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50

  叶昊天记起乾坤锦囊里还有一本难以理解的无字书,此时当着女娲的面,若是不问未免太可惜了,于是忙取了出来,双手捧着递过去:“请娘娘看看这个,这是我从真神的宝库中抢来的,不知有何价值。”
  女娲接书在手,骤然间神色大变,眼中精光四射,双手微微颤抖。
  众人吃惊不小,不知那书有何来历。
  女娲二话不说,飞身进了补天宫,留下叶昊天等人大眼瞪小眼呆立在菩提树下。
  时间只是过了短短的半个时辰,众人感觉仿佛过了好些天。
  终于女娲又从补天宫走了出来。
  此时此刻,她的神态轻松了很多,满面春风,眉飞色舞。
  众人都睁大了眼睛注视着她,不知书中讲些什么,竟能令她又惊又喜。
  女娲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挨个掠过,停了片刻之后才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尊已经从天外回来了!”
  众人都“啊”地一声惊叫起来。
  “天呐!一去三十万年,竟然在关键的时候回来了!”
  “这下好了,我看真神可怎么收场!”
  “天尊一到,所有妖孽还不束手就擒?”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下子变得兴高采烈。
  叶昊天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觉得苦难的日子终于快要到头了。
  女娲待众人高兴了一阵之后,才轻轻摆手道:“大家别高兴太早,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天尊回来也没有什么不同。他跟我一样,只能间接相助,不会亲自出手。要想挽救这场浩劫,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你们。”
  众人听了全都愣住了,心里又凉了半截。
  云华夫人和兰儿心里变得很失落:“怎么会这样?他不出手,谁能打得过真神呀?”
  风先生却道:“有天尊指挥也不错,总比无依无靠要好。”
  少康不以为然,闷闷不乐地说道:“唉,这下子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众人沉默下来。
  稍停片刻,却听叶昊天问道:“娘娘,天尊身在何处?弟子有些问题,很想向他请教。”
  女娲叹了口气:“天尊近期不可能现身。因为他一回来就找到了魔祖,目前正跟魔祖在一起。两人缠斗不休半年有余,天尊略占上风,却也无法将魔祖彻底制服。天尊已经下定决心,想以一己之力绊住魔祖,让其无力发动一个又一个的魔劫。至于眼前的这场千年大劫,他已经无法兼顾了。”
  说到这里,她将无字书往叶昊天手中一放,道:“这本书记载了天尊近年来的一些感悟,成书于魔窟之中,是他故意让魔门弟子窃去并带至世间来的。书中内容已经被他以‘幻天神咒’封住了,除了我能一见即知之外,外人很难明白,除非那人聪明绝顶而且道心弥坚,或许可以参详得破。你有空不妨好好琢磨一下,会有莫大的好处。不过这些东西只能自己领悟,不得将原文口述出来,否则将损失八成的佛心!”
  叶昊天双手接过无字书,郑重答道:“谢娘娘成全,我会小心在意的。”
  兰儿还不死心,问道:“天尊和魔祖在哪里交手?既然魔子魔孙都能去,我们能不能前去看看?”
  女娲连忙摇头道:“不可,万万不可。魔祖自有天尊对付,你们去了没有任何好处。天尊光明磊落,不会对小一辈的魔子魔孙下手;魔祖嗜血成性,决不会手下留情,到时候连天尊都无法保护你们。所以这件事你们就不用管了。”
  说完这番话,她忽然回头对云华夫人道:“小云,你跟我来,帮我把五彩霞衣改制成大旗,等下好套在招魂幡上。”
  云华夫人急忙道:“弟子遵命!”
  女娲又看了兰儿一眼:“小姑娘,你也来吧。补天宫里有一些小玩意,你且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
  兰儿看了叶昊天一眼,然后甜甜地道“好啊,多谢娘娘。我也想看看娘娘的宫殿为何叫补天宫。”
第六十五章
此心已入澄莹境,菩提树下悟儒功
  待得女娲领着兰儿和云华夫人走入补天宫的大门之后,叶昊天转身向不远处枝繁叶茂的菩提树走去。
  远远望去,菩提树那光滑圆润的树干和晶莹碧绿的菩提子都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
  他想起女娲所说的佛祖顿悟的故事,径直走到菩提树下盘膝而坐,背靠树干,仿佛自己当年在岳麓山下勤奋用功一样,将无字书捧在手中凝神细观。
  他锲而不舍地看了半个时辰,无奈书内从头到尾一片空白,怎么也找不到一点可以辨认的字迹。
  看来单是这样子盯着书看是没有用的。
  于是他将无字书放在身前,随后闭目凝神,抱元守一,很快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渐渐的他感到周围的一切逐渐变得暗淡模糊起来,只有头顶的菩提树越来越亮,一颗颗的菩提子仿佛闪闪发光的星星,放出一道道耀眼的白光,将他的身体照得晶莹剔透,连怦怦跳动的心房也变成了完全透明的样子。
  如此感觉持续了一个时辰之后,叶昊天但觉菩提子放出的光芒越来越盛,背后的树干也逐渐发热起来,一股浩浩然无穷无尽的气流从树干透入尾闾,又从尾闾直上泥丸宫,最后在泥丸宫中积聚下来。
  此时的泥丸宫开始不由自主地高速运转,试图将气流压缩凝结成神丹。
  无奈那股气流实在太强大了!他感到泥丸宫内氤氲蒸腾,胀得有些难受体。
  慢慢的,气体浓缩为亮晶晶的液体,液体变得越来越粘稠,形成一颗颗淡黄色的球形晶体,未经炼化便径自累积在泥丸宫内。而泥丸宫则变得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已经比先前扩大了两三倍。
  此时他觉得自己所有的感官都变得比先前敏锐了很多,就连每一个毛孔都似乎拥有了独自的灵感。
  除此之外,令他感到无比惊奇的是,在菩提子的神光照耀下,平放在身前的无字书竟然现出一行行淡淡的朱红字迹,书页也随着微风吹拂自动翻过。
  叶昊天通过天目凝神看去,但见无字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天尊心语”四个大字。
  他心中大喜:“女娲娘娘说得不错!这果然是天尊的留言!”
