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0/779

  “豫才兄,既然令侄都走了,那继续放映啊……嗯,我要看下去是为了好好批判一下这部电影。”
  “根据袁先生本人的说法,暴力美学是将暴力场面仪式化,让观众只注意到其中的美学形式感,从而忽略或者弱化观众的道德和生理上的不适感。
  因此虽然《杀死尼奥》上映之后,东西方社会舆论都对其大肆批判,但是观众们仍然络绎不绝地奔赴影院。
  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时北洋政府的对于各地的管制极为薄弱,无力建立全国性的电影审查机构,确立审查规章制度。因此《杀死尼奥》在中国的放映并没有受到多少阻碍……”
  ——节选自《史上百部必看电影:杀死尼奥》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师多才古不如,一夜东风满帝都(三)
  “女杀手(The
Woman
Killer)……细心的读者朋友应该发现笔者一直称呼女主角为“女主角”,这是因为《杀死尼奥》这部电影里面的所有角色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
  后世电影研究者指出,这是袁先生为了消解电影的故事元素,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只是为了打斗而打斗。
  改由真人扮演的女杀手回到唐人街上的洪门堂口,发现连同自己恩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已经惨遭毒手。
  以上是起源章节,袁先生把接下去的章节命名为《极寒之城》。
  实际上,欧洲硬汉电影和《极寒之城》渊源极深。最著名的硬汉电影系列《008》之中到处是模仿《极寒之城》的桥段。
  据说《008》原著作者伊恩·弗莱明就是在袁先生的启发下,写出这个系列间谍小说的。
  为了复仇,女杀手穿梭在纽约的地下社会寻觅真相,终于找到了真凶——意大利黑手党。
  她单身闯入了黑手党教父富丽堂皇的家中,接下来便是一个让人喘不过气的长镜头……”
  ——节选自《史上百部必看电影:杀死尼奥》
  “吁……”
  “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孩子才两岁,自然不能和鲁迅侄子侄女一样看电影,所以就没有发生周家的那一段小插曲。
  而等到老胡和老马,还有其他客人看完女杀手VS黑手党这一段之后,全都不约而同地喘了一口大气。
  实际上,我们袁大师这一段是模仿《冬荫功》里面那段从楼下打到楼上的长镜头。
  在后世这段长镜头都是让人推崇备至也让人极度舒适,何况这年头的这些“土包子”观众?
  “太精彩了!”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没想到打架都能拍得如此好看!”
  文化人到底是文化人,还是有点审美能力的,已经体认到这部电影不凡之处的他们忍不住交口称赞了起来。
  “女杀手制服了黑手党教父,从他那里得知,他们只是参加了这场屠杀,还不是真正的凶手。不过教父也不知道真凶是谁,只晓得参与者之中有东方人,还有西部马帮。而他只认得西部马帮的来历。
  于是女杀手来到了美国西部找到了这个专门抢劫火车的马帮。这一段袁大师命名为《正午》。
  《正午》不同于之前徒手搏斗的《极寒之城》,而是以枪战、骑马追逐为主,同样是精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
  而在等到女杀手干掉小喽啰们杀入马帮驻地的一个无名小镇之后,她和马帮老大进行了一场最为经典的西部决斗。
  虽然在《杀死尼奥》之前已经有了西部片这种电影类型,但是在此之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该片的西部电影,因此被称之为‘正午潮流’……”
  ——节选自《史上百部必看电影:杀死尼奥》
  在美国留过学对电影并不陌生的道可托胡忍不住赞道:“鸿渐可真是了不得,能把西部片拍到这种地步!元善兄,你说是不是?”
  “嗯!”
  留学期间也看过不少电影的道可托马点点头,自言自语道:“大才,真是大才!”
  “在垂死的马帮头目口中,女杀手又得知了有个日本极道组织“毛利组”参与其中,她只好坐上去日本的轮船,这就进入了第三个章节《ふりょうしょうじょ(不良少女)》
  纵观当时全球电影界,日本受到《杀死尼奥》这部电影的影响最大,直接催生出了日本特有的“剑戟片”和“忍法片”。
  在《杀死尼奥》的启发之下,日本电影人甚至把他们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剑侠给“娘化”了:盲侠座头市由和尚变为尼姑,用心棒·椿三十郎成了椿三十娘,甚至宫本武藏也有了好几个不同的女性形象。
  因为电影中日本极道组织成员有很多是忍者,他们还有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忍法”,这也让全世界电影观众知道了日本这个特有的战斗职业。
  从此之后,武士和忍者就成了日本标志性的形象,直到今天西方社会还认为日本人都是武士和忍者,就像他们认为我们中国人都是武术家一样。
  袁先生在1923年发表了《甲贺忍法帖》这部小说,并且亲自改编成了电影,各式各样的“忍法片”也诞生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极道组织首领的是日本著名剑术家——毛利(近藤)小五郎。在此之后他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动作片明星,主演了大名鼎鼎《东京热》系列。
  除了日本电影界之外,《杀死尼奥》也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大正不良之风”。
  当时日本正处于“大正德谟克拉西”的时代,经济危机和军国主义还尚未席卷全国。因此这个时期的日本年轻人对于时尚也是很有追求的。
  《杀死尼奥》女主角穿的长水手裙迅速风靡了全日本,当时日本各个城市的街头都是穿着长水手裙的“不良少女”,不但普通女子这样打扮,甚至一些艺伎都抛弃了和服改穿水手裙。以至于日本保守派发起了“和服运动”……
  《不良少女》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和袁先生是日本文化专家有着直接关系。当时就有人说他比日本人还像日本人,除了个头以外。”
  ——节选自《史上百部必看电影:杀死尼奥》
  周建人疑惑地问道:“大哥,鸿渐先生难不成在日本留过学?我看这一段深得日本文化之精髓啊!”
