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2534

  等到赵大、赵虎率着飞龙军找到苏刘义的时候,李恒率领元军已经在海岸开始登船。
  赵大、赵虎两人没瞧见元军踪影,见到宋军阵势森然,不禁问道:“苏副军机令,元贼呢?”
  苏刘义轻笑道:“应该已经退走了。”
  他没敢派遣斥候前去刺探,怕被李恒察觉出不对劲,是以现在也不敢断定李恒有没有率军完全离开。
  但这么长的时间,元军都没有折返回来,应该已经是打定主意撤军了。
  赵大愣愣的,“元军撤走了?他们不是有数万大军吗?怎么就这么撤了?”
  苏刘义道:“他们可能是以为皇上已经回来了吧!”
  说着,他又向着后头龙辇看去。对于自己这回的计策,他还是颇为得意的。
  只是他怕是不知道,李恒根本没看到龙辇,之所以退军,全都是被树林中的惊鸟给吓的。
  赵大、赵虎两人自然想不通其中关节,挠挠头,满脸不解,但也没有再多问。
  两人率着飞龙军就带着苏刘义旁边,也这般老老实实杵着。
  等得时间又过去个多时辰,苏刘义回头看看后头昏昏欲睡的民兵们,终是喝道:“回城!”
  数千士卒很快向着海康县内而去。
  两旁树林中也各是跑出来数百士卒,然后跟在了大军后头。
  李恒这时率着大军已然到了海上。只是,他的眉头还在皱着,他总觉得,事情并非是这么简单。
  但很显然,现在已是深夜,士卒疲乏,他也不可能再率军又赶回海岸去了。
  士卒们都是人,作为将领,他也不得不考虑士卒们的心情。要是太过苛刻,军中是可能兴起哗变的。
  到夜色极深时,李恒率着军卒赶回到东海岛上。
  有留守岛上的将领已在渡口迎候。
  李恒下船后,直接问道:“张将军可已回来?”
  将领大道:“禀将军,张将军率军还未回返。”
  他稍稍抬起头,疑惑问道:“将军您怎么这么快就率军回来了?”
  他看后头下船的士卒个个都是盔甲齐整,完全没有打过仗的样子,心中自然充满疑虑。
  李恒道:“宋军在我军必经之路故布疑阵,本将怀疑宋帝已经回返,是以率军赶回了。”
  “宋帝这么快就回来了?”
  这留守海岛的将领惊呼,心中觉得有些不可能,但看李恒难看的脸色,没敢多说。
  迟疑数秒,他才又道:“那……将军,咱们是不是要差人去让张将军率军回来?”
  “嗯。”
  李恒只是点点头,然后便大步往军营内走去。
  且不管宋军到底是虚是实,此次无功而返,他的心情总之不是太好。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琢磨,便越觉得宋军好像是在故意虚张声势。
  这导致李恒在回到营帐以后,怎么样都没法入睡。
  只是当局者迷,无论他如何想,却始终想不到自己到底遗漏了什么。
  如此,时间再过两个时辰,张弘范率着大军得到消息以后也是赶回来东海岛。
  他显然已经从那守将嘴里听说李恒退兵的事,走到李恒营帐内,见李恒没睡,直接问道:“贤弟怎的这就退兵了?”
  李恒自然不可能向对那守将那样用寥寥几句话回复张弘范,便将当时的经历细细地说道出来。
  “唉!”
  张弘范听完,重重拍着自己腿部,“贤弟怕是中了宋军诡计啊!”
  李恒皱眉道:“兄长此言何解?”
  张弘范不无懊恼道:“贤弟且想想,纵观宋帝掌军以来,我朝军队和宋军大战小战无数次,宋军何时用过这般虚虚实实的伎俩?纵是用计,也不过是将我军将领斩之而已。若是宋帝真的率军已经回返,以宋朝之火器,完全可以正面将你击退,何须故布疑阵?你自己且都说过,兵法不出奇正,用正不成才会用奇。怎的现在自己却没能想明白呢?”
  李恒怔住。
  他终于明白自己遗漏的是什么了。
  是啊,若是宋帝回返,完全可以正面将他挡住,何须大费周章的使用计策呢?
