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250

  叶昊天闻言一愣,暗自责备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不但神有神权,人有人权,牲畜也有牲畜权啊!他想了半天最后道:“那么是否可以这样,丹成之后可以广贴告示,招聘二十位自愿服丹的牲畜界的朋友,告诉它们服丹的后果:要么很快脱离苦难转生人界,要么一死了之进入饿鬼界。我想那样还是会有很多牲畜愿意来的。”
  巫咸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连声道:“好!这方法不错!”说着取了一个金箔包着的盒子来,道:“您已经通过七关了,是万年以来连闯七关的第二人。这是王母备下的赏赐,里面有一小瓶玉膏,一个人全部服下可以增加功力九百六十年,若是分给多人服用,一滴就可以增长功力六十年。另外还有一块刻着‘昆仑长老’的金牌,可以任意穿行除了王母寝宫之外的昆仑山各处,还可以到属于王母和天庭的苗圃中任意采集三种灵药,但最多只能采集一半,留下一半还有别的用处。”
  叶昊天很高兴地接了过去,然后拉了兰儿欲待离开。
  快要出门的时候,忽然听见巫咸从后面叫道:“等等!”
  回头看时,但见巫咸从手腕上解下一只玉简,递了过来,道:“小师傅,这是我炼丹万年总结的经验,请您收下吧。这些经验可以省却您很多年摸索的时间。”
  叶昊天吃了一惊,忙道:“万万不可,我并没有给前辈解决什么问题,不敢受此大礼。”
  巫咸诚恳地道“这不是给您的礼品,这其实是一副重担,也是我的一点私心。炼丹术发展到今天每进一步都很困难,以我的资质很难再有大的进步。我将毕生的经验传给您,是希望您能登峰造极,不断开拓,将金丹大道发扬光大,这是一副很重的担子。我的私心是希望您能每隔三千年回来一趟,将您悟出的新东西传授给我。”
  叶昊天感慨万千地道“前辈胸襟开阔,坚心向道,执着求索,我又怎敢不答应下来。好,每隔三千年我一定回来拜访您一次。”说着他接过玉简转身离去。
  出门五、六步,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于是急忙回头道:“前辈,您能不能跟其余几位仙长说一声,在刻石碑和上报天庭的时候别写我的真名,现在天界不太平,我怕一不小心被人打死了。”
  巫咸看了他一眼,笑道:“好说,你想刻成什么名字?”
  叶昊天想了一下道:“连闯七关的前面有鬼谷子,我也应该取个别号,不妨叫作‘神州子’吧,取其漂泊万里不忘神州之意也。”
第二十章
道经德理
  东王公想动手却知道不行,不动手又心中不甘,一犹豫的功夫身上已经被黑帝捆了十余道,这才万念俱灰,呆呆地站在那里,脑中完全是一片空白。
  真武大帝训斥道:“身为资格最老的玉清天神之一,竟然落到这步田地,我看你是老糊涂了!按照天条,你将被关入天牢,尝遍酷刑,能不能保得住元神都很难说!”
  东王公面色灰败,眉聚如山,口中兀自喃喃道:“怎么会这样?就像做了一场梦,脑子总是糊里糊涂的,老也不太清醒。唉!事已至此,能否让我再喝一口奶茶?”
  真武大帝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中还在气他先前的张狂,因而没有理他。
  黑帝微微摇头,既感痛恨又觉怜惜,说道:“你我相交多年,实在不忍见你如此。败就败了,讨饶的话就不用说了,免得被人笑话。”
  兰儿看着东王公白发苍苍的样子,觉得此刻的他跟一个走投无路的普通老汉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心中怜悯,又给他倒了小半杯奶茶,走近前去给他喝。
  东王公功力被封,更兼被五花大绑捆着,所以只能笨拙地将兰儿递近嘴边的奶茶喝了下去,然后闭目沉思起来。片刻功夫,他身上的汗水再度涔涔而下,不仅湿透了衣衫,而且打湿了脚下的青砖。汗水的色泽也已从浓墨般的黑色,变成了粘粘腻腻的黄色,然后逐渐变稀,进而变成晶莹的水珠。直到这时,他才缓缓睁开眼睛,如梦初醒般地叹道:“外魔易去,心魔难除,若非此茶,我这一辈子也醒不了了。”
  真武大帝喝道:“少废话,你就准备呆在天牢之中一辈子吧!要不,就舍弃数十万年的修行转世重修!说这些有什么用?”
