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79

  不过袁燕倏还是同时打开了两者,那么一看……
  注释:
(1)笔者语:估计我们袁大师是等不到了。
  (2)作者重要提示:除了书中世界的人类,异位面智慧生物也可以向宿主提供和B币类似的能量。他们在异位面推荐收藏点赞打赏月票这些行为,虽然不会记入主角获得的B币之中,但是达到阈值,这些能源会加快书中世界时间线的前进速度。另外就像是《西部世界》一样,如果某些智慧生物有意愿,他们还会以投影方式进入书中世界和主角产生互动。这么说……大家懂的吧。
  (3)笔者注:实际上这本书就是1920年的美国畅销书,不过我们的袁大师并不知道。
第十五章
米塞斯
  本章副标题:我尽量不百度,你们也尽量不要白读啊!
  “大师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只能随机抽取啊啊啊???!!!”
  在进入到了二级学科,袁燕倏被大师球系统深深地伤害到了。他发现理论经济学著作只能随机抽取,一次一万B币。无法精确兑换。
  同时,所有应用经济学著作一样也只能随机抽取一次,不过一次居然要十万B币!同样的无法精确兑换。
  “宿主,听过那一句老话吗?爱抽抽,不抽滚。”
  既然大师球连这种话都说了,毫无办法的袁燕倏只好弱弱地问道:“那请教一下,为什么应用经济学要十万一次?”
  “应用经济学为什么那么贵……请问宿主还记得当年高数、统计学、运筹学和解析几何的成绩吗?”
  “这……可是我补考都过了啊!”
  “切,为了弥补宿主偏低的智商和偏弱的数学功底,因此大量使用数学工具的应用经济学价格提升十倍!”
  所以说来说去,从安娜身上得到的10003B币只能抽一次理论经济学。
  被逼无奈的袁燕倏只好启动了随机抽取。大师球界面直接变成了一个大转盘,圆周上密密麻麻写了无数经济学著作的书名,还没等袁燕倏看清楚,从中央按钮中伸出来的细指针就开始转动了。
  因为不能体谅系统制造者的一片苦心,袁燕倏对这个系统也没有抱有什么太大的希望,只要能让自己混个博士学位那就哦弥陀佛了。
  所以当他看到抽取的那本书之后,不由得感到了大师球系统深深的恶意。
  其实这本经济学著作的作者倒真是大师级别的,而且是来头很大的大师。
  要在一百年后的网络世界当正儿八经的公共知识分子,有三本必读的入门著作:乔治·奥威尔的《1984》,卡尔·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还有一本就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如果能把这三本秘籍吃透,随意引(bai)用(du)其中的名言警句,那些不学无术的五毛小粉红根本不堪一战。不过如果遇到袁鸿渐学而有术,不过良心大大滴坏的硕狗兼走狗,只靠《太祖长拳》、《五虎断门刀》和《女子防身术》这种大路武功就不行了。就算能百度,也要知道关键词不是。
  这个时候,作为《通往奴役之路》的作者的授业恩师,这位大师的名字就能当关键词了。既然是大师,那么他的头衔也是相当之长。
  卓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学派第三代掌门人,朝圣山学社的成员,激进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促成古典自由主义复苏的学者,霍格沃兹……嗯,奥地利学派院长。
  别急,这些只是他老人家经济学界的头衔,一百度就有了,下面才是他百度不到的生平经历。
  加里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的犹太人首领之子,哈布斯堡家族的敕封骑士,维也纳的博学士,墨丘利的宠儿,巴克斯的使徒(1),帝国第三十野战炮兵团的百夫长,日耳曼平原的保卫者,斯拉夫人的破碎者,伤臀者,波斯尼亚的国务卿,日内瓦的知识传播者,因为二战之后凯恩斯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制霸经济学界所以后半辈子在新大陆四处吃瘪只好当当纽约大学访问学者连正式教职都混不上的的战争流亡者。
  他就是路德维希·海因里希·埃德勒·冯·米塞斯,而抽中的自然就是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Socialism(社会主义)》。
  袁燕倏好似被天雷劈中的蛤蟆,整个人完全失去了力气,双膝一软麻溜地跪倒在了地上来了一个失意体前屈。
  ORZ的他现在脑海之中飘荡着四个大字:反、动、学、阀!
