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4/2534

  “呃……”
  文天祥被赵洞庭的话给堵住。心里后悔,不该说水军这茬的,而且还把话说得这么死,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再劝赵洞庭才好。
  他只能苦着脸说:“皇上,大宋没有我们这些老骨头没有关系,但是……您真的不能去犯险啊……”
  他神色中甚至有点儿幽怨。
  赵洞庭是上天赐给大宋的好皇帝,千古难寻,但是也着实不让人省心。
  就拿这些年来说,他有多少次以身犯险,已经是数都数不清了。也就是他命大,兴许换着别人,坟头上的草都有几尺高了。
  赵洞庭早已经打定主意,当然不会动摇,只摆摆手道::“无妨的,无妨的。这老天爷若是想收朕的命,早就收走了。朕是天子嘛,他怎么舍得轻易收走朕的命呢?”
  文天祥和陈文龙都是了解赵洞庭性子的,知道是劝不动了,相视,都是满脸苦涩。
  赵洞庭又道:“朝中、军中,还得劳烦两位爱卿继续照看着,如何?”
  文天祥、陈文龙两人都是满脸幽怨地看着赵洞庭,但遇到这么个喜欢做甩手掌柜的皇上,还能够说什么呢?
  以他们两人的性子,这么些年都为大宋呕心沥血过来了,此时当然是不可能拒绝的。
  告老的事情,只能搁浅。
  待得两人怀着幽怨告退,赵洞庭再御书房内呵呵直笑。连张破虏在旁边,都是忍不住莞尔。
  军机令和副国务令,也就是拿皇上没有办法。也只有在皇上面前,才会“吃瘪”。
  不知为何,他心里却是暗爽得。
  大概是因为他作为小辈,在文天祥和陈文龙面前都得小心翼翼的,很难看到两人露出如此神情。
  时间,逐渐流逝。
  没有了战争,一切都渐渐趋于平静。
  要赶往元朝地境赴任的文臣武将们都带着家人、家丁还有侍卫们陆续出发了。
  其中有些是封疆大吏,也有很多,只是品阶不高的官员。他们还年轻,可以远赴他乡,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努力。
  就此次新科的进士们中,便有不少人赶往元朝地境赴任。在那里“开荒”,不出意外要比留在故土升迁得快些。
  长沙城内当初因为战争而产生的丝丝紧张氛围,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和。
  这份平和,这份繁华,来之不易啊……
  赵洞庭让军机省、国务省将请柬全发了出去。
  继临安阅兵以后,大宋将又要举行空前盛大的阅兵仪式,同时,也是授勋、表彰仪式。
  这些年来为大宋负伤流血的人,都应该得到属于他们的荣耀。这些能受邀到长沙来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人出自各行各业,但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为大宋的兴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赵洞庭不太将大宋那些皇亲国戚们放在心上,但对于这些有功之臣们,是一个都舍不得亏待的。
  这些时日以来,他夜里偶尔会拿着那份授勋、嘉奖名单看看,看着看着,都会笑出声来。
第2116章
聚兴凯湖
  这些名字中,有不少在这十余年的经历堪称传奇。而这些传奇,可以说是他赵洞庭帮着缔造出来的。
  他没理由不觉得自豪,不沾沾自喜。
  初来这个年代时,龙困浅滩。他的目标只是保命,光复大宋只是梦想。现在,他已然超越自己的梦想。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复大理、吐蕃,平定蜀中,灭元,是他最开始时连想都不敢想的。
  更莫说,现在的大宋周遭已无大敌,影响力遍及整个世界。
  就以现在来说,大宋当之无愧是这个世界的巨无霸。影响力稍弱的,也只有殴州那片地方而已。
  根据林冲的诉说,殴州那边许多国度已经对大宋怀有戒心,但赵洞庭也并不打算发兵到欧洲去。大宋还需要静养,此时远征,劳民伤财。
  再者,他也觉得自己该要歇歇了。为国为民的目标已经完成,余生该好好弥补这些年始终无怨无悔跟着自己的那些可爱的女人们。
  大宋、原元朝地境大体趋于平静。
  元朝到底不像是当初大宋那样被“强迫”投降,赵洞庭对原元朝旧臣也算以礼相待,大宋军卒更是始终不曾打扰百姓生活。是以,元朝地境内并没有多少反抗分子。那极少数,也都很快被针对性的消灭。