  叶昊天的心里一直有很多疑问,觉得不该放过任何增长见闻的机会,于是上前问东王公道:“尊驾乃是玉清天神,按理应该心如磐石、三谛圆融、毫无破绽才是,怎么会生出魔心的呢?”
  东王公双目无神地看了他一眼,转头瞄瞄黑帝和真武大帝,自我解嘲道:“大家都是修道入手的神仙,比不得佛祖的四大皆空无欲无求。修道者一生追求的全是神丹,丹成则喜,丹毁则悲,难免有贪嗔之心,因此容易堕入魔道。”说到这里,他再度摇头叹息:“心魔难除啊!纵然是玉清天神又怎样?只不过积累的神丹多点,修炼的时间长点而已。高处不胜寒,当你站到神仙榜前列就知道了,越到顶端越是斤斤计较名次的升降!你们都不知道,最近万年以来,我的功力进展极慢,排名不升反降。眼看别人一个个跑到自己前面,我心里急啊,这一急就入了魔道……不惜取经于排名爬升最快的真神,被其诱入魔门,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黑帝缓缓地用力摇头,义正词严地大声道:“你连修道的本质都搞错了!天尊临走前怎么说的?他留下的是一本《道德经》,其中有道有德,并非只有神丹道基!《德经》第十四章说得明明白白:‘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你的脑子里只有道而没有德,怎能怪得了别人?非止如此,你万年以来功力增长缓慢,恐怕也因系于此!以道为舟,以德为水,无水何以行舟?”
  这番话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在大殿中回荡,听的人无不悚然而惊。
  东王公摇头顿足后悔不已,埋怨道:“我以为那本书是别人杜撰的!天尊不是早就到天外去了吗?怎么会留下书来?我只是瞄过一眼就扔在一边了,哪里想到还有这么深的道理?”
  黑帝喝道:“天尊化身千万,你怎知道他究竟在哪?你连天尊手书都认不出来,看来平日就没有好好用功,怪不得功力进境缓慢!”
  叶昊天的心里也震惊不已,原来天庭现有的神丹佛心的管理方式竟然出自《道德经》!看来很多神仙只注意修道,而忘记修德了。这从神丹币与佛心币一比十的兑换关系就能看得出来。他很吃惊的是,东王公修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悟通这一点,而黑帝却能三言两语阐述得清清楚楚,看来身为五老帝君之一,果然不同凡响。
  只是这么一盏茶的工夫,东王公连受重挫,整个人也变得伛偻起来,再没有先前咄咄逼人的气势。他懊悔不迭地道:“事到如今,悔之晚矣,悔之晚矣啊!”
  黑帝轻叹一声,道:“你算算自己伤了多少条人命?做了多少孽?你说如何才能挽回?”
  东王公将头垂得低低的,过了好半天才忽然抬起头,似乎下定了决心,说道:“天牢不是人呆的地方,去一趟就很难出来,我不想去。再说,我自毁前程,即使不被治罪,也没脸出现在众神面前,还不如一念往生重新做人算了!如果运气好,说不定百年之内就可以修成小仙……”
  叶昊天灵机一动,忽然道:“我有一策,可令前辈非但能免受责罚,还能保全声誉,不知您可愿意?”
  此言一出,厅内几个人全都惊异地看着他,不知道他想出了甚么计策。
  东王公更是神情一振,睁大了眼睛道:“若能如此,我愿归入昊天大帝门下,为您效力三千年!”
第二十一章
为道日损
  他毫不客气地将葫芦挂在腰间,然后道:“神君,这葫芦可是你额外奉送的,不算所谓的礼物!怎么样,我们的正邪之辩这就开始了吧?”