  他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要么自己活不到49年,要么这书写不到49年。
  袁燕倏为何如丧考妣呢?那首先必须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新——古典——自由主义了,长话短说:
  最早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学者出现在十七世纪的启蒙时代。从广义上来讲,福禄泰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托马斯·杰弗逊这些启蒙主义大师也可以算是自由主义者。从狭义的经济学角度来说,那么代表人物就是撰写《国富论》的亚当·斯密。这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政治经济哲学被称为Classic
Liberalism(译做古典或者经典自由主义)。
  有了古典那么自然就有新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经济危机,那是一场接着一场,一次惨过一次,阶级矛盾也愈加尖锐,有烈火燎原之势。所以各种左派学说纷纷出笼。在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一批经济学家,他们要求国家政府出面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以缓和阶级矛盾。因此他们就成了New
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也可以称作修正自由主义或者社会自由主义)。
  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老欧洲满目疮痍,参战的各个列强近乎让一代年轻人全都死在了战场上,和平反战的呼声自然是甚嚣尘上,也让各派政治思想家开始思索怎么避免这种可以导致敌我双方相互毁灭的工业化时代战争。有些自由主义学者激进地主张,如果没有了民族国家,自然不会再有这种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听起来很耳熟吧),Neo
Liberalism(最为激进的自由主义)出现了。
  最后来一个极简版:
  古典自由主义主张:资本主义就是好,所以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新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好是好,不过也不能包打天下。所以管的不多不少正正好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新古典自由主义根本连国家政府都不要了,全部交给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资本主义。其继承者们又稍稍往前迈了一小步,就有了后世大名鼎鼎的“资本主义全球化(2)”!
  注释:
  (1)墨丘利是罗马神系中的商业之神,米塞斯在维也纳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了商会,其后又成为了奥地利财政官员;而巴克斯是罗马人的酒神,他曾经作为财政官员强烈反对政府向酒精饮料增税的方案。
  (2)由于国内学界翻译上的问题,Neo
Liberalism在中国被称为新自由主义。这是因为真正的New
Liberalism后来和凯恩斯主义“同流合污”了,历史存在感非常之稀薄。所以在中国,新古典自由主义就占用了“新自由主义”这个名称。为了不让大家混淆,笔者还是会在后文中坚持使用新古典自由主义这个称呼。一方面这么叫逼格比较高,另一方面……做人呢还是要节俭,别看每次只是多两个字,但是用上一千次,那不就是一章了吗?
第十六章
吃软饭
  本章副标题:大师人生三大喜事:出书扬名死老婆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硕士,背过二十世纪经济学史的袁燕倏自然知道眼下的主流经济学界正在展开一场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辩论。当时知名的经济学家都卷入了这场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的辩论。
  不用说啦,作为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大学者,米塞斯大师(路德维希·海因里希·艾德勒·冯·米塞斯)还能为计划经济唱赞歌?看看他名字中间的“艾德勒(1)”和“二马(2)”就知道了,身为哈布斯堡帝国贵族和犹太上层人物,他当然是反对社会主义的了。
  还在奥地利政府里面当经济顾问的PR.米塞拉在今年春天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的文章,他否认社会主义有实行经济计算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可能性。
  有水平的人就是能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复杂的事情说简单。
  袁燕倏还是有点水平的。他知道米塞斯否定计划经济的最主要论据就是资本主义市场复杂到的不可能被人为仿制,因此计划经济不可能像这只看不见的手一样有效地配置资源。
  其实这套说法也不是完全没问题,其一,资本主义市场是否真的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其二,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否等同于切合各个经济体实际状况地配置资源。
  前者,再过九年等大家眼睁睁地看着牛奶往哈德逊河里面倒就明白了;而后者,苏修和TG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集中资源投入到周期长回报少的重工业和基建项目的做法到底算不算“有效”呢?
