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779

  “好的,寇松侯爵阁下。”哈维公使沉声说道:“如果此次事态不能马上得到妥善解决的话,我国政府将会改变对‘爱尔兰共和国’的态度!”
  他还特意在说到“爱尔兰共和国”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提高了声调。
  前面提到过,美国压迫英国放弃英日同盟的筹码就是爱尔兰问题。
  其实爱尔兰已经在1919年就宣布“独立”了,还呼吁“世界上的自由国家”承认他们的独立。
  不过当时只有一个“自由国家”——苏俄,列宁同志很痛快地承认了这个“爱尔兰共和国”。
  美国国内当然也有民意要政府承认爱尔兰的独立,不过美利坚还不够“自由”,所以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筹码。
  所以乔治·哈维是在告诉乔治·寇松,如果袁大师的问题还要拖下去的话,美国政府就会承认爱尔兰独立。
  “哈维公使阁下,难道你们美国政府会因为一个中国人而破坏两国关系吗?”
  “寇松侯爵阁下,那个中国人拍出了《饥荒孤女》,而且他受伤的照片已经出现在我们美国几乎每一家报纸上面了。”
  就像美国驻英公使说的那样,袁大师在克罗克公园球场的英姿第一时间就出现在美利坚公众们的眼前。
  这个反响自然是极为热烈。
  袁燕倏本来只能算是美国东海岸的一位知名作家和一个不太知名经济学家,名气不算小但也不能说大。不太关心时事和不太看小说的美国人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然而,借着“723大事件”的东风,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他便成为了整个美利坚家喻户晓的大名人。
  这位大名人是不是讨厌的赛里斯人不是太重要,但是他是被可恶的英国佬打伤还抓起来这件事情就很重要了。
  绝大部分美利坚人民立马就站到了他那一边,再加上老贝克先生的发力,这下哈丁政府不想强硬那也不行的了。
  现在是1921年8月,离去年11月的大选也不过只有九个月。
  这意味着很多人包括沃伦·哈丁本人都没有忘记他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在竞选的时候共和党可是一直在控诉民主党太过亲近英国,甚至为了英法利益而派出远征军去欧洲打了一仗。
  也就是说,哪怕只是为了彰显自己和上一任威尔逊不一样,他是能为了捍卫美利坚的尊严向英吉利说不的大统领,哈丁总统也得硬起来……
  一百年后的人听着肯定也觉得有点耳熟。
  我皇川普陛下就是如此,他一说要和东方某大国打贸易战,很有一部分美国人民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致认为这下总算来了一位敢对赛里斯说不的天降伟人。
  一百年前的普通美国人不知道拆散英日同盟和华盛顿会议对他们有多重要。同样的,一百年后的普通美国人也不知道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对他们有多么重要。
  “哈维公使阁下,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我必须向劳合首相大人当面汇报,所以请给我一点时间。”
  “寇松侯爵阁下,当然可以。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你和我的时间都不多了啊。”
  英国外交大臣接到这样的“最后通牒”,也只好真的去不远处的首相官邸了。
  而当他抵达唐宁街10号的时候,去被告知:“阁下,不好意思。首相正在见客,请你稍等片刻。”
  乔治·寇松在外面等了一会,就看到劳合首相把一位客人从会客室里面送了出来。
  此人头上没毛,脑门因此显得特别的大,嘴上倒是留着一把茂密的胡须。
  这么有特色的长相让寇松侯爵一下子认出了这位颇有名气的绅士。
  他就是赫赫加赫赫再加赫赫有名的莱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Lionel
Walter
Rothschild,2nd
Baron
Rothschild),确切地说他是从男爵,中文翻成了勋爵。
  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够有名了,也不多介绍了。
  而这个传奇家族的传奇史开创者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是他的高祖父。
  罗家老祖有五个儿子,就是传说中的那五支箭。
  他的第三个儿子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男爵(Nathan
Mayer,Freiherr
von
Rothschild)来到了英国。
  内森在伦敦生下了莱昂内尔·内森·罗斯柴尔德男爵(Lionel
Nathan,Freiherr
de
Rothschild)。这个时候罗斯柴尔德还是普鲁士贵族,所以是Freiherr(德语的男爵)de
Rothschild。