  真神神情凝重地点点头:“好,何谓正,何谓邪,何谓道,何谓魔?这问题有定论吗?你先说说,什么是正道?”
  叶昊天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随即张口即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符合天道就是正道,具体的做法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真神舒了一口气,轻蔑地道:“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论,结果又是什么老庄之言,拾人牙慧,连一点新意也没有,还好意思拿出来卖弄。说什么无为……如果只是无为,人何以为人?又何必降生于世?”
  叶昊天微笑答道:“神君恐怕有些误解。所谓的正道实际包括‘为学’和‘为道’两个方面。‘为学日益’说的是不断的建功立业,自强不息,意气风发,认真不苟,发愤图强,兼善天下,关怀他人,系念民间疾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立德、立功、立言’……‘为道日损’则应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谷神不死’、‘复归其根’、超越升华,不为俗累,宛若大鹏神鸟,遗世独立,飘然远行,背云气,负苍天,翱翔太虚。‘为学’与‘为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为道’的有所不为,才成全了‘为学’的无不为,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用而无不用’的真实含义。”
  真神听得吃惊:“你这观点从哪里找来的?在下通古晓今未闻此说!”
  叶昊天“嘿嘿”一笑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得出看不出,全凭个人悟性。”
  真神“哼”了一声:“我们谈的是正邪,这与魔道分歧有何关联?”
  叶昊天不紧不慢地道:“为学和为道是做人的根本,执其一则为正,两者兼具则为圣人,两者尽失则为魔。看看你们魔门,纵欲荒淫、自私贪婪、凶残杀生、无父无母……”刚刚说到这里,就被真神喝住。
  真神不满地道:“人是人他妈生的,妖也是妖他妈生的!你小子孤陋寡闻,哪晓得魔门的精髓?”
第二十二章
仙心至上
  叶昊天听得既感兴奋,又觉惋惜,叹道:“九谷失其六,真是可惜了!那两个谷在什么地方?我们能过去瞧瞧吗?”说完又转头向兰儿解释道:“天尊是由仙而凡的智者,他的修炼从先天始,至后天终,而后畅游于仙凡两界;我们是凡夫俗子,修炼之路刚好相反,必须从后天始,至先天终,如此方能超凡脱俗。也就是说需要逆流而上,进入虚无缥缈无定谷修炼,才能达到大成的境界。”
  兰儿含笑点头表示理解,心里也在想着如何才能进去后两个山谷。
  通灵宝玉答道:“所有的山谷都能进去,不过却不太容易,必需一步一步的来,先从此谷开始。你可知道,此谷名为仙心谷,蕴含的灵气固然十分充足,但其真正的价值尚不在此,而是在于‘仙心’两个字。”
  叶昊天听得奇怪:“‘仙心’?是不是‘修仙之心’?绝情灭性,坚心向道?”
