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779

  五羊城中闻弦管,
  黄鹤楼前听落桐。
  本来襄王应入梦,
  却是神女一场空(2)。
  注释:
  (1)吴光伟事件是百度得到的,所以就不多加赘述了。
  (2)蒋先云的葬礼在武汉举行,由“月亮阁下”亲自主持。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成本三百小明星,妆奁千万大富婆(一)
  民国十年八月十三日,星期六上午。
  松江县,车墩镇。
  稍稍科普一下,松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四千年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后世的松江有一个“广富林遗址”。
  松江不但是历史悠久,而起在上海开埠之前松江才是这个地区的“主体”,也就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因此在民国之前,上海县是由松江府来管辖的。
  而1912年,民国政府裁撤松江府,上海地区归属于江苏省,上海和松江还有其他八个县(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成了并列的行政单位。
  注意了,这里又有一个历史冷知识:
  在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之前,并没有“上海市”这个行政规划,只有“上海县”、“上海城(宣统元年设立)”和“淞沪市(1925年北洋政府设立)”。
  另外,上海县一直存在到1992年,才和闵行区合并。
  对了,有上海,自然也有下海。不过现在下海只有虹口区的一个下海庙了(1)。
  车墩镇位于松江县的东部,相传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出猎停车之地,故名“车墩”。前文也提到过,在后世这里有一个影视基地。
  正因为我们袁大师的“执念”,所以在这条时间线上,车墩镇将会成为赛里斯的“好莱坞”。
  当然啦,如今赛里斯的“好莱坞”和美利坚的“好莱坞”一样,根本没有一点影视中心的样子,就是一大片农田而已。
  而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之中,很是突兀地伫立了几栋类似石库门的建筑物。
  “奥利芙,保罗斯,我们到了。”
  这个上午,一辆小汽车载着宋家兄妹和袁燕倏来到了这里。
  坐在副驾驶的袁大师率先下了车,很是绅士风度地替宋美龄小姐姐打开了车门,又很体贴地把她扶下了车。
  没办法,别看搞电影的这帮人牛逼哄哄,整天这个“姐”那个“爷”,拽得二五八万。
  可是只要上面的大人物一个看不惯,什么“姐”什么“爷”都没有用,还不得乖乖地赔它个二五八亿来着。
  因此开电影公司的没有后台怎么行?他的天良影业总要找几根金大腿吧。
  虽说现在宋家三小姐是帮不了什么忙,不过日后的蒋夫人那绝对是一根24K的金大腿啊。
  看他们三位下了车,就有一帮人闹哄哄地迎了上了。
  “老袁,你们来了啊。”
  当头的正是此地的大地主,同时也是天良影业的总裁——杨经邦是也。
  “是啊,小杨。我来了。”
  袁大总统随意地和小杨生煎打了一声招呼,便主动地伸出手迎向了杨总裁身后的一对夫妇,更加确切地说是一男二女的夫妇妇。
  他用热情却嗔怪的语气大声说道:“三位可真是的啊,怎么不住我安排的礼查饭店而是跑到这里来了呢?”
  黎姿的爷爷和她两位奶奶——没错啦,黎民伟的原配是严珊珊,他还有一位小妾,也是电影演员出身的林楚楚。
  说起来因吹斯听的是,是严姗姗主动为黎民伟和林楚楚撮合的,她自己则与林楚楚无先后大小之分,彼此平等相待。让小黎享尽了齐人之福啊。
  黎姿的亲奶奶便是林楚楚,而黎林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名叫黎铿。
  1928年出生的他在三十年代是有名的童星,《神女》之中阮玲玉的儿子就是他扮演的。
  这三位也笑嘻嘻地迎了上来,黎大导演开口说道:“鸿渐先生,我们这不是等不急了吗,想要早点到现场看看啊。”
  他们夫妇妇前两天就抵达了魔都,而黎民伟的两位兄长黎海山和黎北海要处置一下南边的家族事业,所以要晚些时候才到。
  黎大导演这次并不担任导演,而是扮演电影里面的一个角色。
  此时的他也已经画好了妆,一身半新不旧的短打,一脸穷凶恶极的扮相,就成了一个匪气十足的矮胖子。
  “哈、哈、哈。”
  和他们握了握手的袁燕倏大笑三声,指着他们三位,向周围众人扬声道:“我们天良影业有如此敬业的员工,何愁大事不成呢?”
