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779

  老爱迪生坐起来正色道:“正是七宗罪当中的贪婪和骄傲!”
  “贪婪让他把这么好的点子卖给了我们,而骄傲让他犯下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他儿子似有所悟地道:“父亲,你的意思是……”
  大发明家冷笑一声道:“西奥多,你也看出来了吧。他既然要投身无线电广播业,却把这么重要的两个发明以十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我们。只要我们把专利攥在手里而不组织生产,到时候……呵呵呵……”
  小爱迪生恍然大悟地道:“对啊,只要世面上没有桌柜式收音机和卡车收音机,那么他们的电台还是普及不了!可是怎么向乔治·贝克先生交代呢?”
  他的老父亲摆手道:“放心,乔治我还是了解的。而且我也不会提过分的要求,只要贝克先生答应我让那个中国人退出NYPR,我就会做出让步的……”
  这就叫大企业家算不如大资本家算。
  托马斯·爱迪生只惦记着专利和产品,而乔治·贝克先生和我们的袁大师层次更高,一开始就冲着金融运作去的。所以到时候……呵呵呵……
  现在已经过了晚上九点,两位贝克先生也回房休息了,而袁燕倏却留在吸烟室里面看起了报纸。
  对他这样的穿越者来说,这年头的新闻传播速度真是慢的令人发指。
  2001年双子塔倒掉的时候,袁鸿渐同学还是11岁的小学生,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呢。不过已经入睡的他都被他老爹叫起来一起在电视上观看这条大新闻的直播。
  对比一下,1920年华尔街BOOOOM这种大件事也不知道现在国内有多少人知道。可惜了,不然肯定多了很多“今夜要当美国人”的中国人……按照《排华法案》,他们还真当不了。
  所以袁燕倏平时很难看到除了纽约当地的报纸,别说中国报纸了,就连欧洲甚至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时报》都很少看到。
  而这家位于新泽西的无名乡村俱乐部真是牛逼到爆。我们的袁大师发现吸烟室里面有个书报杂志架,上面摆放着全球各地“最新”的报纸杂志。
  比如说他竟然看到了一个半月以前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这几份报纸真的非常“新鲜”。《字林西报》原名为《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创刊于1850年8月30日的上海。它不但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也是当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外文刊物。
  1921年,字林大楼将在外滩动工兴建,1924年竣工的这栋九层大楼一度是魔都最高的建筑物(现在外滩中山东一路的友邦大楼)。可见这家报纸的实力和影响力。
  当然啦,这几份报纸上也没啥可看的新闻,无非就是艾德·史塔克·张和奥斯卡·冯·罗严塔尔·曹如何惺惺相惜,誓言要在独裁官——世昌·徐的领导下并肩建设新民国……两年之后,他们好得都打起来了,所以来了一场直奉大战。
  报上还要中国人民警惕苏修……嗯,苏俄的狼子野心。今年八月份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加拉罕起草了《二次对华宣言》,其实这份宣言比起《第一次宣言》已经有所退步,不过还是宣称俄方愿意同中华民国就中东铁路问题以及边界问题展开谈判。
  《字林西报》提醒中国人老毛子一向贪得无厌,比起英国绅士那差的远了,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
  袁燕倏看诸如此类的玩意看得很是无聊,不过这份来自还不是他的“祖国”的祖国的报纸倒是提醒他了,自己现在应该开始向国内投稿了啊。
  虽然自己暂时还不能回国,但是声望还是要刷一刷滴。
  带了这个破系统自己很多宏伟计划国内已经都实现不了,我还不能当当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和标杆吗?
  何况要是等到回国再刷声望,自己成为民国文艺女青年们的梦中情人的这一个宏伟计划岂不是要推迟了?民国那些淑女名媛岂不是还要多守几个月的空闺少做几个月的春梦?
  这对他这位“妇女之友”来说,是多么大的罪过啊!
  想到这里,激动难耐的袁大师扔下手中报纸,“腾”地一下起身在吸烟室里快步地绕起圈子来了。
  要说到白话文那可是多了去呢,不愁没东西抄,只愁没有B币……那要抄什么好呢?
  金古温梁黄的武侠小说那当然是太LOW了,配不上他这样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大师。
  琼瑶奶奶的书倒是有那么一点“反封建争自由,勇敢争当小三。”的味道,不过我这样的大老爷们老是抄女同志写的言情小说那像话吗?
  要不……就来这本?
  哎呀,这本书可真是很女权很反封建而且也很白话文啊,就是有三个问题:
  第一,这也是一位女同志写的啊。
  第二,自己抄了之后会不会成为民国男性……还有民国男性穿越者们的公敌呢?
  第三,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且非常严肃:老子以后纳妾好像有点自打脸呐?
  赛里斯文学小王子走到窗前,注视着夜空中的寒星,心头萦绕着一个问题,cao……嗯,是chao还是not
chao,这是个问题!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丘吉尔
  本章副标题:我们之间就差一个……dad!