  通灵宝玉解释道:“否,仙心跟绝情灭性没有关系。所谓‘仙心’,简单说就是一个‘德’字。‘德’字在道家名为‘仙心’,在佛家名为‘佛心’,在儒家是什么?我说不好。‘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仙心谷内没有生死,也没有轮回,无论是飞翔的百鸟,还是奔驰的麋鹿,都已经在这里修炼很久很久了。它们积累万年的禽心兽心便是修炼仙心的基础。主人若能吸取此谷一半的仙心,就能令谷后的石壁出现裂痕,从而现出进入四时八正谷的通道。”
  叶昊天回头看看身侧的兰儿,发现她正在用心琢磨通灵宝玉所说的话,而且面色也变得好了很多,于是便略微放了点心,笑着说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什么是‘仙心’了。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以此心为一切圣凡十界依正的根本。全悟此心,则为至圣大乘;少悟即为二乘;不悟即为凡夫。儒以仁为本,释以戒为本,道以德为本。是故三教圣人,所同者心,所异者迹也。以迹求心,则如蠡测海;以心融迹,则似芥含空。心迹相忘,则万派朝宗,百川一味。”
  ※※※
  叶昊天收摄心神开始思索如何吸取谷中的仙心。
  由于仙心谷范围很大,飞禽走兽数不胜数,花草树木盈千盈万,如果挨个吸取它们的仙心,一辈子也完成不了。要想大范围地吸取仙心,除非练成道家“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功夫,或者达到佛家“佛光普照,普度众生”的境界。
  凭着他对佛道两家的了解,若肯花上三年两载的工夫,不难炼成这两种功夫。问题是,这些功夫虽然神奇,却不是他想要追求的,而且即使练成也只是重复别人的老路,算不上取得突破,无法达到破鼎而出的要求。
第三节
佛海慈航(本书所探讨的佛学思想)
第一章
天台佛影--佛心初识
  离开莫干山继续南行,一路上有很多寺庙,道观却不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的寺庙有大有小,大的如灵隐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房屋千间,僧众数千人。小的只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现出一亭一阁,同样别具风采。叶昊天对佛教的兴趣不大,所以并没有入寺礼佛。
  一路过杭州,奔天台,顺金溪上行,但见峰峦叠翠,怪石遍布,步移景异,触目成景。正行之间,忽见丛山翠谷中一天然巨石横架天际,瀑水穿梁而过,直捣深潭,色如霜雪,势若雷霆,原来到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石梁飞瀑。
  远处群峰环绕间似乎有个寺庙,远远望去白云缭绕,雾气蒸腾。叶昊天定睛看时,赫然发现白云之中现出莲花一朵,一个老僧趺坐在莲花上,须发银白,面带微笑,那微笑竟是对着他来的。双目相接,老僧浑厚的声音传过来:“小施主,你我有缘,请进庙一叙。”距离那么远,声音却如在耳边。
  叶昊天但觉老僧面目慈祥,似曾相识,看起来像是修持圆满的大德高僧,所以急忙催马过去。又行了一会儿,穿过两条飞瀑,来到一个古老的寺庙门前,门上方写着“国清寺”。
  走进庙门,首先看到墙上题了一首诗:“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楼半落晖。”他仔细一想,感觉这诗描述的非常贴切。继续向里走,面目慈祥的老僧已在大雄宝殿外等候,见了叶昊天似乎很高兴,招手让他近前说话。
  叶昊天拱手施礼,恭敬说道:“不知师傅有何见教?”
  老僧上下打量他几眼,眼中放出灼灼精光,片刻之后才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小施主,你错了!”
  叶昊天闻言一愣,忙道:“弟子愚钝,尚请师傅明言。”
  老僧语重心长地道:“施主才华横溢,得天独厚,奇遇连连,功力深厚。然而得来太易,有违天道;未经磨难,修持之心不足;更不合身近鬼物,白玉蒙尘。可惜啊可惜,如此下去,纵然成仙亦是小仙。”
  叶昊天心里一惊,但觉老僧犹如佛祖下凡,虽然语涉兰儿未免不敬,但总起来所言甚为有理,特别是自己功力增长全靠灵药,一直担心将来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尤其是老僧跟自己素昧平生,却能一针见血,直接点出自己的不足,实在是非同小可。想到这里,他福至心灵,走近两步,纳头便拜,说道:“求师傅指点一条明路!”
  老僧伸手将他扶起,语声慈悲地道:“修仙之法千千万,积累功德为上善。若能广积公德,普惠众生,恩泽百姓,受十万人众爱戴,自然能天门大开,轻松逾越诸般磨难。”
  叶昊天还是不太明白,问道:“师傅,何以积累功德有助于修仙成神?”
  老僧道:“凡人皆有一点灵性,这点灵性可以说是佛性,正因为有此佛性凡人才有修炼之基。佛性相通,极易转移,众人爱戴则将佛性传输于你。十万人众,每人一滴可成一潭,远胜于一人修持之力。”略停了停,老僧又道:“天道公正,多一分功德就多一分佛心,多一分佛心就高一层境界,修仙成佛就变得容易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