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779

  喝完了这三壶酒,他都没用餐巾而是很没有形象地用长衫袖子胡乱地擦了一下嘴,接着莫名其妙地站在原地放声大笑。
  还别说,看到他这样精神病人的STYLE,两位湖南人一点都不见怪,反而是信心大增。
  因为他们秒懂,这位江苏人是在COS和“钱零陵”齐名的“张金吾”。
  张旭当过金吾长史,所以有这个别称。史书上记载他“饮醉,辄草书,挥毫大呼,以头揾水墨中,天下呼为张颠。”
  “LET‘S
GO!”
  “袁颠”这次既没有礼让,也没有客气,更没有让旁人搀扶,而是晃晃悠悠跌跌撞撞地向门外走去,口中叱呵道:
  “IT
IS
SHOW
TIME!”
第十四章
一册书千金美女,万里烟九天雷雨(完)
  “润之兄,帮小弟个忙,请磨一下墨。”
  他们三人已经来到了书房,佣人们也把文房四宝备齐了。
  不消说,我们袁大师用的都是上好的玩意,善涟湖笔、新安徽墨、老坑端砚……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宣城白宣。
  这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准备纸,还要利其器。
  摸摸……那个磨墨这种事情一般来说是书写者亲力亲为。
  尤其在后世毛笔墨水出现之前,学书法之前就先得学磨墨,因为墨水对书法作品太重要了。
  只有书写者本人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浓淡稠稀。另外磨墨本身就是一个平心静气的过程,在此期间书写者还能在脑海中构思一下自己的作品。
  不过我们的袁大书法家已经脱离这种层次,没有墨水照样写字,完全不需要这个过程。
  湖南人稍稍一愣便欣然点头,走上来挽起了袖子,开始磨墨。
  “啪!”
  临时客串了一下摄影师的康司机又拍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
  这就叫,太祖为他磨过墨,丞相……还有一大票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他打过工。
  而袁燕倏突然之间就开始引吭高歌!
  只听他唱道:“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我们开始做、运、动……”
  他不但唱歌,同时还“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两个湖南人顿时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
  跳尬舞跳得十分起劲的袁大师总算注意了另两位奇怪的眼光,一边跳着一边解释道:“两位贤兄,不好意思。小弟要热身一下,让你们见笑了。”
  写这种楹联可不是写便条信函,绝对是一个技术兼具力气的活儿。不但动作幅度很大,而且必须一气呵成。真的需要热身运动。
  另两位听到了这个解释,很是理解地点头道:“理解理解。”
  好不容易等他跳完了……那个做完了热身运动,袁燕倏又开始解开了衣服上的纽扣。
  “鸿渐兄,你这是……”
  “哦,是这样的。小弟从小有个怪癖,写大字需得除衣才得爽利,两位贤兄要不回避一下?”
  写这种楹联可不是写便条信函,绝对是一个技术兼具力气的活儿。不但动作幅度很大,而且必须一气呵成。真的需要……反正我们的袁大师需要光着膀子才行。
  另两位闻听此言,也只好装作理解地道:“请便请便。”
  等他们退出了房间,袁燕倏关上房门,这才舒了一口气抬头道:“大师球,开始打印吧。”
  “好的,宿主……”
  “两位贤兄,你们可以进来了!”
  在外面没等多久,两人就被袁大书法家召唤进了书房。
  只见得意洋洋的袁燕倏披着一件沾着墨迹的长衫,拿着一管滴着墨水的毛笔,正在欣赏着自己的“墨宝”。
  一副“睥睨天下,老子第一。”的大书法家指着桌上写好的条幅,傲然说道:“小弟幸不辱命。两位贤兄请看!”
  他们再转眼往桌上看去……
  “好!写得好!!这苏体写的实在是好!!!”汪大知事真心赞了一句。
  袁大师COS的是草圣张旭,写的却是再也正宗不过的“苏体”。
  这个“苏体”和玛丽苏没关系,乃是“宋四家”之首苏东坡的“行楷”。
  说句真格的,张旭的“颠草”比怀素的“狂草”更加难看懂。
  实际上,草书已经有点接近后世西方现代绘画。它们都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视觉艺术形式。
  也就是说,观赏者不用看懂作者写(画)的是什么,只要觉得美就行了。
  不过观赏者还是需要一定水平的,所以草书逼格高是高了,但是一般人压根看不懂。
  精通所有书体的袁大书法家也只好迁就一下大众的审美水平了。
  “妙!对的妙!!这对联对的非常之妙!!!”“有痣青年”却狠狠地表扬了一下对联的内容。
  这幅楹联的上联是:万里烟云从此始;下联是:九天雷雨及时来。
  横批:我定风波。
  这幅对联并不是袁大师的原创,而是借用并巧改了我大萌名臣张居正的一副“神童对”。
  众所周知,张江陵可是一点不掺水的神童+学霸。而他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遇上了湖广巡抚顾璘。
  老顾对小张那也是一见……反正也很是欣赏小张,不但解下了自己的腰带送给他,还把他当场就给黜落……
  他这是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将来以成大器。果然张江陵后来真的成了大器,大的连万历皇帝都得叫爹地。
  据说两人相遇之时,顾璘出了一个上联:雏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居正立马对了一个下联: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好吧,这对联其实是清人编的。因为明人笔记中都没有,直到我大清才出现。
  我们的袁大师改动了上联的一个字,就把“烟雨”二字嵌入了上下联之中。
  “有痣青年”可还记得昨天晚上正是雷雨交加,这幅对子真是太应景了。
  而这幅对子其中的深意,他也隐隐有所悟。
  他们开了一场成功的“小会”,这不正是“万里烟云从此始”吗。
  而他们刚建立的这个“小党”,岂不就是“九天雷雨及时来”啊。
  不过这个深意要成立的话有个前提,那就是眼前这位英俊潇洒却又有点乱七八糟的洋博士明白他们昨天在船上干的是什么事情。
  湖南人忍不住深深地看了江苏人一眼,江苏人注意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向着他微微一笑……
  那么横批“我定风波”又是神马意思呢?
  表面上看这很符合袁燕倏给自己做的“狂生”人设,这四个字真是狂态毕露,中二气息满满。
  不过赛里斯文人好发狂言那是有传统滴,前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后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比起来“我定风波”也不算啥。
  何况现在已经是没有皇帝,言论还非常自由的民国。别说“我定风波”就是“我睡皇后”也没啥子忌讳。
  当然啦,这两位湖南人肚子可都是有点墨水的哦,他们马上就看出了“我睡皇后”……那个“我定风波”这四个字的隐藏含义。
  撇去“我”,《定风波》其实是一个词牌。
  那么这个词牌下面那么多首词当中哪首最为脍炙人口呢?
  废话!自然就是苏东坡的那一首:莫听(1)……
  那么这首《定风波》里面哪一句最是气象万千呢?
  更是废话,自然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以说,“我定风波”这个横批又指向了“烟雨”二字,堪称一语双关。而为了让这个指射更加明显,这幅楹联刻意用了“苏体”。
  这就叫,不见烟雨,而见烟雨。
  讲真,这点弯弯绕没有一点国学底子哪能绕得出来?
  也得亏这两位湖南人都是正格的赛里斯文化人,不但明白了这个文字游戏,而且很是欣赏这样的文字游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