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779

  “卧倒!”
  说时迟那时快,他老人家大吼一声,就滚到在了一辆汽车下面。
  “啪、啪、啪。”
  他这般具有职业风范的形象就定格在了照片之上。
  如果他不是穿着便装而是军服的话,效果还要好一点。
  “呯、呯、呯。”
  就在记者们拍照片,警察们找掩体的时候,炮弹炸响了。
  不过这些炮弹并没有落在地上,而是在半空中就引爆了。
  “呼……”
  汽车下面的总监大人松了一口气,爬了出来。
  此时他心中却是蛮开森的,果然是CHINK,连迫击炮都不会用啊。
  “咦,这是什么?”
  此时霍尔伍德爵士发现7月份的伦敦夜空下起雪来了……不对,这不是真正的雪花,而是占满了天空的雪白传单。
  他随手抓过一张,只见传单上写用粗黑体写着:
  WE
ARE
JABA
LEGION.
  “我们是朱槿军团。”这句话下面是一朵非常卡通的大红花,这是我们袁大师设计的标志。
  WE
HAVE
BOOOOMBS!
  “我们有炸弹”这句话下面还有一个大大的黑色炸弹,就是后世表情包里面的那个。他老人家毕竟不是专业的设计师,借用了一下。
  WE
HAVE
HOOOSTAGES!
  “我们有人质”这句话下面是一个黄色的人头,就是那个哭泣的表情。
  YOU
ATTACK,WE
MASSACRE!
  “你们进攻,我们屠杀!”这句话下面是一把滴着血的刀子。没错,也是表情包里面的。
  PLEASE,PLEASE,PLEASE
DON‘T
TRY
IT.THANKS.
  “请不要尝试。谢谢。”最后一句下面是一个双手抱拳的图案。
  总监大人翻过来一看,后面还有一句话:请耐心,明晨日出之时,我们会向全世界人民发表我们的声明。
  当然,还有一个太阳公公起床的图案。
  总之,这是一份词句和缓,图案可爱的传单。不但印刷精美,而且纸质还挺高档的。
  不用问了,这都是“系统出品,必系精品。”。
  也不用问了,袁燕倏这一招是向穿林北腿学习的。他老人家日后派出飞机好不容易飞到东京上空,投的不是炸弹也是传单啊。
  霍尔伍德爵士心中冷笑一声,果然是CHINK,果然是懦夫。
  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冲着卧倒的警察们喊道:“都给我起来,继续进攻……”
  “STOP!”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件(五)
  本章副标题:Yes,Prime
Minister!
  美国东部时间,晚上八点三十分。
  纽约,《纽约时报》编辑部。
  卡尔·范安达,美国报业的传奇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因为就是他树立了美国商业新闻报纸的典范。
  此君可以说是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天才。
  1870年,当范安达还是俄亥俄州一个6岁的农家孩子,他就开始在纸张上粘贴剪报,并以10美分的价格出售了。10岁的时候,范安达用木框制作了一台印刷机,把扫帚柄用布包起来当作油墨滚筒,并用村里报社废弃的铅字印刷。
  他1904年出任《纽约时报》的编辑主任,此后会在这里度过了25年的职业生涯。
  即使他已经是堂堂的主编了,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夜班编辑的职责。
  在这么长的任职时间中,他在《纽约时报》的日常工作从未发生变化。他下午1点出现在新闻编辑室,6点回家吃饭并休息。10点回到编辑室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其他人下班时才离开。通常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据说他这些年里面只有三次例外。
  1921年的7月23日的这个晚上,他也破例了,8点钟就来到了编辑室同一帮编辑们开会。
  “伦敦那边怎么说?”
  “范安达先生,伦敦来电报确认了这个消息,英日两国皇太子真的被绑架了,而且还是中国人绑架的。”
  “该死的!”
  “范安达先生,那些中国人确实该死……”
  “不对,我不是说中国人,我是说这次让《世界报》快了一步!”
  “哦,范安达先生,这也没有办法。谁让赫伯特·普利策的女儿就在现场呢?”
  “我知道,可是就是不甘心啊……”
  “笃、笃、笃。”
  这个时候有人敲响了会议室的大门。
  “进来吧。”
  来人拿着一声报纸道:“主编,《世界报》又发号外了。”
  “快拿来我看看!”
  《纽约时报》主编接过来一看,这次上面有两篇文章。
  一篇是讲述朱槿军团用撒传单的方式成功地阻止了英国警方的进攻。
  另一篇是详细记录了我们袁大师的英勇却失败了的感人肺腑的义举。
  “范安达先生,我们是不是也要发号外了。如今除了《世界报》之外,其他家报纸也在发行号外了。”
  “有什么用?”
  范安达用他著名的“范安达死亡射线”,就是冰冷的目光看向了说话之人。
  他挥了挥手中的报纸,冷冷地道:“我们以发行号外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的读者,《世界报》主编的女儿就在现场,她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吗?然后明天他们都该去买《世界报》了!”
  “这个……”
  在场的编辑们面面相觑,都说不出话来了。
  就像这位主编说的一样,现在出号外就像是给《世界报》打广告一样。
  而《纽约时报》的传奇主编此刻心中很是烦躁,因为他隐隐地觉得自己和《纽约时报》好像错过了什么。
  错过了什么呢?
  如果我们的袁大师在这里的话,那么他这位穿越者就能告诉卡尔·范安达,错过的是什么。
  如今英国的三大报纸是《泰晤士报》,《每日邮报》和《卫报》。
  未来美国的四大报纸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
  注意到英国和美国的大报纸有什么区别了吗?
  BINGO!
  英国的报纸是没有地名前缀的。泰晤士河虽说是个地名,不过它不仅仅只流经伦敦。
  而美国报纸的名字都带着地名前缀,这意味着它们之前全都是地方性的报纸。
  简单地说,这个区别是三大条件决定的。
  第一,从国土面积来说,不列颠岛的面积根本不能和美利坚相提并论。前者才区区20多万平方公里。而美国单单一个弗吉尼亚州就要11多万平方公里。
  很显然,面积小的国家不需要太多的地方性报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