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50

  这时雄鸡初啼,东方渐白。他暂时停了下来,却不知道一夜之间自己的功力已经从第一界第二重进到了第一界第四重的“玄胎平育天”。
  ※※※
  晨时,叶昊天跟随大家来到天师洞,听少阳真人主讲“符箓”。
  少阳真人对符箓进行了大致的论述:“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吓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第一类叫做‘复文’,多数由两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划组合成形。第二类叫做‘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第三类叫做‘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箓。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第四类叫做‘符图’,是一种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
  “道家十分重视符箓的书写方法,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画符之时必须要做到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叶昊天听得津津有味,只是感觉还有不足之处。讲经结束,众人散去,他跟在少阳真人身后,询问书写灵符的细节。
  少阳真人请他来到“上清宫”,让他坐下之后,然后说道:“符箓有一个关键的所在,那就是运气书符,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功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箓上附着精气。‘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故曰,符无正形,以气而灵。’符箓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
  叶昊天但觉眼前豁然开朗,接着问道:“符箓图形众多,如何对症下药,选择最有效的符箓?”
  少阳真人从静坐的蒲团下摸出一本不太厚的小册子,递给叶昊天,说道:“因为你为青城立了大功,我把这本书授给你,这里有祖师传下的法门,也有我自己多年经验的总结,你拿去看看,有不懂的地方回来问我。”
  叶昊天没想到所得如此之丰,不禁对少阳真人谢了又谢,高兴地转身离开。
  午饭以后,叶昊天取出符箓册,用心研读,只花了半个时辰就将各种符图熟记心中。由于功力增进,他发现自己的记忆能力也增强了很多。
  随后他又取出赤阳真人传下的外丹书卷,从头阅读。
  丹书上针对每步功法的修炼都有相应的丹药。比如炼精化气有“补中益气丹”;炼气化神有“还神丹”;炼神还虚有“入虚丹”;元神出窍有“导神丹”;渡劫有“寂灭丹”;飞升还有“升仙丹”。应有尽有,不胜枚举。每种丹药的配方炼法都有记载,所需药材千奇百怪,十分罕见。怪不得赤阳真人感叹“丹好炼,药难求”,就连最简单的补中益气丹寻常人都难以配齐。
  叶昊天花了一个时辰才将药品、处方、炼丹方法一一记在心头。他决定有空一定要把这些药材全部找到,然后炼成丹药。
  前景似乎十分美妙,他想想就觉得开心,随即把两本书收在乾坤锦囊里。
  入夜,他取出玉心,继续练功。首先服下三片灵芝,不一会儿就觉得丹田重新充满了内气,然后又服下几颗还神丹,静坐炼气化神,但觉元神逐渐长大,从拳头大小长大到一尺,眉目清晰,跟自己一模一样。他明显感到功力又长进了很多,很可能达到了第一界的第七层,也就是最后一层“七曜摩夷天”。
  ※※※
  眨眼过去半个月。这一天,叶昊天来到天师洞拜见师傅。
  青阳真人一见他就吃了一惊,道:“你现在面色晶莹如玉,神清气明,双目放出异彩,看来已经进入第二界,也就是‘真人界’了!”
  叶昊天如实禀告自己的练功感觉。
  青阳真人听得感叹不已,“当年我修炼到你这一步足足花了一百八十年,你却年纪轻轻就做到了!老天真会捉弄人!”然后开始仔细指点修炼的方法:“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修炼元神出窍了。刚开始要小心谨慎,不可让元神离开太远,有危险立即收回。等到元神大到同身大小,可以开始修炼炼神还虚的功法。炼到大成就可以白日飞升,进入‘仙人界’。”
  叶昊天可不想在山上做一辈子的道士,因而试着道:“师傅,弟子想过些天到山下走走,顺便找点灵药……或许有助于修炼……”
