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250

  叶昊天接着问道:“这跟喝不喝孟婆茶有什么关系?”
  苏洵安道:“修佛很难,即使是身在此境,能够修成正果的也还不到十分之一。铁围山内没有外患,有的只是内忧。要想修佛,怕的是隔不断世情,最怕回忆往日的不快。与其心魔频仍,不如一笔抹掉。你父母常年隐居,修善积德,佛心达到世人平均佛心数的五倍。他们修心有成,然而还有不足,更有着难以愈合的伤心之痛,只有喝了孟婆茶,才能抹平心中的创伤。至于只喝半杯而不是一整杯,那是为了保留他们的佛心,同时也留下修心成功的经验。我能一灵不寐,是因为拥有高过世人十倍的佛心数,修持能力较强,用不着抹杀记忆也能修至罗汉界。”
  叶昊天还是有些不明白,又问道:“既然要隔断世情,为何我的父母却能不约而同来到岳麓山山下?外公身为大儒,理应拥有更高的佛心数,起码属于罗汉界中人。”说着他回头看看兰儿,因为兰儿也是大儒,却已经修到三级罗汉的境界。
  苏洵安道:“你的父母只喝了半杯孟婆茶,为的是阻断痛苦的记忆,至于夫妻团聚,则属于幸福的回忆了,因而得以保留。他们想不起你来,是因为你不在他们身边,按照常规推算,你现在还在朝不保夕的凡间,人佛两途,这会让他们寝食难安,更别提修佛了。所以不得不动用孟婆茶阻断所有与你有关的记忆。”说到这里,他忽然自嘲地笑了笑,接着道:“我的佛心本来还要更高,只是身在官场身不由己,曾经做过几件错事,而且诺大一个苏府,吃用的都是民脂民膏,因此佛心便低了。积累佛心说易则易,说难倒也真难,一不小心就会损失修持半载的佛心,所以一场大劫之后,苏府百余口人,就剩下我一个。”
  叶昊天终于明白过来,叹了口气,说道:“原来如此,外公说我差点儿害死他们,是怕我打扰他们的修行啊。可是,父子对面不能相识,母子相逢如同路人,这实在太遗憾了!说实话,我宁愿将他们接回凡间做个普通人,有声有色几十年,胜过清净面壁十万载。”
  苏洵安摇了摇头:“那可不行!别说你无法恢复他们的记忆,即使能够恢复也不能重回人间,除非能修至罗汉界以上。”说到这里,他忽然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让叶昊天和兰儿看,接着道:“我们的灵魂被接引过来,身体则是用九节佛莲的根化生的。一旦离开本地,出了铁围山的范围,我们的身体便会枯萎。若是修成罗汉,则可以再造金身,那就另当别论了。”
  叶昊天低头沉思了片刻,想起自己身上带着的弱水三珠奶茶,据说可以解除孟婆茶一半的功效,如今父母刚好喝了半杯,说不定可以完全解除。只是那样一来,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他们日夜思念自己,反而不如现在无忧无虑的样子。
  想到这里,他忙心下询问九品莲台:“有没有办法帮他们增加点儿佛心?我还有一些佛心币,能不能送给他们?”
  九品莲台答道:“佛心币增加的只是名义上的佛心,是为了提醒世人勿忘修心,实际上相当于掩耳盗铃!要想修成罗汉,必须靠自己努力。不过,你可以帮他们诵经加持、祷告乞福,抑或香火襄助。这几种方法都不是很快,但还算有效,日积月累则相当可观。”
  叶昊天又问:“有没有快速提高佛心的方法?”
  莲台道:“有倒是有,但都不是正途,弄不好还会有害。修佛没有捷径,主要靠自身的悟性和不懈的努力。要明白,就连佛陀弟子中被尊称为‘神通第一’的目健连,也对母亲堕入饿鬼道的遭遇无法可施,竟然连拿碗饭给母亲吃都做不到,可见修行是无法取代的,别人的乞福只能稍微有些效果。以目健连母亲为例,经过那样的超度也只能免除一劫的饿鬼道之苦,可见光靠别人帮忙很难提升。”
  叶昊天还没有死心,心想大不了让父母跟西施一道,进入九天坤鼎重新生出肉体,也比在这里辛苦修行快得多。
  不过转念一想,九天坤鼎出来的还只是普通的肉身,比不得修成正果的罗汉金身。肉体还是会消亡的,要想长存于世还得进行修炼。修炼不管选择哪条道,都没有坦途。比较而言,说不定现在的方式还是最好的呢。
  想到这里,他决定先给父母诵经加持,日后再多多祷告乞福。至于恢复记忆的事,只有等日后准备妥当再说了。
  除此之外,灵药可以提神开窍增强智慧,智慧高则有助于领悟佛理。所以叶昊天不管三七二十一留给外祖父大量的灵药,嘱咐他时不时送给父母服用。
第四节
魔门拾萃(本书所探讨的西方哲学)
第一章
什么是魔门
  本书描述的魔门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所有外来的、新颖的、非传统的思想、文化、社会团体,都可以归入魔门之内。
  魔门不等于邪恶。
  任何文化都有优秀的地方,也有不足的一面。
  譬如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糟粕,也有精华。
  同样的,基督教早期传播经历了十分黑暗的中世纪,但也创造了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文明。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宗教气氛最浓厚的一个国家。2004年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大约41%的美国人至少每星期参加一次宗教活动(这个比例高於欧洲国家几倍:法国15%、英国7%、以色列25%)。与欧洲宗教衰落的情况不同,宗教在美国建国後持续增长:1776年去教堂的人数有17%,到1850年翻了一倍,20世纪初期超过一半,现在已经超过60%。调查显示,接近80%的美国人属於基督教的各种教派(1990年时是90%)。剩下20%信奉多种多样的宗教,包括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其他宗教,还有非特定宗教的人群及无神论者。
  关于魔门拾萃这部分内容,鬼雨不准备认真总结,因为涉及到政治问题,颇多争论,还是留待后人吧。
第二章
真神是谁
  本书描绘的真神不是耶稣,耶稣是2000多年前的圣人,而本书写的是明朝以后的事。在这里,真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代表。
  从十七世纪开始,大不列颠号称日不落帝国,到处耀武扬威,奴役他国百姓。
  新英格兰人登上美洲大陆,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印第安人,造下无边杀孽。
  欧洲人登陆非洲,俘获无数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大陆。
  1840-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烧伤抢掠,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这些类似于小说中早期的九阴教,或者说神教。