  好吧,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且非常严肃,不过并不怎么急迫。
  而且老子能抄的书海了去了,也不一定要抄这一本啊。刚才又被该死大师球破系统硬生生地讹了五万B币,现在余额连一万都不到,等过几天有了B币在说吧。
  我们的袁大师还有个“优点”,那就是知难而退,从来不钻牛角尖。眼前有很多报纸没看呢,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了一边,坐回沙发继续研究这些十分难得的“最新”报纸。
  袁燕倏最先选择《字林西报》是因为这份报纸来自他的“祖国”。而他拿起的第二种报纸就是因为这份报纸的名字。
  《The
Times(泰晤士报)》堪称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还没有之一。光看它的名字就很牛逼,《The
Times》就是时报,不像《The
New
York
Times》前面还要加个地名前缀。
  没办法,谁叫这个历史时期的牛牛就是这么牛气冲天呢?
  他打开《泰晤士报》往上一瞧……
  哎呀,居然还有人发文在跟自己叫阵啊!而这篇评论文章名字叫做《自由不是落后的借口》。
  其实这篇文章就文笔而言,倒真的是不错。不过中心思想也只不过就是殖民主义者们和“被殖民殖出莫名快感的主义者”们的老一套说法:殖民越久越先进。
  讲真,袁燕倏能理解前者的逻辑,后者真是怎么都理解不了。偏偏还有辣么多“高等华人”居然真的就是这么认为的。这帮家伙真的应该回到殖民时代,好好享受享受白皮爷爷们的关爱。
  他们也不想想,谁都能成为“高等华人”的吗?
  我们的高等华人漫不经心地读完除了文笔一无是处的《自由不是落后的借口》,再一看署名“The
Greatest
Britain”,不由得在心里不屑地冷哼一声道:喔唷,藏头露尾的还不敢署真名,What
a
coward(真是个胆小鬼)!
  高等华人当然是说英文的咯,连英文都说不利索还说什么“殖民越久越先进”。
  其实也不是人家不敢透露真实姓名。堂堂大不列颠帝国的陆军兼空军大臣亲自出马怼他这么一个毫无名气的中国人,实在是有失身份来着。
  而袁大师对这个笔名居然还有点印象。
  等等,这个懦夫的笔名是“最伟大的不列颠人”?!
  “大师球,给我搜索一下……”
  “宿主,确实如此……”
  哎呀,果然是那个大胖子啊!
  怪不得文笔不错呢,这家伙也是得过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呢。他的获奖作品是《不需要的战争》,而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大胖子还保持着一项文学上的世界纪录,他是在文章中使用英文单词最多的作家,至今没人能超过他十二万的词汇量。
  不得不说,丘吉尔和我们的袁大师真的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一票里货色。
  首先,这两位都是小鲜肉。
  15点魅力的袁大师就不用说了,年轻时的丘吉尔也真心长得不错。其实这年头要在西方吃政治这口饭必须有点颜值。别看小胡子留了一撮蛮搞笑的小胡子,他后来也是德意志中老年妇女杀手来着。
  其次,这两位都是口才派。
  当然啦,不是那个口才派,就是很有口才还很有派儿的男人。
  最后,这两位都是动嘴和动笔能力远远高过动手能力的嘴炮达人。
  袁燕倏那是只能当嘴炮达人,而丘吉尔则是在某些方面只会当嘴炮达人。
  一战期间的1915年,作为海军大臣他积极推动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计划。他认为只要把军舰开到君士坦丁堡……嗯,应该称作伊斯坦布尔之前,就能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与德国的军事同盟,同时还能打通和俄国的海运航线。
  结果,协约国的五十万部队伤亡人数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最后还居然被“欧洲病夫”赶出了加里波利半岛。
  不过话要说回来了,这件事情也不能太归咎于这位海军大臣,毕竟他不是一线指挥官。
  在此之后知耻而后勇的丘吉尔自动辞职,奔赴法国前线当上了皇家苏格兰毛瑟枪团第6营营长。
  结果,一年下来他手下人就死的差不多了,不得不撤销番号和其他部队合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件事情也不能太归咎于这位一线指挥官,毕竟1916年的法国前线就是这么血腥。
  1924年夏,丘吉尔被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任命为财政大臣,这是内阁中地位仅次于首相的职位,也是丘吉尔父亲曾经担任过的职务。他在任内推动了英国重新采用金本位制。
  结果,因为这项政策让英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了12%,后来被“宏观经济学开山怪”凯恩斯骂成狗。
  不过话再说回来了,这件事情也不能太归咎于这位财政大臣,毕竟他对财政屁都不懂……嗯,对财政屁都不懂就能当财政大臣了?问出这种问题的人肯定对民主选举屁都不懂!
  所以说,我们的袁大师和丘胖子之间就隔了一个好dad。人家老爹系出名门,还当过英国财政大臣,自己两个老爹……不说也罢。
  袁燕倏这两辈子最恨拼爹了,所以他把愤怒化为笔力,随手拿了一张纸写了起来:
  《殖民主义的辩护士》
  笔者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列强争霸战之后,欧洲人民已经觉醒了。尤其是在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但泽自由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等十几个国家宣布了独立。实际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面貌也正在起变化。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者已经再也不能扑灭民族解放运动的燎原大火。旧的殖民体系正在瓦解之中,殖民主义的后方变成了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烽火连天的前线。殖民主义主义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统治,在有些国家已经被推翻了,在其他一些国家也受到很大的打击,摇摇欲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