  以宋朝的火力,哪怕是正面厮杀,也能让他折损无数吧?
  李恒肥嘟嘟的脸些微抽搐起来,随即愈来愈剧烈,咬牙低吼:“气煞我也!”
  张弘范对此则只是又深深叹息。
  李恒虽然只是副将,但两人交情笃厚,李恒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并不小,他也不好如何责怪于他。
  十余秒后,李恒眼睛有些发赤,道:“兄长放心,待士卒们稍作休整,我明天凌晨便率军,拿下那海康县城!以血此奇耻大辱。”
  想他也是元朝中颇有名气的智将,何时被人这么耍过啊?
  张弘范瞧瞧他,道:“如此也好。宋帝想必总不可能在今夜就赶回海康。”
  说罢,两人便没有再多说,张弘范离开营帐,回了自己的帅帐去。
  李恒弄清楚自己遗漏哪里,心中疑虑尽去,虽然恼怒,但这下倒是睡得着了,很快沉沉睡去。
  海康县城。
  张珏在张弘范退兵以后,率着数百亲卫匆匆赶回了海康,和苏刘义碰面。
  当他听及苏刘义用惊鸟计、龙辇计将李恒惊退以后,自然对苏刘义是好生赞扬。
  但其后,两人却是也都沉吟起来。
  可以想象,等到李恒反应过来,海康县势必会要面临他的大举进攻。这样的计策,不可能瞒住李恒那样的人太长时间。而根据从赵洞庭大军中斥候带来海康的消息,赵洞庭此时离着海康还有大概四天的路程。
  海康县兵力空虚,想要挡住元军四天,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事。
第342章
柳府火起
  李恒中计以后,满心愤怒之下再犯海康,也定然会是雷霆之势。
  两人沉吟良久,苏刘义叹道:“张大人,怕是咱们只能驻城而守,在城池外围布开雷阵,抵挡元军了。”
  张珏道:“可元军足足十余万军马,又有投炮车,用雷阵,怕是也挡不住他们啊!”
  现在宋元双方都有火器,以往的很多守城方法都已经不再适用。哪怕是最为擅长守城的张珏,此时也是有些头疼。
  轰天雷的威力较之石头大多了,海康县城墙又不坚固,想要挡住投炮车,基本上不可能。
  以前,有护城河抵挡敌军,城内士卒完全可以在城头上顶着投石车,对城下敌军造成极大折损。可现在,元军根本不需要攻到城前,只需要在数百米开外用投石车先将城墙炸塌就行。只要他们舍得炮弹,那宋军就根本没法再利用城墙的优势。城墙上纵然安排再多守军,也只有挨炸的份。
  赵洞庭以前炮轰镡津时,让守城的元军吃尽苦头,被炸得七荤八素。此时这样的困境,却落到张珏他们头上。
  火器的出现,让得这个世界原有的战争方式逐步发生了变化。
  以前能够让守城士卒占尽优势的城墙,如今不是特别高耸坚固的,已然沦为鸡肋,形同虚设。
  苏刘义也知道张珏说的是事实,道:“那这海康县,咱们可如何守得住?若不然,先让太后娘娘和诸位大臣先行离开海康?”
  到这时候,让百姓撤离显然已经来不及。而苏刘义作为老臣,思维陈旧,估计也没太将百姓放在心中。
  在这个年代,有很多公卿大臣都有苏刘义这种毛病。毕竟,赵洞庭虽然不断拔高百姓地位,但他执政的时间还是太短,没法将大臣们的思维彻底改变过来。
  在如苏刘义这样的许多宋臣心中,还是以贵族阶层为首的。
  张珏听到这话微愣,道:“只撤公卿大臣,不撤百姓,到时候皇上知道,会不会责怪我等?”
  他却是知道赵洞庭对百姓有多么在乎。
  苏刘义叹息道:“纵是皇上责怪也没有办法,若是海康县破,太后娘娘他们岂不是……我朝皇室已经再也经受不得这样的风波了。”
  张珏沉默下来。
  苏刘义说得的确不错,到现在,宋朝皇室已然凋敝,若是太后娘娘和广王赵昺再出事……
  到时候,宋朝皇室就真的只剩下赵洞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