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779

  “在君先生,是我啊,孙伏园。”
  孙伏园(1894年-1966年),了解一点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话,这个名字应该也是挺耳熟的。
  他和周氏兄弟是绍兴同乡,也是鲁迅最有名的学生之一。
  1918年他经周作人介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大学旁听,第二年转为正式生。
  1919年,他在《国民公报》副刊当了编辑。同年,《国民公报》因刊登揭露段祺瑞政府丑闻被查封后,孙伏园转入《晨报》当记者。
  1920年,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发起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到了今年10月份,他会出任《晨报》副刊编辑,后来就人称“副刊大王”。鲁迅名作《阿Q正传》即在该报首次连续发表。
  “吱呀。”
  房门被一位三十五六岁,面目清秀,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人打了开来。
  这位自然就是在君先生。他也是一位名人呐,姓丁名文江,江苏泰兴人。
  丁文江(1887年-1936年),这位仁兄经历非常丰富,就不细说了。不过他最著名的身份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
  他也是研究系的重要成员,是梁启超旅欧的六位随员之一。
  而且谁说地质学家就不能当报纸主编呢,丁文江后来还创办了两份重要杂志,一份是1922年的《努力周刊》,一份是1932年的《独立评论》。
  他如今在北京就是一边创立中国地质调查所,一边当《晨报》的代理主编。
  “养泉啊(孙伏园的字),看看你,这满头大汗的。你这么着急是干嘛呢……”
  浑身汗水淋漓的孙伏园随手擦了一把汗,就掏出一张湿哒哒的稿纸道:“在君先生,大新闻啊大新闻。我刚从外交部得到的消息!”
  “哦,我来看看……”丁文江接过一看不由得悚然动容道:“竟有其事?!”
  “是啊是啊,我一开始也不敢相信。”孙伏园点头道:“不过据外交部的朋友说,他们今天就要应英国政府的要求发表正式声明了。”
  丁文江立即追问道:“养泉,外交部要什么正式声明?”
  孙伏园郁闷地说道:“嗨,不就是要撇清和这帮豪杰的关系,还要强烈谴责他们。”
  “哎……”丁文江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
  1907到1911年期间,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得了双学士。
  所以他也是喝过洋墨水的人,自然知道国际政治没有那么简单。北京政府也是不得已啊。
  不过作为一位不那么专业的专业报人,他当然是有着一定的新闻嗅觉。
  “不管了,我们发号外。”
  “那好,我现在就去写稿子。”
  “养泉,你去吧……等一下,这起事件就叫做迥日事件吧。”
  “在君先生,明白了!”
  与此同时,除了《晨报》之外,北京各大报纸也得到了外交部特意泄露出来的消息。
  1921年7月24日的上午,四九城中报童们的“号外”之声不绝于耳。
  于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沉浸在一片诡异的欢乐气氛之中。
  “您老听说了吗?”
  “听说了什么啊?”
  “就是那事儿啊。”
  “哦,您说那事儿啊……我刚听茶馆里面说书的念完报纸,真是一帮纯爷们呐。”
  “是啊是啊,这帮爷们也太带种了,居然闯进了英国人的紫禁城,绑了两位皇太子当作肉票。这戏文都不敢这么演呢。”
  “就是这么一说!您说这都是谁想出来的主意。说书先生都说了,这位爷绝对是不让诸葛亮,赛过刘伯温啊!”
  “同学们,快来看呐!”
  而在北京的各所学校之中,一张张各色的号外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手中,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洋溢着激动的神情。
  一道道惊雷马上就要响彻这座千年古都!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事件(八)
  本章副标题:这还只是一个前奏
  “该死的CHINK!”
  大英帝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贝尔比·弗朗西斯·埃斯顿爵士(Sir
Beilby
Francis
Alston
1868-1929)在心里面恨恨地念叨着。
  他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尔典(John
Newell
Jordan,1852―1925),不过老朱去年离任,去当渣打银行的总经理了。
  埃斯顿爵士此时身在中华民国外交部,就是我大清的总理雁门所在地的东堂子胡同,准备觐见外交总长颜惠庆。
  他老人家心里现在是特别的不痛快,明明是他祖国的首都遭到了无耻的偷袭,可是偏偏那些中国人脸上都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
  其实吧,“723大事件”和“911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当今第一大国吃了一个大大的瘪,丢了一次大大的脸。
  别说绝大多数的赛里斯人对911事件幸灾乐祸,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好不了多少。
  《时代》杂志曾经以一张著名的照片作为封面,两个南美国家的拉丁美少女带着模拟飞机撞大楼的纸帽子,一脸的兴高采烈。
  这一期的大标题就是“WHY
DO
THEY
HATE
US?”。
  洋基佬就是太过自信,缺乏一点自知之明,竟然不知道为毛人家会恨他们。
  “该死的白厅!”
  牛牛就很有自知之明,完全明白为毛中国人恨他们。
  此时英国驻华公使也接到了英国外交部的一份训令,一份前后矛盾的训令。
  一方面要求他“督促”中国外交部发表正式声明,另一方面要求他和中国人进行“友好磋商”,务必不要让这起事件影响远东“和谐”之局面。
  看到“和谐”这个单词,这位高级外交官就在心里面骂娘,远东这里特么的哪里和谐啦?
  没有大英帝国的无(巨)上(舰)真(大)理(炮),远东这里能和谐的了吗?
  但是他毕竟只是英国驻华公使,不是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
  不过此时的英国毕竟依然是全世界头号大帝国,中华民国外交总长也不敢怠慢,亲自来到了会客室迎接。
  “公使阁下,对于这起事件我感到很遗憾。”
  “总长阁下。谢谢。不过我相信我国政府是能妥善解决。”
  “这是一定,公使阁下。请记住,我们是你们站在一起的。”
  “那就好,总长阁下。请问你们什么时候发表声明呢?”
  “这个么……”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外面传来了喧哗之声。
  颜惠庆转头吩咐道:“去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多时,工作人员就回来禀报道:“颜总长,外面有学生请愿。”
  “学生请愿?”颜惠庆明知故问道:“他们要请什么愿啊?”
  那位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埃斯顿爵士,故意用英文大声地说道:“他们希望我们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伦敦的正义行动。”
  “荒唐!什么正义行动?”颜惠庆立马就现出了怒色,高喝道:“而且国家大事,岂容孺子插口。”
  他沉吟了一下,转过来向着埃斯顿爵士道:“公使阁下,你也看到了,现在学生又闹起来了。一个不好,那就要重演1919年的旧况啊。”
  颜惠庆十分诚恳地说道:“我是这么想的,声明肯定是要发的。不过容我们安抚一下民众的情绪再发也不迟啊。”
  实际上,作为一位资深的外交家,他晓得英国人的处境。而作为北洋政府的高级官僚,他自然也明白两国之间的龃龉。
  虽说后世历史书上都说直系的后台是英美两国。不过直系和英国人的关系并不如同外界想象般的那么融洽。
  英国人控制的海关和银行团一直在卡直系的脖子。
  相反,美国政府倒是挺支持奥斯卡·冯·罗亚塔尔·曹的。1923年6月,哈定总统在去世之前的两个月还发表了支持中国统一的声明。直系曹大当家也正是受到这样的鼓舞,才闹出了“贿选”丑剧。
  所以,给英国人找点麻烦不但是民心所向,也符合直系当家人的意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