  然而时代在进步,神教也在进步,就像真神的回归,以美国为代表的基督徒经过曲折探索,创造出了新的人类文明,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举个例子:
  1、具有基督教历史渊源的宽容文化。美国是个移民之国,不同民族、人种集聚、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大熔炉,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几乎在这里都有展示。从其他国家移入大量移民,有白人、黑人、黄种人等。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为杂居的各民族具有十分突出的差异性;正因为差异十分普遍,人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文化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美国的公司、学校、政府机关等各个单位中也是不同民族的人齐聚一堂,无所谓美国人与外国人。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更是体现了多种文化相融合的特征。
  2、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个人发展的多样性,因而,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主张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的错误应当宽容,不能因为受教育者存在问题就扼杀其个性的发展。应尽量发展他们的长处;发展长处比纠正错误更重要。美国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各种思想相互配合,奠定了美国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3、美国文化的兼容性很强,具有杂交文化的优势,又有多元文化的优势,不注重整齐划一,不走大一统的极端。有人认为美国更像地球上最大的人种博物馆和世界文化的万国博览会。
  4、美国文化善于学习借鉴、模仿直至创新,成为美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价值取向。宽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同时期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加深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法西斯迫害而逃亡美国的爱因斯坦就为美国核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章
儒、魔和解的意义
  小说结尾叶昊天与真神达成和解,其中的意义何在?
  叶昊天是不断探索新儒家思想的龙的传人,代表的是从几千年古国文明中焕发出新的青春的中国人。
  真神是积极进取、追求自由的西方人,代表的是目前在科技、军事、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美英资产阶级。
  东西文化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和解。
  这种和解是在矛盾斗争的基础上实现的。就像当年的国共合作,既有斗争,又有妥协,共同实现人类进步。
  叶昊天决不会妄自菲薄,自废武功,也不会狂妄自大,傲慢无礼。
  作为一个中国人,既能明白古国文化的优势,又能看到西方文明的长处,才能取长补短,脚踏实地,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第五节
琴笛合鸣(本书描绘的古代音乐)
第一章
琴笛初起
  西湖永远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像叶昊天这样匆匆而过的游人。
  他收回雨伞,一任霏霏细雨洒在脸上,尽情地迷失在无边的春意里。
  忽然远处传来似有似无的琴声,如怨如诉,如泣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细雨霏霏,琴声呜咽,令人只觉得薄雾清寒,春愁无尽。
  他运功于耳,凝神细听,发现琴声来自远处的一只画舫。琴音不断传来,竟然是苏小小的名曲“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泥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琴声婉转,无尽忧伤,无尽温柔。
  叶昊天情难自抑,抬手折下一段柳枝,捻出一只柳笛,放在唇间,合了李贺的一首词:“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西厢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笛声袅袅,千番惋惜,万般哀怜。
  吹奏未完,但见那画舫渐渐移近,一个甜美的声音传过来:“萍水相逢,琴笛和鸣,竟是有缘。不知公子能否移驾舟上,但品香茗,略息片刻。”说话间,画舫已经靠岸。
  叶昊天心有所系,迈步上了兰舟。
  舟边站着一个如梦如幻的绝色佳人,年约二八,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锁,齿如含贝。叶昊天看得呆了。
  女子嫣然一笑,轻启朱唇道:“公子请入内坐。”
  叶昊天收摄心神,随其入内。
  船舱不大,但却一尘不染,极其雅致,不时透过来缕缕似麝如兰的清香。
  女子敛衽道:“耳闻公子笛音,清雅不俗,感人至深,却不见笛在何处?”
  叶昊天手缝中漏出柳笛,看得女子眼前一亮,惊讶道:“难以想象,公子竟然能以柳笛吹奏如此仙曲!”
  叶昊天拱手道:“小姐琴声出神入化,至今余音袅袅,萦绕耳边呢!”
  说话间,一个面貌清秀的小丫环送上香茗,叶昊天轻啜一口,但觉满口芬芳,竟然是绝品碧螺春。
  女子伸手递过来一只玉笛,笑道:“贱妾欲与公子再合一曲,不知公子应允否?”
  叶昊天接过玉笛,尽力将目光从对方羊脂白玉般的手臂收回来,凝神注目玉笛,发现那笛竟是极品秀玉做成,色呈纯白,入手温润不凉,端的是人间罕见。
  女子端坐抚琴,轻拢慢捻,奏出一曲《妆台秋思》。
  叶昊天将笛凑近唇边,随意吹奏,曲调莫名,然而笛音美妙,琴笛相合,流畅自然,如同两人曾经合作了很久一般。
  琴笛之音渐高,忽然女子随琴而歌:“今夕何夕兮,蹇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于公子同舟……”声音曼妙婉转,如闻。
  良久良久,琴笛歌声归于平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