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779

第三十四章
舶来大师通天手,沪市专家穿林腿(七)
  “道可托袁,贝克先生,麦考尔先生,还有袁小姐。那么我们先告辞了。”
  “院长先生,密勒先生,鲍威尔先生,非常期待我们下一次见面。”
  “再见。”
  “再见。”
  袁燕倏他们起身送走了三位记者先生,接着自然坐下来继续聊天。
  “愚者大人”打量了一下“教皇冕下”和“皇帝陛下”,眉头就是一皱,关心地问道:“路易,约翰。你们两个气色不太好啊,是不是……那个水土不服啊?”
  实事求是地说,从1921年的欧美跑到1921年的中国,确实有点像从2018年的中国跑到2018年的印度一样。
  按照鲍威尔在《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里面的说法,“与上海的外国人居住区相比,中国人居住区的环境卫生更差,尤其是贫民窟。正因为如此,各种各样的病菌在中国人居住区得以滋生,伤寒,霍乱,痢疾处处都是……”
  这种说法确实有点伤赛里斯人的面子,也有点泄赛里斯人的志气。不是史实就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我们的袁大师回国之后的短短几天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后世要把“卫生”和“爱国”联系起来,搞出了一个听上去有点夸张的“爱国卫生运动。”
  就像天魔传人说的:“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出自1933年《长冈乡调查》,他老人家对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真是身体力行来着。)
  以袁燕倏亲眼见到的情形,卫生这件事情真的再怎么上纲上线也不为过啊。
  所以他看到他的两个好朋友一副萎靡不振外加中气不足的模样,肯定是要关心一下的。这两位万一真要染上病的话,那在抗生素还没有出现1921年确实挺麻烦的。
  而这两位听到这个问题,立马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的神情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小贝克先生特意看了看一旁的“莎乐美”,讪讪地笑道:“尼奥,这几天晚上实在太热了,我们两个都没有睡好。”
  约翰也赶忙解释道:“是的是的,这天气让我也没有什么胃口,还喝了不少酒。”
  “哦,原来如此……”
  袁燕倏对于这两位好朋友还是很信任也很了解的,所以他对这种说法那是……一点都不相信!
  他喝了一口马提尼,吐了一只烟圈,抬眼看着天花板,口中悠悠地说道:“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你们为什么不陪在南洋陪着艾玛和海伦,而是一定要跟着我来到上海了……”
  其中原因自然是因为此时的大魔都是出了名的“繁荣昌盛”咯。
  非常、非常、非常因吹斯听的是,这年头住饭店也是会遇到塞进房间的的“小广告”。不过和后世的不同,这些小广告是活的!
  像礼查饭店这种宾馆的中国茶房都是被人买通了,当单身男客回到房间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床上躺着一张“小广告”。
  因为此地位于日本人聚居的虹口,这些“小广告”大多数出自具有优良传统的东瀛。
  这些东瀛小姐姐会故作惊讶地问道:“你就是叫我来的XXX桑吧?”
  于是不是XXX桑的XXX桑就将错就错地成了XXX桑……现在看起来贝克桑和麦考尔桑都成了XXX桑……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要知道,贝克桑和麦考尔桑是什么桑啊?
  这两位都是美利坚上流社会的年轻俊杰,而且因为在525事件之中露了一个小脸,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
  他们跑到“穷乡僻壤”的上海顿时就成了万众瞩目的人物。
  此时在上海,光是英美人士加起来就超过了一万,因此“万众瞩目”这个词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这几天前来拜访他们的访客那是络绎不绝,那三位记者先生便是其中一员。除了拜访之外,种邀约那也是纷至沓来。
  而招待这两位豪门公子去的娱乐场所那能差了吗?
  他们去的要么是某位白俄伯爵……那个看起来像是伯爵夫人的夫人办的贵族茶会,逼格满满啊。
  要么是某位法兰西文艺女青……那个基本上都是女中年开的文艺沙龙,文艺范儿啊。
  要么是某位赛里斯官员夫人……那个前如夫人搞的书画雅集,古色古香啊。
  要么是某位吉原出身的著名歌舞伎举行的和歌之会……不是要DISS小日本,没办法,他们在这方面确实有点先天不足。
  反正吧,都是一些普通人听了都羡慕嫉妒恨的高雅艺术活动。
  所以啦,他们还真看不上那些自动送上门来的“小广告”。
  也所以啦,这么一来他们的气色怎么可能好的起来呢。
  更所以啦,一听“愚者大人”提到“皇后陛下”和“女祭司阁下”,比较老实的贝克桑身子就是一抖,立马紧张兮兮地开口嘱咐道:“尼奥,你可千万要替我们保密啊。”
  “呵呵,我为什么要替你们保密?”袁燕倏冷笑一声,把脸一板道:“你们都不带我去,我有什么义务替你们保密啊?”