  “董事长说得太对了!哈哈哈……”
  他这位董事长都这么说了,旁人自然也凑趣地笑了起来。
  在众人的笑声之中,我们的袁大师又看到一位熟人,不由得奇怪地道:“这不是月生老哥吗……你怎么也来了?”
  杜月生闻听此言,不敢怠慢地脱下礼帽,鞠了一躬道:“大龙头——那个董事长,杜某人现在也忝为天良影业的一员了。今天我们公司第一部电影开拍,卑职如何能不来呢?”
  却原来,自从钧培里大火之后,这位青帮大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开始非常主动地靠拢袁大龙头……其实是他那种天生的“第六感”让他意识到我们袁大师也是一根24K的金大腿。
  可惜,以他如今的身份,真还没有资格抱上去。不过消息灵通的他打听到了袁燕倏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立马主动地找上门去。
  于是他就和杨大总裁一拍即合,不但成了天良影业的小股东,还当上了庶务部部长。
  杨经邦这个人么,其实也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纨绔弟子,不然也不会和臭味相投的袁大总统成为好朋友。
  要他搭起一个公司架构,顺便再联络一些头面人物,那小杨生煎还算是游刃有余。
  只是要他这样的纨绔去处理一大堆“庶务”,就算他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心思。
  如今有了主动送上门的杜月生,杨经邦乐得把很多事物交给这位“庶务部部长”处理了。
  百岁山大龙头在心中点了点头,不愧是能混成“海上闻人”的人物,确实很有眼色啊。
  想到此处,他呵呵一笑道:“原来如此。真是麻烦月生老哥了。”
  他心想,有黎民伟这位大导演,再加上杜月生这位大流氓,当然主要是靠自己这位大艺术指导,天良影业不成功那真是奇怪了呢。
  只见杜月生一指身后一位高瘦男子,开口介绍道:“董事长,这位就是在下请来的杜宝林兄弟。”
  不管叫“相声”、“独角戏”、后来的“海派清口”、“栋笃笑”,亦或者用洋人的名称stand
up
comedy。
  实际上,一个演员或者一个以上的演员表演笑话的这种戏曲形式很早就有了。
  早在南宋临安的瓦舍之中就有了这样的说唱伎人。时人称之为“谈诨话”。
  这种表演形式应该便是“相声”的鼻祖,而在吴地成了“小锣书”,顾名思义就是敲着小锣的说书艺人。
  杜宝林原籍杭州,本来是在上海城隍庙以卖梨膏糖为生的小商贩。
  1905年,他突发奇想地把流行于余杭一带的“小锣书”运用到卖梨膏糖上,一改过去卖糖艺人那种单调宣传,把说唱的内容变为有简单故事情节、有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的滑稽节目。
  这立即就让很多上海市民成了他的粉丝,连带着梨膏糖也成了城隍庙的一种特产,一百年后还是如此。
  因为他大多数节目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经常招致官差驱赶,为逃避追究,故将这种形式取名为“小热昏”,意思是演员自己发昏说的胡话。
  在民国三年(1914年),杜宝林进入杭州游艺场——盖世界(不是上海大世界),从此就成了专职的曲艺演员。
  小热昏后来和当时流行的“文明戏”结合就成了沪上独特的戏曲品种——“独角戏”和“滑稽戏”。
  然而这些“传统戏曲(实际上历史还不到一百年)”用的全是吴语方言,受众天生就比相声来得狭窄,一百年后也就只能在本地电视的方言类节目里面垂死挣扎一下了。
  小波波的“海派清口”可以说是回光返照。
  作为一个九零后上海人,袁燕倏对“独角戏”和“滑稽戏”都没有什么感情……好吧,其实就是无所谓。
  他才不顾及“小热昏”的江湖地位呢,他只知道人家在吴地挺有名的,而且这趟拍的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喜剧片,所以袁大指导就让人请来了这位“小热昏”。
  真要说起来,此时的表演工作者都是不入流的“戏子”,而且他们也算是吃江湖饭的,因此根本不用袁大龙头亲自出马,有个杜月生那就绰绰有余了。
  至于说到专业的这个问题,这年头赛里斯专业的电影演员估计不会超过三位数,有点表演经验的已经算是难得了。
  “小热昏”也收拾停当,他穿着一件略显短小的长衫,满头乱发还有两撇鼠须,额头上还贴着一块膏药,一看上去就不大像好人来着。
  只不过第一次拍电影的他显得有些紧张兮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