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1/2534

  赵洞庭还是想先问问他们的意见。
  大概过去不到半个时辰,陆秀夫等人便陆续到了御书房。
  虽然说如陆秀夫等人还在明镜台任职,但明镜台大体事务都还是由温庆书在管着,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事情。
  至于已经完全退休状态的张世杰等人,那就更不用说。
  他们现在在家里的生活,就剩下含饴弄孙了。
  赵洞庭和他们见面的机会也是日少。
  在御书房瞧见赵洞庭,即便在赵如成亲当日见过,并且叙聊多时,一众老臣仍然是显得有些激动。
  赵洞庭看他们这模样,便知道,自己还是有些冷落这些为大宋呕心沥血的老臣们了。
  虽说有操劳国务这个理由,但属实还是有些不应该。
  他笑眯眯道:“诸位爱卿近来还好吧?身子骨都还硬朗?”
  众老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最后陆秀夫笑着说道:“皇上,这个问题您在吉王殿下大婚当日已经问过我等了。”
  赵洞庭有些讪讪,“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们便是我大宋的国宝,朕呐,别的不担心,就担心你们的身体。”
  就这话,竟是让得几个老臣眼眶有些泛红起来。
第2356章
论储君位
  皇上没忘了他们。
  虽然他们这辈子只求大宋繁荣昌盛,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但赵洞庭的牵挂,仍然是让他们感动。
  陈江涵慢慢跪下身去,哽咽道:“臣等叩谢皇上。”
  赵洞庭连忙挥袖以内气将他们拦住,道:“别别别,诸位爱卿不必如此。”
  然后连忙又道:“朕今日宣你们来,实是有事和你们商议。你们觉得,立二皇子为储君,如何?”
  这些老臣别的都好,就是这个动不动抹眼泪、下跪的毛病改不了。
  还好这个话题转移了一众老臣的注意力。
  他们显然也听说了关于赵洞庭让赵安进御书房的事,有人即刻站出身来,道:“皇上,那大皇子何为?”
  这年代还是讲究立嫡立长为先,皇后乐婵膝下无子,那应当立长。
  赵如是他们眼中最适合成为储君的人选。
  要不然,当初赵洞庭提出要立赵如为太子,也不会受到朝中众臣的一致拥护。
  众老臣都看着赵洞庭。
  赵洞庭有些哭笑不得,道:“如儿武道资质超凡,无意如此。朕已经和他商议过,他这辈子只想专心钻研武道。”
  “这……”
  众老臣都是有些懵。
  虽然对于赵如为何没成为太子,他们也听到不少消息,其中就有说是赵如自己不愿意的。但现在听赵洞庭亲口说出来,感觉又是不同。
  大皇子竟然真是对储君之位不感兴趣?
  这在他们看来是有些难以想象的。
  以前,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哪有皇家子弟不希望继承帝位的?
  “皇上。”
  从监察令位置退休的张世杰站出身来,道:“依据古法,储君之位当立嫡、立长为先,老臣以为,为江湖社稷之稳固,还是立大皇子为储君更为合适。老臣斗胆,请皇上再劝大皇子殿下,当以江山为重,个人为轻。”
  赵洞庭却是看向张珏,笑问道:“张爱卿,你以为呢?”
  张珏可是赵如的外曾祖父。
  已经近八十高龄,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长寿的张珏站出身来,道:“老臣并无看法,只求大宋长治久安,繁荣太平。”
  在这个话题上,他着实不好太过鲜明的表明自己态度。
  不过听他话里意思,对赵洞庭再去劝劝赵如,也是不反对。
  赵洞庭听着,也并没有什么反感的。
  人之常情嘛!
  他稍作沉默,然后道:“诸位爱卿也知道,古法不古法的,朕向来都不太放在心上。储君之选,当以大宋江山的未来为重。如儿本是不错的人选,性格沉稳内敛,又是朕之长子。他若成为储君,名正言顺,谁也不能说什么。但安儿亦是不错的选择,他性格洒脱,颇有君王之风范。依朕看,如儿既然无心储君之位,倒不如立安儿为储君。宣诸位来,其实主要也是想和诸位说说朕心里的想法。”
  对于是立赵如还是赵安,他已然有决策了。要不然,不会直接把赵安带进御书房。
  都是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了解的?
  这事,也并非是他不愿立赵如为储君,而是赵如自己不愿意。
  非要把赵如扶上储君之位,赵如自己不自在不说,说不定还会因此引起后宫的矛盾。赵安心里会不会有想法都难说。
  赵洞庭可不想被自己的孩子埋怨上。
  他接着又道:“以个人论,安儿有心治国,这于大宋未来之发展,是好事。再说年纪,安儿较之如儿也只是稍小,心性已然成熟,朕,对他是有信心的。至于从社稷来论,我大宋并无外戚弄权,立安儿,也不会引起江山动荡。至于后宫诸位娘娘,她们对于朕要立安儿为储君之事,也是同意的。所以,朕还是想顺了孩子们的心思。这治国如治家,又如武道、如烹小鲜,得有心思,才能做好啊……”
  他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了。
  立赵安,是他已经深思熟虑过的,也和后宫诸女商量过的。
  宣陆秀夫他们前来,不过是想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已。
  毕竟他们虽是老臣,但在朝中仍然极具影响力。以后赵安为储,还得他们多多支持。
  赵洞庭这就是在给赵安铺路。
  一众老臣都是在官场浸淫多年的人,听赵洞庭这么说,自是瞬间明白了。
  当下,又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或是低头沉思。
  其实说白了,不过仍然是在纠结古法而已。
  从理论上来说,赵洞庭刚刚说的并没有半点毛病。莫说赵安,就算是比年纪更小的赵泰等人,以现在大宋的情况,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眼下朝廷外戚里边,也就朱青蚨、朱青瓷姐妹的朱家在朝堂中颇有实权,再就是张珏还有些影响力,在后宫诸女都同意赵洞庭做法的情况下,不管立谁,都不可能有外戚出来兴风作浪。
  而外戚都不闹腾,难道下面的人会去闹腾?
第2357章
三杰去一
  最终,陆秀夫作为代表站出身来表态,“皇上圣明,臣等,支持皇上立二皇子为储。”
  他们能这么快改变想法,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知道赵洞庭的性子。赵洞庭做出决定的事情,几乎很难再更改,除非是真的弊大于利。
  而他们,还很少看到赵洞庭有做错决定的时候。
  其二,则是赵洞庭刚刚所说的确有几分道理。
  在选谁都不会让朝廷动荡的前提下,赵如虽是长子,但选择更有心治国的赵安为储君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皇帝,需要肩负着太多的责任。
  赵如痴心武道,若是以后登上帝位仍然将重心都放在武道上,那对大宋社稷、对大宋皇室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
  “好!”
  赵洞庭用力点点头,道:“那朕过几日便召开大朝会宣布此事。以后,安儿还得诸位爱卿多多辅佐相助了。”
  “臣等本分!”
  陆秀夫、陈江涵等人俱是躬身道。
  虽然他们都已经退休或是退居二线,但这辈子,都已经和大宋朝廷脱不开关系。也从没想过,对朝廷之事不闻不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1/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