  麦考尔桑闻听此言便开始叫屈道:“尼奥,你这话就过分了啊!”
  “你家里有事把我们扔在这里,那就不说了。你这个主人明明应该带我们领略这里的风情才对呢。”
  真是的,老子忙着去领略南湖烟雨,哪有这个闲工夫去领略浦江“风情”。
  “好了好了,我让你们来上海不是让你们去逛妓院的,而来是干正事的!”
  我们的袁大师把酒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强行扯开了话题道:“说说吧,你们考察得怎么样了?”
  他所说的“正事”自然就是1921年的大魔都金融市场了。
  与此同时,离礼查饭店不远的四川路上的一间办公室里面,也有两位历史关键人物正在讨论着如今的行情。
  “茂新自去年九月至今年六月止,共净盈洋一万八千四百零一元七角八。”
  “新丰名下应得发起人酬金洋一千零八十二元四角,又红利一千八百六十四元九角。”
  “恒泰、利源赚的没有那么多,不过进账也蛮好。具体可以看账册。”
  “还有刚开张的鼎新,现在资本一万五千,除花、证、金三种,保证金一万八千元外,尚有付鼎新资本洋二千元。如将红利分派,无活动余地,故非加添资本不可(1)。”
  “爷叔,这五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雄心勃勃的袁老爷子开了一家交易所,而另一位雄心勃勃的人物一口气开了五家信托公司,那就是茂新、新丰、恒泰、利源和鼎新。
  “果夫,不错不错。真是辛苦你了。”
  实际上这两位都是以字行,历史记载上商用的称呼都不是他们的名,而是字。
  而且陈果夫的叔叔,有着“杨梅总督”之“美誉”的陈其美正是另一位的拜把兄弟,所以他们之间的称呼就是这样的。
  那么办公室内另一位仪表堂堂,气质凛凛……即使心里开森,脸上也绷着的中年光头大帅哥就是……
  穿林北腿他老人家终于、终于、终于出场了!
  注释:
  (1)这些资料都摘自这两位的往来信函。
第三十五章
舶来大师通天手,沪市专家穿林腿(八)
  毫无疑问,天魔传人和穿林北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同时也最具争议性的两大标志性人物。
  天魔传人的争议性在于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
  尤其他晚年干的那些事情,在毛黑看来这是为了巩固个人权位进而把自己推向神坛的倒行逆施;而在毛粉看来这是为了防止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让人民成为真正主人翁的高瞻远瞩……也许太高也太远了一点。
  穿林北腿的争议性在于他到底是个“人杰”还是个“蠢货”。
  他老人家有的时候精明无比,称得上是沙发果冻,妥妥的历史爽文主角;有的时候昏招叠出,关键时刻还总掉链子,连当一个合格的大反派都有点勉强。
  所以他被人戏称为“运输大队长”、“物流专家”、“共和国第十一元帅”、“史上头号大共谍”……等等等等。
  其实吧,原因很简单。
  只要读过一点历史再发动脑筋揣摩一下,就能明白他老人家为什么会看似“人杰”实则“蠢货”,或者看似“蠢货”实则“人杰”。
  不过呢,具体到1921年的穿林北腿,实在不能说他真的就是“沪市专家”。
  后世主流的说法是,他从1920年开始涉足股市,和江浙财团和“革命同志”们一起先后开办了五家信托公司。
  而在此之后,他沾了大牛市的光而日进斗金,因此乐不思蜀连广州都不想去了。
  可是等到“民十信交风潮”一来,他老人家大败亏输,差点被债主们逼得跳了黄浦江。
  最后还是黄金荣、虞恰卿和张静江等人出手帮忙,他才狼狈地脱身,这才又回到铁拳无敌身边继续干革命……
  这一干就干出了一位日记强国地图开疆,还要空一格的“千古完人”!
  这种说法自然非常符合穿林北腿的“人设”,过程也大致符合史实。但是不得不说,这对穿林北腿……至少1921年的穿林北腿并不全然公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