  大宋可不仅仅只有军队,还有武鼎堂的雷霆殿等等,也是不容小觑的。
  虽然说现在元朝境内还有些流寇、悍匪,或是小股作乱的军队,但也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他们连像样的规模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兴起什么风浪来。
  倒是草原上忽然间就有惊涛骇浪。
  此时距离那达慕节结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那些险死还生的各部可汗都已经回到各自的族地有些时间。
  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汇聚了族内地勇士,然后向着周边部族而去。
  这当然是被逼无奈。
  他们现在完完全全受了铁穆尔的控制。
  铁穆尔并不打算凭借祖地的那些勇士去逐个平定草原各部落。他费这么大的劲,无疑是想要借刀杀人。
  要杀的,是那些连那达慕节都不来参加的部族。他们太过分,连表面工作都不愿意做。
  当然,即便每个部族都派人过来,铁穆尔也同样会选人开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他在草原上的无上威严。接下来的计划也才好展开。
  要西征,必先定草原,但凡是有些大局观的人,都能想明白这点。当然不用说如铁穆尔这样的枭雄。
  短短的十来天时间里,草原上便有数地发生血战。战争的硝烟,弥漫在这片青葱草地上。
  而从始至终,祖地内都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来。
  原元朝地境北边,上京路境内,兴凯湖畔。
  上京路和北京路北部居住着许多的金朝遗民,其中尤其以上京路最多。金被元灭以后,大多数女真族人回到这里。
  因为金朝有不少如完颜章这样的大将投降元朝,是以忽必烈倒也准许了他们在这片地方休养生息。
  只女真族人显然在中原这片地方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了。这种情形,从始至终都并没有改变过。
  哪怕在上京路,也始终是以蒙古人为主导。数任大员、达鲁花赤,都是由元朝廷委派。
  各地女真部族都必须唯他们马首是瞻,如此才能过得稍微舒坦。
  在宋元之战中,女真族中也被迫抽调出不少勇士。其中有不少的英魂彻底留在了战场上。
  这更是让得各女真部族愁云惨淡。
  女真族的气象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
  至于完颜章和赵洞庭之间的事情,他们并不知情。甚至连完颜章降宋之事,也只是极少数人知道。完颜章梧州阵亡后,更是将其抛之脑后。
  而就在半个月前,却是有来自于宋朝皇帝的圣旨传到各女真部族之中。圣旨上并未多言,只是让他们到兴凯湖畔汇聚。
  各部女真族人都只以为宋朝这是要敲山震虎,断绝他们女真族人占据上京路、北京路的希望,但没有谁敢不从。连元朝,可都是被大宋轻松覆灭。
  日前,女真各部的族长便都到了兴凯湖畔。不论是大小部族,悉数到齐,足有数十人之多。
  这日,大宋的使臣也终于露面。
  他穿着大宋的官袍,身边仅仅带着数个神色冷峻的随从。但当他到达兴凯湖畔的那府衙正堂里时,女真各族族长谁都不敢怠慢。
  他们全部都站起身来,看着这显得有些神秘的大宋使臣。
  这使臣不是别人,正是以前担任驻元大使的周兴言。他算是外交部的老人,现在已经贵为外交部的侍郎。
  在大宋以前的那些进士里,他的成就算是挺高的。
  “我乃大宋外交部右侍郎周兴言,此次奉旨前来汇聚诸位有要事相商,诸位都请坐吧!唐突之处,还请海涵。”
  他是两个月前接到的旨意,然后便带着几个武鼎堂的高手马不停蹄赶到这里。
  “周侍郎……”
  “侍郎大人好……”
  一众女真族长却没谁真就这么大咧咧坐下,都是七窍玲珑的人,只是给周兴言施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4/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