地离开雷州回往故土的百姓越来越多。
  战火焚烧过后,广南西路终于再度浮现些许生机。
  赵洞庭的条条政策也相继颁布下去,每日里,海康县内到处都张贴着告示。
  百姓们回去以后,仍可凭地契从官府手中要回老宅。而那些各城之中空余出来的房屋,则是尽归官府所有,被赵洞庭划到总务处财务部下面的住房管理司统筹管理。百姓们想要迁居到城内的,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从住房管理司购买,当然,数量有限。
  而各城修缮房屋的任务,赵洞庭则是派给了房建局。
  这也解决了不少百姓的工作问题。
  赵洞庭很明白,光靠种地,国家是没法太兴盛的。他却是有意将士农工商全面发展起来。
  或许就现在的局面而言,这显得有些急躁。但只要随着时间流逝,各方各面总会正常运转起来。
  如果不趁着现在百废待兴的时候将大概基调定好,等到时候,再想改,就麻烦许多了。
  而仅在解决房屋问题之后,赵洞庭又下政令,再度扩建渡口,鼓励海运。
  为此,他甚至将世界地图都画了出来,公之于众。
  全新的世界观浮现在大宋的百姓们眼中,这在民间兴起轩然大波。
  无数人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对赵洞庭,更是佩服如天人。
  天知道皇上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有许多不甘寂寞的青壮在利益的誘惑下纷纷出海,很快便有船厂在渡口周围各处成立起来。
  这又解决不少人的工作问题,还为大宋朝廷增加了税收。
  对此,最为高兴的显然是陈江涵无疑了。
  赵洞庭的种种新点子,仿佛让他看到金钱滚滚向国库而来的场面。
  这些天,各种申请开办香料、布匹、瓷器作坊的文书如同飞雪般递到了财务部。
  雷州兴起经商热。
  这其中,自然也有赵洞庭的影子。
  他又刻意让人在民坊间造势,说出海经商如何如何能够赚钱。
  下海浪潮就是这么突然兴起来的。
  这让得赵洞庭仿佛看到前世的那个年代。
  要想发财,就得下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