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6/2534

  毕竟温哲彦等人斩都已经斩了。
  直到接近傍晚时分,屋内终于有婴儿啼哭声起。
  赵洞庭和柳飘絮的孩子哇哇落地。
  有宫女带着满脸喜色忙不迭从房间内跑出来,对着赵洞庭喊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娘娘诞下一位皇子。”
  “好!”
  赵洞庭哈哈大笑着用力点头,“赏!都赏!”
  周围诸女也都轻轻松了口气,露出绝美的笑容来。
  如今,这寝宫算是越来越热闹了。
  待得接生嬷嬷和宫女们将房间内初步清理妥当,赵洞庭忙不迭钻进屋去。
  柳飘絮花容雪白地躺在地板上,看起来很是虚弱,在她旁边,是个粉嘟嘟的小家伙。
  赵洞庭走到床边握住她的手,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看着她和孩子,笑着。
  众女之中,他对柳飘絮的感情原本应该是最淡的。但从这孩子诞生的这刻起,她无疑也成为赵洞庭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女人。
  其后,众女和杨淑妃还有谢道清也都走进屋来。
  杨淑妃和谢道清俱是笑得合不拢嘴。
  眼下大宋皇室开枝散叶的责任全都在赵洞庭的身上,她们当然乐意看到赵洞庭有越来越多的儿女。
  甚至杨淑妃都已经数次提及让赵洞庭再多纳些妃子,若非是赵洞庭拒绝,怕是这长沙皇宫的后宫早就住得满满的了。
  刚刚才平静下来些许的长沙城,因为柳飘絮诞下皇子的事情,再度热闹起来。
  赵洞庭给这孩子取名赵旭,旭,取絮的同音,字初升。
  旭日初升,最是充满希望。
  而在赵旭诞生后的两天,科举的进士榜单和名次也出来了,并没有直接送到御书房,而是由放榜官吏拿着去了前大街。
第1479章
进士放榜
  早有许许多多的举生已经在这里等候,翘首以盼。
  “出榜了!”
  “出榜了!”
  随着穿红大褂的吏部放榜官吏出现在宫门口,有人眼尖瞧见,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不知道多少人踮起脚尖张望。
  虽大宋年年有科举,渐渐有向后世高考那般发展的势头,进士、举士不如之前那般稀罕,但这仍然是读书人为官出仕的独木桥。高中进士,还是能够代表着光耀门楣、光宗耀祖。
  这些举生们寒窗苦读,从初学、进学大批读书人中苦苦杀出重围,期待的不就是这刻?
  “小生见过大人!”
  “小生有礼了。”
  放榜官吏才到皇榜旁侧,众举生们便是连连给他揖礼。其中还有许多是举生们的家人。
  至于那些看热闹的,倒是多数没有靠得太近。
  放榜官吏对着黑压压的人群微笑点头,将红榜递给旁侧的小吏,“放榜吧!”
  有小吏在墙上刷上浆糊。
  另有两个小吏共同拿着红榜,往上面张贴上去。
  尚且还未张贴好,人群中就已是有这样的惊喜呼喊声起,“我中了!我中了!”
  以前的进士分为一甲、二甲,直到五甲。而现在的进士,文举则是分为农业科、水利科、治政科、研经科等等。
  武举则仍是儒将、猛将两科。
  小吏共张贴红榜九张,其中文举独占七张。
  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欢呼起来。
  其中甚至有数人得中双科进士。
  自然也有人叹息。
  随着新型教育的逐渐普及,现在大宋参加科举的举生越来越多。虽朝廷录取的进士也越来越多,但终究大多数人还是落榜收场。
  就拿今年来说,九张红榜,共计进士九百四十余人,但参选的举生,怕得是有逾万之众。这概率,仍是不高。
  虽然举士也有入朝为官的资格,可终究起点要较之进士差上不少。
  现如今大宋有许多举生,年年参加殿试,为的就是高中进士。
  而在前大街喧闹非常的时候,大宋吏部尚书也持着红榜进御书房求见赵洞庭去了。
  虽然赵洞庭将这些进士的任用权交给了中枢内阁和吏部,但总得给他过目才行。
  赵洞庭在御书房内逐张看过红榜。
  上面的名字,除去仅有的那个几个他有所耳闻,其余的都很是陌生。
  再看过以后,赵洞庭只是微笑着将红榜递回给吏部尚书,道:“该怎么安排,便怎么安排吧!”
  吏部尚书轻轻点头,“皇上,那是否还宣这些进士们上朝觐见?”
  赵洞庭摆摆手道:“这便不必了。以后,每年的进士们也无需再上朝觐见。”
  现在的大宋朝廷不再像当初那样青黄不接,朝廷官吏升迁、任免制度也很完善,赵洞庭觉得没必要再去事必躬亲。
  “臣遵旨。”
  吏部尚书闻言点头,然后揖礼退出御书房去。
  今年的进士们注定没机会见到赵洞庭,这大概也意味着,以后进士们的地位将不会如之前那般崇高。
  其实在赵洞庭的心里,这些进士们,和前辈子那些高考考中名校的幸运儿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假,但还不至于惊动他这个皇上。
  他相信,只要随着大宋的新型教育越来越普及,以后进士只会越来越多。
  或许,以后进士当真会变得如同寻常大学生那样到处可见吧!
  只不知那个时候的大宋,已经昌盛到什么程度。
  这种社会的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赵洞庭还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见到那天。
  随着赵洞庭的这个决定,今年高中的进士们没能享受到和以前进士们相同的待遇。在放榜后不长时间,吏部又有官吏张贴告示出来,让各科进士各自回家。吏部会将他们的任命书发到地方,然后由小吏送到他们家中。
  这事,在长沙自是又兴起不小的议论。
  但也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较之以前大宋每年才那么十来个进士,如今的进士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皇上不再那么重视也是正常。
  只那些进士们心中难免还是有些惋惜。
  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士怀着期望各自赶往故乡,长沙城内总算是渐渐平静下来。
  当然,这种平静也只是相对的。作为数十万人的聚居地,再平静,也不会平静到哪里去。
  如今的长沙,绝对堪称是世界的明珠了。
  赵洞庭没真正去过那种悠闲的生活,科举落下帷幕,他又将温庆书宣到了宫中。
  如今作为中枢内阁阁员,又是晃镜台秘书长的温庆书,可以说是长沙城内最为炙手可热的女子。
  不知道多少才子、俊杰想要俘获她的芳心,其中不乏家境惊人之辈。甚至坊中传言,曾有两个二品官员的子侄因为温庆书而大打出手。只可惜,到现在也没听着确切的消息,谁俘获了温庆书的芳心。
  她是个大才女,有本事,也有志向。非是最为出类拔萃的那种俊才,怕是难入她的法眼。
  “皇上。”
  温庆书到御书房后,给赵洞庭揖礼。
  赵洞庭轻轻点头,微笑道:“朕听说温爱卿近来生活不太平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6/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