  莱昂内尔生下了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勋爵(Nathaniel
Mayer
Rothschild,1st
Baron
Rothschild)。
  西方人吗,儿子和爷爷用一个名字也没有什么好吐槽的。不过注意,此时他们已经成了英国贵族。
  小内森生下了这位莱昂内尔,也就是和《贝尔福宣言》同时出现在历史上的那位L·W·罗斯柴尔德勋爵。
  我们的袁大师既然来到了1921年的大英帝国,这位赫赫加赫赫再加赫赫有名的犹太银行家怎能不露一个小……其实还是挺大的脸呢。
  好吧,《贝尔福宣言》前面也提到过了。这份文件重要性就在于这是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
  所以《贝尔福宣言》就是中东之乱源。
  现代人很难相信,但是二十世纪之前绿教徒对犹太人十分友好,比对基督徒好多了。反过来,犹太人也很感激绿教徒,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感激。
  甚至先知穆罕默德被一部人犹太人当作“准不是真”弥赛亚,因为他从罗马人的手上解放了犹太人。
  反正他们都把彼此看做亚伯拉罕的后裔,是拥有共同闪族血脉的兄弟。
  当然啦,等到那帮犹太复国主义者们重新回到圣地,历史就变得因吹斯听了起来。
  众所周知,这对闪族兄弟因为巴勒斯坦的归属而反目成仇,成了彼此最大的敌人。
  但是历史因吹斯听就因吹斯听在,犹太资本控制下的西方媒体后来大力倡导的多元主义又把绿教徒给包容进去了。
  这里要解释一下,多元主义本来是对抗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和民族国家。它既不承认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同时还认为国家也只不过是一个社团而已。所以在二十世纪早期成为工团运动的指导理论。
  费边社会主义(渐进社会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工团主义)也吸取了多元主义的一部分内容。
  不过大萧条来了之后,历史的主角就是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二战和冷战期间,哪个国家采用多元主义简直就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
  一直要等到冷战结束,多元主义才重获新生,成了白左的理论基础之一。
  话说犹太资本家为什么喜欢多元主义呢?
  很简单,这玩意既反阶级又反民族,对没有祖国却有资本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量身打造。
  说到底,全球化需要一种否认阶级、淡化国家、虚无民族的意识形态,多元主义恰逢其胜。
  不过呢,这玩意太过高端也太过超前了一点,没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那么简单直白。
  比如有人跟你说阶级根本不存在,你一想老子连首付都付不出来,这还没有阶级?
  又比如有人跟你说民族根本是虚无的,你一想……
  “皮卡皮卡。”
  算了,还是别多想了。
  “罗斯柴尔德勋爵,下午好。”
  “寇松侯爵阁下,下午好。”
  这两位老熟人打了一声招呼,就此告别了。
  不过进了门,外交大臣向首相大人问道:“首相,我来猜一猜。我们的这位大银行家也是为了那个中国人而来的吧。”
  劳合首相苦笑一声道:“乔治,你猜对了。”
  罗斯柴尔德勋爵来此是因为他不但接到了小摩根的电报,也收到了爱因斯坦的信函。
  华尔街之王的面子要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犹太之光”的请求也不能怠慢啊。
  因此,这位大银行家就上门求见乔治·劳合了。
  外交大臣也苦笑了一声道:“哈维公使又来了……”
  劳合首相听完之后,皱起眉头批评道:“美国人真的不知轻重啊,居然用这种事情威胁我们。”
  天魔传人后来是这么评价英国政客的,他们历来老奸巨猾,最擅长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审时度势和妥协。
  他老人家这样的天才还真没有说错。
  这帮小店主缺乏了一点理想主义精神,只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就连乔治·劳合这样的老牌政治家都不明白美利坚人民对于正义的追求。
  不过他审时度势之后,知道现在是不得不妥协的时候了。
  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爱尔兰,孰轻孰重。对英国首相来说,是根本不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好吧,马上释放他……”
  “然后驱逐他!”
  “不仅要驱逐他,还要……”
  “红花会的大当家名叫陈家洛,是个挺帅气的年轻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