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7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779

  我们袁大师也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正要转身出门的时候他心中一动,开口问道:“紫薇,你觉得为兄刚才说的对不对?就是……”
  他做了一个挥舞鞭子的手势,肃声道:“要让我们中国人民前进必须用鞭子抽!”
  没错啦,他想起了武周朝那位女天子的典故。
  根据砸缸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李世民有一匹桀骜不逊的好马,还是宫女的武则天则建议,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而他不就是要培养一位赤色女皇吗?
  “小妹认为大阿哥说的对极了!”
  袁紫薇稍稍沉吟了一下,便不慌不忙地回道:“这就像我小时候不肯好好地学唱,姆妈就往死里面打我。她一边打还一边哭……”
  她顿了顿,应该是压抑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道:“她哭着说,我要是不好好学将来连饭都没得吃,她也就不要我这个女儿了……”
  她向着袁燕倏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小妹要是不好好学唱,怎么有机会被您和毛先生看重呢?”
  她也比了一个挥鞭的手势,小小年纪却用老气横秋的语调道:“人啊都是贱骨头,不打怎么会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坏呢?”
  “哈!”
  “哈哈!!”
  “哈哈哈!!!”
第二百零七章
黄浦江畔贺新郎,炮台湾边谢池春(四十二)
  民国十年,十月十四日,星期五中午。
  魔都闸北华界,东宝兴路,启秀女中。
  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民国上海共有十八所女子中学,其中大部分都是教会学校。
  最有名的便是中西女塾(后改名为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校。宋氏三姐妹啦,张爱玲啦,唐瑛啦这一干民国名媛淑女就是这两所女中的学生。
  在解放后两者合并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简称市三女中。这也是上海最有名——不可能没有名气,因为这是大魔都硕果仅存的唯一一所的女子中学。
  解释一下,魔都本来确实有第一、第二……第十几女中,最后只有市三女中还是女中,其他都成了普通中学了。
  再顺便说一句,这两所中学的故址还在,中西女中就是市三女中的所在地,圣玛利亚女校则在长宁来福士中庭花园。如果有考古雅趣的话,来上海白相的话倒是可以去看看。
  而启秀女中倒不是教会学校,而是私人创办的。其创办人名叫徐婉珊。
  而此时,这位长相温婉的女校长正在自己的办公室迎接我们袁大师夫妇呢。
  “鸿渐先生能来鄙校演讲那真是我本人和本校的莫大荣幸啊。”
  “哈哈哈,徐校长真是太客气了,能来贵校演讲也是本人的极大荣幸啊。不说舍妹就在贵校念书,袁某对令先翁雨之公那是慕名已久……慕名已久啊!”
  徐婉珊能开办启秀女中也是因为她投胎投的不错,她的父亲名叫徐润,字润立,号雨之。
  这位雨之公可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称得上是“十九世纪王思聪他爹”。
  他老人家以茶叶起家,干来干去就成了“中国茶王”;接着又涉足房地产,成了华商中的“地产大王”;他还是轮船招商局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经营人;他更是中国保险业的第一人,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
  而徐润对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便是我大清选派幼生留美。世人只知道容闳主持其事,实际上真正的出资人是这位大富豪。结果,留美幼生之中三分之一是广东香山籍人士。
  没错啦,容闳、徐润这两位和铁拳无敌是同乡,他们都是香山人。
  一方面,他们难免对故乡后辈比较提携;另一方面,清末开风气之先的广东人比较开通。
  日后我大清终止留学计划,这批留美幼生回国之后一度颇受冷落,还是徐润出面把他们安排政府部门和电报、铁路、轮船、矿务等近代企业之中。
  也就是说,徐校长的父亲算是第一批留美学生的伯乐。
  话说这年头演讲真的能当饭吃,中外皆是。
  我们袁大师自从在圣约翰大学做了那一篇《梅毒、鸦片和基督教》之后,他善于演讲的名声就传开了,那真是邀约不断,尤其是魔都各所大学中学。
  他的性格本来就爱显摆,何况还能在年轻学生当中刷一波声望,对此也是颇有兴致。所以只要有时间便做去做演讲。
  只不过呢,他还是低估了自己的魅力值,做来做去就做出了一帮女粉丝。后来魏明珠小姐姐发飙了,他也只好降低了自己做演讲的频率。
  可是这一次是他妹妹学校的邀请,何况邀请人还是背景极为深厚的徐婉珊女士。不来不太好,他也只好带着自己新婚妻子一起来了。
  就在袁燕倏夫妇和启秀女中的几位高层在校长办公室闲话的时候,他的两个妹妹同样也在教室里面和别人聊天,而且她们身边还拥着一大帮子人。
  “贞贞啊,听说你大哥要来招收女演员是伐啦……”
  “对哦对哦,听说你大哥要拍一部中国版的《饥荒孤女》是伐啦……”
  “好啊好啊,格么阿拉大家全有机会当明星了是伐啦……”
  提示一下,想要说“沪普”的话,那么就要在问句后面加上“是伐啦”这个语气助词。
  蒋落桐小姐姐矜持地一笑,很有明星范儿地道:“好了啦,倷就覅瞎七搭八乱问了,阿拉大阿哥就是来做演讲的啦。”
  她这话一说,就引发了一片娇嗔:“贞贞,侬也帮阿拉打官腔,不作兴啊不作兴啊。”
  “不作兴?”
