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779

  “当然啦,我们不是要嘲笑他们。毕竟如果‘723大事件’发生在1921年的华盛顿或者1921年的纽约,我们FBI……当时还叫做BOI和当地警方的表现不一定比他们强。”
  “幸亏我们美国人也立即从中得到了教训。在哈丁总统的授权下,我们的胡佛局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了一个严密的监察体系,到了三十年代这个体系已经遍布全国。”
  “不管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对他有何评价,他是我们FBI真正的建立者,也是我们国家反恐的第一人!”
  “说的有点远了,朱槿军团真正实施劫持行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他们八点半冲入会场,九点钟就把他们不需要的人质全给释放了,期间还把这次行动的真正目标——两位皇太子秘密地转移了出去。”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成功了。不得不说,策划这个行动的人是一位天才……这位学员,你有什么问题?”
  “你是问策划者是不是尼奥·袁先生?嗯,这是个很因吹斯听的问题。我想你是看了丹·布朗最新的那本《天使与魔鬼》了吧?”
  “果然是这样啊。大家别笑,《SCP密码》和《天使与魔鬼》都是不错的消遣读物,其中确实也有那么一点历史真相。我建议你们当中没有看过的可以去看一下。”
  “其实丹·布朗先生在书中说的,关于尼奥·袁就是‘723大事件’的主谋的这个论点并不新鲜。尤其是对于1921年的美国华人来说,这基本上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因为早在‘723大事件’之前,华人帮派分子就知道他要干一件所谓的‘大事’了。”
  “当然啦,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他要干的那件‘大事’会大到如此地步……”
  “好了,让我们回到正题。而苏格兰场在此之后做出了犯了第三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切断大使馆和外面的通讯!”
  “而第三个错误引发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让宣传媒体大规模地介入到了‘723大事件’之中。这不但让英国政府狼狈不堪,也让恐怖分子得到了全世界的同情。”
  “从这角度来说,当时的现场指挥官无疑是不称职的。”
  “而那位指挥官名叫威廉·托马斯·弗朗西斯·霍尔伍德爵士(Sir
William
Thomas
Francis
Horwoo)。他是苏格兰场,也就是英国伦敦警察厅总监(Commissioner
of
Police
of
the
Metropolis)。”
  “但是这位指挥官并非职业警察出身,实际上在他之前绝大部分伦敦警察厅总监都不是警察而是军人!”
  “1868年9月他出生于一个英国低等贵族家庭,虽然他是从著名的海格学校毕业的,可是他没有上大学。而是在1887年开始了自己军旅生涯。”
  “1900年他晋升为上尉并转入预备役,成为了一位征兵事务局的官员。1904年-1910年,他担任英国战争办公室(War
office)的助理。”
  “1910年,他转任东北铁路警察主管。霍尔伍德爵士在这个职位上干的相当不坏。就是他把警服改成现代式样的,他也是第一个给铁路警察发放养老金的。”
  “一战期间,他又回到了战争办公室,担任人事行政参谋主任的首席助理。随后他被派到了法国,职务是西线宪兵司令。”
  “1918年,他在战争办公室的老上级内维尔·麦克格雷迪爵士(Sir
Nevil
Macready1862年-1946年)出任了伦敦警察厅总监,他也成了首席助理总监(Assistant
Commissioner)。”
  “在此期间,霍尔伍德爵士也很受到当时各界的好评。因为他再一次成为了一位勇于创新的改革者,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引入了女子警察、汽车巡逻和飞艇部队。”
  “1920年,爱尔兰安全局势恶化,内维尔·麦克格雷迪爵士转任爱尔兰军队的司令官。4月20日,大卫·劳合首相正式任命霍尔伍德爵士担任了苏格兰场的头头。”
  “然而,这对他和大英帝国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来自某一次FBI初级学员课堂教学
  “那个晚上我正和维奥莱特正在客厅里面读着女儿的来信,他们一家去法国度假,过的相当开心。九点差十五分钟,电话铃响了。维奥莱特当时还向我抱怨,即使我在伦敦工作也无法正常作息,她也很想去法国度个假。”
  译者注:霍尔伍德爵士于1897年和维奥莱特·费福成婚,并与1900年有了一位独女。
  “接着我接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一帮匪徒在皮卡迪利大街的日本公使馆前公然杀人。那个时候我的心头就是一紧,因为我想起了当晚那里正在举办一场外交酒会。而且威尔士亲王也会亲自出席。”
  “我当即在电话里面要求他们加派警力,并且封锁整条皮卡迪利大街,不许放一个人出去。”
  “因为我只接到了匪徒杀人的警报,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况,所以我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指令。总不见得让犯人就这么从容的溜走。”
  “另外还有一点,现在有人指责我没有立即切断公使馆对外通讯。但是当时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凭有人在公使馆外面杀人吗?”
