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8/2534


第2221章
回了长沙
  翌日,赵洞庭没有再上宋军山。
  对于这些老卒,他已是彻底放心了。作为皇帝,他也不能将太多的心思都放在这些老卒身上。
  回到雷州,他将从西方带回来的两万余人安排在雷州府军营内,然后又派人给镇国军区柳宏屹送信,让他全权负责将这些人送往草原之事。
  在雷州府呆了两日,便又前往静江府方向。那两万余人中,他只带了铁穆尔和几个原皇室成员,再就是那些被滕伯达训练过的精锐,以及那些火器锻造师们。
  饶是如此,也有数百人之多。
  这显然是没法低调的。
  其后不管走到哪,都是人声鼎沸。地方官员们全都出城相迎。
  这些人里有不少是昔日的熟悉面孔,有的是从他发迹时就跟着他的,也有的是后来他提拔的。
  赵洞庭几乎在每个州府都会停留两天,各处视察。
  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让他失望,治理地方,颇有建树。
  不过也有让他不满的地方。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赵洞庭没顾及多少情面,坐在皇位上,就注定要舍弃很多东西。
  直到静江府,他才到柳宏屹的府邸小住了一日。这一来是因为他和柳宏屹关系着实亲近,二则是柳宏屹作为镇国军区元帅,实乃臂膀。
  在接下来的路途里,赵洞庭只是居住于行宫或者是官邸。
  就这样,到长沙已经是三个多月后。
  早知道消息的钟健、陈文龙等人亦是早早在城门口迎候。皇室仪仗队更是数百人浩浩荡荡。
  赵洞庭也没说什么,只是在钟健等人行礼后,换到自己的车辇上坐着,并且将钟健叫进车内。
  乐婵等女自然也有她们的车辇。
  车辇内就赵洞庭和钟健两人。
  赵洞庭让他坐下后,只问道:“柳帅可已上书来禀报那些蒙古士卒的迁徙之事?”
  “回皇上。”
  钟健答道:“内阁已收到柳帅奏疏,那些蒙古士卒已经由海战船沿海路运送往北方了。”
  赵洞庭轻轻点头,又问:“这些年朕不管政事,将全国政务都交由你和内阁,你感觉如何?”
  钟健抬头瞧了眼赵洞庭,紧接着又低下头,道:“臣斗胆,不知皇上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赵洞庭笑道:“当然是想听真话。”
  钟健顿时苦起了脸,道:“臣只有一个字,就是累。再就是……如坐针毡。”
  “如何说?”
  “皇上您不在宫中这些时日,臣奉命监国,不敢懈怠,实是心力憔悴。各地政务不知凡己,让臣几乎是没有休息的时间,夜不能寐啊……”
  钟健说着,忽地摘下自己的帽子,脸色更苦,“皇上您看看臣的头发……”
  赵洞庭一瞧,愣了,随即却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钟健的年岁并不大,但这几年,竟是掉了不少头发。看他脑袋上现在剩下的头发,估计早晚得秃顶。
  但这对于男子而言倒不是什么大事。
  他只拍拍钟健的肩膀,“辛苦爱卿了。那如坐针毡又是为何?”
  钟健苦笑道:“难道皇上一路从琼州来,没听到什么流言蜚语么?”
  赵洞庭道:“说你功高盖主?说内阁权势倾天?”
  “正是。”
  钟健道:“这些话,实是让臣心中发寒啊……”
  紧接着又说:“还好皇上您现在回来了,臣恳求皇上立刻接掌国务。”
  他这监国大臣,真是一刻都不愿意再做下去了。
  做好了,有人背后诛心。
  若是做得不好,那更是得受无数人唾骂。
  当初答应赵洞庭的时候,钟健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着为赵洞庭分忧。现在才算是体会到,这个位置实在是个烫手山芋。
  便是陆秀夫、赵与珞等人,在监国大臣这个位置上也未必能坐得安稳,就更莫说他了。
  就就任监国大臣的头一年,他光是应付朝中不服他资历的官员,以及各地阳奉阴违的官员,就不知道让他掉了多少头发。
  这些人要么是有资历的,要么是有军功的。个个,都是大宋的有功之臣。
  若非是有陆秀夫、文天祥、赵与珞等内阁大臣全力支持他,再有贤内助温庆书鼎力相助,大宋怕是已经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现在回想起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然而赵洞庭却是不接他的话茬,只又问道:“迁居中都的事情如何了?”
  钟健有些疑惑地看了眼赵洞庭,答道:“这两年臣和内阁诸位大人着重发展北方经济,若皇上想迁都,应该两年之内便可。”
  赵洞庭点点头,“如今大宋幅员辽阔,国都却偏南,迁都之事该是时候提上议程了。”
  然后便不说话了,有些苦恼起来。
第2222章
新政想法
  陆秀夫、陈文龙等人都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看他们刚刚眼巴巴的模样,赵洞庭估摸着,他们应该很快就要提出告老。
  这些年已经让他们坚持着为朝廷操劳,若是再强留他们在朝中,难免有些太过不近人情了。
  而且赵洞庭也实在舍不得他们再终日操劳。
  他们为大宋奉献了大半辈子,呕心沥血,早就该享清福了。
  好半晌,他才又对钟健说道:“近来朝中两品官员以内,可有表现异常突出之人?”
  钟健抬头,愣愣看着他。
  赵洞庭道:“直说无妨。朕想着,朕回到宫中不能消停几日,国务令他们就得来找朕说要退休了。”
  钟健微微一惊,“皇上的意思,是让臣推荐能胜任国务令之职的人选?”
  赵洞庭笑道:“你就说说你的想法嘛!到时候朕还是得和内阁诸位大臣们商量商量的。”
  其实这几年他将政务都交给钟健等人,未免也没有考究朝内大臣的意思。他想不看看,他不在的时候,这些人是什么做派和表现。
  钟健沉吟良久,“不知皇上是想启用青壮派还是资历派?”
  现在朝廷内分为这两派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本来不过是以年龄划分,是以没什么影响。
  赵洞庭笑道:“只要有能力,都是可以的。”
  他其实心中还有个打算,只是没有和钟健说出来。
  大宋这种若无大错,便可一官直做到老的规矩本就是种弊端。按他的想法,还是得推行任期制度。
  三年为一任期。
  同一人通常情况下在同一职务内最多连任两期,然后便要进行职务调整。
  再便是同一人再同一官阶内任职累计十五年的,不再推荐、提名任命相同官阶职务。
  当然,在任期内由于特殊原因,必如身体,或是懒政等等,不计算在此列。
  这尚且还只是赵洞庭心里的初步想法,显然还得继续细化。
  而他现在,只是在想内阁首个任期内,该由那些人入驻内阁合适。
  趁着陆秀夫、陈文龙、文天祥他们这些人退休之际,推行任期制度,实是个很好的机会。
  钟健显然想不到这么多,只答道:“臣以为,李照恩、希逸他们都是有能力之人。再有现任各位副令,也都沉稳有余。”
  赵洞庭轻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8/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