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79

  好吧,不同于那个实现几率非常之小的USAS和赤色蓝星的艰辛道路,这条路线才是最发挥穿越者的优势,也是最具有可操作性,更是最不花力气改变中国、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真·通天捷径!
  然而,我们的袁大师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可爱叫声……
  “皮……”
  “别皮了也别卡了,我知道肯定没戏!”
  袁燕倏露出一个十分灿烂的笑容道:“贝克先生,既然要赌何不干脆赌得大一点呢?”
  乔治·贝克狐疑地道:“大一点?”
  “是的,大一点。”我们的袁大师竖起了自己的食指扬声道:“一句话!”
  老者更加不明白了:“尼奥,什么一句话?”
  袁燕倏耸了耸肩膀道:“贝克先生,我的意思是如果我用一句话说服你,那么请你帮助我把NYPR变成一家全国性的广播公司,而如果我说服不了你,那么我这辈子就为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工作好了……”
  他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道:“当然,我相信你也不会计较给我一个高薪的吧。”
  华尔街奇迹稍稍沉吟便仰天大笑道:“哈哈哈,我就欣赏你这个样子!就照你说的赌!”
  “尼奥,现在你可以说这句话了。”
  “稍等一下,贝克先生。”
  袁燕倏不紧不慢地拿起酒精喷灯均匀地加热了一下雪茄,再用雪茄剪切掉了烟嘴上的包封,这才点燃了这支也不知道是少女还是老妪亦或是某个臭男人卷制而成的极品雪茄……
  讲真,如果要抄文装逼推倒美女,穿什么时代不是穿啊,去那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小时代好咯,跑到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凑什么热闹呢?
  那么我们的袁大师带着大师球破系统除了在美国装逼推妹之外,他又能干些什么呢?
  注意啦注意啦注意啦,他还有整整二十年去影响整整一代美国人。
  没错了没错了没错了,就是那一代将要走上二战战场的美国年轻人。搞得好的话,他还能影响这一波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他的同胞那已经不需要他的影响了,因为历史会教育他们的。
  看到没看到没看到没,这就是这位穿越者的真正使命。而要完成这个使命,NYPR纽约公众广播电台就是第一块基石……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无线电
  本章副标题:真的只用了一句话,却写了四千字
  商业无线电广播就诞生在1920年11月的美国,不过第一家播音的商业电台并非纽约的NYPR,而是匹兹堡的KDKA。
  对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来说,无线电广播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娱乐方式,真的堪比后世的互联网。其实电视不过是有了图像的升级版广播而已。
  不过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无线电广播真正让全民疯狂那要到1922年,因此被称之为“1922年狂热症”。人们对这种“从空中拉回声音”的新现象十分惊奇。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广播要比四十年代末的首次常规电视广播更奇特,更神奇。无线电广播被顶礼膜拜,视为科学的凯歌。
  有意思的是,当时也有些美国人指责无线电波伤害鸟类,引发洪涝干旱,搞得床垫弹簧震荡不已,让地板开裂,导致孩子呕吐,还会召来鬼魂……这就像一百年后东方某大国有些人认为手机信号塔会致癌一样。
  到1930年,美国城市中平均两个家庭拥有一台收音机,而在农村平均五个家庭一台。是的,就像当年东方某大国全村人聚集到有电视的人家看电视一样,美国人民也会蜂拥到拥有收音机的邻居家里享用这项“现代科技”。这被称之为“收音机聚会”。
  美国现代中产阶级就是汽车、电话、家庭电气化、当然还有商业电台这四者共同塑造出来了。尤其是无线电广播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人的性观念、性别角色和儿童抚养方式。其重要性再怎么夸大也不为过。
  不过有些讽刺的是,无线电广播并没有推动女性自由,反而在二十年代中期因应市场需求把女性塑造成了FLAPPER(轻佻女郎)和HOUSEWIFE(家庭主妇)。这两者的形象取代了二十年代早期的SUFFRAGIST(女性参政论者),成为了“现代女性”的标准模板。
  而紧随其后的电视更加深了这种对妇女的形塑,使得这两种“现代女性”形象一直沿用到了七十年代。直到嬉皮士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兴起,才终于打破了美国女性这种呆板的印象,不过也仅仅是“打破”而已。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广播对美国儿童的影响。无线广播取代了父母成为学龄前儿童的第一位老师。这位“老师”那也是要赚钱的,于是就让1920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成了第一批真正的“消费主义者”。
  除此之外,无线电广播使得美国社会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黑人爵士乐通过广播被送进千家万户。美国白皮是不喜欢看到黑人的,不过还是能勉为其难地听听黑人演奏的歌曲和音乐。轻快的爵士乐马上征服了顽固的美国人的耳朵,所以一战之后到大萧条这段期间也被称作“爵士时代”。
  而且就像一百年后网络“免费”音乐下载让二十一世纪唱片业遭受重击一样,广播也让当时美国各类唱片销量大大地下降了。然而因为美国黑人的经济地位较低,他们买不起收音机只好继续购买唱片,这就逼得某些唱片公司不得不转而制作黑人喜爱的音乐。
  这一大一小两个因素就让美国音乐界被黑人占据了半壁江山。
  总之,无线电广播对美利坚从“进步主义”时代进入了“享乐主义”时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
  “我一直和公众这么说,现在我还要再说一遍:虽然我是NYPR(纽约公共广播电台)和其后的APR(全美公共广播电台)的董事长,但是没有我的朋友袁燕倏,那也不会有这家常年占据收听率首位的电台……”
  “APR的成立真的颇具传奇色彩,而我就是当事人和目击者之一。我的朋友袁燕倏说他能用一句话说服我的祖父,帮助他建立一家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我向我祖父的坟墓发誓,我当时真的是相信他能办到的。没办法,你如果和尼奥接触的时间越长,那么你就越会相信任何奇迹都可能出现在他的身上……”