  “应该是没有。我觉得他是得到了日本电影人的帮助才拍出来的吧。”
  周作人点了点头道:“我同意大哥的猜测,不管怎么说,这段真是极好的。”
  “嗯,且让我们看下去。”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师多才古不如,一夜东风满帝都(四)
  “女杀手终于知道了真凶的身份,原来组织袭击美国洪门的幕后之人乃是上海的青帮大佬。
  这个大佬的父亲原本是女杀手师傅的手下败将,在一次比武之后重伤而死。
  青帮大佬为了复仇,才收买了日本黑帮、西部马匪和意大利黑手党,灭了洪门满门,杀了女杀手的师傅。
  那么《杀死尼奥》的第四章场景便是在上海,这章名为《罪恶都市(SIN
CITY)》。
  《罪恶都市》大概是电影史上被翻拍、被模仿、被致敬最多的了。连带着这部电影的拍摄地上海这座城市都有了一个别称——SINHAI……”
  ——节选自《史上百部必看电影:杀死尼奥》
  “《罪恶都市》是全世界第一款横版过关类游戏,在电子游戏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这款游戏正是出自电子游戏产业开创者——任天堂之手。
  任天堂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任天堂麻将(1)”。
  了解一点民国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任天堂实际上是袁燕倏先生所在洪门堂口的堂名。
  当时袁燕倏先生在美国纽约兴起了麻将热潮,麻将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美国东海岸各地,其后逐渐传播到了北美新大陆,乃至于整个世界。
  作为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袁先生见到如此商机之后便成立了这家“任天堂麻将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麻将牌和麻将用具。他还邀请大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先生,设计了全世界第一台自动麻将机。
  随着麻将热潮在全世界的兴起,任天堂麻将的生意也越来越大,很快就成了全球知名的娱乐用品生产巨头。任天堂的创始人袁燕倏先生对此功不可没。
  这是因为袁先生还发明了很多具有他独特奇思妙想的游戏产品。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畅销一百年的多人策略图版游戏——《大富翁》。
  这款游戏是袁燕倏先生在大萧条时期发明的,英文原名为《Monopoly》,即垄断。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袁先生设计这款游戏的初衷便是影射大萧条的成因。因此推出之后便收到了深受大萧条之苦的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欢迎(2)。
  当时还发生了一桩趣事,苏联政府也引入这款游戏,并且普及到了学生中间,这自然是为了向民众宣传资本主义之害。但是他们并没有征得袁先生和任天堂的授权。
  于是袁燕倏先生还和苏联政府打了一场专利权官司,结果他在美国法庭上赢得了诉讼并且获得了巨额赔偿。事后,袁先生把这笔赔款全都捐献给了安娜塔西亚公主的“复国基金会”。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子技术有了划时代的突破。
  借助着先进技术和超前眼光,任天堂麻将公司成为了第一个涉足电子游戏的吃螃蟹者,而他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罪恶都市》改编自《杀死尼奥》的同名章节,据说游戏脚本是袁燕倏先生亲自编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游戏版本可以说完全忠实于原著。
  和电影一样游戏的第一关是码头。
  “女杀手”下船之后面对的敌人是斧头帮的苦力。作为新手关,这一关的难度不高。只有后期出现的那些会飞斧的高级斧头帮成员会让游戏者吃些苦头。不过只要熟悉了跳跃技能,就能轻松地躲开飞斧。
  实际上电影中的“斧头帮”也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安徽旅沪劳工大会。会长乃是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
  非常有意思的是,王亚樵本人也出演了《杀死尼奥》这部电影,扮演的正是“斧头帮”的帮主,所以第一关的BOSS就是这位历史上的“暗杀大王”。
  作为BOSS的王帮主也不是非常难打,如果游戏者能在BOSS战之前拿到特殊道具“石灰粉”,就能让BOSS陷入狂乱的负面状态。游戏者还可以捡起掉落的手枪和匕首,一般而言只要五枪加三刀就能解决这个BOSS。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0/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