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7/779

  这里必须要拨去一些历史迷雾和挥去一些历史谣言了。
  鲁郭二人之间有没有瑜亮情结呢?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的。
  仔细翻看二人的作品,会发现两人写过很多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的作品。比如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出关》发表时,郭沫若也跟风写了一篇有关老子的《柱下史入关》的短篇小说。
  还有鲁迅的《起死》和郭沫若的《漆园吏游梁》;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和鲁迅的《补天》;郭沫若的小说集《豕蹄》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
  这些作品的发表都伴随着对手作品的产生而出现。仿佛就是两两相对地摆在世人面前,让世人评判作品的好坏。
  但是,但是,但是,这两位之间的矛盾小部分是“文人相争”,大部分矛盾来源于年轻气盛的“新”创造社成员们的“共同选择”。
  四一二之后,创造社内部因为对外部时局和内部事宜的看法不同而分裂了,“颓废一派”郁达夫出走,“革命一派”的郭沫若则计划着和鲁迅成立联合战线。
  就在郭沫若派人去和鲁迅商谈合作的同时,成仿吾去了趟日本,策动仍在日本留学的创造社成员们归国。
  这帮人基本上都是00后,比起郭沫若这一批老创造社成员还要激进,他们信奉的是当时日共政治部长福本合夫提出的“福本主义”。
  这玩意也不用多介绍了,只要知道福本同志很支持“文哥”,相当一部分日本赤军成员是他的学生,就能了解到福本主义是多么具有战斗性了。
  其中以冯乃超最具有代表性。
  此君出身于日本横滨华侨望族。冯家出过首任兴中会横滨分会会长的冯镜如,首任司库冯紫珊,冯镜如的儿子冯自由则是炮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重要成员。
  这还罢了,他的岳父名叫李书成——李书成有个弟弟叫做李汉俊——李汉俊他们这帮人今年七月份开的那场小会的会址就是李书成的家!后来,李书成还当上了新中国的第一任农业部长。
  生于1901年的冯乃超刚回国就发表了《文学革命之后的中国文坛》,向鲁迅开了头一炮。接着创造社“少壮派”纷纷跟进,质问“鲁迅究竟是第几阶级的人,他写的又是第几阶级的文学?”
  嫉恶如仇同时又嫉仇如恶的鲁迅哪里忍得了这个,立马撰写了《“醉眼”中的朦胧》进行反击,战火就此点燃。
  在创造社成员们笔下,鲁迅的籍贯、年纪、家族乃至于牙齿一概不能幸免;一向擅长骂战的鲁迅毫不客气地给他们来了一个狗血喷头。
  作为创造社大佬的郭沫若自然也脱不了身,被莫名其妙地卷入其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四一二之后的创造社成员大部分隶属于中共上海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别笑,闸北区第二第三街道支部当时负责收容从各地转移到上海的知识分子。
  要知道,这些人首先是党派成员,然后才是作家。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他们和鲁迅之间的分分合合了。
  至于鲁迅说什么“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是后世别有用心之辈的谣言。
  正因为了解这段历史,所以袁燕倏“前辈”才愿意“提携”一下“后辈”郭沫若。
  在他看来,有些人要把小郭搞臭,那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话说郭沫若的最大“罪状”是什么呢?
  他是二十世纪赛里斯文艺界名声最响同时地位最高的那一根“毛粉”。
  就这点而言,袁大师和郭大师还真有点惺惺相惜来着。
  不过从郭沫若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毛粉那是当不得的,要粉也只能暗戳戳地粉。
  “鸿渐先生,能收到你的邀请实在太荣幸了!”
  “鼎堂兄,你好像还不我略长几岁,称我先生那可当不起啊。而且应该说我很荣幸地能邀请到你这样的后起——那个蜀国之秀!”
  我们的袁大师和有些激动的郭沫若握了握手,便向着原先和他聊得很痛快的两位绅士道:“适之兄,量才兄,小弟来给你们介绍一位让我都自愧不如的大才,嘉州(郭沫若故乡四川乐山的古称)郭鼎堂。”
  其中一位长衫客笑着伸出手道:“连鸿渐兄都要甘拜下风,那胡某一定是要拜读一下郭先生的大作了。”
  这个时候,郭沫若已经认出了胡适,急忙握住他的手道:“适之先生,这是鸿渐兄的抬爱。拙作哪里比得上他那些堪称经典的作品呢?”
  “话是这么说,不过我相信鸿渐兄的眼光,请郭先生务必要颁赐大作。”
  眼下“我的朋友胡适之”的位阶可要比小郭高得多得多得多……了。
  听到他这么客气,郭沫若受宠若惊地道:“言重严重,有您的指正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在下一定携拙作登门请益。”
  未来一个左翼先锋一个右派大将的他们肯定是水火不容,不过眼下一个成名已久一个初出茅庐的他们倒是水乳交融——反正挺融洽的。
  等他们两个寒暄过后,袁燕倏又介绍道:“鼎堂兄,这位便是海上第一报人,史量才先生。”
  史量才是谁也不用多介绍了。他也是以字行,名家修。
  他也笑着道:“鸿渐老弟真是爱开玩笑,什么海上第一报人,我这个办报的哪里能和你们这些大作家相提并论啊?”