  “除了我之外,在场还有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和他小儿子西奥多·爱迪生先生。和我不同,他们不但不相信尼奥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反而怀疑他是想成为纽约第一国民银行的终身员工。以我对我祖父的了解,他应该巴不得袁燕倏先生真的为他工作一辈子呢……”
  “不过我也必须坦率地承认,我本来以为尼奥会像往常那样口若悬河地雄辩一番,按照他的说法那就是让人“虽然不是很明白他在说什么,但是总感觉他很厉害的样子。”至于‘一句话’什么的,要么是一种修辞的手法,要么是一个别致的玩笑……”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真的只讲了一句话,而且这句话里面居然只有三个单词,那就是……”
  ——节选自路易斯·贝克的回忆录《奇迹家族的奇迹》
  “我和袁燕倏先生相识于1920年11月21日的新泽西。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因为这个日子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坦率地说,虽然我读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但是我本人更为钟爱文学艺术。可惜我实在缺乏这方面的才华,而且又受到了父亲的压力,所以才会选择我并不怎么喜欢的专业。不过在那天,袁先生为我指明了我事业的方向……”
  “世人都说我父亲托马斯·爱迪生先生是一位绝世天才。可是在我这个儿子的眼中,他只不过比一般人更为勤奋也更为固执的老头子罢了。要说到我心目中的二十世纪天才人物,理科方面自然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和马克思·普朗克先生这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文科天才,我认为只有袁燕倏先生一人了。前面两位为我们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而后者却掌管着通往我们心灵之门的钥匙……”
  “我在和袁燕倏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仅仅用三个单词就说服了乔治·贝克先生资助他构想的一项宏伟计划。当然这句话也让我心悦诚服,甚至连我那位为人固执的父亲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中国人很‘因吹斯听’。而这句话就是……”
  ——节选自西奥多·爱迪生先生在三十年代进行的某次访谈。
  “Panem
et
circuses。”
  袁燕倏从口中喷出了一团烟雾,随着袅袅青烟扩散开来的却是一句拉丁文。
  欧美诸国之中但凡能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人都能来几句拉丁文。这就像在中国但凡能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人都能来几句……文言文。
  没错,拉丁文就是欧洲白皮们的文言文。
  直到一百年后拉丁文都是法学和医学这两类学科的必修科目之一。美国的法官真的会写全拉丁文的审判书,美国的医生也会真的能写全拉丁文的病历。而根本看不懂的普罗大众面对这样的审判书和病历,只能去找懂拉丁文的律师和另一位医生。
  换句话说,拉丁文和文言文一样都是用来区分上等人和下等人的“贵族语言”。
  有些讽刺的是东方某大国为了迎接西方诸国带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自己打破了文言文的藩篱,这就是目前如火如荼的白话文运动……别担心,我们的袁大师肯定会去插一脚的。
  拉丁文地位之高,以至于欧美学士、硕士和博士中的佼佼者会被授予拉丁文学位荣誉。
  就像Philosophic
Doctor不是指专门读哲学的博士,Summa
Cum
Laude也不是指读拉丁文的学生,而是指最优等毕业生(2)。
  所以出身贫寒的老贝克和老爱迪生听不懂这句话,富二代的小贝克和小爱迪生却脱口而出道:“面包和马戏?”
  很好,有这两个人肉翻译器,自己装逼就不会装成傻逼了。
  “没错,先生们。就是古罗马人说的面包和马戏!”
  傲然直立的袁燕倏手里夹着雪茄,眼光灼灼地环顾身边四人,最后把目光集中到了乔治·F·贝克的身上。
  这位八旬老者先是皱眉苦思,不过他马上就舒展开了眉头,双眉一挑嘴巴一张露出了一个欢悦的表情。
  “嗯嗯嗯……呵呵呵……哈哈哈……”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笑声也越来越大。
  老贝克先生笑了好一会这才收住笑声,他带着遗憾的叹了一口气摇头道:“袁先生,真是可惜啊……”
  “我看你是不会来我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了。不过……”
  “我真的被你说服了,所以……”
  “你赢了!”
  袁燕倏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位“华尔街奇迹”出身贫寒所以拉丁文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像他这种能爬到如此高位的大人物必定热爱学习,那么古罗马历史总归应该了解一些的。
  一位读过古罗马历史,深谙美国经济发展情况,接触过多种行业,脑子聪明且灵活的大资本家绝对能听得懂“Panem
et
circuses.”这句话的意思。
  “谢谢!”我们的袁大师微微一笑,右手在胸前绕了几个圈圈左手往屁股后一背,像是演员谢幕一般潇潇洒洒地向老者鞠了一躬。
  他直起身来微笑道:“贝克先生,你也没输!”
  “嗯……哈哈哈!”乔治·贝克稍稍一想便笑着点头道:“是的,我确实没有输!”
  然后,这一老一少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然而,其他一老二少完全跟不上这两位的思路……
  “而他也真的用了一句话说服了我的祖父。可是除了他们两位,我还有爱迪生先生父子根本不明白他那一句话的意思。在那时,就像尼奥经常说的那句俏皮话一样,‘我感觉我的智商和自尊心受到了重重一击’……”
  “而让我感到更加受伤的是,最后我还是开口问了……”
  ——节选自路易斯·贝克的回忆录《奇迹家族的奇迹》
  “不会吧,路易。你居然没听懂?”
  “什么?西奥多,你懂了但是说不出来?”
  “那么爱迪生先生呢……你懂了但是你不想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