  不过现在还不是1929年大萧条,资本主义世界也还没有沦落到等凯恩斯和小胡子来拯救的地步,这件事情还有的扯呢。在自由主义当道的1920年,用米塞斯的《社会主义》换个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自然是绰绰有余的了。
  问题是袁燕倏知道自己一旦抛出这本著作,那就等于是自绝于党国与人民了,这个党国还不止一家,而这里的人民也不单单就指四万万中国人。别说将来还要红火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共运中大大小小的风云人物们容不了他,实际上连活不了几年的孙铁拳和帅不过三十年的蒋北腿也容不了他,别以为他们两位身边都是留美博士就真的会去搞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
  袁燕倏要是将来还是在经济学圈子里面混饭吃,待遇比起米塞斯也好不了多少,除非等到本世纪70年代,新古典自由主义终于迎来第二春,不但能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反攻倒算,还能摇身一变成了主导英美两大强国的撒切尔·里根主义。更加幸运的是,与此同时“一个爱好虚荣的糊涂蛋”(撒切尔夫人的评语)成了苏共总书记。
  其实等戈尔巴乔夫同志上台,袁燕倏也不过年仅85岁而已……不是开玩笑,对大师来说耄耋之年一点都不算老;也没有丝毫不敬,有的大师九十多还讨四十岁新娘子呢。
  想象一下85岁的自己(要是活得到的话)颤颤巍巍地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要不还是买一张克莱顿大学的文凭回国去当地主家的少爷混吃等死,实在不行就到丈人开的银行里面吃口软饭算了。
  问题是这口软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原因就是他太太,确切地说未婚妻已经死了。
  他们老家有一位姓周的在上海开铁铺子发财,又跟同业的同乡组织一家小银行,名叫“点金银行”,自己荣任经理。他记起衣锦还乡那句成语,有一年乘清明节回县去祭祠扫墓,结识本地人士。袁燕倏的父亲是一乡之望,周经理少不得上门拜访,因此成了朋友,从朋友攀为亲家。他还在高中读书,就随家里作主订了婚。
  当然和绝大多数民国大师一样,他也反抗过这门包办婚姻。不过原来的袁燕倏性子软弱,被他老爹一骂就此作罢。
  所以他很早开始读叔本华,常聪明地对同学们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
  袁燕倏中学毕业之后进了上海沪江大学(上海理工的前身)继续深造。转眼已到大学第四年,只等明年毕业结婚。一天,父亲来封快信,上面说:“顷得汝岳丈电报,骇悉淑英(他未婚妻的闺名)伤寒,为西医所误,遂于本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长逝,殊堪痛惜。过门在即,好事多磨,皆汝无福所致也。”
  作为一位西医黑,袁燕倏的父亲写信告诉儿子,连房产证都不用加名字就能到手的媳妇儿因为打摆子,不幸被西洋邪术给害死了。这只能说明他这个儿子没有福气,老袁家这种知书达理的大户人家就不去当医闹了。
  信后又添几句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使三年前结婚,则此番吾家破费不赀矣。然吾家积德之门,苟婚事早完,淑媳或可脱灾延寿。姻缘前定,勿必过悲。但汝岳父处应去一信唁之。”
  他的父亲还晓得混沌理论,所以在信件最后写道:老司机因为丢了马而发不了车,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万一赶上严打呢?如果三年前你们就结婚,我家这次就要大出血了。不过要是三年前把婚事办了,你媳妇儿说不定因为蝴蝶效应就不用死。这件事情你就不用多想了,不过应该给你岳父写一封吊唁信。
  其实袁燕倏当时看了有犯人蒙赦的快活,但对那短命的女孩子,也稍微怜悯。自己既享自由之乐,愿意旁人减去悲哀,于是向未过门丈人处真去了一封慰唁的长信。周经理收到信,觉得这孩子知礼,便吩咐银行里文书科王主任作复。文书科主任看见原信,向东家大大恭维这位未过门姑爷文理书法都好,并且对死者情词深挚,想见天性极厚,定是个远到之器。
注释:
(1)Edler字面意义就是贵族,通常赐予犹太人。
(2)米塞斯的全名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其中von一般出现在名字中,加在德国或奥地利姓氏前,而且多半只有贵族才有。如果你见到一个名字中有von(往往译为万或冯),那么这个人或其祖先一定是有封地的贵族。
第十七章
牌搭子
  本章副标题:不打麻将的大师不是真的大师
  主任这话让周经理听得开心,叫主任回信说:女儿虽没过门,翁婿名分不改,生平只有一个女儿,本想好好热闹一下,现在把陪嫁办喜事的那笔款子加上袁家聘金为女儿做生意所得利息,一共八千块钱,折合四千美金,给袁燕倏明年毕业了做留学费用(1)。
  原本那位袁燕倏这没有想到有如此好事,对老丈人和死去的未婚妻十分感激,因此才来纽约大学读了经济学,本想着以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丈人一家。将来等他学成归国之后承欢膝下,给二老养老送终顺便继承“点金银行”,以告慰丈人一家三口的在天之灵。
  可叹这些年医学太过昌明,周老丈人也终于觉悟,毅然和亲家背道而驰成了西医粉。事实证明治疗不孕不育,老西医还是比老中医厉害了那么一点点。他前几年纳的一房小星竟然给袁燕倏添了一个内弟,也算是老树开花的大喜事。当然,有可能是周老丈母娘终于松口让“老伴”纳妾的关系。其实周老丈人也没有多老,正是五十不到四十啷当的虎狼……嗯,当打之年。
  这算盘打得太响果然也不是一件好事,反倒是让袁燕倏选错了专业。
  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给没有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