  青阳真人一口回绝:“不急,青城道法浩如烟海,你要学全了才能下山,虽说你天资聪颖,也得学个十年八年。来,我先传你青城剑法,那可是本派的招牌,若不会使,就算不得青城弟子。”说着走到院中,展示了一遍七十二式青城剑法。
  “十年八年?未免太长了吧?”叶昊天一面在心里苦笑,一面提起木剑学习剑法。
  青阳真人见他学得似模似样,禁不住暗暗点头,随后帮他矫正了几个动作,说道:“回去多练几遍,明天再传你青城十三剑。那就不是普通的剑法了,而是只有真人界的人才能学的仙剑,御剑飞行,十里之外取人首级。”
  叶昊天提起精神将七十二式青城剑法仔细练习了十几遍,每练一遍都有全新的感受,似乎某些招式可以连续起来使用。五遍以后,他将剑法拆开来随意组合,发现可以组成无数个不同的变化。十遍之后,他已经可以运用纯熟了。
  等他告一段落的时候,已经过了未时。
  天黑还早,他决定在青城山范围内转转,仔细欣赏洞天福地的美丽风光。
  走在山间,他经常感到胸前的通灵宝玉时不时地发热。发热的时候他就停下来仔细观察,寻找引起宝玉发热的宝物。慢慢地,他发现如果运气于胸前宝玉所在位置,宝玉就可以察觉周围数十丈附近的宝物;收回功力,宝玉则只能察知足下三尺左右的范围。
  发现这点,他心里非常高兴,于是运足功力东奔西跑,将青城山踏了个遍,结果找到了不少的飞剑、古玩,还在一个布满了蛛网灰尘的山洞里,找到一片红色的玉简,上面刻了两三百个古篆字,可惜很不完整,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除此之外,他还在建福宫外的小山上,找到一个令宝玉热得烫人的地方。那里有一片观音竹,竹林不是很大,竹子有粗有细,大者粗过碗口,小者细如手指,看似杂乱无章,却又井然有序。他沿着宝玉指引的方向走,脚下折来折去却怎么也走不过去,好像竹林的排列是一个阵法。
  叶昊天通读过成千上万的古籍,普通的阵法难以困得住他,然而眼前这个小小的竹林却把他难住了。
  他看着竹林想了很久。想到观音竹生长缓慢,长到碗口粗细只怕要两千年以上的时间,于是仔细点数了一下,发现碗口粗的竹子共有一百零九根,其余的大概是后来衍生的了。他将那一百零九棵竹子看在眼中,觉得是一个先秦的古阵法八门九星阵,又仿佛是一个三奇六仪阵,只有一棵竹子特别碍眼,除掉那棵竹子,后面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
  叶昊天又想了半天,确定无疑以后走上前去,挥剑去砍那竹子,观音竹极其坚韧,他运起功力,砍了十余次才砍断,那分功力切割玉石都没有问题,实在想不到砍竹却那么费劲。
  去掉那棵观音竹以后,剩下的果然是八门九星阵和三奇六仪阵的混合阵法。他一面计算方位,一面小心地一步一步走进去,短短的十丈距离,他竟然走了顿饭光景,最后才终于来到通灵宝玉指引的地方。那是一个古冢,前面有个石碑,石碑上刻着:“鬼谷子衣冠冢”,碑文记载,鬼谷子飞升之时只余衣冠,葬于墓内。
  叶昊天围着古墓走了几圈,发现通灵宝玉指引的地方并不是古墓内,而是古墓后方三尺的地方。他挥动宝剑向下挖掘,两尺之下碰到一方厚厚的青石,挪开青石赫然是一个黑黝黝的洞口,里面不知道有多么大。
  他取出火石,点了火把探身下去。洞内并不憋闷,大约有两个房间大小,洞顶镶嵌着三颗夜明珠,将火把的光亮反射到各个角落,一室通明。
  叶昊天在洞内走了一圈,发现令通灵宝玉发热的是一个石盒。小心地打开石盒,里面有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余道号鬼谷子,修行八百年,弟子数十人。晚年隐居青城,得悟天道。飞升在即,别无牵挂,唯余奇门阵法七十幅刻于玉简之上,另附阴阳宝镜一方,可观阴阳两途。此室之外有八门九星阵和三奇六仪阵守护,破此二阵者,必属才思不凡之士,入我门来,为我弟子,可传二宝。”
  羊皮纸后是一个巴掌大的玉简,密密麻麻刻了上万字。再下面是一个掌心大的铜境,取在手里竟然有些沉重。叶昊天将整个石盒都收在乾坤锦囊里,连洞顶镶嵌的三颗夜明珠也取了下来,走出古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入夜,他继续修炼炼气化神的功夫,先服下两叶灵芝和三颗还神丹,然后趺坐练功。他的功力进展飞速,夜半时刻元神就从一尺大小长大到三尺左右,而且可以在院子里飞来飞去。他记着师傅交代的话,不敢让元神飞得太远。这时候,他已经确定无疑地进入了别人耗时两百年才能达到的真人界。
  没多久,天又亮了,叶昊天来到天师洞前。
  青阳真人已经站在门口,顺手递给他一把宝剑,然后开始传青城十三剑。叶昊天感觉今天的剑法复杂无比,所以直待师傅演练了三遍他才勉强记住。青阳真人指点了他几句,让他继续练习。
  叶昊天练了七八遍,渐觉熟悉起来,他运起内力注入剑中,那把剑竟然脱手而出,自行在空中飞舞,随着意念展示着一式又一式的剑法。但见满院剑光,在阳光照射下,映得道童明月的眼睛也睁不开了。
  青阳真人站在不远处喃喃自语:“得徒如此,夫复何求?”
  话音未落,忽见天边乌云翻滚,云层间电光隐现,轰隆之声不绝,真人禁不住心中一颤,掐指算了好大一会儿,叫住叶昊天道:“你已经炼成了仙剑,可以早些下山了!”