  老史生于1880年,比袁大师大了整整十四岁,算是袁老爷子一辈的人物儿,叫袁燕倏一声“老弟”那完全没有问题。
  “郭先生,很高兴认识你这样的青年才俊。对了,请务必要向鄙报投稿啊……”
  史量才一边和郭沫若握手,一边开了一个玩笑道:“千万不要像鸿渐老弟那么厚此薄彼,只给商务印书馆供稿,而不给我们《申报》。”
  人家这么给面子地约稿,小郭那还有什么话说,也只好诚惶诚恐地道:“一定一定,只要量才先生不嫌在下文笔疏漏就行了。”
  他们刚刚认识,拉在后面的沈雁冰、郑振铎和成仿吾也走了过来。众人又是一阵寒暄介绍。
  社交吗,不交哪能成社呢?
  袁燕倏不是袁傲天,郭沫若也不是郭日天。袁大师这么热情地给他捧场,郭大师也不会不识好歹和抬举,自然是以礼貌和谦逊报之。
  动不动就装逼打脸的情节那是小白流爽文,不适合这种晦涩流破书。
  “咔哒!”
  二楼前厅的一扇边门打了开来,三位女子从门中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她们正是“皇后陛下”海伦·布朗,“女祭司阁下”艾玛·普利策,当先的则是“愚者大人”的达令,魏明珠。
  她们三位都画着一看就知道很花心思的妆容,穿着一看就知道是紧跟时代的晚礼服,带着一看就值老鼻子钱的珠宝首饰。
  在灯光的辉映之下,场中顿时为之一亮,也吸引了众位宾客的目光。
  尤其是为首的魏家小姐姐,那真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娶进家门不受穷。”,瞬间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对不起,失陪一下。”
  我们的袁大师向着周围众人很是彬彬有礼道了一声歉,满面堆笑地迎向了璀璨夺目的未婚妻。
  人群自动自觉地一分,让开了一条通道,让这对璧人走到了一起。
  这两位就连画风都和其他人不大一样的一男一女相视一笑,袁燕倏转身抬起了右手,魏明珠把左胳膊往上一撘,款款地走向了会场前方的小舞台。
  上了台的袁大师朗声道:“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贵宾们。我和我的未婚妻明珠非常感谢大家的前来。”
  说着他鞠了一躬,他的未婚妻也跟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
  “啪啪啪……”现场响起了一阵恰到好处的掌声。
  接着他直起身子道:“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未婚妻。感谢她逼着我娶了她……”
  “哈哈哈……”现场又响起了一阵恰到好处的笑声。
  “诸位,我没有在开玩笑。”
  袁燕倏转而用十分正经的语气道:“我是真的感谢她,感谢她这么勇敢。明珠不是用她的美貌虽然她真的很漂亮,也不是用她的家世虽然她家真的比我家有钱,而是用她的勇敢征服了我!”
  他转头向着自己未婚妻粲然一笑,伸出手很是温柔地道:“谢谢你,达令。”
  魏明珠走上一步拉住他的手,也提高了声音道:“诸位,我认识鸿渐的时候就在想,如果不赶紧逼他娶了我,那别人捷足先登了怎么办?”
  “哈哈哈……”大家发出了欢快的笑声——也许其中有的笑声不是欢快而是苦涩。
  “我也很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爱他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才华……”
  魏家小姐姐顿了一顿道:“我这样的蠢女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样吧,鸿渐给我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说出了我的心声。现在我把这首诗献给你们……”
  她吸了一口气,酝酿了一下情绪,深情地朗诵道:“《致橡树(1)》……”
  “《致橡树》是袁燕倏先生创作于1921年8月的爱情诗,是他本人的代表诗作之一。
  袁先生的现代诗作有很多,几乎每一首都称得上经典作品。而作为白话文现代诗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这首诗是袁先生献给她妻子的,然而全诗却用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
  ——节选自《高中语文选读教材》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大哥这首诗写得真美,就像你的《女神》一样。”
  台下的蒋落桐轻声细气地问道:“郭先生,你觉得呢?”
  “嗯,真是太美了!”
  郭沫若先点头后摇头地道:“袁小姐,令兄这首诗比拙作更为隽永。本人是自愧不如啊!”
  “哎……”袁家三小姐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道:“什么时候有人给我写这么一首诗就好了?”
  泡学经验也挺丰富的小郭毫不犹豫地道:“袁小姐,我……啪啪啪……”
  原来他话说到一半的时候,魏明珠正好把《致橡树》给朗诵完了,一阵热烈到极点的掌声压过了他的声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7/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