  袁家三小姐只好翻了一个大白眼,没好气地道:“你们哪爱信不信,我先去讲堂了。”
  说着她就站了起来向外走去。而这时有个面容姣好,身材婀娜的女学生走到她的身边,一边很熟络地揽住她的纤腰,一边笑着道:“贞贞啊,今朝是周末。演讲结束之后一起去吃大餐好伐啦?”
  看到来者,蒋落桐也是一脸笑容,因为这个同学不但是自己的手帕交,也是启秀女中的大姐头。
  其实吧,我们的袁家三小姐原本是跟这位小姐姐混的。
  人家虽然不姓徐,但是也是广东富商出身,和徐家沾亲带故。而且她不但手面豪阔,性子也直爽大气,听说还有一些道上的朋友,算是民国“社会人”吧。
  她放缓语气婉拒道:“原来是阿珍姐姐侬啊。今朝就算了,我要跟我阿哥吃饭。”
  阿珍眨了眨眼镜,低声道:“贞贞,侬也晓得吴公子的啦。他有一个堂哥想请侬吃饭啦,帮我讲了好多次了。就算给我一个面子啦。”
  袁家三小姐本来也是爱闹爱玩的性子,不过自她大哥回国把她捧成女明星之后眼界那是高了不少,所以想了那么一想之后道:“不好意思,今朝不来噻,我看还是改天吧。”
  “贞贞啊,我帮侬讲,吴公子堂哥邪气好看还邪气有钞票,伊还想要投资侬拍部电影勒。”
  “是伐……”
  “嘀铃铃铃……”
  来者还要再劝的时候,电铃响了起来。蒋落桐向着她一笑便带着自己的义妹走向了礼堂。
  “鄙人很荣幸接到徐校长的邀请,有这个机会能和启秀女中的诸位同学做个交流。而鄙人也要借这个机会向诸位同学的高堂和尊长们表示敬意。”
  “因为他们把你们这些女孩子送进了学堂!”
  “啪啪啪……”
  “自启秀女中这样的女子学堂设立以来,很多老古董就一直在啰啰嗦嗦,女人上那么多学,读那么多书,最终还是不要嫁做人妇,相夫教子,又何苦折腾呢?”
  “你们可以这么答复他们,就算我们不去工作,但是因为有了知识,同样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情调;就算我们回家带孩子,但是因为有了知识,同样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未来。”
  “啪啪啪啪啪啪……”
  “说到读书这件事情,鄙人这样的男子真的及不上诸位同学这样的女子。我们男人读书无非是为了拿文凭、当官僚、发大财,太功利了太没趣了。”
  “而你们读书则是为了有温度、懂思考、知情趣,这可要清高多了因吹斯听多了啊……”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我们袁大师这个“妇女之友”的名头真的是名副其实,他老人家知道接下来各个时代和各个阶层的女性都想要听什么。
  比如说眼下启秀女中的这些女孩纸,她们基本上都是要当少奶奶的人。当不了少奶奶的女孩子哪有机会进中学念书啊。
  没办法,这年头别说东方了就连西方也很难让所有知识女性都找得适合她们的工作。经济不能独立,人格也就没有办法独立。所以呢,他就从家庭啦、孩子啦、情趣啦着手。
  实际上,在二战之前的女权主义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这个阶段的女权主义者的要求非常之低,他们只希望论证女人也是有理性的,女人也是有智商的,女人也是可以独立的,女人也是可以有投票权的……
  归结为一句话,女人和男人一样是人——也就是机会平等。
  到了二战之后的六零年代,袁燕倏就该为“第二波女性主义”摇旗呐喊,这个阶段是论证“女性他者化”的。
  经过第一波,女人获得了能被社会认可的平等公民身份,但是其内在依然不平等。女性的家庭身份(母亲,妻子)过多的束缚和定义着女性,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要摆脱传统在家庭内的性别角色。
  又归结为一句话,女人和男人一样是社会人——也就是结果平等(1)。
  是否有“第三波女性主义”,学界还是有争论的。不过“第二波女性主义”发展到后头确实有点“诡异”。
  再归结为一句话,女人比男人优越。而女人之所以显得没有男人优越那都是世界的错——也就是性(阶)别(级)矛盾。
  反正对袁燕倏这样的穿越者来说,只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曲,别说当妇女之友了,就是当“知(咪)心(蒙)大姐”那也是洒洒水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