  “随后,我甚至来不及换上制服,而是直接喊上司机,并要求他以最快速度抵达皮卡迪利大街。”
  “当我抵达现场的时候正好大本钟敲响了九次,而我看这条历史悠久的大街上满满的都是人……”
  ——节选自霍尔伍德爵士《不是辩解而是事实——我对于723大事件的记述(2)》
  注释:
  (1)史达林不是Stanlin(铁人),而是Starling。这算是向《汉尼拔》系列致个敬。
  (2)本章史料来自于维基百科。
第三百二十章
大事件(二)
  本章副标题:引爆世界的《世界报》
  皮卡迪利大街上面为什么这么多人呢?
  因为伦敦的警察们尽忠职守地完成了他们总监的指令,把公使馆里面放出来的人质全都堵在这条路上了。
  普通人看到条子还会有点害怕,就算心里面不满,也会乖乖地照办。
  但是能参加这场高规格外交酒会的宾客们是普通人吗?
  这些人质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有身份滴人啊。
  “你就是个小警员,我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警员,Police
Constable简称PC。他们最低级的警察。
  “巡佐,我不跟你说了。你的上级在哪,我要和他说话!”
  看过港片的都知道,巡佐就是Sergeant——沙展。
  “督查先生,你不放我走?我现在是要去唐宁街10号向首相大人汇报这里的情况!”
  督查(Inspector)是倒数第三等级,上面是总督察(Chief
Inspector),警司(Superintendent),总警司(Chief
Superintendent)。这些人其实都算是基层警力。
  指挥官(Commander),副助理总监(Deputy
Assistant
Commissioner),副总监(Deputy
Commissioner)和总监组成了首席警官协会(ACPO)。他们才是真正的高级警官。
  平心而论,以1921年的标准,英国警方的反应速度不能说不快。
  从接到报案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里面,他们已经包围了日本驻英公使馆。
  要不是他们没有管制交通,我们的袁大师就算捉到了两只鸡,也带不出去啊。
  只不过正是由于总监大人太快地发出了指令。于是这帮宾客就和拦路的警察们吵成了一团。
  这个时候,1921年大英帝国第一背锅侠——霍尔伍德爵士就来到了此地。
  然后他就懵逼了:“你有好消息,到现在为止一个人都没死,这倒是好消息……”
  “WHAT
THE
FXCK!这算什么好消息,这帮CHINK没杀人但是冲进了公使馆!”
  “他们自称朱槿军团?这是什么玩意?”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而当总监大人得知朱槿军团绑架了两位皇太子,两位内阁大臣,外加若干国的公使。如果他的身体不是很好,有点心血管疾病的话,估计就晕过去了,说不定还直接嗝屁……不对,是殉职。
  也许对他来说,此时晕厥甚至殉职应该是一种幸福吧。
  既然没有病也不会死,他老人家作为伦敦警力的掌管者只好硬着头皮地接过了指挥大任。
  这个时候,一辈子呆在体系里面厮混的霍尔伍德爵士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结局不会太妙了。所以他想到第一件事情就是……
  “快给我找个电话,我要通知首相大人……”
  “啪、啪、啪……”
  他刚想让尊敬的劳合首相帮自己背一部分锅的时候,就看到不远处闪过了镁光灯的强烈光芒。
  “这是怎么回事情,哪里来的记者?他们怎么这么快得到消息的?”
  他看到了人家,人家也看到了他。
  这两位记者立马就冲了过来,大声问道:“霍尔伍德爵士,我们是《世界报》的记者……”
  “等一下,你们是哪家报纸的记者?”
  “我们是《世界报》的记者。普利策先生创办的《世界报》。”
  “再等一下,普利策先生是……难道你们是美国记者?”
  “是啊是啊,我们是《世界报》驻英的记者,一得到消息就过来了。”
  “再再等一下,你们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我们主编的女儿艾玛·普利策小姐就在公使馆里面,她给我们打的电话。”
  “女祭司阁下”这几天也没有闲着啊。她冒用自己父亲的名字,把《世界报》驻英国各地的记者全都召集到了伦敦。这两位只不过是现场记者罢了。
  这是人力上的准备。
  她又买了此时最先进的摄影装备,还租用了一台大功率的发报机,这样可以和纽约《世界报》总部直接联系。
  此时的大报社和一些有需要的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电报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