  封面过后便是正文。
  正文第一页只有两行字。
  上面是:“万物归心,心外无理。”
  下面为:“天人合一,性命互化。”
  叶昊天看得一呆,一时之间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万物归心”还勉强可以理解,“心外无理”就有些太勉强了!
  “天人合一”还好理解,可是什么是“性命互化”呢?
  他还没有来得及想明白,无字书已经翻到了第二页。
  却见第二页上写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互根互用而互化。”
  看到这里,叶昊天心里略微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一本书从头至尾全都是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话,理解起来将会非常困难。而这段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不知何故仍然被天尊如此重视。
  这时书又翻到了第三页,上面写的却是:“大千世界,一分为二,心性外物,包纳乾坤。”
  这也容易理解,说的是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包含在精神和物质两大类之内。
  再下面一页则是:“万物有心,心生万物,心物互化,合而为道!修心为上,心外无理!”
  叶昊天若有所思,觉得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比如说要盖房子,必须先有构思,然后才能准备材料开始建造,如果没有蓝图,房子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建成的。
  再比如一个家庭,如果所有的物质条件全都有了,独独缺乏爱心,没有感情,怎么能称为一个家呢?
  接下来第五页上的内容才真正让叶昊天觉得非常震惊,因为上面写得非常明白:“佛心为心,爱心为心,功德为心,思念为心,其心一也。神丹为物,魔丹为物,一正一反,其理则同。佛心神丹,阴阳互根,一性一命,性命互化!道门布道,佛家讲佛,魔教传教,所为何也?千万人之心可化为一人之神丹,如此修炼,何愁神功不成?”
  叶昊天的脑袋不觉“嗡”的一声:“天呐,这就是性命互化!性为心性,命为天命,同时也指身体和有形之物,包括体内结成的神丹。佛心和神丹可以互相转化!怪不得各大教派争着传道,每个人都想做教主,原来教徒越多,越容易获得更多的佛心,也就有了转化为神丹的基础!‘性命互化’,这可是修真的关键呢!”
  待得稍微平静下来之后,他慢慢想到:“性命互化只是原则,具体要如何操作呢?如果所有的佛心都必须通过灌顶来完成,那就未免太局限了,理应还存在其他的转化方式。”
  正在这时,无字书已经翻到了第六页。
  这一页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小字,大意如下:“丹心互化,非仅一途,灌顶小道,智者不为。互化之法,天界秘辛,至高至微,全凭自悟。
  余倡道家一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只要‘致虚极守静笃’、‘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便能找到‘性命互化’、将‘仙心’转化为神丹的法子。余传弟子数百,略通此理者仅玉帝一人而已。
  佛祖菩提树下顿悟得道,独辟蹊径,悟出将‘佛心’转化为神丹的方法。因而佛门一脉不修拳剑而能降龙伏虎,静坐诵经而能沟通鬼神,其关键处只在‘识得本心’、‘明心见性’。佛门明白此理者略微多些,也不过三、五人而已。”
  看到这里,叶昊天的心里怦怦直跳,直如大海扬波,汹涌澎湃!
  “道家、佛家都有丹心互化之法,这就是两派传遍天下、地位崇高的主要原因。然而儒家呢?儒家万事俱备,却没有将儒功转化为神丹的方法,以至于那么多儒生都手无缚鸡之力!这实在是儒家的悲哀!”
  “想想至今仍然被困在雁荡的那几位大儒,他们白首穷经,在书本上和为老百姓安身立命方面下的功夫不比道士、和尚少,可是论起降龙伏虎的手底功夫实在差得太远!”
  此时无字书还在一页页的往后翻着,可是他已经心不在焉了。
  他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才能帮助儒家找到将儒功转化为神丹的方法上。
  “只要能找到那种梦寐以求的转化之法,大儒们就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而我也能将自身的功力骤然提高数倍!”
  霎时之间,叶昊天思绪万千,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儒家修行的无数经文和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
  “孔子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强调平常心即道。这种‘道’是不是实现‘丹心互化’的大道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