  “下山?师傅怎么改主意了,不是要十年八年吗?”叶昊天吃了一惊。
  青阳真人转身进了天师洞,时候不大又走了出来,将一本厚厚的经书递在他的手里,面色凝重地道:“青城道法都在这里,你天资聪颖,非常人可比,拿去自己琢磨便可。道法修炼,不拘形式,不拘地方,随遇而安,你爱去哪儿去哪,尽可以自己做主。”
  叶昊天满腹狐疑地接过锦盒,心道:“朝令夕改,师傅这是怎么了?”
  此时此刻,青阳真人的面色很沉重,似乎有着很重的心事,说道:“临走之前,为师给你画道灵符。”说话间脚踏天罡北斗,伸出手指凭空在叶昊天身上画了道符箓,霎时之间,将叶昊天笼罩在一层金光里。
  画完之后,他前后看了看,点点头道:“这道灵符可以在危急关头保护你三次,只要对方功力不超过为师,你将毫发无损,如果对方功力太强,也必须先破了灵符才会伤到你。”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边起伏不定的乌云,面现忧虑之色,叮嘱道:“出门在外,事事小心。最好在外面多游历几年,不必急着回来!”
  顺着青阳真人的眼光,叶昊天也看到了天上的阴霾,禁不住心中一震,隐隐明白了师傅的苦心。看起来,就连延续千年的道家圣地青城山也要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了,只是不清楚这场狂风暴雨将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那些人会不会跟苏家灭门的棺中人有关呢?
  他知道自己功力太低,即使想帮忙也帮不上,于是向着师父郑重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便下山而去。
  走在路上,他的心情十分沉重:“苏府大劫的时候,我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惨死;如今师门有难,我的功力仍然太差,只能再一次选择逃避!我为什么总是望风而逃?难道说天生就是个懦夫?”
  一面走,他一面使劲摇头:“不是的,我不是懦夫!我是一条藏在水底的蛟龙!在功力足够强大之前,我只有尽力忍耐!我不能直面强敌,只好另辟蹊径,设法为剿灭妖人尽一份心力。”
第四章
坚心苦志慕黄庭,朝夕殷勤寻仙迹
  叶昊天又回到了华山。王老汉的家跟走时几乎一样,只是添了两间草房,几个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看到叶昊天,一家人全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卖掉两块玉,一块在长安,一块在洛阳,总共卖了五万两银子。”王小石抢着道,忙着给叶昊天看银票。
  “天哪,这么多银子可怎么花?”王老汉的双手不知道往哪里放。
  叶昊天望着众人道:“你们想不想搬到长安去?”
  几个年轻人都说好,王老汉却有些犹豫不定。最后还是王小石道:“爹,到城里以后,你就可以天天享清福了。”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第二天,众人到了百里之外的长安。
  虽然没有了盛唐的繁华,长安依旧是大都市。人口近百万,行商数万人。长安最繁华的地方位于朱雀大街,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两旁商店林立,卖玉器的店铺竟然有十余家。
  快走到街尾的时候,叶昊天忽然看到一张店面出让的告示,走上前去询问,一个五十余岁的生意人出来回话:“先生,我这里店面宽敞,位置不差,您是否有意要买?”
  叶昊天点点头道:“我想先看一下。”
  那人领着他里外察看,一边走一边介绍:“这里原来是张工部的府地,张家三年前没落了,我花十万两银子买下此宅。如果你想要可以便宜点,九万五千两。”
  叶昊天仔细看了看,发现店面有七八间,只能算中等大小,后面的院落却很大,前后有五进房子,加起来不下百间,院内甚至还有片不小的空地。房子大概建了十几年,还不算旧。
  他感觉不错,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当天便买了下来。
  随后,他又画出图形让王万石找人翻修店面,同时亲自在院子东南角的空地挖了个大坑和一个小坑,两坑之间用地道连接起来,地道的出口位于一间卧房之内。然后用青石板封顶,上面掩以泥土,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地窖。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叶昊天一个人回到王老汉华山脚下的家,试着将所有玉石全部装进乾坤锦囊里。乾坤锦囊真的是仙家神器,装了那么多东西竟然没有胀大几分,重量也只是增加了一点点。
  回到新宅,他从乾坤锦囊里取出玉石,堆放在比较大的地窖中,只在外面较小的地窖中放了十来块,然后亲自掩饰好大小两个地窖之间的门户。来到地道出口,他又运起功力画了道灵符,灵符直印在门上。
  随后,他根据鬼谷子传下的阵法,在藏玉的地方摆了一个数十丈大的“断虎禁狼万灾消融天清大阵”。
  大阵摆好,周围十余间房屋都凭空消失了。
  王家眼看玉石一夕之间就从华山搬到了长安,又领教了大阵的种种奇妙之处,都将他看成了仙人。
  王小石羡慕不已,忍不住道:“我想跟您学仙法,先生能不能传我两手?”。
  叶昊天“呵呵”笑道:“什么仙法?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略一沉吟,他将剩下的两片千年灵芝取出一片,泡入酒中,让众人喝下。
  盏茶功夫过后,众人都觉得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王老汉灰白的头发竟然变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